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图志之中国》是一部由Cassian Harrison执导,詹姆斯·斯派德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列国图志之中国》观后感(一):中国梦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国度,从新闻里关注着这个国土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可是,在外人眼里,他们看到的中国是怎样的形象?
本片采用了欧美纪录片的叙事传统,选择小人物来贯穿全片,以小视角切入,来折射大的主题。
从这些一个个活生生的小人物身上,我们放佛又看到了身边一个个影子。
金杨——她记得2岁多的时候开始进体校,小小的她失去了像别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的童年,10年的训练、吃苦、流泪,让她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人生。为了奥运金牌,牺牲自己的童年也在所不惜。她的父亲在采访中,把对女儿的培养几乎视为赌博的性质,而对于女儿的童年生活很漠然。
孙峰——从农村来到上海打工,作为玻璃幕墙清洁工,从事的是高危行业,每天像蜘蛛人一样在上海的高楼大厦间擦玻璃。他梦想着赚很多很多的钱。梦想着买一辆车,梦想着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Elisa——在上海工作的白领,认为“决定你命运的不再是能力、工作经验,而是你的外表”,为了在面对更多竞争者时可以获得升职的机会,开始求助于传统中医美容以及西方的手术整容的道路。
从他们身上,传达出了国外人看到的国人精神面貌:在急剧变革的当下中国,一系列小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在这样历程中所表现出赤裸裸地对于成功、财富的近乎病态的执著。而生活的其他内容完全是空白。
廖爷爷——继续在耕种祖先已耕耘了十八个世纪的土地农业,采用着最为古老最为传统的牛耕土地,人工插秧;纯正的自然风光,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让人恍然来到世外桃源。
刘师傅——在默默的传授有五百年历史的少林功夫,他说过最深刻的化就是“武术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渠道、而不是打架斗殴”,他说对佛教如果没有信仰,学起功夫会很孤僻的,可在山脚下,有几万的学生在学习武术,他们没有宗教相伴;就连最得意的弟子小崔,也觉着不可能当和尚,练武只是一个谋生的渠道。
杨福喜——17代御用弓制作匠人的唯一传人,制作一张弓需要200多道工艺。因为文化大革命“所有旧的、传统的东西都要消灭”,在文化大革命差点送命,技艺和知识差点失传。
怀瀚——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独特文化,在浩瀚的大草原驰骋;如今也对未来生活充满着不确定,面临着即将要放弃与众不同的放牧生活。
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中国古文化;但能不能坚守下去,真的很让人担心。
用短短不足两个小时时间去概括一个国家,确实很难;
这部纪录片,却用短短时间给我们描述了生活在中国这么多小人物的生活;
而且还有蜿蜒的长城、方正的城楼、龙山梯田、太极拳、街头武术、河水流经城市的苏州、交叉花园的窗棂、少林寺塔林、驰骋的草原...
