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身份》是一部由佐藤东弥 / 久保田充 执导,藤原龙也 / 玉山铁二 / 二阶堂富美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遗失身份》影评(一):关于背叛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不可避免的经历一些背叛,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经历这么多的背叛,也就藤原龙也了。
遥为了从白富美的手里夺回新一,背叛了新一。
齐藤因为对遥的爱收不到回应,而又怨恨新一无视自己那么想得到的遥的爱,背叛的新一。
然后是公司的同僚。
上司田岛,被新一认为公司最能信赖的人,为了2亿日元,背叛了新一。
最后是母亲,虽然不是亲身母亲,但却是把自己抚养长大的人。
以上,大致就是新一被背叛的清单。
认真想想,真有非背叛不可的理由吗,似乎也没那么严重,但反过来想,真的有坚守情谊的理由吗,好像也没有。
人类就是这样奇怪的物种,情感一旦炽烈起来,就很轻易的得到一个自以为是的判断,而情感一旦褪下去,又会陷入洞穿一切的错觉中。说什么你背叛了我,我背叛了你,说到底,背叛自己的,不是当初留在心中的那份情感,那份印象吗?
所以,所有的背叛,其实都是来自自己的背叛,是过去留在心中的印象,背叛了自己。
如果有教人怎么避免背叛的书,我想里面一定有这样一句话,抱着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的信念,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开心和感动,都不要在留下将来可能背叛你的证据。一个人越是一无所有,越有可能拥有一切。
最后,想给编剧和导演大大们说,请更加竭尽脑汁来让龙也陷入绝境吧,只是遗失身份这种程度,太小看人了。在大家齐心协力的逼迫下,我相信龙也总有一天会成为新世界的卡密的。
《遗失身份》影评(二):饼哥究竟做错了什么,你们要这么对他!
每周一,都会得名曰“厌弃上班”的病。
感谢勤勤恳恳的字幕组。
下一剂猛药,拯救我。
《遗失身份》,又名《无人生还》
豆瓣评分暂时7.3
日本,每周日晚10点30—11点25播。
伟大的字幕组,周一上午就更新。
有人说,这是低配版《楚门的世界》。
但,藤堂新一比楚门更抓瞎。
(是啦,你们的饼哥,被虐惨了。)
即将和未婚妻完婚。
可以删除、修改、替换,任何人的任何资料。
活了那么久的人生,不再属于你!
“藤堂新一”,属于一个陌生人。
是的,一个强奸犯。
拥有你的身份信息。
甚至,继承你从小到大经历过的所有事情。
包括,高考前夕因病而未考上东大的遗憾。
因此惨遭公司解雇。
结婚更是不可能。
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找来大学好友帮忙。
发现事情更离奇。
那个强奸犯,竟住在他以前住过的房间。
说是巧合,脚趾头都不信。
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TA或者TA们想干嘛?
长舒口气,以为能找回身份。
没错,就用他发明的那款软件。
此前,早有征兆。
时不时跳出有人访问软件的信息。
也被人删掉。
到后面,连访问权限都没了。
他彻底沦为,没有身份的其他人。
而那个强奸犯,顶替他的人生,彻底洗白。
还得感谢一个律师。
他好像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新一。
但,依旧帮强奸犯辩护。
说是受人所托,那他背后的人是谁?
不得不怀疑他是大boss。
但,区区新一值得他大费周章?
例如,他的前女友,同学1号。
长崎遥,掌握他之前的所有事。
主动接近他的未婚妻。
上演跟踪记。
会不会是求爱不得,因爱生恨?
面对新一的质问,说“如果你跟我结婚,就告诉你真相”。
最后,却当着新一的面,跳楼自杀。
死了?
要知道,她明明是失业人士。
哪来大生意可谈,肯定有猫腻。
那个酒吧老板兼酒保,也很神秘。
洞悉人心,能轻易撬开你的嘴。
莫名其妙问新一,是否有得罪人。
(相信,绝不是随口问问而已。)
还采集了新一的指纹。
正常的酒保会这么干?
不知道,预告中,新一奔溃时。
解救他,拥抱他的人,可是这个酒保?
