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凯撒大帝》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8-07 02:0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凯撒大帝》经典影评10篇

  《凯撒大帝》是一部由Nicholas Hytne执导,本·卫肖 / 米歇尔·费尔利 / 大卫·卡尔德主演的一部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凯撒大帝》影评(一):街头的萨翁与工装的凯撒

  萨翁最著名的历史悲剧,一出最臭名昭著的罗马政治丑闻。年轻的伦敦塔桥剧场抛弃了萨翁长于并乐于的隐喻手法,直接将想要讽刺现实丢在观众面前。用“浸没体验+当代改编”,将遥远的莎士比亚与鲜进剧院的当代观众直接捆绑。

  开场15分钟的摇滚演出,乐手狂飙Oasis和Jack White的名曲,教人以为跑错片场。然鹅,剧情就在场上这群乌合之众中展开。

  每场演出都有250张“站票”。这250名观众在场内充当“罗马公民”的群演,除了专业吃瓜,他们还得接受和转发传单,挥舞旗帜,充当席卷全场的人浪,并在凯撒的葬礼上手执其遗像哀悼,加上战场雷霆万钧的硝烟爆炸,观众会傻傻分不清自己是在围观,而是正在经历

  T live版的《裘力斯·凯撒》星光熠熠:权利游戏女星Michelle Fairley精准刻画出了原著中这个有着一张“消瘦憔悴的脸”且危险的女版Cassius。英国戏剧史上最年轻的哈姆雷、《云图》与《香水》男星Ben Whishaw饰演了男一号Brutus,以孱弱敏感身形饰演这位史上最著名也最极端理想主义者。

  很“好看”也很“互动的一部戏,以其强烈的街头风范与工装气质在众多的“凯撒剧”中独树一帜

  《凯撒大帝》影评(二):舞台戏剧片的利与弊

  看到小本的演出非常激动喜欢他很久了,却从来没有看过他作为一个演员的本职:演话剧。从他细致的舞台动作能看出来他已经将自然的电影表演风格融入在了他的身体里,而舞台上最闪耀的,还是那些舞台表演功底相对来说更扎实的演员。毕竟,戏剧和电影是两种不同艺术。现场表演带给人的浸入感是银幕表演永远无法给予的,我们在影片结束会先看到编剧导演名字,而观看一台话剧时,往往看不到导演的存在。舞台上的演员实在是太过耀眼,以至于遮住了所有幕后人员光芒,而他们确实是无比值得这份尊敬的。

  第一次看舞台戏剧片,隔着一层银幕我能否感受到话剧的魅力?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作为一名观众,不能在现场观看固然失掉了那份观演的严肃性。观众边看边吃东西,玩手机的,小声说话的,这些现象都存在。这些状态是一个电影观众的观演状态。而在剧场中这些现象几乎会全部消失,因为但凡懂得尊重舞台演出的人都知道他自己也是这演出的一部分。纵使台上的演员有着强大信念感不被任何突发情况干扰表演,他的情感还是或多或少会被观众牵动。这就是戏剧最珍贵的一点:不可重复性。这也是戏剧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这也是电影无法取代戏剧的原因,就好比摄影无法取代美术

  其次,虽然隔着银幕,我还是感受到了戏剧让我感受的东西。影片拍摄方式并没有干扰导演的意图构思,我甚至更清晰的听到了每一句台词,看清楚了演员的表情,而一些舞台调度通过一个简单镜头角度就清晰地展现在了我眼前,从始至终我都毫不费力的跟随着导演想让我看到的东西,而我也丝毫没有因为这种形式丧失掉信念感,反而毫不犹疑相信着银幕上发生的一切。

  最后的一点就是地域语言限制,让我只能通过这种形式观看一场优秀的演出。舞台戏剧片当然不是看戏剧最好的方式,这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但是,看到这个总是比不看要好得多。我看着翻译清晰的字幕,几百年经久不衰的莎士比亚戏剧还是以最具有现实意义姿态展现在我眼前。太阳底下无新事,莎翁的所有人物都是人性极致体现,所以流传千古

  所以我感谢这个让我感受到戏剧魅力的机会,感谢舞台戏剧片。

  《凯撒大帝》影评(三):啊!本老师

  记忆中第一次得知本老师,是高中时期看「空王冠」系列。他的理查二世几乎即刻就俘获了我,这是我在电影版哈姆雷特之后的又一次关于莎士比亚的影像启蒙,这启蒙太过成功让我一直对莎士比亚死心塌地。而本老师的理查二世,至今都是我最爱的一集空王冠。

  所以我当然知道他有天赋,在空王冠之后我又刷了他那么多电影电视剧短片,被他震撼了那么多次——但我依然没能对他可以多么地无与伦比这件事情习以为常,我依旧在看了他对布鲁图斯的诠释之后丧失语言能力,只能任凭心里汹涌澎湃地恋慕着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夸才好。

