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我家那闺女》最新的一集,被Papi酱提出的人生排序圈了一波儿好感。
她在跟嘉宾焦俊艳聊天时,将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排出了这样一个顺序:
这厢话音刚落,另一个镜头下的爸爸们就炸了锅,虽然没好意思在镜头前说出“自私”二字,话里话外却也不约而同的带上七分讶异和三分怀疑。
开玩笑的吧,怎么能把自己放在第一呢?
还是一位爸爸给出的排序得到了全体中老年人的认可:父母>孩子>伴侣>自己。
那是太多人践行了一生的排序,年轻的时候不忍违拗父母,让报什么专业报什么专业,让毕业回老家就乖乖回家,按部就班相亲结婚生二胎,从不敢说出一个不。
有了小孩之后的自我变得更加渺小,榨干毕生积蓄买学区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从有名有姓的XXX变成了微信上的“XX妈”,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离家,千疮百孔的精力还要留给被忽略多年的另一半。
一开始看不见自己的人,一生都觉得自己不重要。
奈何心底的那个叫做“自我”的小人总是不断跳脚,自己亏欠自己的,就总是希望从别人身上要。
2
过年期间,我妈有位老同事来访,顾不上还在年节里,刚开口说了两句就眼泪汪汪。
她儿子北漂八年多,终于攒够了五环外一间小公寓的首付,小两口兴冲冲的去看了盘,她知道之后却着急了。
“五十米的小房子够干嘛呀,将来再有个孩子,根本就没法儿住”。她跟老伴儿一合计,咬牙把老家的两套大房子卖了,钱全部汇给了儿子,将寒酸的小公寓换成了体面的大房子。
老两口为了省钱,租的是最老旧的那种居民楼,冬天没暖气夏天不通风,吃了一年多的苦,年前儿子的新房刚装修好,翻看照片的当口,她忍不住得高兴,推推儿子:
啥时候把我跟你爸接过去住几天?让我们也享享福。
儿子面露难色,欲言又止了好几秒还是选择拒绝:你们要想去北京玩我给你们订酒店吧,你们住我这儿也不大方便,还不如酒店住的随意。
她跟我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
你说他是不是没良心?我跟他爸过成这样,还不是为了他,他倒好,现在住上大房子了倒嫌弃起我们了。
我妈劝:可你当初不也是自愿的嘛,人小两口都没嫌房子小,你非要管。
可我不都是为了他好嘛,又不求他给我们还什么,但这孩子也太不知道感恩了吧,我真是命苦......
我在一边听的只想笑,明明是硬塞过去的恩惠,却总盼着对方领情,口口声声“不用还”,却总是觉得别人应该感恩,在自己开口之前就主动邀请。
但想想也蛮难过的,越是不会为自己好的人,才越是期待别人的回报。
"我都这样对你了,你就不能同样对我吗",永远都是抹杀人际关系的元凶。
3
有个今年毕业的小朋友刚找到了一份实习,问我,刚入职场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我想了想,回答她:帮别人的时候一定不要勉强自己,有空的时候帮别人打打杂跑跑腿没什么,但很忙的时候一定不要勉强,除过分内的工作,不要为了别人加班。
可这样不会显得很自私吗?她有点忐忑。
是啊,很自私。
牺牲自己的时间端茶倒水取外卖,等别人都走了之后自己再熬夜加班,时间一长,心中难免就有渴望和怨怼,希望对方能给你对等的援助,又暗暗算计自己的每一次付出值不值得。
与其中途变脸,倒不如开始的时候就自私一点。
以自己的时间为准绳,因为不需要勉强,人际互动产生的愉悦感就足够让你快乐,你不会因为帮对方打印了一份文件就耿耿于怀,也不会因为跑腿取了几次外卖就委屈的不行。
职场也好,家庭也罢,太多的因爱生恨,不过是来源于自私的不够坦荡,又无私的不够彻底。
4
挺像现实版樊胜美。哥哥做生意失败欠下一屁股债,母亲就逼着她出钱,不然就声称要卖掉自己的房子回老家。
她工资不高,挣得也是辛苦钱,可又见不得母亲吃苦,每个月工资拿到手就给家里汇去一大半,24岁了还在用超市里那种十几块钱一大瓶的杂牌洗面奶,每天都过的紧巴巴。
她跟我痛诉哥哥的不争气和母亲的无情,问我:
同是一个娘胎出来的,我都已经过成这样了,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心疼一下我呢?
我问她:如果你不管,让她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会怎么样?
会很可怜啊,她想也没想回答我,那么大年龄了还要找房子住,多不方便。
可你也是在租房子住啊,你也不方便啊,为什么就不先可怜可怜自己呢。
我认识跟她一样的“好姑娘”,一直任由自己被压榨,任由自己处在家庭系统的底层,像是任劳任怨的灰姑娘,盼着这世上有魔法,也盼着有人能看到她的可怜。
但我很喜欢闫红写的那句话:
一个人怎样在家里被对待,是会写在她脸上的。像是一行大字,在告诉所有人:我一点也不重要,请来欺负我。
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外力没用,你只有揪着自己的头发逼着自己硬起心肠来。
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尊重自己的时间,能力和意愿,只提供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的帮助。
每个人都能且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你只有先将自己的生活过好了,才有余力惠及他人。
你那么优秀,一定没人爱吧
致二十多岁的危机:我根本不知道能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
陶瓷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