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是一部由赵玉执导,梁宏达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知》影评(一):《梁知》:我以为这又是个说大道理的脱口秀节目,却意外的被满满的干货砸中!
你有没有经常这样烦恼过:道理我都懂,你讲的也很对,但是,到底要怎么做呢?
看过很多脱口秀类的节目,会提出很多有共鸣的问题,但没有明确的跟你说该怎么去做,至于此外更多的意义,更是泛泛而谈。
最近刷了二期《梁知》,我想说,终于有个节目肯抛弃华丽的大道理模式,接地气的给大家讲讲方法论和技巧了。
在《梁知》第二期节目里,老梁提出了三招练达职场人情的法门,我觉得这些都是干货级内容。
大致意思是,要善于营销和包装自己,不要过于主动的去溜须拍马,而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实力人,这样上级和客户才会把你当成他们的猎物主动找上门。
而对待同辈的竞争对手,就要成为他们“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的”镜子。在职场善于发现对手的缺点,并反衬放大这些缺点,适时的弥补对方的缺点,反而能更容易的让自己的优点凸显出来。
然后对待下级呢,要努力成为下级的“粉丝”,抬手难打笑脸人,对待下属用亲近的赞美的方式来发布任务,下属在执行过程中,便会努力要求自己在被捧上的高度上完成指标,因为此时这不仅是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在展示自己的能力。
《梁知》影评(二):职场生存有玄机!如何轻松搞定上级,秒杀对手,“吸粉”下级!
第二期《梁知》主要讲职场,有两个案例延伸出来的观点让我印象满深刻的。
百事可乐放出一个广告,一个小男孩在自动售货机上买了俩瓶可口可乐,然后用这俩瓶可乐垫脚,够到了更上面一层百事可乐的按钮,然后买到了百事可乐,离开了镜头。百事想通过这个广告,把对手形容成自己的垫脚石。
而,可口可乐却同时做了一个类似的广告,只不过结尾处,小男孩将垫脚的百事可乐擦干净放了回去。借此放大了对手的“刻薄”“不尊重”的形象,而同时也宣传了自己宽宏大量的气度。
从这个事件映射到职场生存,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老梁指出,在职场想突出自己的优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放大对手的缺点却没有那么难。
放大竞争对手的缺点,弥补对方的缺点十分重要,要做对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镜子,照出对方的弱项,并适时的站出来弥补。
为这个观点打call!
第二个是周董“叫板”安保事件。
前几年,周杰伦在西安的演唱会上,面警察将超过安保范围的粉丝带回的强制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并直言开怼,引得现场粉丝惊呼叫好。
但在老梁看来,周杰伦是刻意为之:“他百分百懂,可他为什么这么做呢,衣食父母是粉丝!”
影射到职场生活中,就是成为下级的粉丝。中国有句古话:“抬手难打笑脸人”,面对粉丝也好,下属也好,笑脸相迎,并出面维护,下级自然会更忠诚有效率的执行你的任务。
最后不得不感慨老梁真是宝刀未老,什么都敢说,新节目《梁知》干货还是蛮多的,很多可以拿来实学实用,还是很值得一看。
我是站 “小鲜肉演技让人出戏”这边的,老戏骨陈道明也直言不讳的说过:拿钱没有问题,但要对得起观众:
“小鲜肉们”演戏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到的是如何去呈现自己的颜值,而不是去演好这个角色,自己都无法入戏,更别提代入观众。国内观众早就关注到了“小鲜肉”高片酬低演技的问题,动辄几百上千万的片酬是一些实力派演员望尘莫及的,而这些高片酬“小鲜肉们”出演的影视作品,往往只是养眼而无演技可言
在《梁知》中,老梁能够紧跟当下社会的热点去理性分析,同时具备了“毒舌但有理”的梁式风格,让观众在心服口服的状态下跟随老梁视角去探秘娱乐圈的潜规则。在网络高速发达、舆论快速传播的年代,这其实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在这一期的《梁知》中,梁宏达老师用脾气与本事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列出了四种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定位,其中包含的两种“有脾气的人”,让我对“脾气”这个词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利用“脾气”来处理生活中一些复杂的问题似乎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有脾气的人分为两种,有本事有脾气的人和没本事有脾气的人。而脾气对人的影响也有两种,一种是正面积极的一种是负面消极的。
对于有本事有脾气的人来说,在他的上升阶段,脾气是一种不服输的体现,可以成为他成长的动力。而梁宏达老师也指出大部分的公民都属于“没本事没脾气”的人,这时候合理的利用“脾气”就可以起到管控的作用,让事情事半功倍。
但是有本事有脾气的人如果不好好掌控自己的“脾气”,也很容易走进另一个误区,当他们的本事与脾气不符时就极易刚愎自用,不知反省,成为没本事有脾气的人。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起起落落,在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定位时,都很容易进入没本事有脾气这一区域。因此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就显得至关重要。
有人说,人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无能为力的愤怒。而老梁说,没本事有脾气的人不过是用脾气来满足自己的自尊需求。
每个人都会有歇斯底里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这些情绪都来自于我们对事情毫无头绪时的紧张和慌乱感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却无法找出事件的症结点,所以只能以愤怒的方式来发泄。在节目中老师也举了很多的例子来印证这个说法,那些因为“脾气”而毁了自己和别人的人,不过是把自己的自尊心放错了位置。
对于没本事有脾气的人来说,脾气是一种刷存在感获取自尊需求的方式,他们用“脾气”来狐假虎威,欺压那些弱小的人,通过从这些人对自己的“惧怕”中寻找自己的优越感和归属感。而这类人大多都是纸老虎,他们看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对于有本事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很好分辨出那些没本事有脾气的人情绪背后隐藏的弱点,然后绕开脾气这道障眼法,直击要害。因此在他们面前“脾气大法”一无是处。
因此合理的管控自己的“脾气”并且清楚的辨认别人的“脾气”是件重要的事,我们想“发脾气”或者别人对你发脾气时,不妨先想想这个“脾气”真正起因是面对事情时的焦虑情绪还是事情本身,不要因为一些无关的干扰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老梁,全名梁宏达,作为一个资深几十年的媒体评论人,先后主持过几十档节目,可以说是中国评论类脱口秀活化石。在刚播出的这期节目中,老梁从电影芳华的女主选角“苗苗”入手,引出导演选角的“初恋情结”和“熟人情结”。
说到华语电影的代表性导演,首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导演会是谁?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冯小刚、陈凯歌、张艺谋、姜文、周星驰、贾樟柯、宁浩······这个列表肯定不会太短。虽然众口难调,答案不一,但观众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过这样一个统一的疑问:这些大导演们是怎么选角的?什么样的演员才能有幸出演这些大光环下的作品?
