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阿拉姜色》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7-04 02: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阿拉姜色》经典影评10篇

  《阿拉姜色》是一部由松太加执导,容中尔甲 / 尼玛颂宋 / 赛却加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阿拉姜色》影评(一):朋友来了有美酒——阿拉姜色

  朋友来了有美酒——阿拉姜色

  诗人舒心的美酒千杯不醉。生活中,喝酒果然都要大醉。

  “磕长头”是一种非常虔诚的朝拜模式,电影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在本片中,还有很多包括悼念、祭奠的佛教礼仪。但本质上,这不仅仅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电影还是讨论生活中避不开的一个问题痛苦(往往伴随病痛)来袭,避无可避,怎么面对。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此八种苦。种种苦涩,不堪忍受为其一,不可避免为其二。

  忠厚丈夫深爱着妻子,对妻子的要求基本百依百顺。又因为不是原配,所以很多疑惑只能欲言又止。直到知道真相,毅然敢去汇合。

  这时候的爱集中在惶恐愤怒: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觉得我舍得自己做完这最后一段路?

  其中若隐若现的还有嫉妒:在最后的时刻,你始终记得还只是他。

  风餐露宿,丈夫唱起动听歌谣,无酒而当酒,不醉而陶然。他甚至是欢乐的,因为这一刻围绕着她的风全是自己。

  悲痛不会因为我们的欢乐缺席。

  我一直在想痛苦的破碎是否会真正令人如释重负。电影用一个巧妙的托付让这段路程继续延续。这时候的他已经失去了和这个世界最紧密的牵绊,但又有了新的,一个小孩,一头驴。

  他甚至在无人知晓的时候把照片撕成两半。他希望她的心里只有自己,他希望他的爱能换回一整个世界。他甚至在出发的那刻或许并没有想到会走到拉萨。他不得不带着别人的骨肉继续走下去,为了完成她和另外一个人要一起抵达拉萨的承诺

  爱一个人肯定不会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爱一个人也无法接受柔情万种之后对方委婉地道歉:你是好人,你真是世上难得的好人。但是我还是心里只有别人。

  爱从来不需要感动中国。爱大部分的时候充满着各种负面情绪。所谓的我只要默默地爱着你,不求回报,也真是因为觉得得不到,所以才说不在乎。

  她在踏上朝拜之前,帮他买了很多衣服,帮公公买了新鞋和剃须刀。看望了自己的父母儿子。她尽可能地割断了世上最后的所有联系,带上照片。带上她觉得唯一属于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因为这些,千山万水不算什么,千言万语说不出口,他始终在想:我是如此爱她,她的心里却还是不能只有我。

  至少还有小孩。

  小孩那句暴烈的: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欢我,我愿意和妈妈和你一起生活的,我知道你不愿意。

  他愣住了,哪怕他不顾生死地刚刚救过这个孩子

  两个男人因为都爱着一个女人,一个作为丈夫,一个作为儿子,继续完成女人无法走完的路。两个人开始互相接受,倔强的小孩甚至开始会对着他欢呼:我看见拉萨了。

  于是他帮他理发,帮他清洁,发觉了那种被撕毁的照片又出现在了眼前。

  算不算徒劳,算不算一切空掷?

  小孩甚至开始道歉:我不舍得妈妈的照片留在墙上。

  爱分裂的缺口在这一刻弥合了。

  爱固然是充斥了负面情绪,但因此也更意味着隐忍,牺牲乃至妥协。

  美酒不一定是甘醇的,甚至是苦涩的。甘之若饴的并不是那些快乐,甚至是那些头痛欲裂的宿醉。如果说欢乐也许是一种错觉那么痛苦至少是这份爱情真正存在过的线索

  爱和喝酒都是过程无比美妙,但之后或许会有些怅惘甚至遗憾。但岁月日久,这种令我们始终无法释然的才是真正令我们甘之若饴的所在

  可谓意料之外,清理之中。

  喝一杯美酒吧,去爱一个人吧,这样的机会终将越来越少。

  《阿拉姜色》影评(二):朋友来了有美酒

  诗人说舒心的美酒千杯不醉。生活中,喝酒果然都要大醉。

  “磕长头”是一种非常虔诚的朝拜模式,电影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本片中,还有很多包括悼念、祭奠的佛教礼仪。但本质上,这不仅仅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

