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性侵类创伤可以抚平?别怕,过去真的会过去
日期:2019-02-24 13:16:42 作者:潘升 来源:冷爱 阅读:

性侵类创伤可以抚平?别怕,过去真的会过去

  本文是【情绪专题系列】第13

  欢迎回到我的原创专栏

  专栏内容一直围绕着情绪展开

  从情绪的产生谈到情绪的发展

  也讲过了几乎所有的基础情绪

  如喜、怒、哀、乐、惧、厌恶惊讶

  在解析基础情绪之后

  也讲解复杂情绪如害羞

  今天继续谈论一个更复杂的话题创伤

  01

  创伤从哪里来?

  有人会认为创伤是“他讲了一句话伤害到我了”,又或者是“我遇到了一件很令我感到不开心的事,我很受伤”……

  这些可能也是创伤,但它们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复杂创伤。

  一个复杂的创伤通常涉及灾难,或者是犯罪行为,又或者是深度的伤害等等。

  在临床心理学治疗当中,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在一般的人群患病率非常之高。

  比如,在911和汶川地震当中,灾民患有创伤的可能性就会很高。

  再比如,在工业意外当中诸如工场的火灾爆炸之类的情况经历过此类事件的人也很容易患有创伤。

  这些都属于天灾层面。也有不少创伤来自人祸方面,在内来自于家庭,在外来自于遇到犯罪行为。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于女生来说,遭受性侵和强奸是常见情况,哪怕在乘坐地铁时候也有可能被他人性骚扰

  第二,男性女性家暴,女性会留下心理创伤。

  第三,如果父母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就可能会留下心理创伤。

  第四,家人对孩子性侵,也就是乱伦,这也会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

  如果一个女生在很小的时候遭受到性侵,那么在她成长过程当中,在体验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会有困难

  一方面她想体验亲密关系;

  另一方面她在和亲密关系发展到需要经历性体验时,很容易唤起她早年的恐怖经历,于是这个女人便会呈现很矛盾状态

  02

  创伤对人的影响

  在做今天的专题之前,我做过一些调研,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女生说有过被性侵的经历后,她发现在她之后的人生,很难和男性建立亲密关系。

  一旦有男性靠近她的时候,她就会想到曾经被性侵的场景,这就是典型闪回

  即对于受到过复杂创伤的人,如果受害者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没有经过治疗,那她有可能会出现持续地被创伤影响,不断地闪回到过去。

  每当重回过去的时候她就会很痛苦,这就是复杂创伤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所以,对于这位女性来说,她除了难以和男性建立亲密关系之外,还会体验到很痛苦的负面影响。

  这种经历会给她们带来一种“我是一个被侮辱过、被破坏过的物体”的感觉,而“被破坏”则意味着“不再完美”。

  之后她们还会感觉“很羞耻”,而“羞耻感”则意味着“我不再是一个好的人,而是烂糟糟的”感觉。

  在此情况下,人通常有两个反应

  一个是逃避

  比如前面案例中的女生,她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破坏的人不洁净的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最令她感到痛苦的事情

  她没有办法区分开曾经的经历只是自己小的时候无法解决问题,于是让曾经经历的影响持续到她成年之后。

  另一个是恐惧

  当然还有焦虑忧郁症,这些都是创伤后遗症中出现的情况。

  对于这些情况,有的人会让精神医生给他们开具一些药品,但即便是吃了药也未必真正解决问题,不过是抑制而已。

  这就是一个很难很复杂的状态,不论男女

  除了以上两点,由于很多创伤是在一个人年纪很小的时候遭受的,这时候人往往会选择躲藏,这会导致人变得很孤独,而后便会让一个人的成长停留在某一个阶段

  而很多人还会专门选择欺负一些看似“性情古怪”的人,于是很多时候会让一个人原本的初次创伤转变为二次创伤。

  比如在一个案例中,由于咨询师没有受到很好的训练便直接和当事人说:

  “哇,你从小被人欺负,可是这么多年你之所以没有修复好这个创伤,是因为你的父母没有很好地对待你和照顾你。”

  如此一来,这会导致来访者原始创伤变得更复杂。

  因为作为专业人士,是不能够这样随便对来访者说的,因为这会让一些受伤害的人一下子感觉人生是彻底没有希望了。

  他们会觉得:

  “我从小没人爱,爸爸妈妈也不照顾我,人生真的是太绝望了。”

  还因为作为专业人士,如果还不能够看清楚事件的起因过程就认为是父母没有很好地照顾孩子的话,那真的会让这个案主很难受,觉得没有被真正看见和理解,这会让他更难痊愈。

  所以,对于创伤后遗症,我们要很小心进行处理

  还有对于二次创伤的再创伤,那就是对受害者的指责

  比如有一个女生在网上曝光她遭受强奸的经历,网上的评价有很多都是:

  “还不是因为你裙子穿得太短了”

  “肯定是因为你表现的太不检点了,所以别人才会对你下手”

  ……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

  对此,有老师专门谈到过这个现象,它叫做“强奸迷思”。

  这是一个常见的公众误区大众常常会认为一个人被强奸是因为她的行为太不检点导致的。

  而这一类网络暴力也会带来很可怕后果,比如刚才提到的女主后来就自杀了,因为她接受不了别人对她的这种指责。

  所以我认为,正是这一类对于受害者的网络暴力,会导致受害者更痛苦,这种事情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

  所以我在各个群里做调研的时候也说到:“当任何人提到她对创伤的体验或者是经验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评价它”,原因就在这里。

