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2》是一部由丹尼·博伊尔执导,伊万·麦克格雷格 / 约翰尼·李·米勒 / 罗伯特·卡莱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猜火车2》观后感(一):For the good old days
猜火车2是关于情怀,关于缅怀过去,关于revisit your past。
划时代的电影终于有了续集, renton的脸不再定格在20年前晨曦下那个年轻而又意气风发的瞬间。曾被暂停的时间赶上了他们,岁月的痕迹吻上了他们的脸。不再像猜1的尖锐狂乱,猜2显得温和了许多,一如对人生和岁月的妥协。续集穿插着的对猜火车1的致敬处恰到好处又别具用心。四人重遇的场景即搞笑又伤感。我们能有笑有泪的欣慰着,他们都还是他们。
此处必须吹一波ewan,毕竟这才是我写这篇repo的重点。时光似乎对他格外眷顾,比起年轻时的青涩,现在的他每条皱纹每个毛孔都是苏的。以致于影片刚开头穿着军装外套的renton从爱丁堡机场走出来的那瞬间,我在直接被帅昏在戏院椅子上的同时担心起对于中年renton这个角色的人设他会不会有点帅的过分这个问题。但随着情节的推进,万老师的演技充分打消了我的顾虑。他的迷茫,狡黠,古惑,温情,软弱,对猜2版“choose life”点题台词爆演技的演绎,在丹岛痴汉镜头下与20年前的那个迷乱的renton完美重合在一起。正如万接受采访时所说,他就是renton,renton就是他。
题外插一句,一直觉得伊万是老天赏饭吃的天赋型演员,(并不是说他的颜,他的颜应该不需要再吹,毕竟他已经美到只要一演穷困潦倒的角色满屏的弹幕都会建议他去卖脸的程度)。而是他对角色的演绎,千人千面,什么样的角色都不违和,什么样的角色都能胜任,以致于入坑前的我经常认不出不同影片里的他是同一个人。而且在莫里斯的某个采访里万老师自己说过他入戏出戏都很快,几乎没有难入戏或难以抽离角色的烦恼。
哦,对了,还有万老师给的背面全裸福利,万老师唱歌福利,万老师和米勒的半裸福利,renton和sick boy疯狂发糖福利。吹起来不会收尾的我,只能说,能刷的都去刷吧!不能刷的,,等资源??
《猜火车2》观后感(二):Choose your life
初三还是高一的时候,爱看杂书看郭敬明写的零零散散那时候觉得逼格很高文字,看他对这本书评价很高,于是就在那叛逆的时代接触了Trainspotting 用买教辅的钱买了这本书~喜欢spud喜欢他们的友谊喜欢堕落却还是倔强活着的青春,尽管那时候的自己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但是既好奇又庆幸。后来读了大学,看了电影版,爱上了Ewan的奔跑爱上了那个choose your life的开头以及英伦摇滚...可能因为这是自己中规中矩生活的反面而格外喜欢。第二部重新让我看到了当年的情怀,感慨二十年后的他们处了鲜嫩的皮囊以外,依旧没有变,青春的痛苦停留在记忆里但作用在现实中,可以,这很朋克。
《猜火车2》观后感(三):猜火车日
在胡同里跟人喝着酒重温了第一部 再一起满怀激动的心情看了第二部。 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去瞻仰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一样。
高二那年 看了第一部。黑夜里一个人蜷缩在被窝里用手机看 之后就一直没删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重温 。这些年看的电影不多不少 但若选观影史上让我最难忘的一幕 当之无愧的就是《猜火车》里伊万为了拿出毒品掉进马桶里 却游进了蓝色大海的那一幕。 一瞬间肮脏与美丽就这么突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震撼了我的心。
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个电影 应该就是片中这群英国男孩身上带有的那种极致的堕落与叛逆 他们对生活的虚无感 似乎总能召唤出那个被“表面的自我”使劲按压在最深底的那个“真实的自我 ” 任何人都不会承认 所谓青春 就是吸毒 滥交 摇滚乐 偷抢拐骗 伊万他们也是 他们时时都在被要求“选择生活”他们也清楚明白世道在变 音乐在变 …他们在被社会的极速变幻和自己的一无所有深深刺痛着 所以他们依赖着吸毒后那片刻的虚幻梦境 。最终因为一个机会 一次背叛 似乎所有人的命运就此尘埃落定。伊万抛弃了朋友 选择了生活 他与自己身处的世界一起改变 。潇洒地走上了康庄大道 昨日那个在桥洞下奔跑冲着车窗鬼魅一笑的那个自己被他抛在了时间的洪流里。
看第二部 。20年后 伊万回来了 他并没有飞黄腾达 他去见老朋友 发现他们活的也依旧操蛋 朋友们想起他过去的背叛 愤怒地揍他 。打完过后 依旧一起算计起怎样搞到钱 。他们早已不在年轻 可是他们相聚后最常做的就是回忆过去 。他们开始明白 无论经历多少次毒品带来的虚幻体验 可是清醒过后自己一如既往的可悲 。他们懂得了选择生活 并不意味着 至此会被生活善待得道救赎
能明显看到 第二部是导演给我们这些影迷的礼物。 画面依旧美丽 配乐一如既往动听 还有太多片段 如那段追车戏 火车站他们屹立的身影 土豆停驻在街角 回忆他们过去在街角奔跑的时刻…光影的闪回与穿插 不言而喻 仿佛温柔地在告诉我们 “你们的老朋友回来了”
多年过去 《猜火车》教会我的依然还是“无论你选择生活还是遗弃生活 你都不是可耻的 ”
《猜火车2》观后感(四):真实的虚无和虚拟的”选择“ - 猜火车2与《黑客帝国》
看了<猜火车2>,电影里更新了20年前第一集里的"choose life演讲“
