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一部由B. K. Modi执导,Himanshu Soni / Kabir Bedi / Sameer Dharmadhikari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陀》观后感(一):第43集,给孤独长者布金;反对种姓制度;净饭王逝世。
礼赞三无字幕组!
佛陀在去村子乞食途中被荆棘扎到,村口,一群婆罗门与刹帝利大肆嘲笑。
婆罗门:听说您无所不知啊,佛陀。居然也会受伤,真是大开眼界。
刹帝利:你不是每天乞食吗?来呀,走过来吧!
婆罗门:好啊,你不怕被刺,就进来乞食吧!
此时,一个首陀罗(贱民)在旁边不安地注视着。几秒之后,首陀罗跑去试图扫开荆棘。
刹帝利:喂!苏利陀,你要是敢扫,就别再想回到村里!
苏利陀看了看他们,继续扫开荆棘。
苏利陀:(合十)您可以进村了。除了他们,还有很多人愿意给您施舍的。
说完,苏利陀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对佛陀稽首合十。
佛陀对苏利陀摩顶,苏利陀吓得避开。
苏利陀:您别碰我!连我的影子都会玷污您的!
佛陀:为什么我会被玷污呢?你和我们一样是人。一个人的触碰,又怎么会玷污另一个人呢?只有贪婪、仇恨、愚痴和欲望能将人玷污。像你这样充满爱心的人,只会让别人快乐,而不是痛苦。
婆罗门:你算什么圣人!对种姓和瓦尔纳一无所知。不是穿这身就能当弃绝者!
刹帝利:你就是个骗子!
佛陀:从他人身上夺取人性之人,这是真正的骗子。如果称我为欺骗者能让你们满意,那也可以。这个人像我们一样,也是生命。视他低人一等,蔑视他,这也是欺骗。
婆罗门:我跟你说,这就是我们的法,何来欺骗!
佛陀:这片土地,孕育了世间的万物,也孕育了他。歧视他,正是在诽谤这片土地。我们向天空抛洒尘土,天空不会降低高度,也不会被污染,而尘土却会落回我们身上。天空向无偏见,像一位父亲,荫庇我们。大地之上产出的谷物,从不曾挑拣食用它的人。微风为众生带去清凉;水,为众生消解焦渴。大自然从没有歧视。我们人类又为何要相互贬低?
婆罗门:你说着大道理,怎么不让他做你僧团的比丘呢?
佛陀:您说得极是。苏利陀,你愿意做比丘吗?
佛陀:他人之痛,也能使你痛苦,你有这样的品性,世间无出其右。我,佛陀,欢迎苏利陀,成为我的比丘。
苏利陀合十并跪倒在佛陀脚边。
《佛陀》观后感(二):从这三界火宅中勇猛冲出吧
印度拍的电视剧《佛陀》,制作精良,音乐画面都极美,看完感触很深。
以前心中的佛陀,只是一尊金光灿灿的佛像。如今如此平实如此亲切的展现出来。其中前27集都是佛出家前,本来我想跳过的,后来发现,那才是我们应该看的。悉达多太子示现给我们凡夫众生,一个修行者的心路历程。他示现的是一位有着一切世俗心结的人,有感情有纠结有爱有恨乃至有迷茫失落,无路可走后再超越……最终觉悟。
27集以后更是充满了甘露法语。这部剧的侧重点,还不在佛陀讲法,而是在于佛陀作为人的人格魅力,身体力行的示现。里面很少拍佛陀示现神通,也不讲前世今生,更没有鬼神道之类的演绎。所以特别之处在于,佛陀的一切身口意的示现,都是我们可以直接学习的,简单说就是很接地气的大智慧大慈悲。
凡夫在见道位之前,都是进进退退,若无坚定的出离心,此生一晃而过,来生因为此生学佛积聚的资粮而兑现大福报,必定颠倒造恶,第三生决定堕落恶趣。我们累生累劫就是这么过来的。今生又开始悲剧重演了。故而,这辈子好不容易做了人,要发大菩提心,只为无上菩提而学佛。世间的东西要断然割舍,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解脱道中,才有可能冲破重重黑暗。如同剧中所说:佛就是我们心中觉悟的能力,法就是我们心中走向觉悟的道路,僧就是那个把身心投入到觉悟中的人。这个末法时代,局势越来越糟糕了,再不走以后就是无尽的苦难。想清楚了,发大心了,才有正知正见,才能与无上甚深微妙法相应,才会明白佛陀出世的本怀不是为了让我们修点可悲的有漏福报,而是希望我们个个都成佛,因为,我们本来就具足佛陀的一切功德。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成佛只是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轮回是不正常的,我们圆成佛道只是为了恢复正常而已。让我们学习佛陀,从这三界火宅中勇猛冲出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全剧链接:http://968089406.scene.eqh5.cn/s/ncdmqcZm