  很多受害者对于评价更敏感,更容易害怕

  也许有些人是好心,但是很多人的指指点点和讲话的不克制,反而会让受害者更痛苦。

  我们需要明白我们要追究的不是受伤害的人,而是那些没有良心真正伤害到、侵犯到他人利益的人。

  人在受到创伤影响的状态中,会引发两个极端

  一个是像前面案例中的女主,她在童年时期遭受创伤,成年后会通过隐藏自己,不让他人知道与触碰到自己的伤口

  与此同时,很容易陷入自责,会认为这一切的痛苦是我引发的。

  另外一些受伤害人,则会一碰到人就开始讲述自己的受害经历,她一遍遍讲,而后别人就会觉得她不检点。

  可是他们不明白,这其实是创伤后遗症的病情

  病情的意思就是很多人受伤害之后,会选择将事情压抑下去。

  可是暂时的压抑下去终究还是要吐出来的,因为她不能够控制受伤害之后的心理边界

  当她吐出来的时候会感觉很爽,可是与此同时他在向外呕吐的时候,别人也会感觉很无味,然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创伤者的咨询师也好朋友也罢,都应该告诉他:

  “你要停下来,要找一些安全的人去讲述你的遭遇。你不能够对所有的人,将所有的事情都吐出来。”

  所以,我们作为旁人不要指指点点,不要评价,因为你的评语对她的伤害是很大。

  特别是有一些咨询师没有好好训练过,就去对来访者讲一些不该讲的话的时候,都有可能给来访者造成更严重的二次创伤。

  所以对待有复杂创伤的情况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仅不应该去指责她,甚至都不应该去评价这件事,因为评价本身就有可能造成伤害。

  很多人都问我:

  “那在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应对?”

  对此,我讲两个方面:

  一,对外:

  当我们遇到他人遭受创伤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去理解她,尝试去倾听而不是评价。

  因为评价本身就有可能是伤害,而尝试去理解与倾听她的感受,并能够复述她的表述,至少不会加深她的伤害。

  因为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至少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你能够换位思考,而换位思考本身就是理解。

  当你能够理解与倾听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到保密,否则如果你传出去的话,依然会给他人造成很大的创伤。

  所以一个人在对待他人遭受创伤的时候,要做到三件事:

  1,不要评价别人。2,尝试去理解。3保守秘密

  二、对内:

  当自己遇到创伤的时候,也是三条建议

  1)尽可能寻找专业人员介入,也就是你确实需要危机干预,需要对创伤进行处置和治疗。

  2)如果暂时没有专业人士可以帮助自己,要停止自责。因为你是受害者,同时要想办法转为对自己的鼓励

  3永远不要让没有防御能力,没有行为能力的人,进入到一个缺乏监管环境。不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孩子都是同理。

  03

  创伤的疗愈:同理心

  在遇到创伤时,如果打算选择通过咨询的方式进行疗愈,那么不论是训练有素的咨询师也好,心理学家也罢,都会知道人本主义流派强大理论,就是同理心倾听,这两点能够让来访者原本的内心创伤得到疗愈。

  如果你不打算找咨询师来疗愈创伤的话,那你就要找一个能够信任的人去分享

  如果你既不打算找咨询师,也没有合适的人进行分享,你还可以通过给自己写一封信来对自己进行疗愈。

  通过这个方式慢慢去对自己讲述,告诉自己“我是可以疗愈的,人生是有希望的”,“在我的人生当中,是有爸爸妈妈和爱我的人”等等,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总之,让自己处在一个最安全的感受和关系当中去开始对创伤进行疗愈。

  最后补充一点,当你选择去找一个咨询师的时候,一定要事先问清楚:

  “你可以处理创伤后遗症吗?你有处理创伤后遗症的经验吗?有受过足够时长足够质量的专业训练吗?”

  如果没有的话,那你真的要谨慎考虑

  因为现在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者不论是心理学家还是咨询师,水平参差不齐的。而通常在外国的咨询师,都是要受过很多的专业训练与考核的。

  因为咨询师不能够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就开始从事相关工作,更不能够将自己的案主作为试验品。

  否则,这真的不仅仅是对来访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侮辱。

  所以在寻找专业人员帮助自己的过程中,我可以给到大家的重要建议就是,你要考核以下三件事情:

  一,他是否具备资质执照以及证书,同时要考核相关资质是否达到相关标准以及是否可信,是否在业内得到公认,是否具备上岗资格

  二,他的受训背景,是否有足够多的与创伤有关的训练。

  三,是否有被督导,以及他的督导老师是谁督导,时长是否达标。

  基本上如果一个人有可信的证书,有长期受训的背景以及督导,特别是如果他有处理创伤相关的经验的话,这样的人就是可以考虑的。

  当然,这也需要大家自己去鉴别。

  我们下次专栏再见。欢迎转发评论,点好看~

  ▼ 点击可听

  原题:《情绪专题十三:创伤》

  原创:潘升

  本期寄语:也许遭遇到复杂创伤是你不能够选择的,但是如何面对创伤你是可以选择的。

  督导Albert Chan // AAMFT认证督导,曾师从情绪聚焦疗法(EFT)创始人莱斯利·格林伯格(Leslie Greenberg)

  本期寄语:创伤,是你人生的一个疮疤。可是,你不是创伤。很多有创伤的人,他的生命力是极高的。

  情绪专题系列文章

  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个秘密没有人会在今天之前告诉你

  应对后悔的3大必杀技,亲测有效

  情侣吵架的水有多深你知道吗?

  现在,可以治好你“焦虑”的解药来了

  安全感不够的人,千万别错过这篇文章

  难过的时候做对这3件事,你一定会回来感谢

  让自己重拾幸福感,从这点开始

  讨厌别人改变你的意愿主张,如何漂亮反击?(内含原创音频

  惊讶,亲密关系最不可缺的保鲜

  在异性面前害羞放不开?这3招能让脸皮变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性侵类创伤可以抚平?别怕,过去真的会过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