这部剧主要讲的是,南韩一家三代人温馨搞笑的家庭生活,可以看成是韩国版的《东北一家人》。
某个平常的日子,罗文姬奶奶在买菜回家的路上,看到四处的连翘花开了。
回到家后,看到文姬欣喜的样子,爷爷却并不开心,因为他觉得,奶奶的“春天病”又来了。
似乎对春天情有独钟的奶奶,开始约朋友一起赏花、玩荡秋千,去大棚里边摘草莓、边唱歌,少女心满满。
然而爷爷并不理解奶奶的心情,三番五次去奶奶游玩的地方,把奶奶带回家。
爷爷问奶奶:“都这么老了,干嘛还要这样啊?”
“是啊,就是因为老了才这样,因为老了。
都老了怕以后没什么可以出去玩的日子了,趁着还好好活着的时候多去玩玩,怎么了?
我的人生还会有多少春天啊?你知道吗?我不知道。
我问你知不知道哪天什么时候会变成什么样?
2生命总有限度,对于年过古稀的老人们来说,可以玩耍的春天,还会有几个呢?
曾经看到吴镇宇给自己的儿子费曼读过的一首诗:黑塞的《传说》。
里面有这么一段:
来自黑暗随即又隐入黑暗,
它只在光亮中待了一瞬间。
也这样来而复去不留痕迹,
我们在光明中没有多少日子。
“人生无常,我不知道哪一天就突然离开这个地球,那时还没把他教育好,就真的不好了。”
我们会担心自己来不及去完成一些事,因为一辈子看起来很长,但其实又很短。
就像古人说的:人生不为一事则太长,欲为一事则太短。
觉得没什么可做时才会觉得人生长,真正要做好一件事的话就会觉得人生苦短。
人生再长不过百年,如果拿国人的平均寿命75岁来计算,一年12个月,人生在世也不过900个月的时间。
3我很喜欢一个叫李子柒的视频博主,用一句话来形容她的话,大概就是:回归田园生活的“万能仙女”。
她不仅能上山爬树、砍柴捕鱼、烧火做饭,还能做秋千、拉拉面、造烤炉,技艺娴熟得像个老师傅。
前几天,她用古法自制“笔墨纸砚”的视频,更是让她再次上了热搜,视频也一度挂在热榜第一的位置上。
曾经看过新榜对她的采访,里面有这样一段:
李子柒是个孤儿。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后来父亲早逝,所以李子柒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去世之后,奶奶就成了李子柒在这世上的至亲之人。
14岁她辍学出去打工,2012年因为奶奶的一场重病,决定抛下所有,立刻回家。
做这个决定,只是怕“下次回来就见不到她了”。
前几天大结局的《都挺好》里,苏明玉也为了照顾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爸爸,干脆辞职了。
“苏明玉为什么要辞职”也一度挂在热搜上,引来许多讨论。
有人理解苏明玉的做法:
李子柒和苏明玉,都可以算是为了亲人,放弃外面的世界,回归家庭。
就像前期李子柒刚红不久,知乎上就有一大片“她要怎么赚钱的”提问一样,对于这样的做法,理解与不理解,占比上往往都是势均力敌。
这就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价值判断常常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
也正如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326:不值得定律》里说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值得做的事情,才可能做好。
我想对于她们来说,在往后的时光里尽心陪伴自己的家人、不留遗憾,才是值得与最具意义的吧。
旁人的理解与不理解,并不重要。
有时候我们可能也会陷入“该不该这么做”的迷茫里。
但不管你怎么去衡量,只要最后的决定,自己觉得值得就好了。
4知乎上有个问题说:今年我19岁,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这一生很短,我干什么都来不及了?
底下有个回答这么说:
做一个行动派吧。
一个19岁的孩子,就算你觉得活不长久,也有三四十年的光阴吧。你既然问这样的问题,证明你不想挥霍光阴,也有上进心,怎奈你现在的能力无法匹配自己的野心。
简单的说,就是当下的一切都是为未来铺路,好高骛远没有用,脚踏实地,努力去抓住机遇。
如果惧怕人生来不及,那就更应该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不要去烦恼“来不来得及”,而应该去思考怎么完成自己的梦想、丰富自己的人生。
就像尼采说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共勉。
835:价值判断326:不值得定律
369:遗憾107:生活意义253:即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