《佛陀》观后感(三):不悲亦不喜的中道
印度电视连续剧《佛陀》(Buddha),有中文字幕(三无字幕组翻译),共54集,看后觉得受益很多。 作为一名长期学习《杂阿含经》的中国佛弟子,我个人觉得这部电视剧对佛法僧的还原度只有70%,但看这部剧还是受益非常多,很想再看一遍,又觉得需要点时间先消化一下这一遍的观看受到的冲击,就跟自己约定,如果哪天开始不再常常想起这部电视剧,就再看一遍,以加深印象。 【只有爱能化解仇恨】 这是本剧第一个重点刻画的理念,谁说不是呢?面对他人的无礼、傲慢、冷酷、凶恶、逼迫等等恶行,我们该如何起心动念?我们要理智冷静地避开苦痛,即使我们为了避免自己受伤害而去还击,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并不想伤害任何人,相反,我们以慈爱的心态执持所有人,包括恶人。这是佛在出家修行前为世人解答的第一个问题,曰:戒。 【不悲亦不喜的中道】 本剧第二个重点刻画的理念,是不悲亦不喜的中道,亦即开示人应有的正确心态。持戒不伤害,慈悲待人,这是比较粗重的起心动念,再深入到比较细微的心态调控,就是不悲亦不喜。面对一切可爱乐的享用,我们的心知其乐而不可生贪喜,快乐是一种觉知,贪喜则是一种情绪,觉知是心的本能,觉知不是心动,而贪喜则是心已生动,向外趋驰;同样的,面对一切苦痛的遭遇,我们的心知其苦而不生愤怒与怨恨,因为我们要保持自心的平定,才能演奏出最优雅的乐章。心一旦动荡混乱,做出的行为就会被自己不齿,悔恨痛苦则随之而来。这是佛在成就后为世人开示的核心重点,曰:心定。
然而,佛在《杂阿含经》 中开示的真正的中道,其实是指缘起的世界观,世界万物如何产生?如何消亡?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世界本来就存在,也一直会存在,有的说世界会灭亡,而且将永远灭亡,佛针对这些虚妄无知的论调,提出了缘起中道的正论:
1. 世界当前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 世界之所以存在,是人心的喜爱造作出来的,只要人心继续通过爱喜的情绪来造作,世界就会永无止息地成住坏空。
3. 人心若不再喜爱这无常变异的物质世界,万物就会消亡,如果人心永不再其对无常坏异的物质产生爱喜,物质就永远不会生发。
4. 因此,世界的存在与否,取决于人心的意愿,这是佛经中对“中道”的真实开解。 【帮助众生重塑心灵】 本剧第三个重点刻画的理念,是以感恩心、慈悲心、平等心、奉献心帮助众生重塑心灵。众生身心深陷于恐惧、痛苦、烦恼之中,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心不知道不悲亦不喜的正道,终日动荡混乱,谁来引导他们入于安乐?这便是僧团的使命。佛弟子一求自身心安住于正道,二求帮助众生入正道,此是核心,是基石,具此核心基石以后,则众生自得安乐,无复忧矣。 点击下面的链接在线观看本剧: https://zaahan.us/Wen.aspx?AID=4874&F=d
本剧由印度Zee TV出品,B. K. Modi导演,2013年9月8日在Zee TV首播。这部剧制作非常精良,演员阵容非常好,能将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诸圣贤众的气质很好的表达出来,实为非常难得珍稀之缘。我想,必定是因为本剧的制作方发心真诚,故得蒙诸佛加持,方能聚集起这样相貌举止端严毕备的演员阵容。加上制作方和演员们都在很用心地演这部剧,所以我觉得,这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剧是空前的,空前的原因就在于制作方和演员们本具的强大实力和热心奉献的精神。后人若想要超越这部剧,恐怕要有加倍强大的自身条件和真心实意才行。
【本剧的不足之处】
因为是印度人拍的嘛,带有一些印度教的色彩,没能认识到佛智慧的无与伦比性,将佛教与印度本土的一些宗教并列看待。
《佛陀》观后感(四):真实是最有力量的
