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papi酱谈人生排序引热议:父母口中的“孩子第一”其实是“自己第
日期:2019-02-21 13:01:18 作者:主创团 来源:武志红 阅读:

papi酱谈人生排序引热议:父母口中的“孩子第一”其实是“自己第

  点击上方↑ “武志红”,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人的一生都在关系里,

  关系是人能在这个世界生活重要支撑

  关系有远近疏离

  但就重要程度而言是可以排序的。

  序位搞错了,成本效益低,人活得累;

  序位搞对了,成本低效益高,人轻松

  文 | 赵颖奇

  编辑 | 陈沉沉

  1

  最近一期的综艺节目我家闺女》,一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在节目中,papi酱语出惊人,给出了独立女性人生最重要排序,结果引起一片哗然

  第一是:自己

  其次是:伴侣

  第三是:孩子

  最后是:父母

  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因为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最长,伴侣其次,而父母和孩子,他们都只陪自己一段时间,所以排在最后。

  听到这,现场的爸爸们坐不住了,焦俊艳的爸爸更是指着手说:

  没有这样的,不可能自己第一!

  在场子女派和爸爸派形成了对立。

  子女派几乎都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爸爸派坚称自己不可能第一。

  他们笃定地排了自己的顺序

  孩子第一,父母第二,伴侣再往后排。

  这时大张伟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您跟您女儿聊天(聊结婚生子这件事)的时候,就把自己放第一位啊,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别人。

  焦爸爸还在反驳:那是我的一个愿望,没有强加给她。

  此时,沉默良久的袁姗姗爸爸开口了:我还是希望她能成家,如果坚持结婚,那我也不逼了,只不过我到死都会遗憾

  接着他重复了一遍:很遗憾地走就是了。

  这段话让在场的子女派听了非常恐慌

  表面允许了,实际上却是却是一记更重的施压。

  看到这里我们就发现爸爸们坚持的“孩子第一”,实际上还是自己第一。

  无论是焦爸爸的坚决反驳,还是袁爸爸的“带着遗憾离开”,都在偷偷暗示孩子——你要按照我的意志去活。

  他们或许觉得孩子是属于他们的,是他们可见的世界里最美好的一部分

  但同时,大部分父母往往只能从行为层面了解孩子,而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

  因为每个独立的个体,总有不愿意被外人(包括父母)所了解的地方。那里私密稚嫩,不需要被外人参与,更别说被干涉和打扰了。

  父母如果不愿意承认,在这个事情自己是外人,那么孩子就有点像自己养的宠物一样——到了发情的年龄就要物色交配的对象

  或许大部分的父母完全不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乐此不疲

  就像焦俊艳刚从上一段感情走出来,爸爸希望和她一起解决难题

  焦俊艳却急得一时语速加快:

  即使我跟你说了(这件事情),也不能解决问题。每次你们都会问出更多问题,让我得到双份痛苦

  所谓“孩子第一”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希望在孩子的世界里“自己第一”,这让人害怕

  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子女那一派不想生孩子,因为作为孩子,不愿意走你们的路。

  2

  爸爸们在“自己”和“孩子”的排序,其实已经陷入混乱。但让人揪心的,还有伴侣的排序。

  在节目中,大张伟一直坚持,伴侣必须是第一位。而令人吃惊的是,现场的爸爸,都把伴侣放在了孩子和父母的后面。

  还有一位爸爸,认为伴侣第三已经是很靠前的位置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或许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伴侣和自己已经是一个共同体,孩子才是可以承担自己中年焦虑甚至死亡焦虑的最佳人选。

  孩子早一天结婚早一天生育,你就早一天拿到对抗自身焦虑的东西,好像只要有一个遗传你DNA的新的生命诞生,你就可以永生一样。

  但,真为孩子好,父母应该把伴侣排在前面。

  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开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孩子在最初是婴幼儿的时候,一直活在一种错觉里,自己是妈妈或爸爸最重要的人。

  直到有一天,孩子发现不是这样的,原来他俩(父母)才是一伙的,自己与他们融合努力是注定失败的。

  与其白费劲,不如向外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个Ta。

  这时候,孩子才有可能走出去,发展Ta的独立自我。

  在一个健康家庭里,孩子在成年之后挤不进父母的关系才是正常的。

  父母不是一天到晚和孩子粘在一起操心谈婚论嫁的事,而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充实浪漫,如果有能力本事,时常在孩子面前洒点狗粮,那或许才是让孩子羡慕的事。

  这时爸妈之间的互动,就是孩子发展亲密关系最好的榜样

  在这里,我也代表被催婚的人对父母说几句:

  别把你们的焦虑和重心放在我身上。

  不要因为住在一起,你就可以进入我的私人空间,不要因为你们觉得我在你们的世界排第一,就可以对我的感情生活指指点点。

  你以为我不想吗?不是谁都幸运到一到年龄就遇到那个对的人。

  在我没有遇到对的人之前,你们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在我遇到对的人之后,你们说什么也一样都是多余的。

  很多悲剧性的案例告诉我们:

  父母对这个事的“干着急”,只会让定力不够的子女进入“为了结婚而结婚”的状态,不过还好,因为离婚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们一直催是吧?好,那我结给你们看看,然后离了,这下你还催吗?

