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鸭》是一部由钟澍佳执导,曾志伟 / 陈百祥 / 关秀媚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影鸭》影评(一):泪中带笑
编剧拿不到稿费,饿晕街头,最后10页纸就半页纸能用,翻来覆去的改。
监制要给投资人当男鸭。
《电影鸭》影评(二):王晶同学在恶搞!
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王晶同学在恶搞!
谢谢王晶导演!
《电影鸭》影评(三):相当恶搞的一部电影
调侃了众多香港的知名电影、艺人和导演,比如拿过期胶片拍电影那段,狠狠恶搞王家卫等人,令人喷饭。而对盗版横行市场以及对电影人生存的威胁的表现自嘲中透出悲凉。
这部电影出炉的时候正值《星战前传1》上映没多久,惯于紧跟潮流的香港人自然不会放过,片尾就公然戏仿了《星》里的决战场面,曾志伟扮公主大呼小叫,十分好玩。
但香港电影习惯虎头蛇尾的毛病也依然存在,情节从中间开始就前言不搭后语了,幸好这片子最大的卖点是戏仿,故事讲得七零八落还不至于要命。
《电影鸭》影评(四):拍得浅了
我承认很搞笑,其实可以拍得更深层的,
但毕竟是王晶嘛!恶搞是他的一贯风格,
徐克,王家卫,陈可辛,话说王晶居然没黑自己,其实把自己和曾志伟更有说服力咯!
这三位基本都是真真正正认真拍电影的,或者有这有那的缺点,片中更大幅度黑王家卫,令我等伪文青有点无语。
前头拍得挺好,又写实,又心酸,尤其罗嘉良那句卖翻版的卖到出国旅游,而我们拍电影的要拉投资做鸭,就把电影人的辛酸刻画了出来。
看不到他们对自己的电影多热爱,求求其其,完全为了消遣,或者是我太认真了!
但王晶这么消费用心拍电影的导演,对比于他自己,讲真,有些看不惯。
《电影鸭》影评(五):《电影鸭》:反盗版的“醒世恒言”
90年代末期,香港盗版碟片猖獗,仅97至99年期间,香港演艺人协会就组织多次一系列反对盗版的倡议活动、游行等等,呼吁香港市民积极保护本地文化产业,更声称香港电影行业的萧条与盗版行为有著直接关系。王晶联合导演鈡澍佳于1999年推出的《电影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电影鸭》是一部具有90年代典型“晶氏工作室”风格的作品,不过除了充满了戏謔、搞笑、荒诞的故事之外,更注入了一些对於电影行业工作者自嘲的味道。电影开头便是一群市民哄抢盗版碟片,演员饰演的碟片商更气焰嚣张地面对镜头称自己不怕上法庭,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片头字幕映出之前甚至打上了香港歷年电影数字票房比对,这样带有公益和批判比对性质的片头製作方式确在以往港片中都很罕见。不知是否港片迷们还能否记得,当年美亚发行公司推出的正版VCD前都有一个反对盗版的片头,看来这股风潮当年在香港的确影响不小。
或许除了黑帮片之外,社会现象在王晶电影中都显得并非那麼严肃,但对於盗版的深恶痛绝,王晶还是狠耿耿於怀的,1998年的《龙在江湖》(台湾版译作《没有明天》)中,刘德华和郑浩南合作开设的翻版光碟工厂是一个最大的毒巢,而《电影鸭》中,王晶则把电影人的事业落魄,频频走穴归结于盗版的横行,更何况影片中的几位主角,都惨到沦落為“卖身”為钱拍戏,这似乎于玩笑的讖言代表了王晶的“愤怒”,滑稽然又无奈。
与王晶公司炮製的另一部影片《精装难兄难弟》如出一辙,為讽刺电影圈,就不可避免地利用当红的导演和演艺明星进行恶搞,影射他们因不得已而一次次地陷入窘境。其中罗嘉良饰演的“周鬆弛”和关秀媚饰演的“朱琪”,儼然是周星驰和舒淇的化名;曾志伟饰演的“陈果辛”就是矮胖一号的陈可辛,另外陈百祥的“徐屈”和张锦程的“谷一招”外形都与徐克和谷德昭一模一样。
影片中有几处片段让人难忘,一是张锦程饰演的谷一招因无工可开而饿晕街头,但仍然不肯接受贩卖盗版的旧同学(叶广俭饰)的接济,嘴裡依然大骂自己不吃“盗版饭”;随后叶以“盗版大亨”的形象出现时,告知自己要去日本旅游,周鬆弛更抱怨“卖盗版的都可以去日本旅游了”,这个片段充分表现出了电影人背后的辛酸。