此剧可以列为经典之列,对于一个很长一段时间接触佛法的人来说,能看出这部剧是非常忠于事实的,而且极其用心,因为佛教历经2500多年的变迁,要回归原点其实是特别难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佛陀,真正的佛陀没人见过,很多经典也都神话佛陀,可见尽可能还原佛陀是一件多大的工程,但这部印剧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尽可能中和了庞大的分支,归于一根主干,毕竟佛说万千法门终不离戒定慧,贪嗔痴,这是共识,值得称道的是,编剧没把佛陀供上神庙,而是放回人间,真真正正地重现了一个传道者该有的样子,中国没有拍过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佛教电视剧,除了百年虚云,因为虚云是比较近代的人物,也是中国自己人,所以比较好拍,也是很忠于原形的,时刻透露出一种平静智慧平凡的伟大,没有说什么一直“毫光照大千,端坐紫金莲”的,那样还不被当权者以妖孽之名除以正法,当然佛陀不会像我们印象中的济公之类的大师那样太不修边幅,佛陀毕竟是有三十二相好的,不可以踢里踏拉的,居所虽安在精舍,那也是五星级别的干净,这恐怕是人们对佛陀印象的底线了,你就算不放光,那起码也得是气宇轩昂,紫芝眉宇吧,毕竟是佛教创始人啊,另外我扯点题外话,我觉得导演对阿难角色的选取也是用了心的,对佛教有点了解的人大都对阿难不会陌生,传说阿难就是个美男子啊,想一想,两千五百年前美男子有几个,天人样貌,谁能不爱,长得好传法也是得便宜的,凡夫俗子都逃不过看脸的习性,这部剧里的阿难的确就是一个美男子,像这样一部要脸有脸,要排场有排场,要内容有内容的好剧,想不给高分都难。
《佛陀》观后感(五):分享
[今日分享]:我在看印度剧《佛陀》期间,多次流泪,甚至泣不成声!一个老师劝学生放下傲慢、偏见、欲望、无知、贪婪、争斗,回归本真、找到天性的至纯简单教育,到今天被神化妖化商业化市场化,这是谁造成的责任?还是我们这些看似在学、却没有学像、更没有做好的弟子们!在2500年前,佛陀放弃王位、放弃家庭妻儿,找到回归人性的真理,如此简单,却冲破了印度上千年以来的种姓制度,为不分肤色、不分地域、不分高低贵贱的无数众生找回人性本真,解脱心灵痛苦,直到今天,直至慧及我本人!父母给了我生命,佛陀给了我慧命,我却无力回报,惭愧之至!即使依老师的教导,见到了众生苦的根本,明了了解脱大道,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是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被变成复杂的形式、敛财的工具、讨厌的说教、玄诡的命理...
《佛陀》观后感(六):第36集,收下优楼频罗迦叶和健陀罗王为弟子
礼赞三无字幕组!
优楼频罗迦叶:您曾说过一些有关“苦”的话。
佛陀:您认为,“苦”是真实的吗?
优楼频罗迦叶:嗯。
佛陀:您也相信,“苦”的背后自有原因吗?
优楼频罗迦叶:是啊。
佛陀:若有缘故,从而有苦,那缘故终结,苦也随之终结。正如阳光能驱散黑暗。
优楼频罗迦叶:我相信您所言是实情,只是来源于您的个人经验,这些理论,没有建立在正法之上。您说有条解脱之道,觉察自己的智慧,和深入禅定,通过这些,人类能了解自己和一切众生。但我有个问题,那些宗教的仪轨,神通和祭供,他们都有用吗?
佛陀:如果有人想到河的另一边去,他该怎么做呢?
优楼频罗迦叶:要是河水不深,他就趟过去,要是水深,那就划船渡河,或者游过去。
佛陀:如果他不想趟过去,也不想游过河,也不想划船渡河呢?那他只能向神灵祈祷,祈求河的对岸能出现在自己脚边。
优楼频罗迦叶:这种人我们叫他傻瓜,大傻瓜。
佛陀: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用智慧降服了欲望和无知,又怎会找不到至高真理和解脱之道呢。一味地祭祀或献祭,他只会停留在原地——他起步的地方。
优楼频罗迦叶:……我读过很多圣典,也受过不少训诫,但还没有人用如此简单的形式,揭示生命的微妙真理。从来没有人。(合十)
——————————————————————————————————
佛陀:我曾经对您承诺过,如今我遵守诺言回来了,摩揭陀王。
摩揭陀王:我知道,您从不会违背自己的誓言。可您不再是那个老朋友了。您是谁?