  电影还是讨论了生活中避不开的一个问题:

  痛苦(往往伴随病痛)来袭,避无可避,怎么面对。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

  此八种苦。种种苦涩,不堪忍受为其一,不可避免为其二。

  忠厚的丈夫深爱着妻子,对妻子的要求基本百依百顺。又因为不是原配,所以很多疑惑只能欲言又止。直到知道真相,毅然敢去汇合。

  这时候的爱集中在惶恐和愤怒:

  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觉得我舍得你自己做完这最后一段路?

  其中若隐若现的还有嫉妒:在最后的时刻,你始终记得还只是他。

  风餐露宿,丈夫唱起动听的歌谣,无酒而当酒,不醉而陶然。他甚至是欢乐的,因为这一刻围绕着她的风全是自己。

  悲痛不会因为我们的欢乐缺席。

  我一直在想痛苦的破碎是否会真正令人如释重负。电影用一个巧妙的托付让这段路程继续延续。这时候的他已经失去了和这个世界最紧密的牵绊,但又有了新的,一个小孩,一头驴。

  他甚至在无人知晓的时候把照片撕成两半。他希望她的心里只有自己,他希望他的爱能换回一整个世界。他甚至在出发的那刻或许并没有想到会走到拉萨。他不得不带着别人的骨肉继续走下去,为了完成她和另外一个人要一起抵达拉萨的承诺。

  爱一个人肯定不会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爱一个人也无法接受柔情万种之后对方委婉地道歉:你是好人,你真是世上难得的好人。但是我还是心里只有别人。

  爱从来不需要感动中国。爱大部分的时候充满着各种负面情绪。所谓的我只要默默地爱着你,不求回报,也真是因为觉得得不到,所以才说不在乎。

  她在踏上朝拜之前,帮他买了很多衣服,帮公公买了新鞋和剃须刀。看望了自己的父母和儿子。她尽可能地割断了世上最后的所有联系,带上照片。带上她觉得唯一属于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因为这些,千山万水不算什么,千言万语说不出口,他始终在想:我是如此爱她,她的心里却还是不能只有我。

  至少还有小孩。

  小孩那句暴烈的: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欢我,我愿意和妈妈和你一起生活的,我知道你不愿意。

  他愣住了,哪怕他不顾生死地刚刚救过这个孩子

  两个男人因为都爱着一个女人,一个作为丈夫,一个作为儿子,继续完成女人无法走完的路。两个人开始互相接受,倔强的小孩甚至开始会对着他欢呼:我看见拉萨了。

  于是他帮他理发,帮他清洁,发觉了那种被撕毁的照片又出现在了眼前。

  算不算徒劳,算不算一切空掷?

