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件可怕的事:
你已经大了,并且即将又大一岁,实打实的那种。
包括我在内的95年的猪猪阿姨们(早已不配当猪猪女孩),马上,就到本命年了。(屈指可数,还有4天)
作为一个成年人,走亲戚这项技术活儿,已经是你的必备技能之一了。
如果说,之前你对走亲戚还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认为这就是个新年交际,形式远大于内容。那现在,你需要翻手册查资料,做个合格的过年吉祥物。
好吧,虽然走亲戚,还是形式大于内容,可你要认清它后热爱它了。
毕竟,服老和不服老,你也说不好哪个才是真正的老。
首先,过年走亲戚无小事。
比如,家里的亲戚们会轮流请客。
如果某年某家请客时,有一家人去了其他家却没去这家,那么这个小缺席,一定会在正月十五前,传遍家族的各个角落。
闲言碎语随之而来:这两家有别扭吧;好像年前就不对付;怪不得前两天……
家族里的老人也会过问:大儿子没去二儿子家吃饭,为什么呀?小儿子没去舅舅家拜年,怎么了?
你永远无法想象,也不要去挑战,家庭主妇们整合亲戚信息的能力。
她们会经过专业推理,把很多小事,变成严肃的八卦故事,并迅速在亲戚间传播。
千杯不醉,呼朋唤友,从闯关东,聊到比特币。
如今再看,你就懂了。
高谈阔论、喋喋不休的,八成正得意。陪着酒,不下桌的,估计有求于人。
亲戚们一年到头相聚不多,很多人就再等过年的时机,尽可能深挖信息,利用资源呢。
其次,你有一些事情,必!须!知!道!
如果不知道,赶快去做功课。
提前模拟对话,将对方关心的问题和避讳的部分,都记到小本本上勤加练习。
别人家里有没有最近去世的人?
别人家里有没有复杂的婚恋关系?
……
之所以考虑这些,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只是为了在走亲戚时,能表现得尽量周到,而不是极端;尽量圆融,而不是尖锐;尽量讲吉祥话,而不是打辩论。
格外要注意的是,亲戚家有没有小孩。如果有,最好事先记住孩子的小名儿。
从前你小,称呼长辈的算法很简单:数字+辈分,二叔,三婶,四舅妈。
现在你大了,总不能说“二叔家的妹妹,新年好”吧。简直像个亲戚间的函数。
功课的最后一部分,要提前收集不同亲戚的喜好,这样方便我们送礼时得体。
喜欢喝酒的舅舅,喜欢抽烟的三叔,喜欢盘核桃的大伯,不同角色对应不同需求,市场调研不可不做。
平辈之间的话,我直接推荐生发液。
上面已经说过了,走亲戚就像去面试。面试时很多老问题,你也肯定不是即兴回答的。
很多话题,我们都可以事先准备好一套模版。
跟小辈搞好关系表现慈爱:
“你几年级啦?”
“工作怎么样呀。”
“在外面都很辛苦,这回放假可以歇几天诶。”
跟长辈卖乖陪笑打太极:
“还可以啦,赚得不多,但是也够花。”
“平时不常回家,多亏了您各位帮我爸妈。”
呵呵在脸上,no留在心里,微笑得体。
千万别把走亲戚当成打辩论,毕竟,咱们面对的不是陌人,那些观点性很强的话,可以说,但没有必要。
为了更加好地融入圈子,一套“我过得还挺生机勃勃的”模版必不可少。
“明年我准备怎么怎么样……”
“有个计划想好久了,打算试一试。”
走亲戚,最要准备的还是钱。
回家的机票,给爸妈的钱,给长辈的礼物,给小辈的压岁钱,还有零零碎碎的请客吃饭……年终奖简直不堪一击。
可是没办法,我们已经到了收下压岁钱,会觉得烫手的年纪了。
压岁钱,就是青春饭呀。
反正都要花钱,与其痛苦难过,不如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过年回家,就是要花钱的。
正经走亲戚的心理预期,大约应当是,联络亲情,就是要花好多好多钱。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对亲情的投资都偏低。你想,你和朋友间请客吃饭不在乎,情侣之间花钱也不计较,但换成亲人,我们就会有点犹豫。
可是稍微想想,你就会发现,我们能给亲人花钱的机会,真的并不多。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社会对人的评价体系很多样,好学生,好员工,好伴侣。
而现在,能当一个好亲戚,也成了很宝贵的事。
当年关在即,去亲戚家,你面对的是一屋子的笑脸和期盼,满桌子的菜和关切的询问。
老人拉着你的手问你过得好不好,亲戚们不懂你的生活却还在努力理解,小孩子们准备了一车吉祥话,从早上就等待着你的到来……
打开的家门,就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
希望今年的你,愿意为团圆做一点功课、花一点钱,能在年节的喜悦映衬下,顺利成为一个优秀的“正经亲戚”哦。
作者:王火火
编辑:张宝盒 何大酒
# 留言说说:如何做一名正经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