佛陀:优楼频罗的孩子们,说我得到了觉悟,佛陀。
摩揭陀王:绝妙啊,佛陀!我也称呼您为“佛陀”。从悉达多到佛陀的转变,真实不可思议啊。您的光辉、和平伴您而来。您殊妙的品性,一如“唵”的法音,定已证得了无上真理。而我,即使身为转轮圣王,仍自惭形秽。
佛陀:您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起初,您用慧眼观察我,因此您认为,我们之间可以挚友相待。如今,您用思想来观察我,您的思维无法分辨,你我之间有什么不同。
摩揭陀王:一位超群的智者,一位愚人,差别有如天地。
佛陀:大地是我们的根基,而天空给我们自由空间,我们身在其中,为何要加以分别呢?您信仰法,还是道德?
摩揭陀王:难道他们是不同的?
佛陀:嗯。道德,以天国令人向往,以地狱令人恐惧,区分事物的对与错。法不是这样。
摩揭陀王:那是什么法,什么是无上真理?
佛陀:只能去体验,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没有思想,没有欲望,只是去感受。保持正中,体会到这些,您不会再认为事物之间存在差异。如季节变幻,树木落叶而凋零。
摩揭陀王:我也能体会到这些吗?
佛陀:当然,智慧无处不在。太阳,月亮,星辰与天河。无上智慧,每个人都能拥有。
摩揭陀王:(合十,跪下)您能收下我做弟子吗?
佛陀:当然。
《佛陀》观后感(七):我很惊异我喜欢看 有20多集只穿一件衲衣的男主角演的片子
《佛陀》这个片子,是我喜欢看的很特异的一个片子,从大约30集以后,至结束54集,约有24集,佛陀这个男主角,就穿一件衲衣,演来演去,单只放上半身的时候,因为注意在佛陀脸上、表情上和他说的话上,还觉得庄严和帅,当看全身的时候,觉得佛陀的衣服,真的穿得不好看。可是这样一个不靠衣装、表情很少、没有恋爱的男主角演的电视剧,我还看的津津有味,特别是不时有其他人挑战佛陀时,要看佛陀如何应答时,常有些紧张感。可以感受到这个印度电视剧从头到尾都保持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特别是佛陀涅盘后的八国争舍利都是认真拍的,对比中国拍的电视剧《麻雀》最后男主角在延安的那个抠图假背景,反映的是电视剧《麻雀》剧组的不认真的态度。编剧、导演和主演等相关人士厉害了,那么多的佛经故事,基本真实反映佛经中的佛陀,胡编乱造的我还没发现。在如此之多的佛经故事中,选择哪些有代表性的、如何故事讲得好看、在佛陀的神通和人性之间平衡,创作团队也是选得很好。我认为:凭借此片,佛教界估计会广泛保存此片,创作团队一生有此一代表作,名垂几百年,估计问题不大。对比看来,中国影视制作的整体水平还很差啊。
《佛陀》观后感(八):真实是最有力量的
此剧可以列为经典之列,对于一个很长一段时间接触佛法的人来说,能看出这部剧是非常忠于事实的,而且极其用心,因为佛教历经2500多年的变迁,要回归原点其实是特别难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佛陀,真正的佛陀没人见过,很多经典也都神话佛陀,可见尽可能还原佛陀是一件多大的工程,但这部印剧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尽可能中和了庞大的分支,归于一根主干,毕竟佛说万千法门终不离戒定慧,贪嗔痴,这是共识,值得称道的是,编剧没把佛陀供上神庙,而是放回人间,真真正正地重现了一个传道者该有的样子,中国没有拍过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佛教电视剧,除了百年虚云,因为虚云是比较近代的人物,也是中国自己人,所以比较好拍,也是很忠于原形的,时刻透露出一种平静智慧平凡的伟大,没有说什么一直“毫光照大千,端坐紫金莲”的,那样还不被当权者以妖孽之名除以正法,当然佛陀不会像我们印象中的济公之类的大师那样太不修边幅,佛陀毕竟是有三十二相好的,不可以踢里踏拉的,居所虽安在精舍,那也是五星级别的干净,这恐怕是人们对佛陀印象的底线了,你就算不放光,那起码也得是气宇轩昂,紫芝眉宇吧,毕竟是佛教创始人啊,另外我扯点题外话,我觉得导演对阿难角色的选取也是用了心的,对佛教有点了解的人大都对阿难不会陌生,传说阿难就是个美男子啊,想一想,两千五百年前美男子有几个,天人样貌,谁能不爱,长得好传法也是得便宜的,凡夫俗子都逃不过看脸的习性,这部剧里的阿难的确就是一个美男子,像这样一部要脸有脸,要排场有排场,要内容有内容的好剧,想不给高分都难。
