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3-31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的观后感10篇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是一部由入江悠执导,藤原龙也 / 伊藤英明 / 夏帆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一):脑洞打开,峰回路转

  这部电影并不是原创,而是翻拍自2012年的韩国电影《我是杀人犯》,没有看过韩版,无从比较韩版、日版的优劣,只能写一写看完日版的感受:挺棒的!

  片子开头就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说了1995年东京发生了5起连环杀人案件,犯罪分子一身黑衣包的密不透风,当着受害人家属的面勒死受害人。影片毫不避讳的指责警察们破不了案的无能,好不容易有次追捕,都一枪打在了犯罪分子的肩膀上,追捕的牧村警察居然还被犯罪分子划伤了嘴巴留下了疤痕然后犯罪分子逃之夭夭了,不光如此,犯罪分子还把牧村作为下一个报复的目标,只不过是连累了牧村的上司无辜被炸死,牧村的妹妹也失踪了,下落不明。而牧村以及他的同事们,在后来数十年的日子里,束手无策,毫无头绪~~~~再然后,日本版布了一个法令,就是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的、超过多少时限的犯罪,一概不追究。

  看到这,我心想:那这片子讲啥?牧村同学发誓要找出犯罪分子于是私下不休不眠的继续查案?

  O~~

  有个小子自己蹦出来了,杀马特发型加上一副吊炸天的欠揍样~~在连环杀人案22年诉讼有效期即将到来之时,开了个新闻发布会啊,大咧咧的承认自己就是凶手,还隆重推出自己写的书,公布自己当年是怎么杀了那些人的~~~

  不过,坦白说,这个情节我倒是想到了。考虑方向:1,这小子想出名想疯了;2、如果他真是凶手,这影片到底要怎么惩罚他呢。

  可想而知,凶手自曝了,这得引起多大的反响吧?整个日本,都沸腾了,电视新闻报道,签名售书,微博都要爆了啊~~~ 书本登上畅销榜啊,无数少男少女追捧啊,觉得凶手迷人个性长的帅啊,怒涨粉啊,俨然巨星了啊~~~(个人觉得这个是最写实的,看似荒诞其实最现实,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无脑粉。)

  这不是赤果果的挑衅警方么?而且,凶手还跑到其中一位受害人家属工作单位医院),低头认罪道歉去!这不是再揭开受害人家属的伤口撒盐么?

  真是看得我等肺都要炸了,恨不能冲进屏幕里暴打丫的!自然,牧村警察同志在凶手的耳语挑衅下暴怒,加上看不下去的围观正义群众,合伙要胖揍凶手,凶手自然抱头鼠窜了呀~~~

  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在凶手的签名售书会上, 当年受害人的儿子要来枪击凶手,被闻讯而来的牧村一个飞身扑倒凶手,完美避开了子弹,然后还有另一受害人的女儿要手刃凶手,同样也被牧村挡下划伤了牧村的手臂

  此时,我蒙圈了。这片子要怎么演啊?牧村为啥要救这个凶手?是忠于人民警察人民的职守么?这片子接下来将要重点刻画牧村在作为警察保护已经不被法律追责的凶手避开家属复仇与作为受害人之一想要置凶手于死地的矛盾精神分裂吗?

  O~~好戏才刚开始呢~~~

  在犯罪分子成为话题人物同时电视台为了要不要请他上电视关注这一事件吵翻了天,有从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反对的,有从收视率角度支持的。当然,最终还是决定要请凶手本尊来上电视节目。可以理解,这么好的热点事件,哪家媒体愿意放过~~