  小孩甚至开始道歉:我不舍得妈妈的照片留在墙上。

  爱分裂的缺口在这一刻弥合了。

  爱固然是充斥了负面情绪,但因此也更意味着隐忍,牺牲乃至妥协。

  美酒不一定是甘醇的,甚至是苦涩的。甘之若饴的并不是那些快乐,甚至是那些头痛欲裂的宿醉。如果说欢乐也许是一种错觉,那么痛苦至少是这份爱情真正存在过的线索。

  爱和喝酒都是过程无比美妙,但之后或许会有些怅惘甚至遗憾。但岁月日久,这种令我们始终无法释然的才是真正令我们甘之若饴的所在。

  可谓意料之外,清理之中。

  喝一杯美酒吧,去爱一个人吧,这样的机会终将越来越少。

  -END-

  《阿拉姜色》影评(三):爱要隐忍。

  22号才决定去上海,22号晚上才选了23号的电影,没想到23号一早就碰到了 阿拉姜色 的见面会,也是甚是喜悦

  这次电影节看了四部电影 阿拉姜色、再别天堂摇滚学徒和闯入者。可以说,好电影和其他的电影差距是非常的明显的。

  我回来的时候就一直觉得松太佳的名字熟悉,后来发现看过他的《河》,《河》讲的是藏族家庭间的事情小时候一直不理解父母,父母也不理解我们,无论是什么样的语言文化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就是这样一个很普世的事情。

  而阿拉姜色也是这样,改嫁、念着前夫、前夫的孩子,也是这样很普世的事情。也和 再别天堂 一样,讲的是有关爱的事情。

  ————————

  故事开始女主梦醒开始哭泣,从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女主梦到了前夫,女主在前夫生前约好一起去拉萨,最后却未能如愿。于是女主义无反顾的开始了朝圣之旅。

  到朝圣的前一部分整个架构其实和《冈仁波齐》差不多,就是有人提起去朝圣,其他人都赞同,但是觉得路上危险太多了,最好考虑清楚

  ————————

  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女主回娘家去看自己和前夫的孩子。孩子不想跟母亲说话,我感觉是因为孩子觉得母亲对不起自己。况且外婆舅舅对自己并不好

  ————————

  女主朝拉萨走了三个月,跟班的全跑了,只剩自己面容憔悴往前走,男主于心不忍跟了上来。不知道是心灵感应或是怎样,儿子说什么都要跟男女主一起去拉萨。

  ————————

  然后就走到了故事的分界点,女主并重离开人世。男主陷入极具的悲伤,为女主处理后事,到庙宇为女主祈福,男主用了那张女主和前夫的照片,然后把他们撕开放在了祈福的墙上。后来儿子偷偷把照片拿了回来粘到了一起。

  ————————

  又一个有意思细节首领的晚上,男主翻了翻女主背在身上的包,发现里面有她前夫的照片和骨灰,就顺手放在了帐篷外面,引得全场笑出声来,这两件事看得出男主小气、嫉妒却又爱女主深之切。

  ————————

  儿子执意要跟着男主一起上拉萨,他们遇到了一头没有了妈妈的驴。说来也是很有意思,《河》里面也有这样一头羊,跟孩子长大,却在断奶之际必须与他分别。

  ————————

  儿子爬上山顶看到了拉萨,男主无意间看到了那张合照,也许是觉得愧疚,也许是不好意思,也许是释然,决定把他们好好安顿在拉萨的庙宇里。他隐忍了可能的ntr。

  ————————

  确实这部电影很容易跟《冈仁波齐》去比较,最近西藏电影多了起来,《冈仁波齐》、《七十七天》、《河》还有这部《阿拉姜色》等等。其中冈仁波齐和这部电影都是以朝圣为主线的。

  必须要说,很多人看冈仁波齐和朝圣是从批判角度去看的,都给你修路了你为什么还要去朝圣,你为什么不努力工作赚钱。其实这种思路就是父辈思路,你为什么不相亲进国企吃饱喝足生孩子,我可都是为了你好

  藏族同胞可能并没有感受到我们的好,反而觉得我们不理解他们。

  这也是张扬的问题,后来张扬的事情,那我就不说了,总之,现在我真的觉得冈仁波齐是一部很烂的电影。

  阿拉姜色的导演松太佳是藏族人,虽然这么说有点片面,但确实还是藏族人能讲好藏族人的故事,能从藏族人的角度出发,在自己的角度出发,讲述自己的普世价值

  ————————

  电影里女主有一个描述印象很深,她说她前夫生前身上插满了管子,她不想像前夫一样。

  实际上是过度医疗的问题。

  ————————

  人总会有一死,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况且哀痛都在生者身上。痛都是因为爱,坦然地面对死亡,也隐忍地面对爱。

