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戒》是一部由竹卿执导,刘烨 / 倪妮 / 王迅主演的一部爱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戒》影评(一):《杀戒》事件:章家瑞无情反击有益行业生态
这两天,电影《杀戒》掀起导演署名权纠纷,让网友们看足了热闹的同时也暴露了中国电影在票房大跃进的同时,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创作者的权益和名誉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以至在章家瑞和竹卿的“名分”之争中,并没有相关法规或机制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一场并不复杂的官司在公众平台上愈演愈烈,无论对于两位导演、工作或合作伙伴,还是影迷,其实都不是一件好事。
整个事件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先是媒体报出《杀戒》总导演章家瑞已向南京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以导演竹卿为法人代表的制片公司停止违约行为,恢复自己对后期剪辑的导演主导权和创作完整性、并索要尾款。6月6日,《杀戒》竹卿召开“回应章家瑞诽谤”媒体见面会,并大打情感牌,以弱势“母亲”自居,声泪俱下的一声“章家瑞你射吧!”,试图对方背上道义的谴责。第二天,一向稳重的章家瑞竟然也一反常态,公开以前辈身份向晚辈发炮,也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请来诸多剧组主创成员,义正言辞的证明自己的作品被竹卿篡改并剽窃,并呼吁停映或推迟上映竹卿剪辑版的《杀戒》。
双方各执一词,一边是道德与情感,一边是法律和证据。看似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并不难解决,一切按当初的合同办事,这件事就迎刃而解了,既然合同上写明了章家瑞是总导演,拥有作品的拍摄、剪辑、署名权,竹卿身为制片人和导演双料身分,理应知法依法,履行这次合作,如有纠纷走法律渠道解决,而不是单方面拿回剪辑权并不按合同署名。
一步错,步步错,正是因为竹卿没有遵照法律办事,所以现在成了被告,打起官司估计会一输到底,所以索性来一招先声夺人,开新闻发布会做足怨妇秀,谴责章家瑞不通情理,不管将来怎么样,在影片上映前造得人尽皆知,公众关注度有了,没准就能无形中拉高票房。作为影片的制片人和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竹卿的做法其实也不可厚非,只可惜章家瑞太不解“风情”,第二天就把手里的证人、证据搬上了台面,一点也没给老东家留面子。
在崇尚以和为贵的东方思维中,章家瑞得理不饶人的行为似乎有失大家风范,可是从法理角度和规范行业的层面,章家瑞给影视创作者们开了一个好头,不能有钱就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能怕引火烧身就纵容对创作者的践踏。
导演署名问题在影视圈其实并不少见,这种事除了一个名分,大多数并不涉及到导演的经济和名誉利益,前几年《假装情侣》也让刘奋斗变成了前期导演,而总导演和执行导演合作的情况更是非常普及,大多数都各司其职,愉快合作。有幸曾经看过《杀戒》这部影片,影片的故事和表现风格都还不错,这其中一定凝聚着包括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心血,即便章家瑞在主导了绝大多数的艺术创作,竹卿身为制片人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工作,希望双方以后就事论事,诚信为本,别让曾经的心血赴之东流。
《杀戒》影评(二):电影《杀戒》,你到底是谁的孩子?