(原谅鱼儿的脸盲症,还有点小邪恶。)
若是他干的,就绝非单打独斗。
他两在听到新一找到强奸犯身份时,偷偷干过杯。
还有一姑娘。
时常跟踪新一。
在新一被警察抓走后,触动火警警报,将他救出。
三人必须必的有瓜葛。
看似帮助最大的同学2号,小山内保。
新一出事,第一个通知的是他。
在新一跟他说找到强奸犯身份时。
假装离开酒吧,又返回。
还主动勾搭酒吧老板,给他做事。
和上司一起密谋着什么。
很可能为这两亿,出卖新一,并收买了一票人。
并和新一未婚妻有瓜葛的公司后辈,五木。
还有喜欢长崎遥的同学3号,齐藤博史。
那个带指纹的杯子,就寄到他那了。
新一的母亲。
为何坐上轮椅,也不晓得。
还和长崎遥一直有联系。
儿子出事前,有预感。
原谅鱼儿的脑洞开的有点大。
还有,老给新一打电话的神秘人。
躲在电话后面,只说自己是传话人。
新一说声音耳熟,会在这些人里面吗?
或者是隐藏在背后的其他人?
总之,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
大boss还逼他跳楼。
可你为毛选择新一?
还是你两有仇?
不过,新一的情商也确实堪忧。
在无意间得罪什么人物,也不是不可能。
或者,暂时可以信任的警察,智商在线。
找出真相。
话说,警察也可能是幕后人的爪牙。
既然下了那么大一盘棋。
警察、律师、强奸犯、三个同学、母亲、酒吧三人组、公司后辈、打电话的神秘人、想和他创造新世界的中二病……
只求不烂尾。
至于片名,《遗失身份》很好理解。
《无人生还》,既然不是腐国的孤岛谋杀案。
指代的,可能就是,新一身边将无人可信。
或者,这个软件,将毁灭一切。
没人能幸免。
不过,最重要的。
告诫我们,身份证是个好东西。
大家千万放稳妥咯!
不然,如何证明你是你?
主角自己还一脸懵逼,一头雾水呢。
别着急。
才十集,一个星期播一集。
等到开学,也就完结了(真诚脸.jpg)。
咱慢慢消化吧。
脑洞大的朋友。
饼哥在b站欢迎你哟!
《遗失身份》影评(三):编号,存在,人性
这是一个“社会编号和个人脱节”的故事。开头的悬疑设置得很巧妙,引人入胜,后续却很平淡。我原先对“失去联系”的猜测是这样的:有外国势力背景的一个神秘组织,渗入了日本中央政府管理系统的内部,有组织有预谋的开始搞破坏,于是出现了一些人和社会编号脱节的状况,主角就是其中之一。再后来,社会编号被大规模的删除、人们流离失所,恐慌,社会瘫痪,最后终于开始了艰辛的重建。当然这一切会借主角的视角,让大家感同身受。主角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凭借自己的智商和技术优势,找出破坏的根源并且与之斗争,同时他因为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扰动,开始思考一些触及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根本问题。
当然,上述一切并不存在,只是我想多了。这并不是一个社会灾难剧,主角面临的“脱节困境”主要来自同母异父弟弟的报仇。编剧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完成一个大故事,所以还是把重心放在了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成长上。我失望的追完了此剧,但也更加明白了一点,有些问题,还是要自己去思考,不能靠编剧提供答案。
但不管怎么说,此剧依然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主角面临的核心问题挺有哲学意味。他的困境源自这样一个我们平时不会去注意的设定:人之所以拥有自己的社会身份、能够完成各种社会任务(比如工作、理财还有结婚),是因为被政府机构认可的一个号码。
而本剧的好处在于给你呈现出,这个设定被打破的时候,人会变成什么样,也让观众心中产生系列问题:
1:当这个号码和一个本应对应的具体的人联系切断的时候,这个人还是什么?还能做什么?
2:当你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的时候,谁能信任你,而你又能信任谁?
3:当所有的个人信息(网上的、其他电子设备上存储的)都能被轻易抹去的时候,那这个人还剩下什么?存在的意思到底在哪里?
