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拜伦》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9-06 01:2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拜伦》经典影评10篇

  《拜伦》是一部由Julian Farino执导,约翰尼·李·米勒 / 菲利普·格伦尼斯特 / Stephen Campbell Moore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拜伦》影评(一):拜伦

  2008年10月01日

  影片着重描写的是拜伦从1811年开始的糜烂生活,对于后来的英雄事迹只是一笔代过.

  但我觉得米尔班没有错,就算思想迂腐但在那个年代她也算是一个乖女孩形象,至少算是大家闺秀且按照父母教导的去做!

  错就错在拜伦的不论之恋!18,9世纪的欧洲确实需要他这样的反抗人士存在,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不能逾越!出了这样的丑闻想在上流社会生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他伤害了两个女人(甚至更多)的心

  但不可否认他也是个英雄

  《拜伦》影评(二):Byron

  众人目光大理石地板上银质酒杯压迫下我的绑腿内,我的跛脚真让我厌烦

  在发臭的羽毛扇,恶俗的香水味,肥胖贵妇汹涌胸部的阻挡之后,我看见了你

  弹曼陀铃的少女

  我不想问你母亲是否喜欢穿着白色围裙拿手的甜面包圈,你的父亲是否习惯抽着烟斗侍弄房屋后的小花园,你的长兄是否酗酒赌博带着不三不四的女人回家,你的幼弟是不是喜欢看着你做女红时的样子发呆

  我只想把你大卸八块看清你的真实面目,你的满身碎片,你的曼陀铃如何和你的乳房长在一起,你藏在眼睑下的忧伤

  只有死亡才能让我们相爱

  《拜伦》影评(三):别的更差

  向喜欢拜伦的朋友推荐这部片子,不是因为它拍得有多好,而是因为银幕上其他拜伦的形象更差。本片遵从好莱坞的八卦传统,聚焦拜伦的私生活,从他第一次旅欧开始,以他和异母姐姐爱情主线讲述拜伦一生故事。影片多数情节发生在拜伦从欧洲返回后在伦敦的4年生活期间,突出描述他与Lady Melbourne的友谊,与Lady Caroline Lamb的爱情和他的婚姻。尽管他流亡意大利期间与Guiccioli伯爵夫人多年同居,但影片对此描写相当简略

  影片开头轻描淡写的带过了拜伦的同性倾向,结尾处并未涉及他在生命最后一年对希腊少年Loukas的单恋,似乎仍然不敢越雷池一步

  剧作者主要参考的应该是Leslie Marchand的拜伦传,引用的一些书信内容似乎都是从传记中提取的。虽然拜伦的幽默感和他的天赋仍然不够突出,不过Jonny Lee Miller的拜伦还算能够让人接受剧本也不像Lady Caroline Lamb那样荒唐可笑

  《拜伦》影评(四):拜伦的八卦---与各种贵族

  主要围绕让他名声丧尽的情人CAROLINE LAMB。

  Caroline Lamb 是Georgina Cavendish 的NIECE。Georgina是谁?之前KEIRA KNIGHTLEY演过的公爵夫人那位原型,出自英国出名SPENCER 家族。SPENCER家族的后人有DIANNA王妃,还有丘吉尔。

  这位公爵夫人就好像电影一样,与公爵不和,然后和LORD GREY偷情,生下了一个女儿,Grey后来也成为了首相

  而Caroline Lamp 的丈夫是Lord Melbourne, 如果看过维多利亚传的人,都会知道这位首相。他属于维多利亚的导师教会维多利亚政治,当然,维多利亚女王曾被传说将会嫁给他。而澳洲的墨尔本也是以他为名。

  我是完全没想到原来贵族的圈子那么窄。

  当然,都最后,拜伦好像电影演的那样,厌烦了她。而CAROL也像电影一样开始跟踪拜伦,STALKER的鼻祖...后来她丈夫把她送到爱尔兰,因为她的做法,导致了三个人社交名声非常不好

  不要可怜Lord Melbourne, 他当时也和很多女人有关系。只是CAROL的做法违反他们圈子的准则而已。

  《拜伦》影评(五):纵欲的反叛者——拜伦

  这部电影是英国文学课上看的。

  拜伦一个纵欲的反叛者,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只在乎他在乎的人,不为自己内心根本不在乎的事情费神,真实的活着。矛盾挣扎了一生,比那些没有挣扎的人更加痛苦。总之,他是一个完整的人,完完整整的人。

  好的方面坚持自己的风格,在乎内心的感受,也成就了他的后世美名。不好的方面,自私,无所顾及的伤害他人,而那些人在他们自己的角度都是受害者,让人同情

  他讨厌识字的女人,却不反对他姐姐和雪莱读他的诗,接近他。对于那些他不在乎的人,他保持距离,也拒绝那些想要靠近他的人。像一只刺猬,刺伤任何想要靠近他内心世界的人。而他的姐姐却像是水,他在她面前表现的是温顺一面,那时的他更快乐自在。雪莱也像一只刺猬,因为只有刺猬才能知道另一只刺猬的弱点优点。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靠近,那些刺是不能碰触的。只是他的刺并不是对靠近他的每个人。

  羡慕拜伦的生活,短暂的一生,尽管没有善终,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走过,不过是一尊半身像而已。但至少有一点,他真实的活着。

  文人骚客放纵自己,获得创作灵感,所付出代价对于女人来说也许就是一辈子。因为她们总是痴痴的期待爱,也以为得到了爱。尼采说过:总之女人走了一千步长,尽管她们走得很急,男人只须一跃便能赶上。这是谁的悲剧呢?