  凶手也很happy呀,这种增加曝光度的事多多益善嘛~~于是就去咯,上了《新闻眼》节目,接受主持人仙堂的访问呀,可想而知,警察又暴怒了,民众又沸腾了~~~~

  此时,我在想,警察叔叔难道要绝地反击了吗?这片子按这个节奏走下去,估计2小时刹不住啊。

  O~~~

  高潮到了~~很快~~

  有人在网上发了段当年牧村上司替他受死的视频,宣称自己才是真凶手!!出书的小子,就是个骗子

  哦?有意思了哎~~ 我放下了手机游戏,开始揣测,难道牧村要发挥警察技能,鉴真去伪?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电视台,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凶手二号啊。只不过人家提出个要求,要和凶手一号作家骗子以及牧村当堂对质。呃,是一齐上电视,你好我好大家好。

  于是凶手一号作家片子和牧村警察先到了演播室,两人眼刀嗖嗖飞,针锋相对,眼看都要现场掐起来了,主持人仙堂这个做过战地记者的人都快镇不住场子了,总算撑到了号称真凶的凶手二号全副武装从到到脚包裹的严严实实在比美国总统还要守备森严的一众保镖的掩护下亮丽登场了。自然,一上场就表示了对作家骗子的鄙视,并放了当年牧村家起火爆炸的后半截视频,也就是牧村妹妹被活活勒死的实况录像。当然,这段录像没有对电视观众播出,主持人仙堂建议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就只有 演播室内 人看到就好了。

  自然,牧村眼睁睁看着妹妹被勒死,留下了悲痛泪水,冲上去打凶手二号。

  同时,奇怪的是,凶手一号作家骗子,也神情有异啊~~那小眼神里的恨意,慢慢升起,毫不掩饰啊~~

  这啥情况?难道不应该是被揭穿后的心虚躲闪眼神么?

  说时迟那时快, 作家骗子一把抢过主持人手里的钢笔,一个猛虎跃起,扑向采访台对面的凶手二号,用钢笔扎向了凶手二号。

  于是演播室现场一片混乱……打架的,拉架的,要杀人的……连一贯镇定的主持人仙堂也是一脸没回神的表情手足无措靠边站了……

  这时,身为吃瓜群众的我,也是一脸懵逼,啥情况?作家骗子难道恼羞成怒了了?

  O~~~

  牧村说出了真相:作家骗子其实不是真凶,是他妹妹的未婚夫,这本书其实是他根据案件材料编写的。当年妹妹的未婚夫伤心欲绝跳楼自杀未遂,发誓一定要找到凶手,于是在另一受害人家属(也就是医院工作的那位院长)帮助下整容,因为他们一致认为,凶手心变态,受了牧村一枪就害得牧村失去了上司和亲人,这凶手一定睚眦必报。于是他们想自曝凶手然后意图引蛇出洞……

  原来如此……

  这么一来,牧村为啥要保护作家骗子也就说得通了, 他们的计划成功了,真凶果然受不了刺激,自己现身了。

  果然大道轮回老天饶过谁呀~~~

  你以为这片子就这么结束了?

  O~~~

  又大反转了喂!

  真凶受不了牧村和作家的追打,大喊自己是个冒牌的,有人匿名通过假信箱给了他钱,让他来干这事的~~

  What?

  牧村、作家(妹妹未婚夫)、受害人家属、主持人仙堂,又都全傻了……

  真凶没出来,还暴露了自己啊~~~

  咋整?

  牧村又开始看录像了,妹妹未婚夫也把自己关在房间没日没夜的看录像……

  突然,这妹夫跟发现大陆似的,抓起衣服就冲出去了,找院长借了车,就跑了……

  院长赶紧通知了牧村。

  牧村就按照院长那车GPS定位信息去追了……

  哦 ,还忘记说了,新闻主持人仙堂因为做过战地记者,还把自己亲历写好了书,所以也是个知名人士,就有人找到他跟拍他做纪录片事无巨细,从工作到生活都拍。这天呢, 正好这个仙堂去自己的豪宅别墅了,自然,摄制组也跟着去了。

  o,聪明如你,大概已经猜到了,这个仙堂是有问题的。

  果然,牧村妹婿正在别墅豪华影音室等着他呢,当面指责仙堂是凶手,因为在中东战场上亲眼看着自己的德国搭档(我怀疑情人吧)被勒死,于是心理变态了。妹婿还打开所有投放设备,各个受害人被害的画面就在显示屏上展示着。