(文/小义大道)
依稀记得2013年6月初,电影《杀戒》上映前夕闹出的那场“关于《杀戒》导演署名权纠纷”的风波。影片定于6月9号上映,事件于章家瑞1号开始频繁批判电影剪辑很差、竹卿毁了这部影片,甚至于7号纠集剧组部分不明真相之人开新闻发布会,呼吁电影局让这部电影下线。因为这起事件,让电影《杀戒》上映期间受到各种压力和负面影响,虽然影片质量和口碑都不错,则遭受了过早下线和票房不高的悲惨后果。
前前后后看过许多报道,今天又将电影工厂网的完整访谈稿仔细阅读完,暂且先不去谈论事件具体真相问题,光从创作者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来看的话,我最大的感触则是章家瑞导演的做法还是有些让人失之所望。作为一部电影艺术作品,对于其操刀者来讲,应当从头到尾都尤如自己亲身孩儿般对待才是,无论权与利,都不应该去否认电影、去攻击作品,这等于在抹杀自己的孩子。
任何电影作品,都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付出的结晶,正是耗费了这么多人的艰辛和努力、时间和心血,才赋予了作品完整的“生命”与“灵魂”。名与利,都乃身外之物,一切尚可谈妥,生命与灵魂则不能丢失与扼杀。
很多人都认为,章家瑞的这般做法是在维权,起初我也这样认为过,最开始知道章家瑞要拍这部作品,怎么上映之后只是挂出了前期总导演的头衔,而影片导演是一个不大熟悉的新人导演竹卿。在电影工厂网的采访稿当中,完完整整的报道出了这个署名的前因后果,而我也因这般事实与真相完全解除了当初的疑惑。跟是对竹卿导演感到心疼和不公,从心底里明白她为何会公然泪下。
从竹卿签约章家瑞做导演,能明白其心思。一是以章家瑞的名气给予电影一些保障;二是希望通过他能谈来更大的腕儿主演;再则让他带着自己走上导演行,虽然竹卿在圈内打拼多年、也参与了不少片子的制作,毕竟在导演电影上算是一个新人。但事实上,在执行过程中却毫无遵循她的这一心思和初衷。拍摄期间,章导孤意自行想法,面对剧本和拍摄手法引起冲突不少,直接原因其实是他在前期剧本创作和影片主题、及风格定向都没有参与进来而致。冲突之后,则有了后续的中途退缩,发一则声明让出品方陷入无法署名的两难局面;隐瞒向片方发《声明》已退出剧组真相,向电影总局告恶状;公映之前批判电影太烂、并且讨伐导演署名权;开发布会煽动电影局下线影片……
其实,一部电影的产生,最重要的则是开机前的筹备。影片想表达什么主题、以怎样的电影美学去构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给观众、通过怎样的风格化镜头语言去呈现、以哪一种故事结构去体现,而这些都是竹卿和俞胜利、刘恒、王强在建组之前完成的,章家瑞导演都完全没参与。并且导演阐述以及分镜头剧本这些工作,都是竹卿说完成。从这些早期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讲,章家瑞其实只是个执行导演,他是在执行其他人创作的蓝图。当然,这还仅仅一部分因素所在,其实在后续的剪辑、制作工作,对于一部电影作品也是极为重要的,而正是这一重要环节章家瑞宣布了退出,才让我对电影《杀戒》到底为谁的孩子而产生疑惑,也因此为章家瑞要求署名总导演而投予反对一票。
因为影片主题和影像风格需要采用跳剪的形式,因为章家瑞不喜欢张一凡和他擅长的跳剪手艺,否定人之后挥手离去、声明退出。其实,从章家瑞发声明退出,讲到电影《杀戒》好坏与其不相干之时,后期所有工作都是竹卿所完成的。从前期剧本创作、实际拍摄、后续剪辑,完整的影片工序来讲,竹卿才能合理的称之为是这部作品的总导演,《杀戒》其实真正属于她的孩子,因为作为制片的她不但完成制片人该做的事,更是确保了剧本的质量、拍摄的顺利、后期剪辑等工作的至臻完善。
《杀戒》影评(三):能不能想的再多一点?
如果把火华哥扮演的角色比喻成底层的普通大众就再好不过了。自己卖命的工作,对孩子倾心的照顾,但结果呢?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果实是别人的,老婆甘心情愿的和别人私通,自己的收入最后取决于自己平时不屑一顾的人,还要下跪;自己的身份始终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最要命的是,老婆孩子都不是自己的,欺骗自己好几年,但最终“杀戒”竟然没有发出了。竟然硬生生的给理解了,这就是TMD“顿悟”?肖哥站在前任老婆的房前,是读完圣经之后才把杀猪刀抛弃的么?
