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小姐姐】系列,是我关于工作/生活/读书/旅行的日常随笔,欢迎围观一个中年小姐姐的真实分裂人生。
此刻,一个穿着睡衣的中年小姐姐,正坐在名古屋的酒店房间里写这篇随笔。电脑旁边躺着一盒从7eleven买回来的便当寿司,一瓶浓茶饮料,房间里还有一个无所事事来回晃荡时不时发出讨厌声响的丈夫。
很想关掉电脑骂一句,去你的吧!姐姐不写了。这一天真够累的。
清早6点起床,在大阪和京都溜达了一整天,又乘车3小时来到名古屋的酒店,现在已经晚间8点半,怎么会不想往榻榻米上躺下一觉到天亮呢?
中年人太惨了,旅行的时候还是一样要工作,一点懒也偷不得,终日忧心惶惶,早已忘掉潇洒是怎样一种滋味。我这次出门,心里来来回回荡漾着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就是不断打脸的过程啊。
二十几岁时的旅行绝不是这样的,单单说跟团游这一项吧,就够我翻一百个白眼了。那是多么放荡不羁的少年时光啊,血管里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液,心里住着一个乱世。读书的时候打工攒够钱,想出门晃荡的念头刚刚冒出来,手里捏着一张容不得人犹疑的火车票就出发了,管他身后洪水滔天。
年轻的时候,常常并没有明确的旅行计划,随便去到一座城市,可能会遇到一群谈得来的陌生驴友,然后跟着他们又随便晃荡到了另一座城市。那时的旅行,是从庸常无聊的日常生活中叛逃,急需拥抱混乱,刺激,无序;期待远方的奇遇,是少年人心境,是小小的冒险。偶尔在旅游景点撞见一群中老年人,乖乖排队跟着高举旅行社旗帜的导游,心里是要耻笑的一番的,这算什么旅行?
三十岁后,我出门旅行的方式变成了两种,一种是自驾,另一种就是跟团游。再也不想去遇见什么奇奇怪怪的陌生人,也不愿意旅程中有什么惊险和意外发生,我喜欢被安排,被照顾,被归置,我开始喜欢安全感和秩序感。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中年人的日常,就已经变成了冒险。可是旅途中想起这一点,我还是感到了错愕:十来年的时光就这样悄悄溜走了啊,二十几岁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三十几岁是这样一番心境。
二十几岁的时候,高高兴兴去穷游,背着一只巨大的登山包,住几十块钱一张床铺的青年旅舍好满足,跟陌生人AA分享一顿火锅就能成为朋友,被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感动到热泪盈眶。我记得有一年在兰州住到最便宜的青旅,只要25块一个床位,青旅老板是个有故事的人,名校复旦大学毕业生,跑到这个偏居一隅的西北城市,开一间并不赚钱的青年旅舍。我被他的经历莫名感染,回到北京后写了一封长信还寄了一大箱书给他。
现在三十几岁的我,出门变成冷漠的挑剔精。讨厌飞机晚点,很在意酒店的环境和卫生,无烟房真的没有烟味才是我感动的理由之一。用马桶之前会烧一壶热水,把坐垫圈烫个好几遍。如果酒店的早餐味道不错,会觉得是小小惊喜;会仔细分辨饮料的含糖量,对陌生人的热情心生窦疑。
很快交到朋友?已成天方夜谭。中年人的冷漠无趣在于,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凭借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语气和神态,就能大概判断对方的阶层身份和大致性格,更不愿意跟一群陌生人跑去吃饭K歌,无效社交太耗能,还不如让我一个人静静。
中年小姐姐的旅行,不再是向外的开拓,而是向内的探索。旅行时的新鲜和流动感,会让我跳出日常的思维惯性,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内心,它不再负责冒险和刺激,而是关于和解与安顿。
还有一件打脸的事。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最鄙视中老年妇女在旅游景点抡丝巾,她们大都衣着鲜艳,站在最佳拍摄角度,摆出一模一样的笑脸和pose,太俗气。写到这里,不禁感叹,年轻的时候真是没有品尝过人生真正的痛楚啊,所以才会没心没肺。
现在我在旅游景点看到老年闺蜜叽叽喳喳照相,气色粉扑扑,气氛其乐融融,是真心羡慕她们啊。一把年纪身体尚康健,且有余钱、友情和好奇心结伴出游,那已经是被生活温柔对待的模样了。今天我在京都的祇园门口,看到几个银发日本老太太,涂着口红,裙子和发丝都一丝不苟,坐在路边歇息的时候,头挨着头聊得热火朝天,后来互相鞠躬道别道了好久,那真是很美的景象啊。
三十几岁,我对命运和人生的无常开始有了敬畏。因此,过去我很不屑烧香拜佛的,如今也欣然接受了,旅行中遇到寺庙,也会进去转转,单单是那一份古朴的禅意和香火味,就足以令心灵得到片刻幽静。
柴静说,“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二十岁到三十岁,从旅行这样一件小事,就能感受到时光和阅历作用于人的力量,我不能说孰优孰劣,人生在不同的阶段,眼睛里的风景和心中的况味,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不要急着去批判什么,预设什么,生活总会让你自己打脸的。这,也正是人生最妙之处吧?
READ MORE:
END
本期作者:李娜,一个疯狂又理性的水瓶座少女。爱美爱文艺,也非常独特非常清醒。已出版《你走的弯路,每一步都算数》,公众号:与尔同消万古愁(sh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