工作,职业发展,家庭,大电视,洗衣机,汽车,CD机,电子开罐器,身体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固定利率房贷还款,首次置业,朋友,休闲服,皮箱,三件套,DIY, 在周日晚上疑惑自己到底是谁?坐在沙发上看让人心灵麻木,碾压灵魂的有奖竞赛节目,还一边吃着垃圾食品,在生命的最后烂掉,在一个悲惨的家里挂掉,不过是一个让那些自私,操蛋的,你大量繁殖出来的孩子们难堪的物件。
20年后的选择 - 中年,21世纪10年代
个性内衣,手袋,高跟鞋,羊绒和丝绸,产自中国的iPhone, 出自一个从窗户跳出去的女人之手,南亚假名牌,Facebook, Twitter, Snapchat, Instagram, 以及一千种你向从未谋面的人吐露任何你知道的事情的其他方式,更新你的个人信息,告诉全世界你吃了什麽早餐并且希望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会在乎,重续旧情,绝望的坚持认为你比他/她们看上去要好些,不停发博客实时直播,从你第一次撸管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人与人的互动简化成仅仅是数据。选择你不知道的十件事,关于做过整容塑形手术的名人。为堕胎尖叫。强奸笑话,荡妇羞辱,复仇裸照门,以及无穷无尽让人郁闷的厌女情节。选择9/11从没发生过,如果它发生了,那是犹太人干的。选择一个零时工合同(雇主不保证工作时间的按工时付薪合同)和花俩小时在上班路上,然后为你的孩子做同样的选择,只是更差。也许自己告诉自己这些都没发生过,然后坐下来放松,用有人在自己的烂厨房里配的不知道多大剂量也不知道是什麽的迷药来抚慰自己的痛苦。选择没有实现的诺言,并且希望自己根本没有那麽做过。从来不从自己的错误里反省学习。选择看着历史不断重演。选择总是太迟才反省和接受你能得到的,而不是你总是想要的。接受更少的所得并且装作若无其事。选择失望。选择失去你爱的人。当他们离开你视野时,你自己的一部分也随他们而去。直到未来有一天,你会看到,一点一点,它们都会离你而去。最后任何能让你说得上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的部分都没有剩下。选择你的未来,选择你的生活。不管怎样,“选择”给我们带来此时此刻的愉悦。
虽然具体”选择“与时俱进了,而且20年后一个中年人经历过的”选择“不同于20年前的小伙子。但根本上所说的是没有选择,或者只有幻觉中的”选择“。
这段话实际讲得是生活的虚无主义,我们的生活都是被设计好的,没有真正的选择,只有虚拟出来的”有选择“的幻觉。如人类学家Natasha Schull所说的”美国人(也包括中国人,英国人,澳洲人。。。)面对太多’选择‘,但这些不是真正的选择。他们只是提供一种‘选择’的幻象-恰好足够让人感到有太多‘选择’,而并不足以实现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就像沉迷赌博和电脑游戏中的人,他们并非是为了赢,而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对于”现实“中的人,我们告诉自己有”选择“,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并没有真实意义的事实。 (As in <Alone together>: anthropologist Natasha Schull argues that Americans face too many choices, but they are not real choices. They provide the illusion of choice - just enough to give a sense of overload, but not enough to enable a purposeful life (Ref 12: Natasha Schull, Addiction by Design. On the issue of unreal choices, Schull refers to the work of psychologist Barry Schwartz, The Paradox of Choice: Why More is Less(New York: Harper Collins, 2003)). To escape, gamblers flee to a machine zone where the goal is not to win but to be. Gambling addicts simply want to stay in the game, confortable in a pattern where other things are shut out. To make her point, Schull cites my work on the psychology of video games. From the earliest days, video game players were less invested in winning than in going to a new psychic place where things were always a bit different, but always the same. The gambler and video game players share a life of contradiction: you are overwhelmed, and so you disappear into the game. But then the game so occupies you that you don't have room for anything else. )