第二,影片主角筹得资金得以开拍新戏《春光早洩》,并邀此时正於公园替少女拍写真的摄影师杜可东(原型是著名摄影师杜可风)加盟,但因资金不够,便利用破损的镜头意外拍出了经典。在金像奖颁奖礼上,楚原饰演的影评人石琪更宣称从《春光早洩》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希望,这个情节也在借机暗讽屡屡在戛纳参展的王家卫及其艺术电影,以及表现对香港商业片式微的担忧。
与其说是“反盗版”,不如说影片是借“反盗版”之题发挥的一部喜剧影片,同样影片也影射了当时香港影坛一些不好的现象和陋习,如监製和女星上床捧其為女主角,电影大卖之后被人勒索赚钱等等,在今天看来,电影有许多桥段值得细细玩味,导演也试图通过这些八卦最大程度满足观眾对於电影圈的猎奇,王晶自我批判以及无所顾忌地恶搞同行的勇气也让人心生佩服,不过说到底,《电影鸭》只是一部娱乐作品,与当时王晶电影的浮躁制作理念撇不开关系,它铺开了道路却没有往更远的地方前行,也导致了电影后半段与主题毫无关联的喜剧情节频频失控。(麦克疯)
《电影鸭》影评(六):冷门佳片:香港电影人的自嘲
这是一部冷门佳片,是香港电影圈内人士对贵圈的种种吐槽,对自己同行的诸多数落,看起来真的是笑中带泪
1997年之后,香港电影市场越来越不景气,到底有多差劲,影片开头的一系列数字给了观众答案:票房从几千万一路跌到只有一百万,这些还是其中比较大制作的影片,那些普通电影的票房估计就只有零头了
惨淡的市场让投资人血本无归,于是就有了影片中的投资商跳楼的桥段
金主没了,导演无戏可拍,演员无戏可演
这时候曾志伟饰演的导演陈果新,开始吐槽:电影市场好的时候,他被人拿枪拿刀逼着拍电影,现在好了,自己拿枪逼人家让自己拍电影也没有理他.....
这个人物从名字到发型都是在恶搞导演陈可辛(当然也有恶搞陈果),所吐槽的不正是事实吗,当年香港电影被黑道把控,明星经常会被黑帮威胁,导演当然也被刀驾着一起拍电影咯
除了这个角色外,影片中许多人名都映射电影圈内人,有罗嘉良饰演的周松弛(映射周星驰)、关秀媚演的朱琪(舒淇)、陈百祥徐屈(徐克)、 张锦程演的编剧谷一昭(谷德昭)
剩下的有刘精云、刘一华、古添乐、王啡、窦泥、王叉卫、梁泳池、关早慧......
金牌摄像杜可风去街边拍美少女写真赚钱(演员模仿的很像,从酗酒到发型,简直了),金牌剪辑到路边摆摊卖肠粉,金剪刀的功力不减当年,这些人还是有点手艺的,像编剧这种只会咬文嚼字的只能饿死,金牌编剧谷一招饿晕街头。影评人则改行卖盗版,内心充满愧疚。演员导演编剧只能做鸭子去筹集资金拍电影......
此外,也对电影市场不景气的诸多罪魁祸首和圈内不正之风加以展现
1、盗版横行
人家卖盗版卖到出国旅游,我们拍电影拍到做男妓2、潜规则上位
小明星睡监制就能当女主角3、监制导演瓜分投资
辛辛苦苦做鸭子筹集来的资金,竟然就导演监制拿大头,剩下的毛毛雨演职人员后期制作摄影道具平分。啼笑皆非。
4、八卦小报追逐消费明星
这一句话道尽了N线小演员的心酸呐!5、电影粗制滥造
辛辛苦苦做鸭子筹集资金,拍摄的电影叫做《春光早泄》,可开拍现场才写剧本,剧本临时变动,胶片过期、镜头碎裂也照拍不误,前期问题后期解决,解决不了就东拼西凑瞎剪一气
最终,前期仓促后期紧张的《春光早泄》,竟然被捧为后现代经典、香港电影的骄傲,还获得了金像奖,这估计是众多主创预料不到的——想想某些香港电影吧,是不是也是被莫名其妙地捧为经典呢?
下面来说说这部电影的硬伤
窃以为,导演可以在拍摄电影这段多下点功夫多点笔墨,描写几位主角突破重重难关拍摄电影的艰险历程,搞不好可以成为一部励志经典,给香港电影人打气,结果这一段如蜻蜓点水一般,一下子电影就拍好了,几个镜头电影就剪好了,几个镜头电影就获奖了,幸福来得太快,也太过儿戏了
接下来的情节就十分鸡肋了,感觉简直是在凑时长,导演编剧演员刚刚成名就遭到了鸭公的勒索,几位主角就想方设法杀人灭口,这段剧情虽然有些笑点,但完全偏离了主题
本来这部电影可以拍得更好,但也同样犯了“粗制滥造”的毛病,剧情虎头蛇尾,该精彩的部分一笔带过,不必要的篇幅过多,最终,它也被埋没在香港电影低潮中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