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曾经的我是个自来熟,大学那会儿坐火车能跟人聊一路,在校医院排队报销个医药费的功夫都能听前边的男生聊完他二十年的恋爱史。
但是现在的我,战斗力严重下降了,哪怕是在冬天迷路了都不愿意张嘴问一句,宁可在寒风中伸出颤抖的双手查地图。
任何话题都休想激发起我的兴趣,最常说的三个字是嗯,哦,好,能五个字以内解决的,绝不说一句话,因为怕一句话就能把天聊死。
当年我身边那些特别能聊的人,结婚生子后纷纷加入了社恐的行列。头上顶着焦虑,脚下踩着忙碌,忙得连性生活的时间都没了,哪有时间聊天呢。
所以她们永远和陌生人保持着冷若冰霜的距离和体面,脸上挂着一副看透世事的表情,即便是面对化妆品,包包,衣服这样的话题,也难以再提起兴趣,那都是年轻人的世界。
甭管多矜持高冷的母亲,只要谈起和娃有关的话题,保准一秒破功,话匣子瞬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之前看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对应采儿、谢娜、颖儿和程莉莎的旅行生活感触不多,但是对她们谈论孩子的片段印象特别深。
应采儿和程莉莎前一秒还为“撕发票”这样的小事吵到不可开交,后一秒就坐在床边推心置腹地聊起了娃。
程莉莎为怀二胎打上百针,谢娜和颖儿说怀孕时的经历,应采儿谈育儿经……
从怀到生再到养,有苦水有幸福有温情,从头到尾看下来你就会发现,四个人只有在聊孩子的时候,状态才是最放松最真实的。
如果说未婚未育女人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化妆品和包包,到了妈妈党这里就变成了宝宝。只要让两个陌生妈妈带孩子相遇,这场短兵相接的基调一定是迅速而又热情的。
前天我们带孩子去蓝色港湾看灯光节,遇到了一个和大圣差不多大的小孩,两个腼腆的小家伙相互看来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身边的两个老母亲已经开启热聊模式了。
“你们家宝宝多大啊?”
“两岁半。”
“你们家孩子比我们高半头,那边有大鼓,你们玩了么?”
lablabla
……
孩子之间只是对视了一眼,就能迅速激活老母亲自来熟的技能点。
因为她们会走一段共同的旅程,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她们可以向彼此分享关于孩子的喜怒哀乐,陌生人之间远在天边的距离,一个孩子就能拉到眼前。
没孩子的时候,特别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混母婴社区,有了孩子后就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刚需啊,只要有个舞台,大家有太多想说的了。
如果你和没孩子的人聊娃,注定是一场单口相声,但是在母婴社区里,妥妥的是一场群口;
朋友圈里晒娃是犯罪,但是在母婴社区里就是散播幸福……
混母婴社区的人,总结起来最喜欢干四件事:学习知识、交流交友、记录成长、消费购物。
这不是我总结的,是十一年前宝宝树创始人兼CEO王怀南发现的。只是没想到的是,发现妈妈们这个痛点的,竟然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前不久宝宝树发布了一个名为【最美的旅程】的创业纪录片,第一次曝光了宝宝树在创业初期的珍贵影像资料。
王怀南在片中亲自讲述了事业缘起与成长故事,分享他在创业路上不同阶段的切实感悟。
最美的旅程↓↓↓
里面有个片段特别有意思,2006年底,王怀南和邵亦波在上海的一家咖啡厅里,分别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创业主意,宝宝树便是王怀南写下的十一二个创业主意中的一个。
这桥段听起来特别像【三国演义】里,周瑜和诸葛亮不约而同的在手心写下“火”字。
不过宝宝树的这把火真是烧到了妈妈们的心坎里,纪录片里有个妈妈讲她在宝宝树上的经历,这个过程我特别熟悉。
我怀孕的时候上的次数最多的就是宝宝树孕育APP,因为很多问题都不懂,就在上面各种找攻略看经验。
如何建档,产检流程,注意事项都有过来人分享,差不多月龄的准妈妈还经常会贴各种检查数据;
以至于我每次做完产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宝宝树比数据,在同龄圈、医院圈里聊得热火朝天。
孩子出生后又陆续成了小时光和美囤妈妈的死忠粉,每天都要在小时光上记录大圣成长的点点滴滴,宝宝的纸尿裤、宝宝辅食、润肤霜等也都在美囤妈妈里一站购齐。
还可以和其他妈妈们交流育儿经验,购物心得,吐槽说笑,乐此不疲。
从最初一个只能容纳十几个人的简陋一居室,到现在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的成长历程见证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新手妈妈。
它用十一年的时间,将天南海北的妈妈们聚到了一起,看着孩子们在这里出生,妈妈们在这里长大。
孕育一个生命,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在宝宝树里,有很多人会一直陪伴你,愿接下来的十年,我们还能在宝宝树上相遇。
太太太太冷了,王源这是刚从小雷家逃出来嘛!
13岁你教我暴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