这部片子拍于2006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两年。
如今八年过去,终于觉着走的太快,终于要停下来了。
我们该对所谓的财富、成功、地位的确有自己的定义,去健康阳光的生活,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列国图志之中国》观后感(二):简单无法归纳成为热土的中国
地图:多次出现的地图,没有台湾,也没有海南岛,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的疏忽,也许是一种政治的技巧。因为中国会说你怎么没把台湾划进来,BBC可以说,我只是圈了大陆,你看海南岛也没有圈进去啊。还有就是新疆,似乎在尾巴那个地方扁了一些,似乎没有我们平时看到的那样丰满。
一个少林寺俗家弟子:武功应该练得不错,但是他不可能跟他的师傅一样,做个和尚。参军,当警察或者保安,是他日后的人生。
金洋:一个体操女孩,12岁。我觉得这片子有些忽悠,首先一点,参加奥运的选手年龄应该是16岁以上(这次奥运就有两个中国女孩被认定低于这个年龄导致美国的抗议以及相应的调查,但未果。当然了,也许确实这些小孩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在中国,改年龄的事情简直是太容易了,特别还有所谓的政治含义的话),最后的那个比赛也就是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似乎也不像是奥运选拔赛。另外,这女孩的水平,比起奥运会体操水平来说确实还相当有差距。这些倒在其次,在这种举国机制之下,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童年,以艰苦无匹的奋斗,期望一朝能够登顶奥运,从而获得一生的回报,这也是大多数体育从业者的希望和奢望。毕竟全中国那么多人在练一样的项目,只有一个能够拿到冠军。当然了,世界亚军也是非常厉害,但是在中国这种功利性极大的国度,亚军几乎等于倒数第一名。这对于选手是极度的不公平,也因此给运动员巨大的压力。而同时,举国机制(竞技体育)之下,拿到比外国更好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练体育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因为他们的时间都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片中反复讲到一点,就是一周训练六天,一天六个小时,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就是所有的时间,因此退役之后,一无所长的运动员的再就业,就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以上只是我絮絮叨叨的联想,片子之中并没有任何的评论,只不过白描地描述了女儿的辛苦,奋斗,父亲的殷切希望。我可以想象到落选奥运会会对小金洋和她父亲的打击会是多大。在采访父亲的时候,讲到小时候小金洋挨了多少的打。相信国外的观众看了会很是吃惊。但在中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教育模式,就是这样,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父母体罚孩子。
一个制弓人:文化大革命把制弓行业摧毁了,他几乎是硕果仅存了(也许有些夸张吧)。这个行业迟早都要失传,只是时间问题,因为现在还谁会去用手工制作的弓呢? 只有制弓人,仍然迷恋在自己的事业当中,让时间长河将其湮没。
一个城市幕墙玻璃清洁工:从泰州出来到上海打工,用生命的危险区赚取微薄的工钱。春节回去了老家,女儿却不认识他了。是的,他也是出来寻梦的,上海滩的发财梦。但是自身条件的限制,现在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白手起家了。民工中99%都是这样子的心态和状况。
一个女白领:女白领和她的男友都认为,容貌在现代社会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女白领去整了容,这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造成的。
一个女缉毒警察:看上去比较老一些了,至少30多岁吧,还没结婚,因为是一个很投入的警察,因此都没谈成。她的父母都很担心。
一个成功的商人,房地产老板: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交流,开发了新天地,自然是个大老板(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啊,不会是演员吧)。儒雅透出自信,俨然是上海滩的主宰阶层。
一个女农民:Discovery看来是喜欢上龙胜梯田了,在几部片子中都看到龙胜梯田曼妙的景色。这位女农民尽管辛苦劳作,但透出一种满足的幸福感。
中国是个资源消耗大国,消耗了全球一半的水泥,三分之一的钢材,同时确实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片中同时也多次提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出乎我的意料,节目并没有抨击这个政策,相反似乎还支持了这个做法,因为中国人已经消耗了这么多的资源,“再过30年就要去其他星球去寻找资源以应付中国的需求了”。
本片子基本没有太多自己的观点,只是描述了一群努力向上的中国人。这些人真能代表中国吗?
片中对一些时间的概念也是非常不严谨的。譬如说佛教已经有2000多年了。其实不到2000年的历史。长城也不是明朝才建起来的,因此也不止600年的历史。这只是其中两个例子而已。
《列国图志之中国》观后感(三):Everyone should have his dreams
Everyone should have his dreams
当今时代下的人,连自己生活的方向都弄不清楚了,更遑论理想呢。真正有理想的人,也很少愿意在众人面前提及,因为往往会招致误解或取笑,所以我们只能将梦藏在心底,或许终有实现的那一天我们才能大声畅谈当时内心的胆识;但更多的时候,也只是梦碎的时候。
我不知道是因为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变好了,觉得不再需要“梦想”作为支撑自己前进的动力了,还是繁华的物质生活已经使人丧失了追梦的浪漫情怀,比较乐于享受目前一成不变、没有挑战与进步的实际生活呢?
不,年轻人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应该趁着现在精力旺盛的年纪,去闯、去拼,如果一辈子都是如此平静没有波澜生活,那到老的时候我们该靠什么去回忆呢?
