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负空间》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18-03-23 20: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负空间》影评精选10篇

  《负空间》是一部由马克斯·波特 / 茹·库瓦哈特执导,Albert Birney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负空间》影评(一):行李箱中的父子

  看了今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五部片子,在心中定下来了属于自己的最佳短片。

  先来说说其他四部。

  根据科比宣布退役时发表文字改编的动画短片《Dear Basketball》,所有的闪光点全部因为科比的加持,此外表现平平,特别是像我这种非篮球迷看后难以产生共鸣

  另一部来自法国的《Garden Party》,是提名榜单中的技术流,以直逼真实强大CG效果让人惊叹。但与最近流行的“养蛙”游戏佛系画风迥异,短片残酷暴力,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青蛙”。(嗯那个什么稍微提醒一下,密集恐惧症者慎看~)

  还有一部取材自英国《巧克力冒险工厂儿童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的诗歌故事集——《反叛的童谣》,应该算是史上最长的入围短片了吧。

  情节有趣,以狼为童话故事的主述者,巧妙的将小红帽、三只小猪、白熊公主灰姑娘、杰克与豌豆几个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串联在一起,颠覆人们对童话的固有印象,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又在结尾给予孩子温暖结局

  上榜的还有皮克斯的《LOU》(失物招领),也许是期望过大,看完略失望。立意角度均无新意,加之皮克斯一贯的鸡汤风。不过将众多小玩具百变组合并且拟人化的创意还是值得点赞的。

  下面就要说到,我心目中的NO.1了。

  来自法国的《Negative Space》(负空间)。不论是从语言、创意、角度、故事、深意方面,都可以打满分。

  (这铺陈开的是父亲家庭牵挂羁绊,我将它们叠好、卷起、放进行李箱)

  该短片改编自美国儿童作家诗人Ron Koertge的同名散文诗。描写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感情

  作者说,有一些孩子和父亲增进感情是通过篮球或者汽车,但他们却是通过收拾行李,有些淡淡的伤感

  似乎作者的父亲因为频繁出差,留在他脑中最深的印象都是各种各样的别离,门外汽车喇叭的催促声、父亲提起旅行箱出门的背影、和汽车发动机声音

  他与父亲交流最多的时刻,便是收拾行李。从小父亲便教会作者收拾行李的秘诀规则,父亲假装把他也放进行李箱中是他从父亲那里获得最多的欢乐时刻。

  直到十二岁,作者开始帮助繁忙的父亲整理行李,一句“妈妈试了试,却不行”,让这项活动成为作者与父亲之间专属的一场仪式,父亲带着整齐的行李飞达目的地再打开它,给作者发一句“完美”的短信,作者以此收获的来自父亲的依赖与赞许,成为了他们彼此这份有些疏离的感情之间,一根隐形的纽带

  和作者的散文诗一样,动画短片也以成年后的作者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为开篇,对于父亲的回忆穿插其后,结尾才道出开篇制造的悬念:作者要去哪里?

  当出现父亲的照片以及穿着黑色衣服的人们,我们才恍悟,目的地竟然是父亲的葬礼。从作者的家,到儿时父母的家再到父亲的葬礼,三个时空场景的转换,是以一辆玩具汽车用行驶的方式拉开旅行箱的拉锁为切换,设计颇为精妙。

  私以为,短篇动画与长篇的最大区别,应该在于留白。精炼紧凑的剧情肯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每一次点到为止选择一定都会为观者制造无穷的回味。而将散文诗改编成动画短片难度更甚,原文语言几近白描,但却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饱含感情的汁水。

  特别是结尾,极为精简,而动画非常精准的传达了这份感情:来到葬礼的作者,看着躺在“大箱子”里的父亲,所哭所想,都汇聚成一句感叹“看那浪费掉的空间”。短片最后一个镜头便定格在躺在棺木中父亲又瘦又小的躯体,以及棺木中未被填满四下留白的空间。

  一句看似平淡的感叹,却充满无穷深意。父亲躺的那个大箱子无疑呼应了行李箱,而父亲的遗体也成为作者为父亲“整理”的最后一件行李,那句感叹,也许是作者对于父意的揣测:

  “看呐,这是一次多么不合格的行李整理,没有一处得了父亲教给他的要领,想必父亲要是见了会责备、会失望吧。到最后,我也终于没能如父亲所希望那般完美。”

  也许我们也可以将那“浪费掉的空间”理解为,父子之间没能好好相聚而浪费掉的时间。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惋惜爸爸走了,谁来填满那多出来的空间?