  至此,真相大白了。后面的戏当然就是妹婿和仙堂厮打成一团,先是妹婿占上风,然后仙堂占上风,打的妹婿趴地上了,再然后仙堂拿电线做了个绳套套自己脖子上了,表示不想活了,让妹婿勒死他……

  看到这里,我只想说,岛国确实盛产变态。

  然后,牧村很合适的赶到了,劝说妹婿放下绳索,说自己看录像发现妹妹正在被勒时背景远处的东京塔灯光熄灭了,说明已经到第二天了,正好过了豁免期的规定期限(例如1995年12月31日之前的案子都不追责了,但是妹妹被勒死时已经到了1996年1月1日凌晨了),所以,仙堂不能避开法律的惩罚……

  这个结局倒是很好莱坞,看来不能让坏人逃之夭夭是全世界通用法则

  不过,最后结尾片段,牧村在机场送别妹婿,机场的广告牌上,放着仙堂的大头像宣传推介仙堂的书……

  颇具讽刺意味

  这部片子,情节上的反转再反转是最大的特点,尽管前半截节奏有点拖拉,也可以视为铺垫吧,但是依然能吸引我放下手机游戏,认真看了下去,气氛营造的不错色调一直偏冷,压抑,只有最后真凶落网,牧村和妹婿去妹妹遇害的屋顶上献花,才有阳光照在他们身上,色调很温暖,暗示他们解脱了自己的心魔,走向新生不足的是,我其实都没明白妹婿怎么就怀疑到了主持人仙堂,怎么就看出他是凶手了……前面大篇幅的铺垫妹婿冒充凶手,后面仙堂的暴露草草带过,感觉头重脚轻。难道是我漏看了什么关键情节?

  不追究这些细节了,从我的观影体验来说,颇有峰回路转之感,悬疑推理要做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不容易,所以,我推荐这部片子——《22年的自白:我是杀人犯》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二):為何連環殺手變成萬人迷

  一本把兇手的名字印在封面上的推理小說你會看嗎?《22 年後的自白—我是殺人犯》就是要踩這條鋼線。連環殺手在司法訴訟期過後出書自白,成為暢銷作家和傳媒界紅人。懸疑點和追看性在哪兒?餘下的就是行兇動機和受害者親屬的回應。「當心你在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凝視著你。」這句話之所以被濫用到原作者也墮入了記憶的深淵,就是因為人們總是對深淵有興趣。秘密之下還是秘密,罪惡之上還有罪惡,兇手的自白書只是潘朵拉的盒子

  此片藉著罪案故事作社會批判,有社會派推理傳統的特色。冷血殺手變成名人,簽名會書迷擠擁,還上電視當嘉賓,首當其衝的批判對象就是媒體,但今天掌管媒體的已不限於專業的傳媒工作者,因為在網絡時代,大眾同時是資訊的傳播者和消費者。殺人者無罪,但人人都有錯。這齣戲的故事就是繞著「爭取注目」和「窺探獵奇」這兩個慾望漩渦而轉,反諷的是,懸疑和謎題的吸引力本來就在於其遮遮掩掩,今天的媒體社會卻把從前看不見的東西統統曝光,兇殺的細節和動機公開販賣。從前使人懼怕的黑暗,今天已變成一種透明恐怖

  更駭人的是這齣戲的真實基礎:2005年,一本題為《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的書在日本出版,作者就是轟動一時的「酒鬼薔薇聖斗事件」兇手「少年A」本尊,因為是少年犯且被診斷有精神病,被關了數年便獲釋。就這案件而寫書的還不只他,其中一位叫佐川一政,也寫過一些暢銷書,有興趣的自行百度一下……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三):墙都不扶就服那些一味说拍的好,演员演的好的