  拜伦是英雄,我不觉得。他只是一个用文字记录自己内心世界的人而已。只是时代发展使他成为了英雄。

  生活中他这样的反叛者总是少数,因为这样的反叛带来的更多的是痛苦,有时候控制不好就会引火烧身,而烧到最后什么也不会留下。

  不得不说——拜伦是个幸运诗人

  《拜伦》影评(六):要么恋爱,要么忧伤

  镜头里的拜伦,周旋于舞会上的淑女贵妇之间,谈笑风生。他的穿着得体考究眉眼笑得那么好看,把所有女人都迷住了。他说,要成为一个诗人,要么恋爱,要么忧伤。妇人们咯咯地笑起来,拜伦也笑,但谁也不曾料到这样的玩笑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这是2003年BBC拍摄电视短剧《拜伦》中的场景,一句社交场上的玩笑话很好地概括了拜伦的一生。电视剧以土耳其风格的乐曲作为画外音配乐,带着旖旎冶艳的风格,配合着拜伦放荡不羁短暂人生,仿佛看见他永远敏锐,永远的不羁,永远的让人心碎。

  拜伦之于我们,总不算陌生,至少知道他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英国诗人。但他究竟写过什么诗,讲了些什么,大约就不甚了了。喜欢艺术八卦史的人一定更熟悉他,被他一生无数的风流韵事忙得眼花缭乱。拜伦的情事就像他的诗歌一样精彩,或许,比诗歌还要精彩。

  电视剧着重讲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三段感情:卡洛琳夫人(Lady Caroline Lamb)、奥古斯塔·李(Augusta Leigh)以及合法妻子安娜贝拉·米尔邦克(Anne Isabella Milbanke)。卡洛琳夫人是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一名已婚女子。她美丽纤细精神错乱,有文学修养出版畅销小说,获得过德国大诗人歌德好评。她的丈夫就是日后首位辅佐维多利亚女王的首相墨尔本勋爵,虽然也曾有过愉快的婚姻生活,但他们的爱情还是不敌拜伦的魅力。短暂的激情后,拜伦率先厌倦,而卡洛琳夫人却意犹未尽。两人的绯闻在上流社会传得满天飞,但仍旧以分手告终。卡洛琳对拜伦的评价是:疯狂丑恶危险(mad, bad, and dangerous to know)。

  评价如此之低却为何让她痛彻心扉?也许最恨就意味着最爱,卡洛琳得不到的却是有些人天注定的。拜伦与异母姐姐奥古斯塔的乱伦恋始终牵动着上流社会的心。奥古斯塔很早就被送走,姐弟两人很少见面,与陌生人无异。但无论怎样,乱伦总是被文明会所不容的。电视剧里的拜伦,与姐姐坐在餐馆里边吃边聊,姐姐温柔典雅弟弟恭顺深情。拜伦望着奥古斯塔,眼神柔情似水面容上呈现的是一种难得的安和。温情流水般涌来,退去了火热的情欲。但情欲并未消亡,无非是换了张面孔悄悄掩藏在流水间。拜伦爱上了自己的姐姐,而他的姐姐也爱他。他们生有一个女儿取名Medora,拜伦将她的名字写进自己的诗作。但他并未公开自己的父亲身份,也没有与女儿有任何的亲情接触

  拜伦的不伦恋成了社交界的丑闻。人们排斥他,迫使他不得不改头换面,成为一个正常人。在奥古斯塔的劝说下,拜伦向安娜贝拉·米尔邦克小姐求婚并获得了允诺。安娜贝拉早对拜伦暗生情愫,但她的性格却与拜伦南辕北辙。安娜贝拉天生聪慧,父母精心培养,为其请来剑桥大学教授文理多方面培养。据说她的学识堪比剑桥学生。她在数理方面的造诣令人惊叹,被拜伦戏称为“平行四边形公主”。历史上,拜伦对安娜贝拉的追求并没有那么顺利。她对他并不看好,最终答应他的求婚似乎是出于女人那愚蠢幻想:要改变拜伦的放浪。虽然与历史上的安娜贝拉相同,电影里的她同样道德高尚作风严谨,但却多了一份浪漫情深。尽管频频与拜伦发生言语冲突,但当拜伦写信求婚时,她还是高兴地答应了。

  故事中,拜伦对她没有爱情。她就像一块遮羞布,被拜伦扯来盖在头上,以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婚姻是不幸的,拜伦开始抑郁、酗酒、精神错乱。安娜贝拉生下一个女儿艾达(Ada)后离开了拜伦,从此再未重聚。

  拜伦始终爱着奥古斯塔,不论他与谁欢好。在女人眼中,十足的下流。而在无休无止的放浪生活中,拜伦却长久地伴随着抑郁和疯癫。诗人是人类的败类吗?是什么击碎了美男子的心,在上流社会几度沉沦,最终被驱逐出国,终生再未回家?

  让我们回到历史中去,搜寻诗人短暂生涯里的蛛丝马迹

  诗人拜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拜伦》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