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式的生儿育女,想起来真是悲哀。
日期:2022-03-21 09:33:20 作者:心理干货☞ 来源:心理严选 阅读:

中国式的生儿育女,想起来真是悲哀。

  回复167 或 520 获取 海量免费干货▲

  作者:伊姐 转载自公众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有一种比要求物质回报更要命的,是情感回报。”

    辛辛苦苦, 

    给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 

  此前,一则“卖房送女留学却嫁老外,父母崩溃”的新闻,引来大家的热烈讨论。

  事情大概很多人都总结过了:

  爸爸张勇61岁,妈妈朱静60岁,这对夫妻在31岁时得女。10年前,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把110平的房子卖了,换了一个70平的房子,让女儿出国留学。

  父母对女儿要求是:不能和外国人交往,更不能嫁给外国人,毕业之后就要回国工作。

  但是女儿不仅留在美国工作,更要嫁给外国人。爸爸张勇一气之下做了以下几件事:

  A、摔盘子阻止,并声称要断绝父女关系 

  、和女儿冷战,一切都靠妈妈传话 

  C、找到媒体曝光,试图用舆论的力量让女儿改变想法。

  父亲反对的理由,文化差异也好,远距离分离也要,总结:如果跟唯一的女儿失去来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父亲对媒体坦言:感觉辛辛苦苦几十年,给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

  每次看到这种事,我都觉得可怜,这几乎是整个上一代,中国式爱孩子的缩影啊。

    中国式父母的尊严丧失,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要理解这种中国式爱孩子的方式,你首先要理解——在中国,很多时候,一个孩子是怎么诞生的?

  孩子的妈妈,在25岁,就被催促,你赶紧结婚,再不结婚,在婚恋市场就掉价了。

  到了30岁,如果还没有结婚,简直是犯了滔天大罪:“你再不生孩子,高龄产妇,以后的苦头有得吃!”

  于是很多女生基于“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紧迫和茫然,走进婚姻,生育是其中最大的目的。

  想一下几年前张天爱给某相亲网站拍的广告:“奶奶,在您去世之前,我终于嫁出去了。”

  这个爱是什么爱?不是自然流动的真挚的爱,是被迫、被扭曲、被压抑,以牺牲自我来成全的爱。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里,爱情只是开餐,再往后的生活里,是漫长的父母老年生活终于有着落的絮叨、是婴儿的啼哭、是学区房的争论。

  婚姻里的亲密、承诺和激情,都被共同抚养后代的责任所替代。

  这个父亲的回答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没有女儿,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中国式父母的尊严丧失,其实是从亲子关系远远大于夫妻关系开始的。

  于是,我们有了很多要逃离的父亲,因为妈妈的唠叨、妻子的控制、他要去外面找温暖,找轻松。因为家里的妻子,是用来传宗接代的,不是用来获得理解、支持和爱的。

  我们也有了很多守活寡的母亲。因为她传宗接代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剩下就是漫长的被漠视。

  有一种填空题,只有“你都当妈了,你怎么还可以______”的,这个横线可以被填上的是旅行、化妆、一个人看电影等等,总之,成为母亲的她,周围的眼光让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女人,成为母亲,就意味着只有牺牲。

  孩子呢?孩子当然不幸福。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正常”——年轻的时候没有自我,老了控制欲强,是家庭的双重伤害。

   过度付出感的背后, 

    是情感的转嫁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观念,所以在中国的关系里,亲子关系是一个“有用”的东西,这份感情,是需要回报的。

   

  A的父母有个小本子,从A出生开始到结婚买房,为他花的每笔钱都写在小本子上,每次A与他们意见相左,就会拿出小本子数落A,这个本子,于A而言,是孙悟空的紧箍咒。

  还有一种比要求物质回报更要命的,是情感回报。

  朋友B的父母,在老家有房有车有朋友圈,但退休后,他们双双非要挤到儿子北京不足60平米的小家,理由是担心B从小不会照顾自己,愿给钱愿干活,怎么都行,总之不愿意与B分离。分离,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孝。

  两代人生活观念差异在B生了孩子后达到顶峰,育儿观念差异、婆媳矛盾、地小人多,孩子两岁时,B离婚了。

  据我所知,A是农村家族三代唯一考上大学的,整个家族希望都寄托在A身上。而B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双方拼命争夺孩子的爱,来填补自己的失落。

  A的父母是爱孩子,但更爱的,是孩子带来的荣耀;

  的父母也爱孩子,但更爱这份不愿放手的情感寄托。

  事实,A和B从小就有一个愿望,考到外地,远离父母。亲子关系让他们备受束缚的程度远超过了青春期叛逆,变成了一种内心的恐惧。

  曾经有一个90后跟我说过,她看到上一代,一个孩子因为爱的名义出生,比例好低。有的是潜意识希望夫妻关系得以巩固,有的是没有丈夫的爱,渴望一份超级亲密关系来替代。

  这样的父母其实我们见得不少,他们本身也许是时代或者命运的受害者,我们不忍指责,但有一点极度清晰的事实是——

  在这样直接或变相表达“我已经把最好的给你,你要孝顺我”的过程中,健康的亲子关系,消失无踪。

   

  孩子,是为了丰富和完整我们的生命,为了我们的渴望,而来到这个世界。孩子的到来,基于我们百分百武断的选择——

  我们为孩子付出,只是一种成年人基本的负责。

    我们想要的回报,   “付出”当时就获得了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没有回报,所有过程,都是回报。

  当一个暖暖的肉团,在我怀里呼吸着,那种暖暖气息,激发你人性深处的温柔。

  看着一个生命,在你的陪伴下,一点点成长的喜悦。

  为了他,你体会到最强的盔甲和最软的软肋,这种不断克服自我的焦虑,历练的强大。

  就是意义。

  卖房也好,送孩子出国念书也好,基于心甘情愿,基于爱,别基于回报。

  让孩子走,基于让他幸福,别基于逃避自己的匮乏。

  别提出这种荒谬的“不准嫁老外不准离开中国发展”等要求,细想一下,基于控制而提出的要求何其多?工作必须体制内,找老公必须有房,30岁必须生孩子…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关系是,明明手里拿着计算器,像投资一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却完全身在其中感受不到其中的伤害,因为——

  我生养了你,你属于我。

   

  连岳评价这件事最深刻:表面是爱,其实是续奴。

  别让中国式的生儿育女,变得悲哀。

  别让家庭生活这么美好的事儿,被传宗接代玷污了。

  人生已经够苦。愿每个孩子,真的都是随爱召唤,来到这个世界。

  END

  作者简介:伊姐,14岁出版小说集,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30岁出版畅销书《心若宁静,便是幸福》。专访明星十余年,爱电影的妈妈,分享光影中的感悟,关于育儿、关于婚姻、关于爱。原创公众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END

        心 理 严 选       

  婚姻|育儿|职场|治愈  

  ▼

  1、扫码回复“干货”收割41篇育儿干货文

  家有2一10岁孩子的注意力训练

  日本小朋友小学前必须学会的90件事

  1~10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详细!……

  2、扫码回复“婚姻”收割30篇感情维系文

  注意这20件小事,别让你的婚姻败给细节

  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你的婚姻

  夫妻间最好的关系,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扫码回复“个人成长”收割10篇心理成长文

  比愤怒更可怕的,是忍住愤怒!

  你的身体积压了多少情绪和疾病?

  愧疚感,是你生命中你最不需要的东西……

  4、扫码回复“167”收割167篇心理严选文

  可上下滑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式的生儿育女,想起来真是悲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