所谓”现实“社会也并不是真实的,而只是用来掩饰虚无的一种虚拟现实。如电影《黑客帝国》里所讲。
Quote #1”Morpheus: 什麽是真实?你怎麽定义真实?如果你说的是你能感觉到的就是真实,你能闻到的,你能尝到和看到的,那麽“真实”不过是由你大脑解读的电信号。“
Quote #2”Morpheus: The Matrix到处都是。我们被它包围着。即使现在,在这间屋子里。当你望向窗外时,或是你打开你的电视时,你能看见它。你去上班时能感觉到它。。。当你去教堂时。。。当你交税时。它是遮挡在你眼前让你看不到事实的这个世界。
尼奥:什麽事实?
Morpheus: 你是个奴隶的事实。尼奥。像所有其他人一样,你生于束缚之中,生于一座你无法品尝到,无法看到,无法触碰到的牢狱之中。一座你心灵的监狱。)“
不需要人工智能,我们早就生活在The Matrix里,而the matrix并不是真实社会,而是一个simulacra, 虚拟出的虚无,而真实社会已经不存在了。这也是激发《黑客帝国》电影想法的哲学书《Simulacra and simulation》所说的现实社会的虚拟和虚无的真实。也很符合佛家所讲的”空“和虚无。
Appendix
20年前的选择: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ing bi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 Choose good health, low cholesterol, and dental insurance. Choose fixed interest mortgage repayments. Choose a starter home. Choose your friends. Choose leisure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 Choose a three-piece suite on hire purchase in a range of ****ing fabrics. 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 you are on Sunday night. Choose sitting on that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iss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selfish, ****ed 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ves.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 else. And the reasons? There are no reasons. Who needs reasons when you've got heroin?“
20年后的选择:
”choose a designer lingerie, in the vain hope of kicking some life back into a dead relationship. choose handbags, choose high-heeled shoes. Cashmere and silk to make yourself feel what passes for happy. Choose an iPhone made in China by a woman who jumped out of a window, and stick it in the pocket of your jacket fresh from a South Asian firetrap. Choose Facebook, Twitter, Snapchat, Instagram, and a thousand other ways to spew your bile (like spill one's guts - to confess all that one knows) across people you've never met. Choose updating your profile. Tell the world what you had for breakfast and hope that someone, somewhere cares. Choose looking up old flames (找回旧情人). desperate to believe that you don't look as bad as they do. Choose live-blogging from your first wank to your last breath. Human interaction reduced to nothing more than data. Choose ten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celebrities who'd had surgery. Choose screaming about abortion. Choose rape jokes, slut shaming, revenge