火华哥是给底层老百姓代言来了么?
当然,这些纯属臆想。还是可以当成婚姻、言情、惊悚剧来看的。不过,要是纯粹当做感情剧来看的话,最后的泳池肯定不是在梦境里。
《杀戒》影评(四):影片导演拍的很好,故事跌宕起伏
《杀戒》 北京电影节展映,有幸能够参加《杀戒》的观影,开始以为是火华哥的一部古装题材的电影,看到才知道原来是一部现代片,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画面效果,不得不说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对导演的拍摄技巧,及叙事手法,演员的精湛演技折服,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婚姻,爱情的观点,看完之后我们给我们很深的思考,对于人性的心理又有一些更多的认识,而现在的国产片,有的靠画面炫丽赚取噱头,能有如此好故事情节的片子不多了,
在影片中,讲述了 男女主角,从恋人,到夫妻,到仇人,到敌人这样的过程,故事的内容丰富多彩,从试探、怀疑、跟踪、争吵、到法庭,故事跌宕起伏,片中也有很多的情节,看了以后很虐心,很揪心,简直就是把生活中婚姻生活搬上了银幕,让人发醒,能让我们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有更多的思考,如何能把握自己的婚姻,
总之这部片子很不错,值得推荐大家看看。
《杀戒》影评(五):《杀戒》导演章家瑞维权 揭示行业混乱
“喊开始的不一定导演,喊停的才是!”现在才知道这条行规,算是开眼了。在中国电影市场一片繁荣的大环境下,似乎电影行业制度却并不那么规范。前日,十六年的“双张”组合分道扬镳,在签约新东家的发布会上,张艺谋一句“结束了长期无序和不规范的合作”也道出了国内影视圈普遍没有严格的行业制度,用“哥们义气”代替“契约”约束等乱象的存在。这不,电影《杀戒》还没上映,关于这部电影究竟谁是导演的纷争演变成又一场电影圈常见的导演与投资方关于署名权与剪辑权之争。
似乎在中国电影圈里这样的纷争时有发生,之前《肩上蝶》导演张之亮与片方为了最终剪辑权争执不下,最后两败俱伤。《假装情侣》导演刘奋斗与片方也因为署名问题闹得不欢而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与行业发展不规范有关。如果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不正视这一点问题,那么这样的闹剧还会在将来继续发生。
其实,《杀戒》导演之争的风波很简单,合同怎么写就怎么署名付酬;谁是导演,谁是打下手的,剧组工作人员都是证人,请用事实说话。章家瑞导演在发布会上心态平和的摆出合同、工作照、证人等相关有力的物证,似乎是对制片人竹卿的有力回击,其实这是一个双输的结果,更是给电影《杀戒》带来了票房阴影。有网友说这是二位导演演的一出双簧,目的是为电影炒作,请这些网友动动脑子,这二位导演智商能低到这种程度吗?用这样铁定双输的结果来炒作吗?章家瑞导演维权事件,归根结底是电影行业行为合同的不规范做造成的,可见电影行业的规范的合同制度亟待解决。
如果双方在合同里要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项项都写清楚。合同里应注明导演是否有终剪权。制片方站在商业投资的角度,可以对导演提出建议,也可以对电影进行删减,但要说得出道理,不能随便干涉导演的创作自由。在中国,其实电影的监制应该发挥起监制的作业,因为他是一部电影的向导,为导演指明方向,负责编排影片的拍摄计划,控制总预算。在制片人和导演角色权利并不明确的状态下,监制还是沟通两者的桥梁。若能有好监制保驾护航,导演和制片人就不容易出现分歧。