一个优秀的导演,自然是能将作品中饱含的情感最淋漓尽致的传达给观众的。而导演亦为人,如何将情感更好的传达,有这样一批“体验派”的导演,在选角时,会选择从身边的人物入手,去揣测感受作品人物的情感色彩。所以,这类导演在选取女性角色时,会带有“初恋情结”的去寻找合适作品的演员。初恋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是美好而难有结果的,所以,我们看见了一批“谋女郎”、“星女郎”在导演作品中一代又一代各具特色的出演,又美的蜜汁存在共性的巧合。
实际上,导演在选角时也加入了自身的审美,他作品中的女主渗透着他本人对女性美的理解。这也是对作品的负责的体现,将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事物放在自己最珍爱的作品里。类似的,在张艺谋的电影里,女主棱角分明的轮廓,神情中透露的丝丝倔强的“秦汉风”在历代“谋女郎”身上都有体现。
当然,除了“初恋情结”,体验式的导演选角还会启用熟人模式,因为熟悉的人更容易观察,更容易代入情绪表达。在周星驰导演的作品中,我们会见到很多配角都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个人就是演员田启文。在韩寒导演的作品里,也多次出现了他身边的熟人赛车手高华阳。还有一种导演是观察式,这类的导演以宁浩为例,拍摄作品都以黑色喜剧讽刺风格为主,通过抨击恶来传达美。因此,在选角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像风格靠拢,作品中的角色多选取其貌不扬的演员。像黄渤、徐峥等等。
观察型的导演,喜欢跳脱本身,置身事外的看角色,然后寻找最贴合人物形象的演员去出演。选角丑,也有很大的优势,相比于“流量明星”,这类演员更能深扎角色,演技也更加服帖。不会考虑太多镜头前的丑美,而专注在角色塑造上。而,观众也不容易出戏,更好的去关注情节本身,而不会过多分心在演员的颜值上。
爱奇艺自制脱口秀《梁知》3月21日开播,到现在已经播出了三期,每一期中老梁所引用的观点和讲的道理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梁式毒舌”去解析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明白的道理。
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老梁和大家分享了他关于脾气和本事之间的一些见解。
老梁从职场出发,引出社会上人际交往中“四种定位”:有本事没脾气、有本事有脾气、没本事有脾气、没本事没脾气。这其中,本事指的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能力,而脾气则是指人的自尊心。
在人群定位的四个种类中,最可怕的是没本事有脾气的人。老梁从纳粹角度引入,德国工人阶级的仇富心理让他们对会做生意的犹太人恨之入骨,希特勒在这时宣称血统高贵的日耳曼民族就应该统治他们。这群德国人就是老梁口中没本事但有脾气的人,极易在一些外部因素的煽动之下做出出格行为。
同时老梁还告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类没本事有脾气的容易走极端的人,要尽可能的安慰他的冲动情绪,向正能量的方向去引导他,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的话可以选择远离他,避免自己成为他负能量发泄的渠道。
不得不说,老梁对人群地位的四个分类是十分精准的,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无非就是这几类。
曾经的“拳王”泰森在比赛中咬对手的耳朵。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件事还会被大家当成一个笑料提起。在老梁看来,泰森作为一个拳击界的顶尖人物,能作出这样的事情完全是因为他“脾气大过本事”。当时的泰森,能力已经比鼎盛时期弱了不少,但是好胜心没有减弱、脾气没有变小,因此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做出一些冲动极端的事情,这才使得红极一时的“拳王”在职业生涯上留下了一个污点。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定位是极为重要的。既要有对双方能力的定位,也要对双方的脾气与性格有所了解。但是这四种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己心态的转变而形成定位的变化。
到底如何看待脾气和本事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就是脾气不要超过自己的本事。我们还是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依此而树立正确三观去引导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最终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