  《阿拉姜色》影评(四):《阿拉姜色》开启尘封已久的秘密,这样的国产电影才是我想看到的

  6月24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出。最终,最佳影片由瑞士、蒙古合拍电影《再别天堂》获得。中国电影《阿拉姜色》获得评委会和最佳编剧两项大奖。《头号玩家》男主角泰伊·谢里丹凭借美国电影《星期五的孩子》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花落加拿大电影《塔杜萨克女孩》女主演伊莎贝拉·布莱斯。兄弟档罗德里戈·巴里鲁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鲁索凭借《翻译家》拿下最佳导演奖。

  《阿拉姜色》为藏语音译,是一首藏族民歌,意思为请您干了这杯美酒。

  影片讲述主角俄玛隐瞒自己的病情,不听丈夫的劝阻自己前往拉萨。丈夫在医院得知消息后追了上来,但俄玛执意前行,可是她的身体却越来越糟,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说出了自己尘封已久的秘密,那是一个关于她早已去世的前夫的梦。

  在后台接受媒体采访时,影片导演松太加示:“上海电影节是我的福地,这次能够代表中国电影参加金爵奖评选,并且拿到两个大奖,非常荣幸惊喜。我对评委表示非常感谢。”影片在上海电影节放映后获得不俗口碑,谈到观众的好评,松太加表示“挺意外的”:“大家都很喜欢,看哭了,还祝福电影能够顺利在影院上映。”上海电影集的评委会认为,影片坦诚深刻勇敢不妥协,描写人生关系复杂,也面临希望与救赎

  实际上,导演松太加已经不是第一次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结缘,2015年他曾凭借电影《河》,获得亚洲新人奖的荣誉

  值得一提,藏族歌手容中尔甲第一次触电大银幕,当主演的作品收获了这样大的荣誉。

  容中尔甲坦言自己的初衷简单,就是想把这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带给观众:“我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有钱人,但我很被这个故事打动,希望将它搬上银幕,也希望它能在院线越走越远。”

  令人关注的是,在上海电影节参赛的电影,接下来将会在长春继续参赛。

  第1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将于9月启幕日前,第1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专场推介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声,宣布第1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将于今年9月1日至8日在长春举行。2018年,中国长春电影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定位调整——聚焦中国电影青年力量,并着眼于文脉传承,致力打造中国电影青年孵化支持平台。

  我希望在长春电影节上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的精彩影片参展,也预祝国产影片获得更多的奖项。文/李墨雍

  《阿拉姜色》影评(五):没有秘密的日子,也要过下去 | 赛人评《阿拉姜色》

  文/赛人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我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阿拉姜色》,也是我看的十几部最新华语电影里,最好的一部。于我,算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压轴。

  在经历那些没有日常、没有张驰、没有将心比心的影像之后,松太加的这部新作,让我意识到电影与人的关系,一旦真的建立起来,是很难疏远开的,这话对华语电影尤其适用。

  松太加的电影,我算是一路看下来,一部比一部有提升,一部比一部更能解决问题,也更能提出问题。这其间的一问一答,不是为应试而作,所以,他也就不必那么紧张,那么急于获得某种可供昭示的站位。它只是让挥之不去的郁结慢慢的散开,到后来,解铃与系铃之人,在不在场,都不关乎要义,于是目的与过程有了并置的可能性,这是最令我欣喜的一点。

松太加 2015年《河》 剧照

  这届上影节,最热的电影是戛纳金棕榈的新贵《小偷家族》。它所要讲述的是家庭的组建,与先天的血缘并不构成非如此不可的关系,它与后天的彼此取暖、共赴劫数倒容易十字相扣。这与《阿拉姜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小偷家族》在表达上更旷观一些,血浓于水也好,萍水相逢也罢,这两种家庭组建形态的破灭,只是证明“家”乃概念的产物,至于什么样的事物能如影随形的服务于心灵,是枝裕和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缄默。

