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是一部由巴沃·德弗恩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凯文·阿札伊斯 / 约翰·雷森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于佩尔是老了,六十多岁的年纪,在中国应该是跳广场舞和带孙儿的日常生活,她却喝着威士忌抽着烟落寞地高级着。
你看到她松弛的皮肤,全身的褶皱,却不得不佩服那凹凸有致的身材。
她扮演一个过气的女歌手,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无名。她的脸上已经消散了任何的野心,只有对世事的看穿和日复一日重复同样工作的机械力。
冒着气泡的水,寡言淡语的时间,时钟滴答却仿佛从未流过任何的痕迹,她竭力做到让自己不被发现,不被惦记,改了名字,尽量低调谨慎,并不结交任何好友,也力求生活的简单一致,我想,心如止水也不过如此。
这是一种看尽事实后的波澜不惊,知道自己的人生也不会再回到从前了,索性就这样平淡到老,妥协却又坚定。
直到22岁小鲜肉JEAN的出现。
因为年轻,所以无所顾忌。但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竟然在一起了。
JEAN主动示好、接近,认出老阿姨就是曾经的LAURA,那个把歌曲唱到人心坎里的歌手。他把她请到了私人聚会上,巧的是男孩子的爸爸也是一枚粉丝啊。啧啧啧,老阿姨老少通吃。
她是有一颗不安分的骚动的心的,一开始被撩到反过来主动去撩,很难说是出于什么样的内心戏码。但不管如何,她是勇敢的。
邀请他到家喝一杯;回家第一件事把口红抹上;第一次过夜后他的突然消失,她都决定放弃了,但在他的重新出现后又放下骄傲主动献吻;在众人面前,跳上他的摩托车;吵架后主动去他家沟通,被他妈赶走后还试图在楼下叫喊他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这种只有小年轻才会做的事,老阿姨也放下了面子。
他虽然有一个拳击梦,但终究技不如人,倒在了比拼台上,知道自己也不是那块料,索性就决定当她经纪人,帮助她重回舞台。
复出哪里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呢,他们只能去一些养老院,公园,台下都是面目表情不懂音乐的人,她却在台上奋力卖命着。
但是有爱情啊,老阿姨对爱情可是毫不含糊,这不,在爱情的滋润下创作出了后来家喻户晓的《Joli Garcon》,找到曾经抛弃自己的前男友帮助自己重出江湖。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圆小男友的梦。
然后所有人在电视机前都跟着她欢快的哼起“JOLI GARCON, JE DIT OUI.” (年轻的男孩,我说我愿意。)
甜到发腻的歌词啊。这一段姐弟恋,荡气回肠。男小歪显示他壮硕肌肉的当下,于佩尔宠溺地在床上笑了。你展露的稚气在我眼里就是最美好的,而我会为了我们的未来努力当一名好歌手。老阿姨的黄昏恋,绝对是生命的逆转,重燃了青春的一把火。
有,但基本上绝种吧。
首先男主,现在的小鲜肉,大多要匹配网红,你说要找老阿姨,那也是保养得像网红的老阿姨,哪里会是差了四十多岁的真正老阿姨啊,这样的欣赏还不是一般人可以拿下的。 其次父母那关,这个家庭虽然母亲反对,但是父亲的开明还是有助于两个人减少一些阻碍。 再者,社会。这里基本上都乌托邦化了,世界和平,一切以他们为主,剧情帮助他们相知相爱,误会解除后又重新在一起,基本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世界上有不在乎皮囊的爱情吗?有啊,但是,世人大多肤浅,而目光所及之处又太容易被蛊惑,城市的灯红酒绿与琴瑟喧嚣,终究迷失了你我。偶尔做一场美梦,也挺好。
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笔。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纪念》影评(二):漂亮男孩,我愿意!