porn, and an endless tide of depressing misogyny. Choose 9/11 never happened, and if it did, it was the Jews. Choose a zero-hour contract and a two-hour journey to work, and choose the same for your kids, only worse. And maybe tell yourself it's better that they never happened. and sit back and smother the pain with an unknown dose of an unknown drug made in somebody's fucking kitchen. choose unfulfilled promise and wishing you'd done it all differently. Choose never learning from your own mistakes. Choose watching history repeat itself. Choose the slow reconciliation towards what you can get rather than what you always hoped for. Settle for less and keep a brave face on it(装作若无其事). Choose disappointment. And choose losing the ones you loved. And as they fall from view, a piece of you dies with them. Until you can see that one day in the future, piece by piece, they will all be gone. And there'll be nothing left of you to call alive or dead. Choose your future, Veronika. Choose life. Anyway, it amused us at the time.“
《猜火车2》观后感(五):咚咚咚二十年弹指一瞬
完整商业片叙事,故事和结构给满分。
一开始建立基调,介绍人物:
中年危机的MARK 重回旧地,3个伙伴的生活依然没有很大的变化。FRANCOS 因为杀人入狱,SPUD 还是一个JUNKIE (妻离子散),SIMON 经营着门口罗雀的酒吧,不得不靠偷录敲诈谋生,他和小女友连性生活都没有。
刺激事件:
MARK 的回归让其他人愤怒他当初偷钱出走的行为,但是也开始因为MARK 改变自己的生活。MARK 带着SPUD长跑让他找到生活中刺激的替代品,MARK 带着SIMON 去PITCH 投资人找钱开新酒吧。FRANCOS 像是另外一条线,和其他几个人的或主动或被动的改变不同,越狱出来的他依然从事以前偷窃的老勾当,依然暴力愤怒,甚至默认为他应该是儿子的榜样。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猜火车2》观后感(六):原声带
1. Iggy Pop – ‘Lust for Life’ (The Prodigy Remix)
2. High Contrast – ‘Shotgun Mouthwash’
3. Wolf Alice – ‘Silk’
4. Young Fathers – ‘Get Up’
5.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 ‘Relax’
6. Underworld /Ewen Bremner – ‘Eventually But (Spud’s Letter to Gail)’
7. Young Fathers – ‘Only God Knows’
8. The Rubberbandits – ‘Dad’s Best Friend’
9. Blondie – ‘Dreaming’
10. Queen – ‘Radio Ga Ga’
11. Run D.M.C. vs. Jason Nevis – ‘It’s Like That’
12. The Clash – ‘(White Man) In Hammersmith Palais’
13. Young Fathers – ‘Rain or Shine’
14. Fat White Family – ‘Whitest Boy on the Beach’
15. Underworld – ‘Slow Slippy’
Read more at http://www.nme.com/blogs/nme-blogs/trainspotting-2-soundtrack-1819899#vWp4At2oExdgcqhJ.99
《猜火车2》观后感(七):谁思考书写你
#猜火车2[电影]# [英] 2017
/"黑色喜剧"延续
/老友相聚 二十年 爱丁堡
/2更幽默些,又带着丧和一点点慰藉。和1有千丝万缕的牵扯,如果时隔几年看一定非常有感触。情怀。
/屎霸在2里我觉得起着好不一样的作用,站在街头想到奔跑画面,写成故事给不知道谁会读的人。Mark和Simon的拌嘴,卑鄙的愤怒。
大家都老了,心存孩子气,还年轻着吧。
/1到2的choose life系列也有了解答。
还很喜欢在思考上书写的那一句
quot;First. There's an opportunity."
quot;And then. There is a betrayal."
