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 为卫冕而苦战》是一部由羽生结弦 / 陈巍 / 宇野昌磨执导,纪录片 / 运动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羽生结弦 为卫冕而苦战》影评(一):风暴
(或不算影评)
最开始看到他是在他那个小罗密欧得了第三名的时候,特天真可爱,那时候地震没多久,东日本整个就是悲剧的缩影,我记得很清楚,在电车上看到了mao为地震募捐拍的视频广告和花滑比赛的预告。然后不会经常看花滑,没关注了。事实上这些年连球赛也逐渐不看了,体育的爱好一去不复返(叹)。这届冬奥会,一下又被他炸出来了,一转眼竟然都长这么大了,晴明是完全不同的气场,如今也算是phenomenona的人物了。应该是经历了非常多,体育圈的竞争那么残酷,而且人帅情商高招人喜欢,貌似粉丝很多,带来很多娱乐圈的社会规则,想必对人的压迫很残酷。想想日本娱乐圈的残酷法则,啧啧。
春节为了看他还下载了微博(哈哈),感叹:现在追星太可怕了,有才有钱的妹子很多,花样翻番。但也依旧吵得不可开交。没能幸免还是刷到了吵架(这么多年追星依然这样),有个粉丝写了长篇微博,有两点是对的,一是体育明星不是粉丝可以用钱砸出来的,ta的成绩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意志,钱在这里真不是万能的;二是体育比赛里其实没有博爱,大家在一起玩并不意味一家亲,也是成年人社会的一个道理。
连续看了他一些采访和两个纪录片(情热大陆),hanyu冰场内外判若两人。说来认识的射手座很多这样的风格(笑),认真的时候超级专注,玩起来却是另一个次元。他真是成熟强大,面对镜头可以冷静地,又妥善地表达野心。真的假的只有他自己清楚。
没有社交账号这点非常好(赞)。只有专注地挑战自我才是最诱人的事,世俗之事只要安心处理就好。体育竞技确实,无论有怎样的外部支持,都必须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或许他见过海啸,见过真正可以摧毁世界的风暴,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内心和意志。
真善美的世界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通往的金牌的路实则不易,休养生息的三个月被教练称为“最黑暗的”的日子。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但能够从苦难中成长的人并不多,在如此浮躁的今天,还可以怀有坚定的初心,真是令人佩服又羡慕。最后,情商高又内心高冷的人真挺可爱(误?哈哈)。
另外,没有任何采访和片子让我感觉是让他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除了对训练、滑冰和挑战的欲望),这才是很真实的人。又另,NHK的音乐做得真好听。
《羽生结弦 为卫冕而苦战》影评(二):你知道你为什么永远在水逆吗?
这届冬奥会,最火的除了把脸掉地上的韩国;
就是这位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
羽生结弦。
央视陈滢解说他为:
连带让中文也火了一把。
继索契奥运会后再次拿下冠军,成为该项目近66年来卫冕第一人。
用羽生自己的话来说:
“我仿佛置身于风与河川之中,融入于自然。”
看过他滑冰的人,绝对没有人会不为他赞叹。
真的,太美了。
所以,派爷今天必须要把这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安利给你们——
金メダルへの道羽生結弦連覇への苦闘(2018)
很多人喜欢羽生结弦,因为萌。
俩人CP感爆棚,派爷已经脑补了一百篇同人。
19岁拿到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成为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
反手就被打脸。
还是19岁这一年,羽生结弦通过普通考试考上了日本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
不服都不行。
但派爷今天说的这部片子,却专讲羽生的痛处。
第一个镜头,就是受伤。
但这却是他的常态。
最惨烈的一次——
2014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杯热身赛,中国运动员闫涵不慎相撞,双双受伤。
羽生躺在冰上半天没起来,最后被人扶起后,下巴都是血。
少年感。
和闫涵撞完起来之后,羽生结弦短暂地哭了一下,开口第一句追问的却是:
“闫涵怎么样了?”
