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跨国银行》经典影评集
日期:2018-08-10 03:0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跨国银行》经典影评集

  《跨国银行》是一部由汤姆·提克威执导,克里夫·欧文 / 娜奥米·沃茨 / 阿明·缪勒-斯塔尔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跨国银行》影评(一):深层次阴谋

  一部慢热型的电影,强忍着看了半个小时没看懂,差点放弃,直到被陷害的狙击手出现明白这是一个充满阴谋的影片

  跨国银行,就是满足各种组织灰色交易形成产物,这样的欧美影片总是不会忘了中国敏感时期就不多说了。最终的阴谋是银行既卖给以色列,又要卖给伊朗叙利亚,相互制衡,而银行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掌握债权就掌握了一切,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于是他们资助第三世界战争感觉就像是现在的房奴和银行的关系似的,只是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最后男主角也没能搬到银行,势力实在是太大了。这跟我预想的有差距标准的好莱坞电影都是个人英雄主义,最后靠个人的力量干掉组织,像《越狱》。这个影片的结果大跌眼镜啊。肯定不是好莱坞量产的电影,看来是个很特别导演导出来的。

  电影中只有一段大型枪战,两人化敌为友,共同杀人,以为会变成一条主线,两人共同进退,找出幕后黑手,谁知道其中一人就那么就死了。后来出现一个以为是高层的就死一个。在这种幕后组织下,任何人都只是棋子,随时可以弃的。这段枪战还不如没有,显得很突兀,不如就用从开始的叙事风格,慢慢讲述

  台词不多,想要理解人物心理要从各方面入手,会很累。不过有这么一段台词很有意思

  女人看到男主角很confused,就问

  “你几天没睡觉了?”

  “Don't know”

  “几天没吃大餐了?”

  “Can't remenber”

  “多久没近女色了?”

  “You offering?”

  很暧昧的两人,但是没继续讲这份感情,只是最后男人要女人舍弃他,只有临别的抚摸脸颊。这个电影里不允许有感情,一部冷血的电影。

  《跨国银行》影评(二):几场步行追逐亮点

  影片内容似乎没有什么新意男女主人公之间也几乎没什么配合,平平无奇。唯一的亮点是几场不错的追逐戏,没有疯狂飚车、也没有街头狂奔,完全是疾走加小跑,时快时慢、利用节奏变化增加紧张气氛

  第一场在意大利,杀手驾车而警员步行抄小路,在街头与车队相遇,人车对峙一番,最后发现杀手已逃之夭夭

  最精彩的是纽约街头,枪战前的追逐和盯梢,镜头反复在三四个视角间切换,时快时慢、再配上音乐,看着比较过瘾。相比较而言,后面博物馆的一场枪战,反倒显得激烈有余而精彩不足了。

  影片结尾还有一场步行追逐,场景又变幻到了伊斯坦布尔街头,最后结尾放在屋顶,让人不得不又想到了无间道。

  总体感觉,影片里面无论是逃跑者还是追逐者都特别讲究身份举止,即使逃命都没有要末路狂奔的意思,总是跑跑走走、走走再跑跑,不愧是在跨国公司国际刑警总部做事的人,玩兵匪游戏时都十分讲究绅士风度

  另一个亮点就是几个城市中的俯拍还有航拍镜头,非常漂亮大概也非常昂贵

  《跨国银行》影评(三):不算很好,不算很差,但是如果英语一般,又没有好字幕,那还是别看

  几个特点

  1、建筑真漂亮,好多现代建筑、宗教场所,纽约的博物馆、柏林中央车站、土耳其的教堂以及居民区的屋顶、意大利的军火企业湖边的总部、IBBC的总部,让你充分领略欧美部分现代建筑之美。

  2、打斗场面一般,除了博物馆枪战一段尚有些新意。基本写实,弹无虚发只能存在意淫中。

  3、剧情小儿科。逻辑过程也较混乱。乍看似乎满是回事。仔细一想又有诸多不可能

  4、电影涉及的社会话题是近期欧美影视作品热点,基本上依然围绕“大国、军火企业、第三世界动荡地区金融买办机构”之间的利益勾结以及同社会伦理冲突问题。不过,目前的这些作品都是隔靴挠痒或者是触及皮毛。社会就是复杂的,涉及到政治乃至复杂的是不可能指望一部电影能展示清楚。导演开的头有多大,就决定了结尾的落差有多大。