文_调反唱唱
“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吗?”,这个问题横在这对爱人超越世俗的恋人身上,可是巴沃·德弗恩好像并没有给他们设置过多的障碍。他们之间爱情的障碍,更多的是普通情侣的通病,比如沟通。用电话,让与莉莉安好像每次无法正常交流。而不管莉莉安去拳击俱乐部堵让,还是让跑到莉莉安楼下大叫,或者是莉莉安狂敲让家的门时,沟通都会顺利的进行,生气也好撒娇也罢,表情暴露了爱意。所以,[纪念]是超越了带有猎奇性质的伦理问题,回归到了爱情的艺术,这种更为微小和深邃的话题里去。
从对过时电影手法的模仿说开去,巴沃·德弗恩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仿佛是在完成一次对青春的重启。片名[纪念]取自莉莉安曾经事业辉煌时的难忘金曲《纪念》,莉莉安凭借再次演唱这首歌重拾了曾经丢进垃圾桶的事业。早年婚姻的失败,让莉莉安不再美丽,中年时爱情的突然降临又开启了莉莉安青春的轮回。热爱莉莉安的观众大多是一些诸如让的父亲、莉莉安的前夫、退伍军人、养老院的孤老等已经青春不再的人。因为莉莉安的青春与他们的青春是一起的,所以当她一袭红衣出现在舞台上,同样给了那些日渐老去的心灵一次重启青春的盼望。她的新歌不仅重提了美好的过去,同时也提到了难忘的今宵和灿烂的未来。让青春死而复生,莉莉安的爱情也好、事业也好,都大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最后,少女感爆棚的于佩尔拖着医院的吊针架,挪到过道偷看在电梯口徘徊的让,两人眼神触碰到一起,电影结束。因为他们的爱情谈得那么灿烂,让人忘记了一切,就让这对璧人继续在造梦机器里幸福下去吧,毕竟[哈洛与慕德]里的少年与老妪还没有松开彼此的手。
《纪念》影评(三):《纪念》:爱情是人生的升华剂
伴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取悦感官来满足欲求?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或是消除个体之间因距离产生的陌生感和孤寂感? 身为动物,我们不过是在完成繁衍生息后代的任务罢了。鹿群死了一只小鹿,整个鹿群不会灭亡。即使它们拥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你也无须去问它们鹿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它从活着的那一刻,就注定成为了自然界发展内容的一部分,成为这个世界无需解释的一部分。
人类也是如此,虽然形式上有所差别,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你为了生活所辛苦的工作,和鹿群为了食物在草原上奔波没什么区别。人生中大多的加冕,其实都毫无意义。 就像这部《纪念》中的劳拉一样——每天在工厂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如果没有遇见让,她或许就会这样孤独地、悄无声息地死去。无论她生前拥有多少光辉荣耀、拥有多少崇拜与赞赏之词,这些都会在她死去的那一刻化为乌有。她或许会孤独的离开,就好像她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然而劳拉遇见了让。 让的温柔给予了劳拉久违的温暖,不会让她再孤身一人坐在电视节目前发呆,或是孤单的坐在工厂椅子上,默默咬下冰凉的面包片。