/我也想当其中一个读者,听唱片机没放完的音乐。
《猜火车2》观后感(八):你是否害怕音乐声震耳欲聋
【剧透】我从来没在豆瓣上写过影评
3月17日 T2上映的第一天,我先是自己去看了一遍,然后又和朋友去另一家影院看了一遍。
第一个影院里人们坐的稀稀落落,全场没有笑声。
第二个影院很小,人几乎坐满了,有人在严肃的桥段笑出声来。
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好。
当rent模糊的笑脸出现在银幕上,我就几乎要哭出来。1996年的年轻面孔,当时世界上还没有我,21年之后,我看着大屏幕上这张笑脸由虚幻到清晰,心中无数话表达不出来。
像sick boy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nostalgia。仇恨还在,bromance还在,年轻时的一切情感都深埋在身体的某一处。这副躯壳可以老去,但有些东西会永远留下来。
我非常喜欢Mark回到家里,试图在黑胶机上放lust for life的一幕。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他拨开了唱针。十分震撼。那个说着选择不去做选择的男孩终于也选择了生活。有些东西在他体内流逝了,而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他们如何把它找回来。
最后人们在生活的欲望里跳着舞,却没再拿起香烟和注射器。
《猜火车2》观后感(九):可能不是妥协
生活给了我很多选择,可我凭什么要选,我选择不选择,我选择不要生活。理由呢,理由不能拿来爽。
这是摇滚乐和毒品下孕育的垮掉的一代,没有信仰,没有方向,当我们停止用谎言和虚假的成就感去欺骗自己之后,我们就会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毫无意义。
猜火车最令我着迷的一点,就是它传达了一种彻底的虚无主义,没有给人希望,没有给人出路。当然,最后我们可能还是会妥协,去选择生活,选择工作,家庭,孩子,改邪归正,等待归天。但在猜火车中,这只是一种妥协。
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是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们的明天和以后的每一天都会像今天一样无聊和平庸,一旦死亡,就会被遗忘。
而猜火车2的预告片突然给了我另外一种可能性。
“然后,深呼吸……。你是个瘾君子,那你就尽情沉迷吧。沉迷一些别的东西,选择你爱的人,选择未来,选择生活。”
猜火车2不可能像猜火车一样打动我了,但是它给了我另外一种可能性:20年的岁月沉淀后,我们不再逃避选择,我们可以直面生活的真相,和生活,和自己,和昨天和解。
《猜火车2》观后感(十):好基友,一辈子
时隔21年后的续作仍然能找齐原班人马演,可贵(爱情公寓能吗)。依然顶级好听的配乐,绚丽和空间几何感的剪辑特效。
老了的标志是,我们喜欢的那些东西都已不属于这个时代:我们喜爱的球星已经退役很久,我们粉的歌手早已不出新专辑。我们热火朝天地缅怀着,旁人却听得一脸懵逼。
但岁月带不走的是那些我们骨子里的东西,年轻时总是在奔跑的马克,当看到他再次穿上阿迪达斯鞋,奔跑在苏格兰高地上时,我再次沸腾了。第二部相比第一部,那些让我们燃的东西减少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和解。
最后所有的角色都在寻找家的感觉,维罗妮卡讽刺地卷走了钱回了保加利亚老家;马克回到了家里和父亲拥抱归于自己20年前的房间。
能和自己走在一起的老基友们还不是因为SHARE同样的价值观,SHARE同一种生活方式,有着共同的人生里程碑似的记忆,那个扬言要杀了他的最后还不是跟他一起躺在沙发上,看着属于他们的录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