  墙都不服就服你。竟然能毁三观的提到演技好。心疼杨颖让人噴演技差。看来是出生错了国度,到了对面,就算演什么角色千篇一律一个样,浮夸到什么份上都能被夸演技好。(对日本那种浮夸油腻表演方式不太能接收,主观上有些排斥,自然评论上也会带倾向性,饼哥的表演方式个人是非常不能接收的,没法客观评价)然后一味的说什么拍的很优秀的那些就真心没法交流了,如果拿韩版的来比较,对那些觉得这电影好的人来说真超出他们智商cup的频率了估计。伊藤也是觉得他就演演海猿那种阳光粉红主旋律的角色就完了。和郑载咏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完全两个时空次元的差距。那种人物经历创伤后的转变,行尸走肉般活着的抗争,在伊藤英明这边感受到的就是独属于日本表演中的浮夸一种油腻感。忘记说饼哥的颜了,不知道是我审美有问题还是怎样,选角时面对饼哥的脸还要硬对上花美男的人设真的是难为草泥马了,在三观正常的人看完后心中奔波不停到不够用了(片中形容词,超美男,绝了!)。对于认真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的人特别想告诉他们,说话前看一看韩版(从故事构成伊始有着一种框架叙事机制,具有统一感,节奏控制的很好,上升性节奏,爆点最大的冲突在最后一幕高潮引爆。但日版的后面改动较大,表达东西首先产生了一定的歧义,故事的构成叙事机制也不具有统一性。也就是导致后面的节奏上控制的有些失败。最后一幕的高潮还没有倒数第二幕事件高潮的矛盾冲突激烈。即使倒数第二幕那个高潮事件为了最后一幕事件的反转,用一种失败的结果没有完成正负向的转变 为后面事件的反转做铺垫。但两幕之间的节奏断掉了。最后一个本应有更大烈度的一个冲突 事件高潮反而没有倒数第二幕的那个铺垫事件列度大。这很直观的表现了节奏控制方面出了不小的问题,也是叙事机制方面的问题。为了一些的反转而失去了节奏。而不是靠节奏来渲染烘托反转)。这个电影比较有价值的就是一些镜头上的使用还是蛮不错的,像是开篇的一组蒙太奇之类的,还有剪辑上也满不错。叙事技术上节奏控制上真的差强人意,前面也有提到(就算是那些觉得这片子拍的好的人来说,觉得过程比后面最大冲突的揭露 结局,还要精彩的应该不在少数吧。很明显的节奏控制上出些问题)。各种属于日本本格推理的套路不想多说。真心对这部片子不太感冒。尤其看完一些评论上的过渡赞誉。。。。有些不能理解。最最不协调的就是对结局最后boss的改动。要不然说这片子有些失败呢,就是日本本格推理套路中最最最常用的套路给用在这了。及其及其明显的是构成出来的因果,强行的给出个杀人的原因,强行的往人性上去靠。及其的失真牵强(尤其是人物的一系列行为及心理状态,如果要是强行按上个ptsd来解释动机,那人物后面的行为是非常歧义的。首先自述的所谓自己在等死什么的和人物的行为 设定不服,和人物性格不符。再有无视该病症冷却期的理论,行为没有重大转折的就突然停止进入休眠期不在犯案。按理说一旦发病开始就不会轻易的停下。主创即使是随便借用个理由也多少专业些查查资料啊。),感觉这个世界瞬间到处的充斥着ptsd,什么都能用心理创伤来解释了,强行靠ptsd来套上个理由合理化因果化其行为,柯南的结构水准(我觉得你套上个俗不可耐的他为了出名自己创造了一系列的案子再自己报道都要靠谱。这个ptsd的理由给的像是强行给角色洗白,合理化其行为,形成线性因果。)。韩版的boss设定的很好演员表演的也很好,不存在什么理由,仅是一种原欲扭曲的表达,一黑到底。虽然同样的是认为构成故事感十足,但是符合逻辑符合现实的可能性。杀人没有什么理性的理由,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仅存在于小说影视作品中,存在于心理学理论书中。就像国内的白银城案子一样,凶手残忍到法指的行为不存在什么符合理性逻辑的理由,没有什么原因可解释,仅仅的就是想那么做。如果什么都能有理由,犯罪的原欲早就被解读可以控制了。这个里面强行的改编套上个理由,人为构成设计的痕迹太过于的明显,非常的僵硬不协调,十分牵强的一种解释,不太符合客观逻辑以及现实中的可能性。对boss这个人物的人设感觉相当的失败,人物行为心里状态歧义性矛盾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主创只是想让这个人物更复杂丰满有深度的话,从结果看是各种的歧义以及矛盾重重。对常看日本本格推理的人来说会感觉到及其的俗不可耐,开篇没多久人物一出现,已及影片所给人物的出现时长,就像是个舞台特写追光一样,一打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单看这个片子三星四星的样子。但和韩版的比较,加上演员和这些评论因素,个人感觉两星极限。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四):日系推理片总是让我爱上大反派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小公举并不是一个阅片狂人,因为毕竟还有很多感情生活需要过,品位也属于大众化,没那么多时间去看那些特别冷门的电影。小公举就喜欢看一般生理正常的人喜欢看的片子。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五):两环反转 细致挖掘

