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士》是一部由埃迪·奥弗拉尔迪执导,J.P. Davis / 埃迪·琼斯 / Christina Chambers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 / 运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斗士》影评(一):好电影
适合在安静的时候看。不是因为涉及到同性恋的内容,而是因为那些平实的情节,厚积薄发的情感。
看这个片子,让我想起《Gods and Monsters(众神与野兽)》,很相似的主线,都是一份慈爱下另一份响应与彷徨。
这样的情节我很了解——无论是那种克制的情感,还是躅踯与向往的不自解。
站在同性恋电影的角度来看,我更认同这样风格的电影——平实,情感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而所有的情感交互也在克制中厚积薄发,而非短暂喷薄。
在众多同题材电影中,斗士相比铁拳男人,勇士,显然更具文艺气质。事实上,在艺术和商业这根钢丝上,斗士更加倾向于百万美元宝贝。尽管票房成绩不错,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文艺片。
与阳光小美女一样,每个人都在为了Micky着想。哥哥跑去挽留弟弟的女朋友,女朋友鼓励他不要放弃拳击,妈妈在拳击台上抱着他痛苦,爸爸在软弱多年之后站出来决定换教练和经纪人。。。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手足之情,每个人都为了对方考虑。小时候,贝尔是马克的偶像。长大后,贝尔为马克自豪。
结尾也许太过迅速,也许弟弟没有赢得比赛电影会有更多的可塑性,更有深度。可谁让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呢?马克要得就是这个,导演同样没让电影失去深度。
在监狱那场3地直播的比赛。。。催泪效果十足。这更多的是一部,有关亲情的电影
《斗士》影评(三):斗士
影片前半段的主题是梦想,即如何重拾信心和雄心,如何学会团结和理性,以及摆脱过去失败的阴影,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最终,梦想实现
这一段充满了励志的意味,以及梦想迸发出的激情。同时讲述了一些拳击之道,颇有一些生存哲理的气息。
“与其无谓的活着,不如痛快的死去。”
影片后半段的主题是情感,细腻睿智的老拳师爱上了倔强善良的英俊拳手汤米。拳师是GAY,汤米却是直男。于是这份感情,这份爱意只能止于拳师。但,因为汤米的善良和固执,他并不想在初成名后马上离开拳师。拳师希望汤米有更成功更远大的未来,所以劝他服从现实,接受别人的条件。而拳师自己因为感觉生命过于沉重和悲观而选择了自杀。
电影的主演总不是情感专家,所以拳师无法克制或管束心中滋生的爱意,无法清理心灵上沉重的情感阴影,无法理性的对汤米说:“我对你的爱不可能在现实中有任何的结果,我相信你的善良和真诚,但我们应该更理性一些,你有更美好的未来,你未来的成功依然是我们的成功,我在心底真诚的祝福你,并因此感到非常的幸福。”
不管怎样,汤米虽然心痛又无奈,却还是被拳师的爱所感动,即使他不理解同性之爱是什么,但还是知道曾有一个男人为了他的成功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和真情,曾有一个男人希望他幸福,曾有一个男人给予他成功的力量和智慧。所以,汤米会坚强而美好的活下去!
“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但他仅仅是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
《斗士》影评(四):一种感动
刚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部恶俗的励志影片,刚开始的波澜不惊中一直酝酿着教练MARTY 对 TOMMY的情感,这使我错以为导演没有水平演员太烂,演得好像同性恋。一直到MARTY帮TOMMY按摩出项状况的那一幕我才恍然大悟。最后MARTY为了TOMMY的前途而做出激怒他的过分言行很给人触动。还有TOMMY最后的那一句“我们像从前一样好吗?我会给你所有你想要的,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给了我很深的感触。那是同性恋的无奈--就算得到了也只会让人更难接受,并且激发自身的罪恶感与被侮辱的愤怒。TOMMY当然不可能接受,他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会向曾经告诉过TOMMY自己所害怕的那样孤独地死去。所以他怒吼着关上门便吞下了安眠药。他的死让TOMMY悲痛欲绝,但镜子里MARTY的幻影还是让他鼓起勇气走上了赛场。影片到此打住,给人无限遐想与感触。
影片的确是关于同性恋的,但同性恋的问题时常能折射出正常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部影片让我了解到,在与人相处时我们都应该有所保留。有时我们会渴望很多,所以我们会向别人敞开,或者会控制不了自己而不小心泄露出一些敏感的信息来----就像MARTY帮TOMMY按摩时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情感。都说应该多与别人沟通,但透露的越多就越是危险,那会让原本正常与平淡的快乐关系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使人反而失去更多。这是人的悲哀。让我再把话题扯到同性恋问题上。看了这么多的电影,越发觉得同志获得爱情的几率太小了,因为经常同志爱上的人都根本不可能爱他们,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注定在欲望中孤独终老。而且常常他们都不被别人理解,我觉得同志应该大胆一点,去选择更有可能性的途径。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快乐,我讨厌悲剧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这部电影和百万美元宝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波澜不惊的开始,却在中途转向吸引人的方向,突现出不同寻常的主体。
《斗士》影评(五):旧时写下的评论
一个是事业没有进展,连女朋友都丢掉的3流拳击手,一个是身处晚年,落寞的教练员。两个人相遇,悻悻相惜,互相扶持走上事业高峰。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让你觉得很眼熟?去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百万宝贝,不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可是这部片子又有些不同。
片子刚刚看时觉得很一般,郁郁不得志的千里马,事业和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教练,在拳击俱乐部的外面,交换名片。然后两个人怀着同样的梦想,开始了积极的训练,也取得了参赛的资格,甚至于一战成名,可是就是这样的平静里,暗藏的东西浮出水面。
两个人去教练的私人乡间别墅集训,朝夕相对,教练终于无法克制,在拳击手面前暴露了他是个同性恋的秘密。而他之所以会事业低潮,估计也和那同性丑闻牵扯在一起。两个人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疏远起来。
其实这位老教练只是需要一个朋友,一个自己相识,而又信任的好朋友。他曾经把他所有的心血全部画在培养这个拳击手身上,可是拳击手的误解,大家的误解,却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那座房子面前,当他最为器重的拳击手说出那样的话语,他终于绝望了,原来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都以为他只是垂涎于拳击手的肉体,甚至这个他画了所有心血保护和拯救的男子也是一样。他最后选择了死亡。
最后一幕,拳击手在上场之前,一个人呆在更衣室里,看着那面破碎的镜子,失声痛哭。他走在上场的甬道里,走进拳击场的那片光芒里。
整个故事最大的伏笔,老教练员同性恋身份的出现,使整个故事从一部三流的拳击励志片,迅速上升到描写人们对同性恋误解和歧视的高度上。片子的后半部弥漫着一股惋惜和无奈的气氛,而最后教练员的死亡悲剧,更加丰满了这位老教练员的人物形象,身为一位老者的寂寥,被人误解的悲哀,以及对于自身身份的隐藏。所以真正的主角并不是这个在镁光灯,拳击场上的拳击手,而是在生活中,职业教练生涯里,坚强生活,最后却只能孤寂的离开此世的教练。
或许只有悲剧才是最打动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