其实,好莱坞制片人掌握最终剪辑权的确很普遍,但对于中国来说,导演更应该拥有最终剪辑权。好莱坞的制片人专业程度有很高的基础,往往是自己有一个创意,想一个项目,之后由导演落实。但在中国,制片人对艺术规律的理解还是难以和导演比肩。
在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无数怀揣着各种目的的投资人带着他们的热钱资本流入,于是,资本绑架了电影,电影辜负了影迷,倒是越来越多戏外戏愈演愈烈。中国影迷希望好导演能拍出好片,好片的票房能汇报投资人。
《杀戒》影评(六):俺的处女评
为倪妮才看这部影片的———偌大的影院里都是成双成对的出入,只有一个屌丝早早的进场,一直到黑屏离开,就为多看女神一眼———女神依旧很惊艳:美背,美腿,还有她的娇喘,令人难以忘怀,虽说演技略微不如十三钗,但是作为一个演员出道的第二部作品表现已经很完美了。
作为一个屌丝,看到刘烨饰演的角色身上也有自己的影子:追求理想,易冲动,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牺牲一切。他为了保护儿子挨了揍,为了能继续持有监护权向自己恨的人下跪,所以在得知自己的儿子不是自己的时那冲天的杀意也不难理解了,对这一段真的很感动,有一点共鸣———本屌的确干过这样的事情。但是说实话,我觉得结尾最后有点仓促,如何把这种杀意“戒”的,真的不是很有说服力。对于影片的叙述方式,虽然我看到很多人吐槽,本屌看时也觉得有点乱,但是走出电影理一下思路,我觉得还是很清晰的。
本屌进放映厅时,惊讶的发现一个女生也是一个人就坐在我旁边,我顿时凌乱,意淫起个种艳遇,就当本屌想搭讪时,人家男朋友来了。。。。。所以屌丝的身上一定不会掉馅饼,就算娶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女神,那也是“喜当爹”。杀戒上映才四天,俺们济南不少影院杀戒已经下线了,但真心希望广大屌丝们去看一看,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本屌刚高考完,语文经常垫底,为了女神才挤出这点破字,不当之处还请谅解。
2013.06.13
《杀戒》影评(七):心中的天平。
人最宝贵的是时间,最注重的是尊严,导演令人无语,把刘烨安排这么个窝囊的角色,简直令人发指,还是《血色浪漫》里的比较好看,拿的起放得下,胜不骄,败不馁,惩恶扬善,方为大丈夫。在法律盛行的今天有些时候不能投机取巧,更应该有点血性,个人感觉这是现在中国最缺少的,别说我是愤青,未来的世界就是“愤”的,在经过长时间的懦弱后,终究会迎来爆发。另外说一句,此电影有些违背历史,无法让人以常理度之。想想武松,想想关羽,大英雄立于世间,当正义凌然,光明磊落。活到了30好几,媳妇水性杨花,儿子又是别人的,被骗的青春和情感怎么补偿?最后,不得不佩服导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冤屈都能忍受,厉害,应该把这部电影拿给耶稣看一下,应该有共同语言。奉劝与电影中女主角相似的人们,没事的时候多想想,是否无愧于心,脸皮是用来迎人的,但光鲜的脸皮后面藏的却是肮脏与龌龊,现在的社会不讲贞操了,如果放在200多年前,你们又是什么呢?