他的少年感,更多的是因为一股气。
这股气,他一直提着。
被问到能否完成自己设定的四周跳,他说:
“我非常讨厌「不管成功与否」这种说法,始终以「我绝对会成功」的心态去挑战”;
”其实他们更在意我在做什么吧,大家越在意我,我越是要领跑在前。”
他不允许自己输,只能自杀式的拼命。
这也是最让派爷动容的一点。
他太专注,专注得不像是和我们同个次元的人类。
小时候对什么都充满希望,试过每样东西,都想象自己以后也能做成。
但从某一天开始,我们每做一样,都是在试错——
“这个我做不了,这个也不行。”
就好像小时候考试考了好成绩非要说自己没念书歪打正着。
但派爷却觉得努力是一种天赋。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拥有这种天赋。
因为我们都把愿望交给了锦鲤。
但依然羡慕羽生身上这股从未失去过的少年气。
知乎有位网友这样形容:
“与他相比我似乎从没有真的在哪件事上拼尽全力过;
我得过且过的人生,在他面前简直像是赝品一样在羞愧得瑟瑟发抖;
那就是贯彻到底、永不言弃的初心。”
《羽生结弦 为卫冕而苦战》影评(三):不证自明
和一个攀上王位的人相比,一个万事具备而只待下一场比赛的人,更能称得上“绝对王者”。因为前者身上闪耀的是辉煌的过去,而后者,集齐了所需的所有正负面能量——内心的火焰、意见相悖相依的教练、最佳状态的竞争者、绝境处生发的意志。不需要再书写的地方就留白吧。你知道什么真正重要的。
当羽生结弦在本赛季第二场四周跳失误而影响成绩后,教练提出的意见是顾全大局、注重编舞、争取完整性;但他希望能集中攻克技术,“只有完成了跳跃,才能尽快提高节目的完整度”,失误会是一套节目给人留下的唯一印象。后来,片子交代,和教练商讨之后羽生听从了意见,带着“将技术难点作为整体节目的一部分”的目标训练。
显然,这不是在讲一个有主见的人该勇敢的在“权威”面前坚定直觉和意志;恐怕也不是想传达要理智对待追求完美的冲动,用全局心把自己稳住。一个真正的强者,必然要坚持内心,任何外界状态都不可撼动;除此之外,世界冠军级教练的意见,不是说着玩儿的,也非拿来作为激励自己的对抗目标,而需要被真正的理解和领悟。自己的坚持,加上对这样意见的领悟和吸收,才可能造就渴望的结果吧。
再往后,即使已经做到以上了,接下去的那次比赛羽生还是没能实现四个四周跳都顺利的结果。在这样的反省时刻,他去否定了以上的方向吗?去寻找了其他可能的问题吗?还是把这当作成功路上偶然或必然的另一次历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失误,下一步怎样办,去做这样的一些判断,需要人怎样的智慧。
情势越不好的时候越给自己信心;有结果的时候更要让自己保持冷静的头脑。
-输的时候
“跳跃的精准度、理想形态、加速等等,如果在每一方面都能更高效地、更漂亮地去完成的话,我认为我能零失误地完成节目。我很讨厌输。下次比赛我要零失误完成节目。我会做到的。绝对。要进行能达到那种完成度的训练。如果做不到的话。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不是羽生结弦该有的样子。”
然后他开始了怎么样的训练?教练如此形容这时候的羽生,“他像一个刚拿到新玩具的小孩一样”。
-做得好一些的时候
恭喜你成功卫冕NHK杯。"谢谢。当然我觉得我的表演还远远不够。滑行还有所不足,步法也是,旋转也是,跳跃也不够好。我觉得我还有许多有进步空间的地方。今后要继续努力打磨。"
经验是什么?历练是什么?就是把能犯的错犯完,把能暴露的漏洞暴露完,能失败的失败完。然后在最后的时刻,或者最重要的时刻,让自己的成功万无一失。
“(为了成功完成跳跃)需要一定数量的比赛来积累(经验),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经历比赛的历练,能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找到各种问题点。最终我希望自己能在平昌奥运会上完成自己完美的表演。”
强有力的新生竞争对手、来自美国的陈巍说,“结弦拔高了花样滑冰全体的水平,作为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这激励着我开始挑战新的四周跳,并将它放入节目中”。
来自外界的强有力竞争是无法阻挡的,是可怕的,有时候令人恐惧,越强大的人面对越可怕的竞争和对抗。然而,这也是除了内心之外最强力的推动。内心的向上精神是绵延无尽的,而竞争的刺激可能激烈到把人燃烧起来。只能去利用这样的烈火,去看着它,没有其他的办法。“陈巍选手在第一名的位置上坐着,说实话我很羡慕他,想要赢他。今后我要进一步进行练习。说不定我能完成五个四周跳的构成。我觉得自己得到了一点感觉和体会。”
又一次失误,而后“羽生结弦展现了作为绝对王者的意志”, “他自己调整了节目构成,又多跳了一个四周跳”。
一位前运动员解说提到:“为了能完成四个四周跳,需要有训练量作为后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身体疲惫的时候能不能完成四周呢?如果没有‘无论在怎么样疲惫的情况下都能完成四周跳’的自信,如果不能做到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完成四周跳,做不到这种程度的话,在正式比赛上是无法完成的。”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难。
《羽生结弦 为卫冕而苦战》影评(四):第一次感受到偶像的力量
大年初三在姥姥家打完麻将电视上一直放着平昌冬奥会的直播,转眼看到了柚子在滑阴阳师,就一个感觉:真美。之后在b站恶补了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柚子的花滑,越来越对这个跟我同岁的运动员着迷,我喜欢的日本演员有很多,可以说都是我的男神,但是羽生不一样,他是一个偶像,他的精神和意志,对自己的严苛。。。。深深的影响到了我,反思自己。。。。是不是配得上去喜欢他,他那么优秀还那么努力,很多个采访中也可以看出他不符合年级的成熟,这些是我远远不及的。。。。所以第一次要把一个人当成偶像,不是盲目的去崇拜去跟风,而是同是94年出生如今可以称为老阿姨的人的反思和追赶。不去想太多,做好当下的事,做一个有用的人,多学习羽生的精神,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做一个配得上喜欢他的人,才能在2022年去北京支持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