导演在电影开头试图消除时间性、增强主观性,通过一系列日常镜头和细节,一点点勾勒出劳拉的孤独感——关上门的公交,絮絮叨叨的工友,呆板无趣的工作内容,或者仅仅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在家里安静地看电视节目……导演都能巧妙地运用调度,将孤独感填充在每个角落里。而这些镜头始终保持着一种刻意的静默感。 直到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静默感。 后来的剧情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劳拉的歌唱事业所展开的。导演尽力去描绘劳拉与让之间的真挚感情,矛盾应是他们感情过程中的调味剂。电影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劳拉曾经辉煌的歌唱生涯与现在的凄凉冷景,其次则是些次要矛盾,如劳拉的年龄问题、让的家庭矛盾。而导演似乎是弱化了这些矛盾。不管是劳拉进入窘境,还是让莫名其妙的愤怒,看起来都没什么轻重的分量。
显然,平庸的爱情故事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当一个隐退的过气明星,遇见了一个能够敞开心扉的人,两人陷入爱河之后,谁都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事。电影开头的表现手法还略有惊喜,但每当遇到主角情感发展的地方,镜头语言就显得十分平庸,十分可惜。 似乎庸俗的故事,就要配上无趣的镜头。 不过,有些地方还是有趣着的,例如慢特写镜头和悠扬配乐的互衬,将歌曲作为情感的线索和表达形式,用跳跃场景的剪辑使感受更为完整,结尾的远景处理和缓缓关上的电梯门都十分巧妙地触动着心弦。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演技仍旧是精湛至绝,几个眼神就将情感完美的投射出来。
结尾之处,在劳拉获奖前,仍旧是一个人孤独的坐在化妆室。即使她身着华美衣裳,面饰精致妆容,但失去了爱情,一切依旧还是孤独的。就好像她在惊艳众人的表演过后,一身朴素的去寻找让,那一刻的劳拉,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乞求爱情。其实她最终能否成功并不重要,而她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才让她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整丰富。她的世界里终于有一个人,可以消除她的孤独,给予她欢乐。 或许爱情的力量,要远远胜得过那些所谓的加冕。
《纪念》影评(四):“漂亮男孩,我愿意”(重度剧透咯)
伊莎贝拉·于佩尔,生于1953年。
凯文·阿札伊斯 ,生于1992年。
六十四岁的于佩尔阿姨,钓小鲜肉的故事。拍的还这么纯情、真诚。真好看。
过气歌手莉莉安,在蛋糕工厂流水线上班,穿着一身工作服,很像一个慈祥的奶奶。平时的生活也独来独往,看不出来她有什么朋友,其实她也懒得交朋友。公交车上的女工都在聊穿衣打扮的庸俗话题,而她手捧一本严肃的女权主义著作在看,时不时翻个白眼。
俩人第一回见面,中二孩子对莉莉安就颇为来电。他一个92年的孩子,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六十岁的过气歌手。
这孩子的音乐品味还真是复古啊!喜欢听经典老歌,他爸爸也是莉莉安的粉丝,一看到莉莉安就花痴不已。
莉莉安起初觉得被认出来好不爽,后来发现中二少年对自己很尊重,也很崇拜。于是决定反手一撩。
少年家里搞一个聚会,邀请莉莉安过去走穴。主要是因为他爸爸是粉丝,而且这一群中老年人都能接受那个年代的歌,场合也比较合适。
演出完了以后本来借着少年送她回家的机会就想下手,打开留声机要共舞来着,结果人孩子妈妈赶紧打电话给叫回去了。哈哈哈,没撩到。
接下来经历了一个小小的误会,俩人有短暂的矛盾。不过很快就以更大的进展弥合了。是的,这回撩到了。拿下。
想感叹一句,看看这驼背勾腰的,皮肤也松弛了,肩胛骨看上去都是老年人的,于佩尔阿姨真的是老,不光是脸上和手上的老年斑,还有皱纹,身上也老了。但是她的魅力也真的是无可抵挡,依然那么优雅,有内涵。
这一对相差四十岁的情侣,基本上都是中二少年在带节奏。少年说,我不打拳了,反正也打不好,我要当经纪人助你东山再起重返乐坛。莉莉安温暖的笑了,不过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开始琢磨这件事怎样可行。