  《阿拉姜色》所描绘的也是一个临时家庭,是怎样一点点组建起来的。那对准父子,他们之间基本不使用亲人的称谓,而在他者的眼中,他们是再正常不过的父子俩。这种被凝视的视觉状态,将尴尬化为无形,将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接受,表现的既温婉又幽默。

  而那头失孤的小驴,当苍蝇逐血的嗡嗡声响起时,我刚看时,以为是在画蛇添足。而当这只小驴负重前行时,它成为了这场朝圣之旅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时,便深觉这牲口,是这沓无人烟之地,惟一见证父子和解的目击者,心下释然了许多。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群生命在靠近、在移动。

  父子情感的递进,除了最常规的父救子而落水为转折外,更深切的契机,是对遗志的继承,朝圣的理由也在于此。

  当圣地就在眼前闪亮之时,还需有一个良辰吉日去应对你需安放的心境。在那一刻,时间与空间开始了对话。它比另一些纯为打扮心灵的膜拜,有了更为开阔的可能,目的与过程有了合二为一的契机。而对我这样一个无信仰的人而言,只能从世俗的角度去理解。我坚信,只有人才能证明另一个人的存在,才能让他在天地间真正的有所屹立。

  男人的父亲患了绝症,他即将孤绝,孩子刚刚失去双亲,他们都对无所依靠的仪态不抱兴致。在展示冷漠时,孩子比父亲更积极,但也更畏惧有所失去。个人化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历程,惟一能告慰先灵并顺带勉励自身的,就是前仆后继的延续。影片全部的表达大概就在于此。

  从剧作上来看,《阿拉姜色》的前半段,也就是女主生前的那一部分,假如说后半部分是种行走的力量,那么女主的“拼将一生休”,则更具葡蔔的意味。拉萨只是个具体的所指,更多的还是这位美丽的藏族女人反复念叨的“命运”。

  虽然不免要流于直白,但女主那张不甚戏剧化的脸庞却有种别样的说服力,让我们安然的去敬服她的甘心和甘于。前半部分吸引人的,自然还有它的悬念,好在它并不一味的和我们玩猜谜的游戏。它从女主不可言说的梦境讲起,然后是女主的病情,然后缓缓带出女主的另一段婚恋。

  我多年前胡乱写过一些长短句,其中有一句是“没有秘密的日子也要过下去”,这句话是我对所谓起承转合的犹疑,同时,也是我对戏剧性究竟伸展到何步的期盼。《阿拉姜色》迎合了我对故事本体的,某些可能是大而不当的索求。也就是说,当妻子的秘密全部大白之后,叙事并没有就此而框定,而是多了许多随时准备拐弯的迹象。一句话,这样的故事是活的,是能够运动的。

  很多人看《阿拉姜色》会泪流满面,被那些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的情殇所触动。好比那张撕开又被粘贴在一起的照片,也在暗示,你进入他人的生活,你就得在他人的阴影下完成你的余生。

  我看时,泪腺保存的还好。真能让我在心底涌出暖意的是,妻子跟丈夫讲起她前夫的过往,并吐露要继承其夙愿的决心。丈夫听到这儿,异常缓慢也异常温柔的躺到了这个心可能早就被撕在两半的女人的身边。第二天,这个女人撒手人寰。

  《刺客聂隐娘》里张震向她的姬妾讲述他对聂隐娘的思念之情,《阿拉姜色》也是这般,只是性别互换了一下。

  在这里,秘密消散之后,嫉妒和随之而来的独亨也在朦胧的夜色的逐步隐去,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痛惜和深深的感佩。这是我所向往的生命的高级仪态,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对最爱的人,毫不避讳的陈述:我更爱的是谁。太多人的生命,都是被圈点,被设定。而《阿拉姜色》的这对伴侣,他们之间的情义是清澈,却不急于见底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阿拉姜色》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