  开篇的蒙太奇很精彩。原来是韩影《我是杀人犯》改编的,怪不得那么狗血又那么蠢萌,增加了些伏笔和推理元素,设定也更加合理,可惜缺少朴施厚身世那么“传奇”的演员啊。藤原龙也夸张的演技终于有了施展的余地。改编后的有些地方合理了一些,不过犯人的动机真是挺狗血的。最后饼哥勒了犯人那么长时间对方也没挂,生命力非一般的顽强啊(上厕所的时间)!结尾部分“真正的犯人”又出了新书,这部分的处理算是彩蛋了。克哥的配乐有亮点。

  不容易,比韩版丰沛得多,加了两环反转,对真凶的作案动机也有细致地挖掘。事实上,确实日本更适合操持这个题材,那边成为畅销作家的杀人犯是存在的,甚至靠这个吃一辈子。邪恶偶像的崛起,是人性中最微妙的部分,也是社会扭曲程度造就的。

  很早就猜到真凶不是某某。亮点是有野村周平和伊藤英明的颜值担当,还有导演好像是很爱动用上百群演制造大场面。缺点是凡是夏帆的段落就都是一堆没信息量的废话,还给她各种长镜头,估计是为了照顾男性粉丝。霓虹演员番位太讲究了,看一遍片头的卡司顺序就能猜出来大致剧情走向了,周平dd一出场那么点戏份立马想到怎么回事了,不过演员选的还不错,饼哥小明和仲村亨三个人完全撑起了这出戏,个人觉得饼哥演技进步很多,能收的住了,以及我果然很喜欢大夏天在冷气开的很足的影院里看犯罪片啊。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六):翻拍出新意

  这部电影是看完韩国的《我是杀人犯》后再看的。说一下感受吧。 1.日本拍摄的打斗追杀场景还是没有韩国原著的那么好,韩国原版最先的几分钟追杀场景一下就吸引观众的目光。 2.日本翻牌的还是有自己的新意,首先是时间到2017年,大量网络直播风行,这个作者出书后的直播现场可以看到很多都弹幕。还有就是个人社交账户都用杀人犯的头像。