  5、欧文的片子,都还是可以一看的。他有戏剧演员的特点,神情里有戏。看了,不会失望

  上纲上线的、剧透的……很多筒子都写过了,我就从另外的视角说出我的看片感受吧。

  《跨国银行》影评(四):怀疑论的经典商业

  【跨国银行】这种类型的小说当年是我的最爱,往往都是小人物独立对抗国家机器或者强权机构之类的东东,当然这样的片子也符合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主流思想,所以这种题材的片子都很多。这个片子自然也不能例外,是怀疑论前提下的经典商业片,男猪对抗高高在上势力彪悍的IBBC(这个贼象ICBC中国工商银行),当然结局都是差不多的,男猪解决了一个头目,但是公司依然存在。

  女猪不是那种很漂亮的人物,但是看起来很舒服,虽然只是花瓶,但是也让人有欣赏的感觉。

  杂谈:国内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情,如果让我们这些看悬疑小说多的人来评价的话,都可以采用怀疑论的角度说事了,不管是老虎案还是烈女案又或者是江苏的AIDS门事件,说来说去还是我们的媒体有用。如果都有能报道水门事件那样的媒体的话,估计相信怀疑论的人会很快的减少了。

  影片推荐指数:四星,标准的商业片。艺术厅的那场枪战戏虽然场面不够宏大,不过挺好看

  《跨国银行》影评(五):《跨国银行》:提克威式的悲观

  作为第59届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The International》由于涉及银行腐败债务操控等国际问题,尤其在目前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被人称有应景之嫌。其实,电影开拍是在07年。我们身处的时代,让人感觉好像所有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个不良动机想想,也只有中文译名《跨国银行》算是应景之笔。

  提到《跨国》的导演汤姆·提克威你可能觉得不熟悉,但让他名声鹊起的《罗拉快跑》你想必应该看过。《罗拉》关于宿命讨论节奏紧凑深入人心,电影通过“三段式”的结构明了一个观点,即人们已成事实生活是由一连串生活的偶然造就的。虽然《罗拉》结尾的第三段是个大团圆的结局,但由于其三段之间的并列性,注定了罗拉的故事只有一个结局,在电影里是三选一,在生活中是n选一。就好比当时罗拉的父亲能否知道情人腹中的孩子是谁的,决定于罗拉奔跑的速度,而罗拉的速度又决定于她沿途的所想和所遇。最重要的是速度决定真相,悲观的真相。

  尽管《罗拉》的节奏紧凑音乐劲爆,但不难看出提克威的悲观,他的乐观只是电影的表现,也是提克威的聪明之处。记得一个叫《极端年月》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爆炸案,作案动机是失败爱情,整个故事充满灰色基调,而小说的结尾是“做人啊,关键是要活下来,活下来,财源滚滚来。”这结尾和《罗拉》颇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做法只是艺术作品的一种技巧,而无关其精神内核。提克威的悲观在他之后的《天堂》和《巴黎我爱你》中表现的毫无避讳。《天堂》里教师菲莉芭的作为是她对生活绝望后果。《巴黎我爱你》中提克威执导的部分(《巴黎》是由20位知名导演各拍一个故事组合而成的)展示了爱情的结局,开始一切都那么简单、自然、自在新鲜,而且绝无仅有,后来是重复,后来是厌倦,再后来是结束。至此,提克威式的悲观在电影鲜明轻快的节奏中达到了快感时的高潮

  《巴黎我爱你》之后提克威走上了大片之路。《香水》是一部情节很好的商业片,结局依然难逃提克威式的悲观。《跨国银行》也是大制作,而且包含了所有此类商业片应有的元素正义的国际刑警,坚强美女助手邪恶集团势力,恐怖职业杀手,但结尾没有好莱坞式的胜利,依然是提克威式的半途而废的悲观结局。仿佛启用克里夫·欧文这样的硬汉只是为了进一步衬托结尾的无奈

  反好莱坞式的结局让《跨国》饱受诟病原因在于,电影前100分钟完全是在演绎一个好莱坞式英雄的大片,而结尾的十分钟里克里夫·欧文饰演的英雄急转直下的成了一个无奈英雄。剧情上虽然说的通,但是这种做法是很难让抱着“大片心理”的观众埋单的。