说实话,莉莉安这份爱情的态度,很感人。
一个中二孩子啥都不懂,根本不知道随便说一句东山再起,有多难。在他没长大的世界里,随便说一句话都是一个糖泡泡,希冀着有志者事竟成的甜美愿景。
“有志者事竟成” “可我没有志啊” “我有啊”
这三句对话,多迷人。
莉莉安,就为了这句“我有啊”,开始偷偷接触乐坛推手大哥,也是当年无情伤害抛弃了她的前男友,托尼老师。
托尼老师,估计也得有七十岁了,风流老帅哥,熬到现在绝对的江湖前辈、人生赢家、大赛评审,基本上算是乐坛的半壁江山。能写歌能作词,一手包办服化道宣发推广。简直就是谁找他谁红。
莉莉安为了小鲜肉男友,偷偷硬着头皮求了托尼老师,还管人家借了钱。接下来就开始复出之路了。
瞅瞅阿姨这六十岁的身材,真棒。。。
后来因为托尼老师这个前任的事情,俩人爆发了一次更大的矛盾,鲜肉男友赌气离开。
最后一次演出就是决赛,莉莉安获胜不过喝醉酒摔倒了。成功用一出苦肉计挽回了小鲜肉。哈哈哈哈。。。我觉得她纯属喝多了,根本不用救护车。。
最后显然是俩人又好好的在一起了。
基本上属于浪漫喜剧。
我很喜欢法国人这种随性自由的态度,基本上片子里除了鲜肉的妈妈反对,其他所有人都是给予充分的理解。特别是鲜肉爹,简直暗爽到不行,儿子居然上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女神。哈哈哈啊哈。还有鲜肉的同龄人好朋友,他们也都能欣赏到莉莉安那种优雅和美丽,也依然觉得这个女人很迷人,完全不会因为年龄的问题而有所非议。
老少恋这个事情,山河故人里面,张艾嘉(1953)和董子健(1993)这一对也很典型。
不过于佩尔阿姨那种骨子里的邪,还是不太一样。
能感觉,张艾嘉演的是那种母性范儿的魅力,不过于佩尔阿姨演的是一种纯然的性感,她蓄谋撩汉的样子可一点都不心虚呢,哈哈哈哈。。。。
还有就是,我觉得托尼老师人挺好。哈哈哈哈,堪称中国好前任。
基本上帮莉莉安写歌、包装,助她重返乐坛的都是托尼老师,而且除了短暂的吃醋不爽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支持莉莉安的。最后送医院的也是托尼老师,还对鲜肉莉莉安这对couple表示了体谅理解。
挺治愈的~~
莉莉安忙活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让中二少年开心。她复出的梦想,其实是中二少年的梦想。她走穴,被媒体骚扰,厚着脸皮去求前男友,都是为了中二少年。
中二少年更拼啊,轻易就可以放弃拳击的职业,要以莉莉安为生活的中心,当什么经纪人,虽然幼稚,但是这份心很真挚。
他们俩并没有那么默契,多合适多轻松,不过他们从不评判对方,而都是互相鼓励和支持。
莉莉安比让多出来的三四十年的时光和阅历,却并没有被她用来套路对方。她在这段关系里的真诚和谦逊,是最感人的部分啊。尽管她对人生有更成熟的理解和感受,也知道让很多想法显得幼稚。不过她打心眼里珍惜让的纯真和善良。
爱情给了莉莉安勇气,也给了让包容的胸怀。
他们都从中得到了收获,变成了更好的样子。
《纪念》影评(五):给于佩尔阿姨的情书
奔六的过气歌星隐姓埋名在肉酱厂打工,被同厂临时工,一个廿出头的精壮拳击手认出,然后谈起了恋爱,他们竟如此和谐,配上阿姨优雅动人的歌声,真是浪漫。
于佩尔的演技和少女感的气质,简直想给她打六星。看着她,你会感觉很神奇,青春早已不知所踪,却能在她眼里看到少女的神彩。她很美很性感,令你情不自禁地靠近她、搂住她、仰慕她。所以当小鲜肉男主的爸爸表示女主是他的女神,愿意为她做一切,而小鲜肉的妈妈嫉妒万分时,观众都认同的笑了。她从没有爆棚颜值,但才华和演技给她的自信,比颜值强大一万倍。
年轻的美,大多憨钝乏味,千篇一律,真正的美,是好好地利用了时间,一秒不停地向前走,慢慢懂得了自己,也爱上了自己。
无论多少岁,都能像少女一样,对人生充满热情。全情投入,尽最大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越来越熟练地走下去。经历越多,她越发光;时间越久,她越美。
不用问如何留驻青春,因为你的美与时间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