  动画短片将作者的愧疚、悔意与感伤,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当短片戛然而止时,如被点醒的梦中人,我一下子哭了出来,所带来的感情冲击颇为强烈

  这样一份看似独特的父子情,却有着全球共鸣的效应。许多家庭中的父亲,都或被迫或主动的处于“奔走”状态孩子们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总是稀少短暂,但正因此,那些记忆中的细节更加鲜活

  父亲硬拉拉的胡岔、父亲抱着举高高的瞬间、父亲背着母亲悄悄买给我们的糖果自行车后座父亲宽厚而温暖的后背、父亲的一句鼓励……这些零散的、微小的记忆,都成为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羁绊。也许,父亲的感情不似母亲那般细腻热烈,而是内敛、寡言,但又是无法忽视的。

  所以,当父亲老去,孩子成年后,彼此留下最多的往往是遗憾,就像动画短片中所表现的那样:也许应该要多一些相处、多一份理解、多一点爱意表达、多一程陪伴

  记得曾经和孩子一起读过一本绘本——《熊爸爸去另一个城市工作》,作者是画了“米米系列”的陈致元。有趣的是,这个故事中,带离了爸爸的行李箱,成为拯救爸爸的元素

  绘本中不仅从孩子的角度,讲述父亲缺失对他们的影响,也描写了到异地去的爸爸的心境孤独思念

  行李箱中孩子准备礼物,终于一解他的愁绪。是与《负空间》不同的角度,可以在和孩子观看动画片后,作为延伸拓展一起读一读。

  最后附上《负空间》的原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凝练之美。

  egative Space

  y Ron Koertge

  My dad taught me to pack: lay out everything. Put back half. Roll things that roll. Wrinkle-prone things on top of cotton things. Then pants, waist-to-hem. Nooks and crannies for socks. Belts around the sides like snakes. Plastic over that. Add shoes. Wear heavy stuff on the plane.

  We started when I was little. I'd roll up socks. Then he'd pretend to put me in the suitcase, and we'd laugh. Some guys bond with their dads shooting hoops or talking about Chevrolets. We did it over luggage. By the time I was twelve, if he was busy, I'd pack for him. Mom tried but didn't have the knack. He'd get somewhere, open his suitcase and text me—"Perfect." That one word from him meant a lot.

  The funeral was terrible—him laid out in that big carton and me crying and thinking, Look at all that wasted space.

  quot;Negative Space" by Ron Koertge, from Sex World. © Red Hen Press, 2014.

  观影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9006513/?from=search&seid=195904699100732552

  《负空间》影评(二):看看那些浪费的时间,多可惜

  小时候村里没有五年级,要去到好几里地外的一个村子里上,每次我们村的四五个男生,四五个女生,各自为营,骑四十多分钟的单车去上学,无论风雪雷打不动。每次上学前,因为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我都会把该带的课本资料、换洗衣物各种吃的用的带好,如果不够认真可能就会因为忘带了什么,而耽误那一星期的学校生活,毕竟离学校那么远,而且是封闭学校,中途回家是不可能的。

  其中一个男生,我们每次去叫他的时候,他总是拿起书包就走,他从来不担心需要带什么,不需要带什么,因为他的妈妈,早就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他放好了。那时我是多么地羡慕他啊,他可以那么任性,不用操心自己需要什么,一切都交给妈妈就好了,可是我却不行,如果我不自己想好需要带什么,我妈妈根本不会管我。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父母和父母真的是不一样的,都说天底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真的,真的有!

  也是从那时起,我意味到,能有一个人替自己收拾行李,自己可以完全不去检查有没有漏了什么,这种信任,是何其地珍贵!而可惜的是,本片收拾行李的那一个,却是儿子,而父亲,也只是教儿子怎么收拾行李。但是本片诗一样的描述,其实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一,父子关系冷淡,唯一的交流,就只是收拾行李。二,父子关系格外和谐,并有了一种和其他所有人不同的亲密沟通方式,收拾行李。

一、父子关系冷淡

  事实上,我看到是儿子替父亲收拾行李,我心里是有点难过的,因为是怎样不被关心小孩才能成熟到要为大人着想,要表现地好好的,这样才能赢得父母的赞赏。而且儿子是去参加父亲的葬礼,能想到的关于父亲的记忆,却只有收拾行李,这是何其的可悲?难道父子最亲密的关系,就只是收拾行李吗?那其他时候呢?难道就是不关心、不问候、不交流吗?儿子也很羡慕别人家的父子关系,打篮球或者聊汽车,这样的方式都会交流更多,也更加亲密。就像我羡慕那个男生的妈妈给他收拾行李一样。