  想要在娱乐片和文艺片之间讨巧的《跨国》没能很好找到两者之间的承接点,让电影变得头重脚轻,让人感觉导演汤姆·提克威在电影演到100分钟时金蝉脱壳而去,让观众去回味一个晶莹剔透空壳

  《跨国银行》影评(六):丢失了的情节

  2009-07-12

  看了部分的评论,多数被本片的场景,拍摄手法吸引

  我还是习惯世纪90年代经典好莱坞的处理方式,即便情节非常复杂,也能梳理的非常清晰

  举个例子上世纪的《塘鹅暗杀令》和本世纪的《辛瑞那》同属政治惊悚片,而观影的感觉完全不同,前者戏味十足,逻辑合理,而后者连人行为的动机都不明,非要观众自己编辑一个逻辑才能说的清楚。同样的例子还有上世纪的《刺杀肯尼迪》,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导演依然处理的井井有条

  回到本片,到底谁杀死了CEO和东德老人,即便解释为意大利人所为,也是观众自己的理解。导演交代的并不清楚。

  这种处理方法不同于开放式结局,开放式结局是有目的性的,本身就是为了观众理解电影的主旨的多种可能性。而本片中到底谁杀死CEO按照前面的铺设,根本不是重点,也不是导演所要表达的主旨,如此交代不清,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

  也许这就是当代电影的发展趋势?反传统,反经典模式,大场面,大制作?毫无疑问,那些炫目的特技在吸引了观众眼球同时,还把故事的剧情给淹没了,淡化了。

  不管怎么说精彩的故事,完整的逻辑,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从产生悬念到悬念破解,是电影吸引人的重要工作,如果电影回不到上世纪那种处处都是悬念,高潮迭起黄金时代,最起码请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199

  《跨国银行》影评(七):你不是不行,你是没有

  首先讲个笑话:从前啊,有个太监。。。

  下面呢?

  下面?没有了啊!

  我不知道你是因为什么搜索到这个电影的,或者是无聊透顶闲逛到这儿,请绕道,这里没有你想要的。当然,如果是寻找郁闷闹心,不妨一看。

  看到《跨国银行》的名字你会以为会是一个金融犯罪片,实际上作为失败的动作片它还是很成功的。汤姆提克威也许会让你精神为之一振如果你是个德国控的话,可惜克里夫Owen不是勒夫,怎么也没那么潇洒帅气人心折,Naomi Watts或许应该化化妆,这里你怎么都找不到那个能让大猩猩都心生怜惜愿意花下死的那个金发性感尤物影子岁月不饶人红颜多薄命,这苍老容颜,让我很蛋疼。最让我无语的是国语配音,不是装第二个字母坚持原版发音文字幕的原则,而是国语配音自动和谐敏感词的做法让人好笑,这涉及政治?好吧,提克威,装第二个字母会让你死的很好看。情节非常不靠谱,经不起推敲,人物也相当平面脸谱化。这叫画虎不成反类犬,如果卡拉是条狗,这不是只可爱的狗。

  它的画面很喜欢,那种超过2:1的宽银幕犀利时尚的画面、经典的欧美城市、还有枪枪见血的火爆情景摄影真漂亮,一部环游世界的现代建筑博览片:从柏林到卢森堡到米兰到纽约,最后结束在伊斯坦布尔。这些城市让看惯国内千人一面的城市风格的我们心向往之

  作为导演出《罗拉快跑》《香水》的汤姆提克威,把这样一个老套的题材制作出中间的环环相扣的紧张感,他的德国式手法也许会让看惯好莱坞式手法的我们有点新鲜感。做为高潮的古根海姆枪战,或者让我们感觉不给力,只是谁XX的让他们在古根海姆开枪了?如果说悲剧就是把美好事物毁灭给你看的话,这场枪战未免扯淡

  娱乐片而已,干嘛把我们搞的那么郁闷?我只是怀疑,若是汪小菲虽然有,却不行,郁闷的那个人会不会手起刀落,让他变成没有。

  罪过罪过,善哉善哉。

  《跨国银行》影评(八):Only Human

  1.看来Shoot Em Up 之后,再看这部电影,我们的史密斯先生遇到打枪的地方也喘粗气,也会发抖了,唯一不变的,是他在刚开始痛苦的倒在地上的表情,让我觉得我发现的欧文的经典表情了。