这部纪录片带给我的,是顺着时代潮流的一种拼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不管是农民工、城市白领,还是地产大亨,我们都不应该错过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去闯荡,去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列国图志之中国》观后感(四):我发现我写了一篇不讨好的文
这部影片的各个评论点没用的都挺多。假设有一篇原以为比较中立的文章,五毛会觉得你侮辱了中国,美分会觉得你竟然替天朝说话。希望我们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希望我们都能从理解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为什么要把论点往最极端的地方延伸呢。我的这篇文是关于偏见的,不喜欢的可以不看
文章有点乱,部分段落位置整理一下,但意思没有变。
~~~~~~~~~~~~~~昏个闲~~~~~~~~~~~~~
一直比较喜欢看外国拍的关于中国的片子,置身事外反而能看得更清。可它是否就是完全公正的呢?事实上任何一部影片就算是记录片也都无可避免地带上编者的思想立场,而这部片子是~我相信只是一少部分~西方世界眼中的中国,是一个过度消耗地球为代价决心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极富威胁的中国。
在影片中山村梯田中抄写种田顺口溜的廖先生的小黑板成了和北京党中央的直接联系~传播党的指示政策的工具。片中的人们可以牺牲自我到残忍的地步只是为了国家。甚至连国歌给呢么掐头取尾的一唱都满是野心。
影片很多地方表现出现中国对西方的向往与模仿,包括富豪兴建的引进西式生活方式的商业区,求职女孩更喜欢人们叫她英文名及为了像西方人而整容--|||拜托,也不要把自己夸的这么明显吧,好歹也打着纪录片旗号做人要低调好么。关于整容女孩的片段主观性也更强些,所以让人觉得女孩一家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随便说几点觉得有些偏差的地方~
影片中的女性还都是束缚于家庭之中的极其封建传统形象
过年哪来的给长辈交钱的传统?
金扬评价她室友时在背景中文明明没听见她说不喜欢,英文却一直在说~她不喜欢室友不喜欢的
说到体操女孩金扬印象最深的还是她这一段。影片描写的是她为了国家的荣誉在严厉的父亲的监督下牺牲了童年为国争光的故事。当每次提到人们的信念支持时说的都是国家荣誉感。这也是我们运动员得奖后的必备台词~先谢国家。可心理阴暗如我的总不禁想到~谁能说她不是为了生存呢。其实我们每个人人生都一样艰辛,她选择了用自己的身体走这条路而不是同样辛苦的接受应试教育走下去。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童年,每个人都必须拼命努力。因为呢么多的人你不努力别人就会挤占你的生存空间!
tw这段把爸爸塑造成不留情面样,一周放假一天还带女孩做云霄飞车吓唬人家,还让人家锻炼,平时呢么严厉还。其实留意下中文爸爸没呢么凶也
也许影片的事件选取的太过典型显得少了几分打动人的真实感。但观点的些许片面还是不能掩盖他的确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的现实问题。
说到计划生育时的一句话让我感到震撼~整整一代人没有兄弟姐妹!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而我知道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些地方的执行远比我们看到的更残酷。
而且不得不承认影片的确提出了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现代社会对传统习俗的冲击,转型下人们面临的的迷茫与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包括现代化过程中国人对西式生活文化的推崇等等。就像外国论坛上谈到中国发生的让我们汗颜的社会现象时有人会说到的一句话,“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他们就像昨天的我们,给他们一些时间。”
是的,请给我们一些时间来成熟,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每一次就像回到了原点。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而中国正在经历在路上的动荡。
谁敢说自己没有偏见呢?在批判的这一刻之前我就知道我也有偏见。在怪别人对自己有偏见时,自己不也对别人有偏见,包括你我在评论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偏见。我的态度是尽量展示真实的自己,了解多了误解也就少了。但不论你做什么即使做的再好,也始终有人会对你有质疑。但在你做决定时要知道,你的决定真正影响最大的是你自己,你只有你自己才能为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