这部剧目前还主要处于抛出问题阶段,我们看到了男主角困窘、痛苦和绝望。其实抛出这个问题,生动的展现,本身就很有力了。
art I: 自我沉溺,没有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
1)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对其他人无意识的忽视。男主藤堂虽然设定为智商高,但是却在和前女友长崎遥的交往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付出。正应了一种说法,“不是智商高的人情商低,而是智商高的人不愿意把心思花在你身上。”
2)因为内心渴望,所以一厢情愿的付出,以为付出终会得偿所愿。最终一场空,心理失衡。长崎遥是这样,而暗恋它的齐藤又何尝不是如此。另外,付出以及期待不和对方明说,以为对方看得到、能理解,而对方往往又做不到,经常成为情侣的矛盾所在。
3)以为自己看见所想就是全部真相,不努力求证一下多了解一下状况,就急着得出结论或行动。齐藤得知了小遥已死就直接对藤堂拔刀相见。藤堂一开始怀疑小遥就去追问她,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思考律师为什么要告诉自己这个信息,是否有别的目的。早苗一看到藤堂满手是血觉得他就是杀人凶手。藤堂一看到早苗接吻的照片就认为早苗出轨了。
art II: 把别人视作火柴,和自己无关的人尤甚
这里“视作火柴”是一种比喻。就是说把别人划着了,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但这样一划对于那个人来说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4)把婚姻变成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次买卖/交换契约,却让自己的结婚对象付出巨大的代价。藤堂新一的父亲在和万纪子结婚之前提出强制条款,万纪子的亲儿子要被送到其他人那里寄养。悲伤的万纪子为了获得房租生存下去选择了妥协,但这样一来婚姻对她已经变成彻底的利益交换,不再可能往真心付出的道路上走。万纪子本打算等藤堂的父亲一死就直接离开,但藤堂新一则用真诚和温暖留住了万纪子。以至于后者一直在俩个儿子之间左右摇摆,最终她捅了亲生的儿子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5)因为内心愧疚,于是无条件满足对方的需求,甚至不惜伤害其他人。万纪子对自己的亲儿子愧疚,就干了很多伤害藤堂的事。想起之前的真实故事:孕妇骗小姑娘到自己家方便丈夫强奸她,甚至还帮助丈夫杀人灭口。
6) 工作中为了在派系斗争中获胜,不做本职工作,只关心如何拿到对手的把柄。在本剧中,日本政府分成了“编号派”和“反对派”,言论都是自己的人口管理制度/理念对民生最有帮助。但是当现存的编号系统出现漏洞,真的有一些人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他们,并且试图解决系统的漏洞。“反对派”让这些人继续倒霉,好指出“编号派”的问题,最后人头地。
另外,一个人能堂而皇之的轻视别人的情况,更多发生在这个人和自己无关/伤害不到自己的时候。比如第四集,五木(原先藤堂的下属)形象巨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他是一个积极的好青年,对藤堂也很尊重,但藤堂被解雇后,五木就毫不掩饰的在藤堂面前花天酒地,并说出了各种猖狂的言论,鄙视他不像自己一样东大毕业,鄙视他的现状和未来。
art III: 用造幻象的方法,逃开现实取温暖
7)因为害怕面对残酷的真相,于是用自己头脑中虚假的残酷来代替现实。然后为了逃避,又迅速的投向自己觉得温暖的怀抱。
藤堂在被锁入密室之后,最后那几个音箱没有听完就觉得自己众叛亲离。当他脱险之后,他也没有再问砂央里到底是怎么来到密室的。然后也不再试图去联系早苗,而是认定那边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藤堂在被煤气弄晕了之后直接就被人绑架了,他却对这样的巧合不产生一点怀疑,直接相信英治……当然被骗的不只是他一个,还有马场和砂央里。因为社会对他们冷漠,所以他们对一点点火柴的温暖也是向往的。砂央里曾说几乎让她留宿的男子都会跟她上床。现实生活中,很多被卖保健品的人欺骗的老人也是因为那一点小温暖很受用吧。
最后,我相当喜欢这一段问答:
--藤堂:什么是阳光下?回到那里,究竟有什么在等待我?