  3.这里的人们大众不像韩国那么无脑,还是一直都有挂牌抗议的人。也取消了那些个受害人家属联盟。

  4.新意就是高潮并不是在电视台直播间,电视台几个人在厂,凶手,受害人家属,警察,真正作者其实都在场,只是多了一个被真正凶手请来的小人物。

  5.日本拍摄的还是说明了杀人犯的翻案动机,原来是之前当战地记者时看到好友在眼前被恐怖分子勒死,感到人生都是黑暗。

  6.还有其它设定感觉也是不错,不过在这一部还是少了很多警察的特写,多了凶手的特写。

  7.TC什么时候也能翻拍?不过这里只要立案了,就是终身是诉讼气。而且这本书也不会通过审查出版吧。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七):水准作

  开篇剧透的一电影——开场看到仲村トール名字的时候就觉得该不会是演大反派吧,结果……

  整体而言没有什么逻辑上明显的硬伤,各种反转的点出了电影院的时候还能跟前面剧情里迷之剧情点对应上,能算得上是一部值得花时间一看的作品。整体而言日式风格浓厚,很难看出韩国原版的风格的作品,最后的反讽的点还落回了观客身上,算是狠狠的讽刺了一把杀人犯也能出畅销书的日本出版业。

  然后稍微扫扫雷:

  1. 饼哥还是有点儿饼,邪魅狂狷的杀人犯演的虽然好,但是给饼脸特写的时候,最后揭秘的时候还是特别想感慨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2. 夏帆的角色说不清是演员把握不好还是导演没对这个角色有什么要求,最后成片的演出整体偏尬,非常的纸片化,感觉是一个除了在播出的场景之外并没有延续的存在感的角色;

  3. 小明……感觉被愚蠢的小明定型了,刚出来的时候还好,然而头毛一长就又让人觉得那个小明回来了,脸上有疤也没有用——虽然后面靠演技和剧本找补回来不少;

  4. 虽然肯定是假的,但是勒死人的录像放的太多了……太多了

  5. 都说腐眼看人基,但是最后那一大场戏怎么看怎么エロ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八):大概算是败在翻拍

  质感很好的电影(尤其前半小时),后面就有问题了。 主要问题出在剧情上,而排除剧情我还是很喜欢这片子的,无论是录像带样纪实的画面,剪辑的节奏上,还是演员的表演。 剧情上的问题还是源于翻拍。 韩版算是水平中上的一部作品,拿来翻拍也未尝不可。 但别人作为一部原创作品,无论怎样的情节,都是和结构统一的。 就比如被日版删掉的遗属复仇团剧情,虽然很2(真的是很2,我当时还笑出声了),但融入进了整个故事里,至少并不让人觉得很突兀。 日版大概是导演也有一些野心,他并没有满足于翻拍,而是要利用原版的元素进行编排,重新构成一个片子,那么就产生了很强的拼贴感。这种拼贴感在铺谜面的前期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到了解谜的后期,就导致整个片子结构散架,情节散架,甚至人设也对不上准星,观感很差。

  比如韩版本身的案件是比较清晰的,就是反社会的愉快犯犯下连环杀人案(以及监禁、强奸等暴力行为),遗族为了揪出杀人犯,冒充犯人。这个反社会的愉快犯,本质上来说就是天灾,杀人动机没啥逻辑,落你身上算你倒霉,比较简单化的处理,你这样才好去拿出笔墨说受害者家属和警察那边的戏吧。 但是日版首先加了个新人设,就是嫌犯变成了个苦逼的PTSD。那么日版中根据韩版逻辑、复制韩版情节设下的这个引犯人入套的陷阱根本就没立足之本了。日版里伊藤英明还振振有词的说根据案情判断杀人者是个自我陶醉型人格(韩版人设),所以设下了圈套引他上钩,但最可笑的是你都把人设改了,他就不可能会因为这种圈套上钩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上钩了,这就显得非常愚蠢了。 而且本末倒置的一点是,重新设置杀人犯看似带来了新的悬念,但给一个完全不重要的角色(说是游离于剧情之外都可)那么多闲笔,还单拉出一条线来,这种一厢情愿的“悬念”也是仅存于创作者的幻想中了。