  啊,本老师。

  他的布鲁图斯在刚上台的时候似乎太过瘦弱,太过青涩,太过犹疑也太过可爱——他还在台上签了个名我的天,我现在回想起来都在傻笑。但他杀了凯撒之后的那段演讲,那个年轻的领袖如此理想主义如此正直,如此巧于辞令如此煽动人心——安东尼的演讲当然也很好,但我多清楚他每一个字有多么精准的目的。而布鲁图斯,我相信他说的每一个字,我相信他相信自己说的每一个字,我愿意追随他的蓝图他的誓言,我愿意为他战死。

  仿佛莎翁笔下的布鲁图斯就该是这样,瘦弱却坚韧善良到那般容易轻信别人,理想到没办法接受一点点的妥协跟肮脏。他为了民众,为了你的权利你的自由杀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你怎么能不崇敬他心疼他?

  但是在小本以外……他的妻子真的太尬了,我在她上来的全程一直笑场。这跟人种无关,只是这姑娘在后面的叙述之中那么娇弱,怎么也不该找个能在舞台上就把本老师撂翻的人来演吧……

  角色还有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卡西乌斯等很多人直接做了性转,由女性扮演,而她们也演得确实不错。但我对这一点一直很矛盾,一方面明白男人的角色比女人多,白色的角色比黑人多——更别提要不打破原本的选角标准亚洲人想在欧美演戏有多难。没理由这些群体在历史上已经遭受了不公待遇之后还得承受现在的就业不公正,我清楚角色的塑造性别肤色当然不是全部,我也真的一次次因为Ham里对国父们的全新诠释而心潮澎湃。但看了今天的戏之后我难以抑制地在想,这样做是不是在美化历史?

  但这版最大的创新还是把整个戏做成了浸没,我简直太喜欢这个做法了。记得几个月前在隆福看法版的《安提戈涅》,当大灯打向观众席,安提戈涅质问「你们为什么不反抗?」时,我羞愧得泣不成声。而这版这样的参与程度,演员一次次从人群中穿过,两场演讲在眼前交锋,我几乎无法想象观众的心境。观众是拥护者,是帮凶,是革命者,是两面派,他们被迫参与所有事件得知一切阴谋,我真希望自己身处其中。

  本老师不是理查二世,不是布鲁图斯,不是Norman Scott不是Q,因为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是任何人。

  【在这部剧里说自己是lamb,我想到英国式丑闻里他被休叔叫bunny。awwww my cutie

  《凯撒大帝》影评(四):权力导向民意还是民意驯化了权力

  这次塔桥剧院版以现代的形式全新包装了整部剧。半沉浸式舞台,一部分群众站在舞台中,他们就是旁观看着历史滚滚向前的罗马民众。一开场的摇滚LIVE,真的很英式。期间安东尼上台热过一下场。 原著中很多男性角色也由女性出演,代表就是卡西乌斯。米歇尔的卡西乌斯少了一些阴谋家的气息而更多了革命家的头脑眼光。 小本的布鲁图斯非常有意思。有些迂腐的可爱,有些纯粹的可爱,有些头脑发热的鲁莽,有些理想主义的圣母婊,从这个浸透革命鲜血的角色身上竟然有一种懵懂少年感。 小本版布鲁图斯和妻子之间关系处理耐人寻味的。妻子是小女人般的不依不饶,而并不是日版中那么的刚烈,布鲁图斯最终也并没有做出要告诉妻子刺杀秘密的允诺,这段戏中能感觉到布鲁图斯把革命和理想端在心头无以取代。之后叙述他妻子死讯时也一样,给人一种诡异的抽离感。 对民意的肆意玩弄,翻云覆雨的民粹主义,独裁到混战再回归独裁。

  《凯撒大帝》影评(五):重在形式

  360沉浸真好,观众中混杂演员,灯光和音效配合,舞台变换好,得身临其境才能感受。但是灯光音效尤其摇滚乐队风格不统一,或是我尚未发现他的风格,这些形式使剧情的连贯性、节奏上有些割裂错杂,有点不光洁演技Brutus Caesar Cassius Antony 好,各有各的好,Brutus 把自己当成正义的殉道士制度问题本来就注定悲剧,小本把他参与叛变和穷途末路的情绪波动展现通过音量语调反差表现得很好,尤其是脆弱性,他和Cassius 那场争吵,两个人都演的十分漂亮,莎士比亚的这类角色最吸引人的就是这种坚壳裂缝摇摇欲坠感觉。Cassius 整体上就很硬核,睿智女强人欲望。两场演讲十分精彩,这里群众的变化表现得很有张力但不夸张,Antony还是台词功夫硬煽动性极大。Caesar 稳,气场强,“Brutus 你也是嘛?”哇这个从震惊到伤心无奈张开手臂的表情变化。Brutus 妻子用力过猛太好笑了。

  想看现场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凯撒大帝》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