  我所有的无语或反驳,都是对你们的尊重

  你们如果也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请沉默并过好你们自己的生活。

  3

  谈回人生排序这个话题,一个巧合是,昨天我刚好给公司内部人员做了一个团体体验——

  用即兴戏剧的方式去演绎了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

  在这个戏剧团体中,根据大家对话题的理解主动认领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最初是:老婆老公、老公的妈妈三个角色,后来大家觉得老公的爸爸也应该出现

 演绎一:悲剧发生

  “老公”选择救自己的“妈妈”,任自己的“老婆”自生自灭

  在这个家庭里,“爸爸”之所以不能救“妈妈”,是因为他去救“奶奶”了。

  “孩子”们随时面临没有“妈妈”的风险,所以成年之后也会首选救“妈妈”。

  这次的演绎发展为悲剧:每一代都去背负上一代人责任,活得很累。

 演绎二:悲剧延续

  “老公”处在为难的状态:两头不落好,里外不是人。

  他想救“老婆”,但害怕“”知道他的这个选择,所以一家人都在场的时候,他不知道如何选择。

  作为“老公”的角色既希望满足“老婆”的需要,又无法忽视自己“妈妈”的需要,在左右摇摆中,越发让其生命中重要的两位女人失望

  虽然“爸爸”在场,但三位角色的互动中,似乎不把“爸爸”考虑进来,就像他不存在一样。

  一直在舞台上被忽略的“爸爸”说话了:你去救你老婆吧,你妈有我呢。

  爸爸愿意看到孩子把伴侣排在父母的前面,这个危机局面得到了解除。

演绎三:结束悲剧

  “老公”直接干脆救“老婆”,伴侣优先皆大欢喜谁的老婆谁来救!

  “老公”眼里只有“老婆”,同时他相信“爸爸”是有能力救“妈妈”的,就像自己有能力救“老婆”。

  “妈妈”有人爱,“爸爸”就在她身边。

  每一代都只需要承担这一代的责任,打造了一个更有爱的结局

  为什么说把父母排在伴侣之前面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从第一次演绎中可以看出来。

  当身为“老公”的男人,去“救”自己妈妈的时候,他的伴侣只能收紧与孩子的关系,孩子被妈妈抓住不放,是不容易正常发展自己健康的亲密关系。

  因为发展新的关系,需要放下无人照料的妈妈。

  即便是本能驱使追求伴侣,也会同时心怀对妈妈的愧疚

  即使可以结婚生子,一样活在三角关系里,不自觉地把父母放在第一位。

  在新的一代人看来,就是重新走回当年爸爸放弃了妈妈,去“救”奶奶的路。

  4

  最后回到节目,papi酱提出来的排序,引发了两代人的冲突,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人越来越重视自己和伴侣。

  这其实是一个好的、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父母越是无法理解,越是要抓住孩子,孩子就越是想逃离。

  在人的排序上,第一位的确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但必须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己第一”。

  父母越说孩子排在第一,孩子越是无所适从

  倒不如坦然承认自己借着“孩子第一”之名,行 “自己第一”之实。

  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意识到,父母其实并不关心你和谁恋爱、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只是通过参与孩子的生活来处理自己的焦虑。

  父母是可怜人,孩子更是。

  孩子的可怜之处在于

  无论嘴上多拒绝父母,

  Ta内心仍然希望自己忠于父母的愿望、接下父母的责任、成为父母期待样子

  然后他们在成为父母之后,不自觉地重复用父母对待Ta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直到有一代人能觉醒并有力量与其抗衡。

  而,父母们,

  你眼前的这一代人正在醒来,

  你什么时候醒醒呢?

  作者简介:赵颖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领域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社交障碍、焦虑和抑郁情绪、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所在咨询室:武志红广州越秀咨询室。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图源 | 《我家那闺女》

  预约方式:点击下方卡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papi酱谈人生排序引热议:父母口中的“孩子第一”其实是“自己第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