  儿子看到父亲躺在棺材里,也只想着箱子没有填满,而不是觉得这个盒子怎么这么小,竟然装不下父亲?因为父亲太重要了,所以装不下。

二、父子关系和谐

  当然了,儿子替父亲收拾行李,母亲也无法掌握要领,收拾行李是父亲和儿子共有的秘密一样的亲密沟通。而父亲从来不替儿子收拾行李,只是教儿子怎么收拾行李,也可以理解为是父亲深沉的爱,不是替他安排好一切,让儿子坐享其成,而是教他怎么继续走下去,哪怕自己不在了,儿子依然能够好好生活。父子俩虽然没有太多沟通,但是收拾行李却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亲密,就好像当年我羡慕的那个男生的母亲替他收拾行李一样。而且从收拾行李这个细节以小见大,说明父亲总是教会他很多,而不是为他做好一切。

  最后见到父亲躺在棺材里,儿子在感叹,那些浪费的空间,以空间比喻时间,说明儿子觉得以前浪费了太多时间,没能和父亲好好享受父子亲密关系。、

  或许就像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的那些咨询者一样,咨询者在问出问题的时候,其实内心已经有答案了。而我们在看这部短片的时候,是看到父子两人的冷淡,还是父子两人的和谐,应该也是我们自己经历的反照吧,和父亲关系和谐的,看到的是父子两人独有的收拾行李的亲密,和父亲关系冷淡的,看到的是父子两人唯一的沟通只是收拾行李。其实人世间,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本身就极其玄妙,疏离又亲密,严厉,却也是一种更深的爱。

  影片创意很棒,从行李箱到棺材,同样是盒子,却是生与死的距离,收拾行李箱是生前最亲密的瞬间,而躺在棺材里,却是从此再无关联,余下的时间与空间交错的人生里啊,没有了父亲的爱,该用什么来填补父亲离开带来的巨大空白?其实空白的不止有棺材里余下的空间,还有那一整个无人的房间,其他的人都在外面安享宴会,只有儿子和父亲,专属于整个空白的房间。

  几次转场都是拉链,格外贴切。那些衣物随着海浪涨褪,在海水中如海带、如小鱼、如海蛇、如珊瑚,想象力格外美妙。儿子在衣物的海洋里遨游,说明他很享受这种看似冷淡其实亲密的父子关系。这样的一个诗一般的短片,太高级了,没有刻意煽情,似乎只是在很客观地叙述,以一个旁观者的冷漠口吻讲述,却更加让人动容。

  我们啊,趁着那些爱你的人还在,不管是父母,朋友,还是爱人,都大胆地迈出去吧,不要只是沉浸在收拾行李这种隐晦的表达,爱他就告诉他,就跟他撒娇,就跟他嬉戏,就跟他愉快地相处,不要等到爱的人离开了之后,才来感叹,那些被浪费的负时间和负空间,要用什么填补。既然已经是浪费了的负时间和负空间,是不管用什么、也无论如何都填不满的。

  欢迎关注纯原创公众号:鱼纹

  《负空间》影评(三):我的原创,剧情分析!!绝对有用!!!!!!!!

  1.父亲出差把儿子装到箱子里,代表把儿子装在了心里,代表父亲出差时一直带着对儿子的想念,还代表儿子是父亲美好的“负担”,父亲承担着这份责任。

  2.箱子代表父亲的心和大脑,箱子里的海潮冲着越来越多的衣服、儿子在箱子里的海里游泳,代表父亲的心里对儿子的记忆和思念越来越多。

  3.母亲不得要领,代表父子之间的默契以及父子的感情是夫妻的感情代替不了的。

  4.最后觉得箱空,代表父亲去世儿子的心也空了,箱子里只有父亲代表在儿子的心里除了父亲其他的都不重要。

  5.父亲教会了儿子装箱子,代表父亲教会了儿子生存和生活,用琐碎的小事以小见大。

  6.整齐的叠衣服装箱子代表无微不至的关心、教育和呵护。而这些会让儿子受用终身。

  7.开车时小汽车拉开了拉链,代表儿子在去葬礼的路上想到了自己和父亲的从前。

  8.父亲通过其他方式认识其他人,和儿子是通过装箱子沟通,代表父亲和儿子的沟通虽然简单,但是深沉。

  9.看看那些空间多浪费啊,代表以前的日子没有把握好和父亲的时光,没有怎么把父亲放在心上,代表和父亲的沟通和记忆还可以更多,代表还可以更了解父亲。

  《负空间》影评(四):Negative Space小事集(4件)