《杀戒》影评(八):给生命一个出口
给生命一个出口
能够吸引你看完的电影,至少在你眼中就是好电影。观看电影可以不必顾及别人的说辞与推荐,只按照内心的想法去直观观看。《杀戒》进入眼帘并观看完毕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此,仅仅是因为电影频道的播出,恰好被我遇到。如此简单的过程,仅此而已的经历,当凌晨两点的时候还在静静观看的时刻,应该是电影的情节捕捉到你心灵深处的驿动。
这部电影的叙述方式总是回忆方式,倒叙的形式让人感觉并不适应,但总能够将故事衔接清晰。刘烨饰演的文艺青年,后来到了配种站工作,在那里与小城内的钢琴女神江月娥偶尔相遇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他们相遇的时刻属于一见钟情,但复杂的关系中在闪婚之后却因为阶层之间的差距将两者割裂开来。其实,这样的情结无论是现实中还是故事内都不乏例子,《大鸿米店》《中国式结婚》《人生》讲述的都是这样的故事,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差距总是难以弥补的痛。刘烨饰演的肖立昆不仅来自农村,还是一个杀猪世家,他从小目睹杀猪的过程,埋下的不仅是记忆更是人生的阴影,挥之不去的生与死的撕裂。
而江月娥却恰恰是学校里的校花,追求的人很多,出身城市之内。差距其实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更为今后的争端做好了伏笔。江月娥回肖立昆老家摆喜酒,不欢而散;她看不懂农村人的逻辑,越来越觉得眼前的男人是一个粗俗的人。于是,出轨就上演了。但直到这里,电影还是陷入一种平铺直叙的无奈中,没有任何曲折,也都符合人们的常理思路。假如按照这样的逻辑发展下去,这部电影无疑将是失败的。因为电影的出奇制胜不在于平铺直叙讲道理,而在于在不经意之间的悬念,让人们自己去思考更多的问题,解析出更多的可能,这是一部好电影的标准,也一直是我观看电影的标准。
转机发生在孩子身上,即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后的世界里。肖立昆一直将孩子视作自己的骨肉且倍加珍惜,因为他没有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方式,除了孩子。而江月娥更是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只是到最后才最终说出口。他们对于孩子的争夺显得粗糙而拙劣,但都是作为父母的一种较劲的方式。肖立昆的争夺是为了证明自己,江月娥的争夺是为了尽到母亲的责任。但是,这样的争夺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无尽的伤口,多少次的场景中,孩子苦苦规劝他们俩停止争吵,多少次的打斗中是孩子在从中做着一种缓冲。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那就是孩子并非肖立昆亲生,而是江月娥和前男友的孩子。从此,肖立昆陷入了恍惚之中,他不仅是难以相信这样的现实,更是对自身的一种否定。
报复的戏码随时上演,一场噩梦之后,肖立昆提着屠刀向江月娥家走去。大雨之中,玻璃内外却形成两个世界,窗户里面温馨的画面立刻将他的杀意消解。人性总是向善的,我想这应该是导演的安排,当他看到窗户内那一幕的时候,曾经的一幕幕也开始浮现在眼前。当他决定不再拿起屠刀的时刻,生命获得了重生。对于主题而言,杀戒就是将杀戒掉,这对于肖立昆的父亲来说,杀猪已经不可能戒掉,因为这是吃饭的家伙,而对于他本身而言,那种杀机却可以消除掉,这就是回应主题的点睛之处。
在电影中,肖立昆在马匹配种站的工作以及细枝末节的篇幅看似没有意义属于陪衬,但细细观察就可以窥见导演的用意所在。因为谜底在最后才解开,配种站的工作又无不与亲生与否的关系密切相连,所以说,与其将配种站的篇幅看作是一种陪衬不如说是一种映衬,是将最终孩子不是亲生的现实结果引导出来的铺垫,当观众们觉得这样的设计繁琐不堪的时候就会懂得其中的用意颇深。所谓匠心独具,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在人们不经意的过程中,能够看到细节上的关联,这就是导演的功底所在。