《佛陀》观后感(九):修行人必须了解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曾经有人问寂静法师:「学佛最先应该读哪部经?」
师父说:「学佛最先应该读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传》」。
如果你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就要去连接你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连接到什么就是什么,而佛陀就是我们佛教当中的顶尖人物。
同样这部剧可以最快了解佛陀的一生,剧中的佛陀,随时随地与人说法,用简单的语言平和地阐释深刻的道理,哪怕你不是佛弟子,剧中很多对白也能成为你生命的智慧指南。
微博,豆瓣~~~互联网的所在全部好评如潮
推荐大家看这部印度电视剧佛陀传,真心好看,本剧从悉达多的出生,少年求学,成年结婚生子,出家求道,弘法利生,僧团建设,晚年生活,到最后涅槃。我都被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深深感动。
本剧剧情设置,人物情感处理,画面拍摄唯美,故事情节,对话处理等都很精彩。哪怕不是佛弟子,很多对白也能成为生命的智慧指南。
如果你是佛弟子,会感受更加亲切,里面的对话与故事很多来自佛经,会让我们对佛法理解更深刻,修行的次第,会更清晰。佛陀出家后每集开示都是法语甘露,要用心体会。
重磅福利要来了!!!
重磅福利要来了!!!
重磅福利要来了!!!
如何能随时随地随地观看《佛陀传》?
五分好评的佛学软件
《佛陀》观后感(十):阿难
这是一个以非佛教徒的凡夫俗子的眼光看剧发表的影评
佛陀有十大弟子。
对于汉传佛教的信众,最为熟悉的也许就是汉传佛教的造像中,佛陀身边的两位尊者:阿难和大迦叶。
但在是泰国,斯里兰卡等地区,佛陀身边的尊者往往是舍利子和大目犍连。
就算不是信众,对于心经也多少了解,心经中那位与观自在对话的“舍利子”,是佛陀的上首弟子,是智慧第一,在诸多佛经中,他都作为当机众,可见他的智慧。
然而这部电视剧,众弟子中却没有重点描绘这个智慧过人的上首弟子,而是将重点的笔墨放在了阿难身上。
阿难是佛陀的堂弟,后来他成为了佛陀的侍者。
他记忆力超群,入耳不忘,过目不忘,据说佛陀的教诲,他能一点都不差的背诵出来。但阿难的开悟却很晚,是在佛陀涅槃之后,也因此,他险些没能参加结佛典的大会。
没有开悟的阿难,比起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等师兄,也许是离我等凡夫最近的一个佛陀弟子。
我想电视剧之所以选择阿难,也许是在佛陀和我等凡夫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吧。
剧里的阿难,有着凡夫俗子共有的性情。面对“自性”的诱惑,他差一点就栽了。看到调达的奇怪表情,阿难也会没有证据的怀疑。舍利子涅槃后,阿难对佛陀说,舍利子涅槃,他仿佛堕入了黑暗,失去了感觉。听闻佛陀将要涅槃,阿难得震惊溢于言表,以为自己听错了。佛陀即将涅槃,阿难不忍目睹,悄悄的到树林里哭泣。
这样的阿难,也许更引起了我这凡夫的共鸣吧。
火化佛陀的时候,大迦叶从远方赶来,阿难将火把交给了大迦叶。
而大迦叶,却将阿难的手搭在火把之上,让阿难来火化佛陀。
剧终的时候,仍然无法放下佛陀的离去的阿难走在海边,一片叶子落在阿难的肩上。他的耳畔响起了佛陀的教诲。
阿难开悟了吗?
按照经典,阿难是没有的。为了让他参加结佛典,师兄大迦叶算是用上了激将法了,终于让阿难奋发修行,在结佛典前开悟。
然而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我,却希望在这一刻,阿难是真的悟道了。
从此,阿难是一个全新的阿难。在结佛典的时候,证得阿罗汉果的阿难,缓步登上狮子台,轻诵出那流传了两千年的梵音:
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