  (以下可能含剧透)

  1. Animation Duo

  本片的创作者是美国的Max Porter和日本的Ru Kuwahata,他和她是一对动画创作搭档,曾经一起创作过动画短片Between Times(2014),获得了很多奖项。

  两人也非常欣赏加拿大动画制作搭档Wendy Tilby和Amanda Forbis。

  2. Stop-motion

  本片采用了定格动画的形式。

  两人非常喜欢这种表现形式,他们认为定格动画能更真实地展现收拾行李的具体过程,而且还可以从材质上突出衣物的褶皱,更具现实感。希望能通过这些真实的小细节,唤起人们小时候的记忆。而且本片的主题在于“空间”,定格动画能更好地体现空间感。

  虽然全片5分钟,但制作花了两年。团队一共做了14个木偶,4只小木偶,上千个道具。木偶的头是用粘土做的,四肢用发泡乳胶和铅线制成。铅有一定毒性,但制作者一点都不怕。还有那些小衣服都是手工制作。

  为了呈现片中衣服海浪的场景,他们把橡皮泥放在衣物中,以便制造运动中的褶皱感,使衣服显得很有生机。因为它们是父子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要塑造得比人看起来还要有活力,人反而显得有些冷漠。这也是片子想表达的:虽然有的人看上去冷冷的,但对别人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制作过程中,因为要经常带着木偶去各地,他们又害怕过安检时被认为携带了可疑物,就每次事先把木偶拆开,到了目的地再组装,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另外,片中的人物都是头重脚轻的,不容易站住,所以拍摄时用了许多支撑工具,但到了后期去掉这些工具及阴影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3. 同名散文诗

  本片是根据美国诗人Ron Koertge同名散文诗改编,这首诗于2014年发表在他的诗集上。诗很短,影片中的旁白就是全部的诗句。

  两位主创是在Facebook上看到这首诗的。Ru读诗的时候觉得很有代入感,因为她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当两人打电话给作者时,Koertge开玩笑只要50美元版权费,用于赛马。最后定下来的金额比这个稍高些。

  4. 法国

  虽然配音是英语,但这部片主要是在法国做的,因为资金来自法国,团队其他人大多来自欧洲。两人也跑到法国去创作。他俩觉得欧洲制作动画短片的氛围比美国好,不功利。

  另外,配音是由美国导演、艺术家Albert Birney配的。还有结尾出现的献给Nina Frenkel,是美国的一位女动画制作人,也是主创的好友。

  ource: awn.com cartoonbrew.com tinyinventions.com animationmagazine.net

  《负空间》影评(五):动画才是展示内心的最好独白!

  小而精,优而美

  我们先不去纠结“负空间”这个名字的意义,单从整个短片的结构去评价,我认为他是非常精细和优良的。就像日本的精工制造一样,每一帧动画都是精准且紧扣主题的。更重要的是动画的展现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具象化:父亲将儿子装入行李箱(心中),而这个行李箱从始至终都承载着全片的核心思想——爱的平凡。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电影的蒙太奇美学,也可以看到动画的定格力学,更可以看到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曾经漠视的平凡回忆。或许这部影片并不是要宣传什么亲情与缅怀,只是让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是充满了爱与付出吧。

  负空间,真回忆

  慢慢地,我开始了解《负空间》这个片名的本我解释,他就是我自己的另一个空间——记忆房间罢了。只是自己活在了一个物质组成的外在世界后,被唯物主义束缚,忘记了人类最向往的还是那种未知的唯心主义境界。而自己的回忆竟是最基本且强势的唯心主义。外在的真实是“正”,然内在的回忆成为了“负”。

  影片中主人公一次次打开行李箱,又一次次合上行李箱竟然让我无比钦佩和艳羡,因为这个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信物促使了他的坚持本我。对于我而言一次次翻开那个“信物”是会让我留恋且害怕的,我每每都怕自己会因为前世而退却,在这个残酷的社会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可我又不止一次想要打开那个“潘多拉魔盒”,因为那里潜藏着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负空间》让我隐约看到了一丝希望,也让我有了点点恐惧。

  造物弄人,动画更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负空间》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