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每日一读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每日一读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前段时间,闺蜜家里催婚,正好赶上她们单位进修,她就找借口来我这儿住了一段时间,那晚我们聊到深夜,说着说着,不免就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
初中时,闺蜜父母不知因为什么,每天都打得不可开交,每次他们一吵架,她就跑到我们家和我诉苦,当时我们都不懂,为什么大人们宁愿天天吵成那样,也不选择分开。
最严重的一次,她妈拿着菜刀追她爸追到她爷爷家,那次把闺蜜吓坏了,发高烧在医院输了好几天液,也把她爸妈吓坏了,安生了几天。
打那以后,闺蜜就动不动装不舒服。可是没多久,他父母就又故态复萌。
小孩的世界,其实最怕的不是父母离婚,而是他们总是要相互为难。
当时还没有手机,只有极少数有钱的同学们,家里才会给配备小灵通。
有天下自习下的晚,我一回家,我妈就说闺蜜妈妈给我打了很多电话,问我有没有见过闺蜜。
因为当时只有我们学校的初中部上晚自习,有时闺蜜也会等我一起回。
我打过去时,她妈妈在电话里支支吾吾不说发生了什么事,我一猜肯定是他两又吵架了。
快十点多的时候,闺蜜QQ上线了,问能不能来我家,我连忙说可以可以,你快来吧,你妈妈都急坏了。
那晚闺蜜和我说,以后咱们俩不要结婚,人一结婚就会变坏,我一定不要变成我妈那样子。
关于那晚发生的事情,当时我没有问,没想到多年以后,闺蜜又说起了。
原来那晚,她爸妈又吵开了,她一回家看到家里地上一地的碎碗碟,她说你们要是实在不想过了,就离婚吧,结果她爸说她不懂事,太冷漠。
后来她爸摔门而出,她妈哭着说:当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离婚了,哪还用受现在的气。
闺蜜也气哭了,这么多年你一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是归罪到我身上,你们都说为了我,难道是因为我的存在,才让你和爸爸这么不好过吗?
闺蜜说完,就吃了她妈一大嘴巴子,后来她趁她妈不注意就离家走了。
当时她身上只有三块钱,于是她在网吧门口等了一晚上,估计我快回家了才进去上网找我。
闺蜜的遭遇其实不算个例,几乎每一个80、90对这份经历有颇有感触。
可能在父母的思想里,这样说是想让孩子体谅他们的不易,但他们永远也不会懂,这样说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多大。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要不是为了你,我用的着受这份气吗?”
父母不会懂,你这样说,不会让孩子感到感动,只会让他们觉得父母过得不好都是因为我,从而产生负罪感和愧疚感。
中国式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仿佛他们的孩子是他们一切苦难根源。
可孩子不是自己主动要到这世上来的,他们是父母欢愉后结出的果实,不是自我选择。
多少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不舍得为难父母,只好为难自己,尽管长大后,我们也明白了男人、女人一起生活的不易,可是那份根植在记忆里的伤害却很难愈合。
恐婚,害怕亲密关系,渴望社交却害怕人际,敏感,自卑,这都是小时候没有感受过父母真正的爱的孩子才有的表现。
没有自我的爱,不是真的爱。
去年,《我家那小子》让朱雨辰的妈妈”红了“。
“我是用我的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我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顶两个菲佣。”
几乎每一个看过节目的人都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朱雨辰找不到女朋友,而且朱妈妈的爱简直是太可怕。
节目里,朱雨辰在喝完酒后喃喃自语:怎么就没一个愿意在我身边吗?
失去自我的爱,除了会给孩子巨大的压力,更会干扰他们生命的自然发展。
朱雨辰的姐姐就是因为母亲的爱太过伟大,认为自己无法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所以至今未婚。
其实孩子长大,就不需要吃奶了,太过依赖父母的孩子,太依赖孩子的父母,都会活得很累。
成全孩子的自我,让他们健康的发展,这才是最好的爱。
《朗读者》,曾经有一起节目,请来了郑渊洁及其父亲郑洪升,父子俩朗读了一篇郑渊洁的短片童话《父与子》,字里行间流露出着浓浓的爱意 。
做父亲的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
我的儿子是一头小猪,这就足够了。
我爱他,仅仅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真正的爱,应该是心甘情愿的给予,是不计回报的付出。而不是,你不满足我的要求,你要不按我的要求来,我就怎么怎么。
为什么现在社会会有那么多的妈宝男,那么多的啃老族,就是因为大多数父母直到现在还在信封中国式育儿。
如果父母不会在生了孩子之后就停止成长,那么你的孩子也会一直不断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