--小山内:抱着阴暗的想法逃进黑暗很容易,沾染上邪恶很容易。但一直正直的活下去很难,我不认为能在安逸简单的道路上获得人生的正解。
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 kai_lyn
《遗失身份》影评(四):老去的年轻的藤原竜也
自从看完《信号》之后,就愣是一部日剧都没看下去。
还好,至少从这部《无人生还》起,又可以开始看日剧了。
不是一部值得专门写评论或者吐槽的剧,但是想写写,因为是藤原竜也担当主角。
之前看《ST红白搜查档案》时,还没那么明显地注意到年龄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
看这部剧时,就很明显地感觉到了。首先是眼角细密的皱纹,再就是胶原蛋白流失不再紧致的脸颊,这可能跟身材的保持也有关系,年龄上来后,如果要保持瘦削的身材,总不可避免地让脸颊也跟着塌陷下去。当然,他还没到塌那地步。
他是我在日影剧之路上的启蒙者,我看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有印象的日本电影分别是《大逃杀》和《死亡笔记》。舞台剧出身的他似乎作品不算很多,因为以作品来认识演员而不是以演员来认识作品的习惯,看日剧的这些年好像也很少看到他的身影,所以今年猛然再看到他的这种亲切感与岁月流逝韶光不再之感格外强烈。(好吧,我承认,看着他惊觉自己也快老了。)
然后,忽然发现大家已经叫他饼哥了,我还有点懵,因为一直觉得他的脸是方的,也许这张饼是方中带圆,圆中带方?
不知道他算不算帅,也没有在他身上感受过气质二字的存在,但就是挺吸引人的,也许是因为他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记住了名字的日本男演员,也许是因为他身上残存的那种所谓少年感。眼神虽然不算非常清亮,但好像所有的情绪都会坦陈在眼底,长睫毛和虎牙(?)增加了这种赤诚的感受,表演也是外放式的,调动面部所有表情肌肉,嘶吼痛哭的时候用尽力气,从不怕面红耳赤青筋暴露。
成年人是不会用这种方式表露自己的,就算偶尔表露,也并不常见。最关键的是,他的银幕荧屏形象和他本人在其他时候留下的那种印象也会高度重叠,大概,这才是他身上那种少年感的来源吧。不是因为娃娃脸,不是因为青春无辜,而是因为那种坦陈情绪的眼神和爱憎分明的直接。
所以,在我心里,他大概永远都成不了大叔,也很难想象他去演那种年纪很大的父亲辈角色。当然,我承认他是那种个人风格强烈的演员,演技好,但是会很容易让角色带上他个人特征。不过没关系,无论是少年还是天才怪咖,他负责年轻就好了,我也不乐于看他演在平淡生活中日复一日抹去棱角和光芒的角色。
关于藤原竜也,想说的就这么多,也不用每看一部他的剧就碎碎念了。
好歹是剧评,回到这部剧本身。开看的时候没发现还没更完,还好,只剩最后一集了。
看前几集的时候,我一直都在心里默默念叨,不太好看呀,不太好看。
编剧设置的开篇悬念和身份探讨问题其实没有问题,符合吸引观众的要素。但是真的有强行上墙为黑而黑的意思。
当你一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你就发现,咦,好奇怪呀。
首先,为什么人人都要害他呢?明明是纯良小白兔,工作努力成绩棒,不抢功劳不贪财,毫无心机还谦虚;对亲人爱人朋友,忠诚孝顺温柔友爱。可是他身边的人,是被狼养大的吗?一个接一个黑化,有些人之间明明毫无利益瓜葛。中途,我怀疑是因为他无意中做了坏事,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结果这个判断被否决了,再然后,我怀疑一切是个阴谋,专为他设个局,可惜的是,目前看到第八集了,还没有圆回来的意思,这个boss设置真心奇葩。
其次,出场人物和叙事那叫一个乱,一开始,神秘兮兮的搞得全世界都要迫害他的样子,加进一些谈话设置混淆观众视线,把周围人的立场颠来倒去,还莫名死了好几个人,比如遥的死就很乌龙,还有五木的转变和前男友身份,真是浮夸啊。那几个组织人物和律师,个人感觉毫无说服力和根据,出场的时候个个看着本事都很大,结果人物扁平,死的死,失踪的失踪,不知逻辑和动机。看《心迷宫》的时候是真的有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感觉,这个,感觉能圆个七分都很不错了。整个我看得很晕,真怕是自己智商有限。
最后,非常想问的是,让世界陷入孤独。。。呃,这种设定在日影剧中算常见,只是我不明白的是,当新一被旧世界放逐后,明明这几个自称没有个人编号的人立刻就结成了小组织,互相依赖互相取暖,怎么就陷入孤独了呢?不是恰好证明了旧的关系一旦消亡,新的关系就会很快建立吗?
最后我找到一个看得开心越看越顺的办法,就是不管逻辑不要问为什么。接受编剧的设定和剧情发展,坚信存在即合理,祝你看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