  2.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电影——《剑鱼行动》,觉得两部电影内容几乎是截然相反的,God,列举以下三点:

  a). 一个是拿储户的钱出去买卖军火以债务挟持第三世界,一个确是拿着肮脏公款去消灭恐怖主义;

  ). 一帮探员四处受敌,丧失性命,但是另帮团队异常凶猛,马道成功,还有裸胸美女哈利·贝瑞为他们鼓气。

  c)。 一个是传统的阵地战,警察步步逼近找证据;一个却依托网络,无网不胜。

  这部电影我认为是欧文的文戏拍的相当有渲染力,枪战剧情不多,但是却刻画到位,欧文必定还是硬汉的,只是,在最后,他无奈了,他无法改变这个现状,那一句“Thank you ”让他彻底失去信心。影片最后给我们提示,银行还是很火爆,生意兴隆。

  毕竟,连咱们中国都牵扯进去了,因为轻武器有着成本和产量的优势,我倒想看看市场占有率多大,这个情节或许可以把这个军火和国际市场上的PC电脑市场做个比较,看看成不成。只是不是成本和产量,而是Something Else.

  《跨国银行》影评(九):二流片儿警的国际化生活

  导演的失误在于没有把男主角吃饭、睡觉、上厕所的镜头也拍下来。那样就可以把片名改为《二流片警的国际化生活》。

  我深深的怀疑是不是影片拍完后没有资金雇一名合格的剪辑,整片充斥着无聊的追踪,与剧情无关的对白,以及男主角那千年不变的表情木那的一张老脸。每看到这些东西我就快进。相信我,快进后情节还都连得上。

  有些剧情真是让人看了吐血:开始时为什么欧文跑过马路后就倒下了?如果也是中了毒针,那他为什么没死?当欧文从金融大楼里出来后有个人撞了他一下,他的脖子上就多了一个针眼,刺客刺他的目的是什么,想警告他,不让插手?没有任何警告信息。是想杀他?如果说开始中毒没死您对欧文的抗毒性还有所怀疑的话,那么到了第二次中毒还安然无恙,亲爱的观众朋友您一定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欧文是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之体——这部电影您不白看,即有跨国经济犯罪,还有武侠元素。

  但是再烂的电影也有能看的地方,爱旅游的朋友可以随镜头到世界各地去浏览名胜;学建筑的同学们可以看看著名的建筑(及其1:1模型);正准备做装修的可以参考一下电影中的室内设计风格——那瓷砖贴的;那金属材料支的;那装饰品摆的,好——这个是真的好。

  让我热血沸腾的镜头出现在1:13:25,在古根海姆美术馆里那个与欧文搏斗的身着黄色毛衣的男子,从足有三层楼高的地方翻着跟头掉了下去。无论从镜头的连续性还是从人物跌落速度都那么真实,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也看不出丝毫的破绽。如果是特效,那这特效也太牛了;如果是实拍,那特技演员末免也太玩命了,为了这样的烂片,不值吧。

  《跨国银行》影评(十):野心过大必伤自身!

  剧情总的来说还是很老套,细节有些创意,看得出编剧还是非常用心地去做了。

  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两点。

  第一,当卡伟尼解答萨林格和怀特曼为什么会投入几个亿去和中国做并不赚钱的导弹控制系统生意时,卡伟尼很拽地说,他的目的是不是为了控制冲突,而是控制债权,控制了债权,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我不太明白所谓的一切到底是什么。权力?金钱?还是虚荣的控制欲?同样的观念存在于金控高官实卡森的脑中,这所谓的一切,难道比和儿子安静地下一盘棋来的快乐?大概再被子弹击中心脏的那一刻才明白,活着,就是拥有一切。

  野心,能置人于死地!

  第二,当萨林格审问那个老人的时候,老人说出了萨林格一直困惑的疑点,并且指明了解决之道。而在说出解决之道之前,我感到了真正地困惑,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正义,无法用光明正大的方法来证明!那还是正义吗?无疑是的,看看那些金控的受贿人,哥伦比亚毒枭?俄国黑帮?灰色和黑色地带运转的跨国公司。正义在他们面前,却无能为力。于是正义也有了妥协的办法,使个诈,狡次猾,让他们自相残杀吧。我想编剧这样写也是无奈之举。

  现实,也和影片八九不离十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跨国银行》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