当然,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瑕疵。在《杀戒》中,刘烨饰演的肖立昆和倪妮饰演的江月娥的身份塑造上,如果为了最终的主题是生的话,其实毫无意义设定一种阶层和阶层之间的差距。因为出轨的原因并非仅仅因为差距,用肖立昆的话说“我的基因就是杀猪的”,从人性上说,出轨的原因其实是价值观念的不同的结果,阶层与阶层之间也可以有价值观念的一致。所以,不明白导演如此设计的理由,如果再深究的话,可能就是越多的破绽。不如就此打住,让这样一部给生命寻找一个出口的片子走近大众的心里。(文/王传言)
《杀戒》影评(九):一部很好的内心片
在天猫影视中,无意翻到这部电影,惊觉13年的这部好电影,我居然不知道。来到豆瓣想看看,是不是有很多豆友跟我一致想法时,发现评价竟如此低。
今天真的是来极力为这部电影扳回一票的。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讲述内心焦虑患者的电影,7分归功于刘烨绝赞的演技,还有3分归功于电影情节和其他主人公的配合。
有人说情节设置凌乱,什么倒叙插叙手法做的不好之类的,其实大可不必一直盯着情节。电影从最后的梦境开始,就已经为满屏的压抑和紧张拉开了序幕。节奏混乱,气氛紧张,似乎都与刘烨的心态呼应。片中多次提醒我们,刘烨会愤怒别人叫他是杀猪的,已经证明了他是个自尊心超强的人。敏感,多疑,不大度,甚至细心和心软···这些这些,才会有患焦虑症的可能。
再说到倪妮,美丽,会弹钢琴,家境好,城里好,说不定学历也不错,这些,这些对刘烨来说,都是令他又开心又自卑的条件。所以第一次回老家办婚礼时,尽管倪妮先表现出的厌烦情绪,但再看刘烨的表现,一直没有离开关注过倪妮的表情,她感到旁边的男人倒过来了,他立马就把她揽过来;到了老家,意外碰见家里杀猪,他是多么希望她不要爆发,到最后因为厕所的争吵,他爆发了。这一切,一切,不是仅她在意,他更在意。若一个心理强大,或者没心没肺的男人会关注这些吗?
既然是这么一个自尊心强,又敏感的男人,当因妻子有外遇离婚后,他能让她好受吗?他拿孩子来报复她,她爱孩子,其实他更爱孩子,本就是内心丰富的人,既然你对不起我,我也要让你尝尝难受的滋味。藏儿子,抢儿子,两人多次的过招(这里要插一句,倪妮,作为一个没生过儿子的女人,表演出失去儿子的几次歇斯底里和痛苦还是相当棒的),势要将孩子占为己有,可是孩子有什么错呢,在孩子心目中,两个都是他最亲的亲人。
当然,刘烨还是善良的,因为善良,一不小心因善良大意让妻子偷走儿子占了上峰,从而引起最后的官司,也得到了并非亲生儿子的真相。那时,他应该是耳鸣的吧,难以置信,在电梯里的痛苦和忍受,焦灼,煎熬,最后不得不认清这个现实。
他不是一个狠心的人,只是一切触犯了他的底线,何况本身不是一个看的开的人,即使知道儿子非亲生后,他也舍不得把孩子放门外,即使最后下定决心,拿着杀猪刀(儿子和妻子都要杀的)最后看到母子幸福的画面,终于泣不成声,扔掉了刀子。我相信从今往后,他丢掉了不少东西。
《杀戒》影评(十):《杀戒》
现今,男女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人生总有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杀戒》里的江月娥为了一时的刺激,为了一刻的欢愉,而损害的却是肖立昆的利益,这样就太不负责任了。恋爱时的浪漫变成了居家过日子,新一轮的“磨合”重新开始,很多婚姻中的底线就是在日常的积累中慢慢形成的。
也许认为生活总在欺骗自己的江月娥的生活方式,“高富帅”的追求,纯粹地追求新鲜,但也将道德和责任抛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仅仅只是光纤亮丽的外表和虚伪狡诈的嘴脸……只有学会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不是试图利用身边的每一个人。夫妻无论做什么,一旦突破关系的底线,就会亮起红灯,最后以离婚来解决。
《杀戒》里“出轨”远不是那些出轨者说的那么轻描淡写,那么无足轻重。只是出轨者不敢正视自己的良知,不敢面对自己的出轨。于是,背叛成了很好的挡箭牌了,成了江月娥的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