  删掉了遗属复仇团的整段剧情,把遗属们打散成一个个元素,也没有余力去挨个描写。所有人都是浮光掠影,给不了人啥印象。夏帆那么可爱,也看得出来很努力的想立住一些人物性格,但根本没空间给她去展现,这很气人。

  因为缺失了剧情,导致“杀人犯→受害者家属”这个反转前置,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并没什么空间做伊藤英明和饼哥的对手戏,那么反转力度就不是很足了。导演也是知道这一点,特地加了个傻屌代理人的反转,勉强还算OK——但也让我“求求你们好心一点不要安排那么明显的真凶哪怕真的是个路人也好”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了,真凶,他就是那么的明显。

  当然这个反转力度不足,有另一个原因是重新编排剧情,不得不把小帅哥整容成饼哥(……)的剧情后置(原作应该在影片开头)。还是那句话,用自己的节奏讲别人的戏,怎么都讲不好。

  归根结底,原本这个反转价值也不是那么高,大概属于一个“哦”级,出乎意料之余算不上惊艳。原作最好的一个反转,其实是“时效已过无法追溯的案件,却因为犯人的疏忽有了转机”。这个反转本身有一口气在里面,还有一定的警世意义,告诉你做人不要太跳,不要随便虐人家泉水。在韩版的场景(电视台对峙)下,整个这段戏翻译过来就是:“草您亲妈,装TM最聪明的,吃瘪了吧”,至少这是很让观众满足的设计。

  日版就奇葩了,跟着一个毫无意义的悬念走到最后一个舞台,老生常谈的蜜汁告白,蜜汁打斗,蜜汁劝善之后(这些韩版其实也有,不过这时候观众已经爽过了),突然抛出反转,把反转当成劝人不要做错事的筹码,力度就很削弱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跟韩版一样都联系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导演和编剧还是比较用心的吧。

  问题还是出现在翻拍的患得患失上。导演或者保守一点,只把背景事件置换,完全翻拍原作;或者激进一点,在保留两个核心反转的基础上抛弃原作,重设剧情,我想都会比现在这种把原剧本打碎了东拼西凑找能用的东西会更好看。不过搞一部电影总归免不了出现或多或少的互相妥协,光是指责导演编剧似乎也有失公允。这种大人的事情是会让人觉得片子蛮可惜的。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九):被害人是怎么选择的?

  按剧中杀人犯的杀人原则:要在被害者的亲友前面杀死被害人,而且必须是一对一。

  我有两个疑问:

  1、为什么是杀死美晴的双亲?(说好的一对一呢)而美晴也并不是亲眼看到自己的双亲被杀,只是一直在外面敲门,知道双亲被杀却无能为力;

  2、最后凶手把牧村警官/牧村警官的亲人为第五个杀害的目标,为什么没有把妹放在现直接看着自己哥哥被自己精心设置的陷阱炸死呢?为什么要放在离得很远的天台呢?

  或者为什么不是让哥哥来天台,看着自己的妹妹被杀死呢?而是让妹妹看着哥哥的公寓被炸,然后再杀妹妹呢?

  另外,杀手是以什么方式来选择被害人呢?是特别有身份还是特别幸福还是其他?片中没有交代。

  求大神解答,我提出的上面三个疑问肯恩是没看懂。。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观后感(十):不像《我是杀人犯》的《我是杀人犯》

  不像《我是杀人犯》的《我是杀人犯》

  其实几年前韩国的《我是杀人犯》看了几遍,这个22并没有想象成是韩国版的翻拍,看到半中腰才恍然大悟这是翻拍啊!妈呀,要说说演员我对凶手日本版不满意,韩版的凶手那表情让我终生难忘!但是对于警察叔叔我更喜欢日版!引诱者也韩版日版都喜欢!

  韩国版更多把追溯期反复的推算,日版更慢热,毕竟日料和韩国料理差距还是挺大。个人吧更喜欢韩版多一些!喜欢悬疑片的可以推荐大家看看《告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