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魔女》是一部由克里斯·科塔姆执导,张茵 / 陈信妃 / 饶宇玉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逐梦魔女》影评(一):第一次的评论给了你。
是谁给了你们勇气,拍摄这种无脑黑的东西,你们三个脑子里都是青草的导演就是为了蹭热点吗?你们三个要是有一点良知,都不会如此无道德底线的拍摄这种东西,而且!!BBC的精品原则哪去了!!!怎么过的审核!你们三个人吃的都是米田共吗?这种带着严重种族歧视的东西已经触犯了我们的尊严!
来来来,你们三个人给我站出来,说说你们拍摄的初衷,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你们阴暗的内心深处,还是为了你们如同虫蛆一般的灵魂能够得到一丝丝的安慰和关注,才拍摄的这个剧?
我恨不得拿着我25cm的本源之根,一棍子给你甩墙上去!我即使没有吃剩下的泡面,要是有,我都多带点辣椒油顺着你们三个凡是有眼儿的地方灌下去!!!
我就真想,化作一团浩然正气给你们三个导演怼进下水道。
好了,我说完了。
我,屮你们三个人的,老姆,干尼酿!
C又火了。
这次不是什么高分洗眼神作,而是一部辱华新剧。
扛着打破固有映像的旗帜,却肉眼可见地在加深种族歧视。
差点忘了你是这样的BBC。
播完一集,IMDB就打到2.3,倒数前五十榜上有名。
派爷去看了,简单一点说:
就是这部——
《Chinese Burn》
《Chinese Burn》,中文译作《逐梦摩女》。
派爷不禁想问天问大地再问问导演:
你们史诗级烂片都喜欢「逐梦XXX」这种格式??
而是令人费解。
最无fuck可说,也最令人有苦难言的地方在于——
这部辱华神作居然出自三个来自台湾、香港的华裔女生!
在唐人街奶茶店打工的伊丽莎白,默默无名的演员杰姬,还有来伦敦旅游的台湾有钱人福福。
派爷从没想过,甜美顺从的反面居然会是这样的。
故事一开场,就是准备试镜的杰姬在对着镜头模仿各国妓女的样子。
“很好,这是泰国妓女……学韩国妓女叫床……学沙特妓女叫床。”
看得派爷菊花一紧。
“他们只要会武术和把Hello说成Herro的中国妓女!”语气自辱都先不说。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杰姬意外通过面试,又改口说:
“谁管那么多,我拿到复试资格了!”确定这是美化不是丑化??
“中国女性都是被塑造成一个听话的形象; 但其实我们也是会讲脏话,会喝酒,会大骂的,会生气摔东西的。”对不起黑了小学生。
据派爷观察。
大部分中国女孩子,即便不甜美温柔,也绝对不会标榜抽烟喝酒说脏话。
顶多来句「卧槽」国骂。
《逐梦摩女》这么干,完全是——
更可怕的是。
除了这些把自黑当洗白的人设,剧里还充斥着很多过时的歧视桥段。
看见别人抱着狗,就说「看上去很好吃」。
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
“都2017年了,居然还有人把这么老套的刻板印象当做核心笑点。”简直低俗至极。
但让派爷最最最最最不能忍的,还是剧里对亚洲男人的嘲笑。
说亚洲男性丁丁小又短,老套又没品。
主角公然歧视本族男性,表示只愿意和白人约会,称打死也不和中国人做。
“我一靠近中国人,就没法有欲望。”不好意思,你自己也是中国人。
里面几个中国男人的形象,也都猥琐短小。
“压抑的亚裔处男只会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转。”呵,把中国新女性的女权形象树立,建立在对中国男人的侮辱上。
甚至还说自己受了周星驰很大影响,因为周星驰电影里很多人物也都是经过丑化处理的。
这可能是周星驰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派爷只想说,言论自由,可以。
但仅限于你们自己的言论,而不是用你们所谓的自由来代表其余的中国女生。
她们不想被错误代表。
其次,把剧里随处可见的人生攻击和人格嘲讽完全当成是喜剧效果是不道德的。
真正好的幽默是什么样儿的?
两者都在片中开了不少低俗的种族玩笑。
但不同的是,《小不列颠》是英国人的自嘲之作,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有着深刻而现实的了解;
编剧处理的也很得当,梗一抛一接,笑料完全化解了不适。
再拿另一部美剧《初来乍到》来说。
里头也有很多关于华人丑恶嘴脸的描写。
而《逐梦摩女》里。
本身这三位女生对中国的认识就够刻板。
没办法挖掘到人物的多面性。
最后,基本状况认识不清,开起玩笑来又没个谱儿。
幽默感也就变成了歧视感。
让人不得不怀疑——
她们是不是想红?
看我多open,连自己都敢黑。
毕竟,中国人确实很容易自己看不起自己人。
反抗的并不是种族歧视,而是自己被排斥在外的感觉。
杰姬在采访的时候曾表示:
“西方荧屏里的中国女性没有野心,但我们有; 我们渴望工作,渴望在外国闯出一片天地。”但你们的事业心,派爷确实看出来了。
最后,虽然锅不能全甩给BBC。
《逐梦魔女》影评(三):向种族主义竖中指有多难
晚上看到毒舌电影的推送,就立马找来看了。这可能是我看过前无古人后可能无来者的最racist的东西了。因为要打破刻板印象就把所有最恶毒的点拿来开涮以跪舔西方观众的趣味的"洒脱"做法,看得我脸红。 既然说到种族歧视这个话题了,那我就来说说我在美国四年遇到的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和偏见吧。 第一件事,刚去美国在佛罗里达大农村坐公交,某一天去上课的路上和中国同学一起讨论作业,自认为声音不大,谁知道下车的时候有一个白人老太太特意走到我们这边来对我们说: You girls are loud. You Chinese are loud。当时和我同学两个小女生初来乍到听力也不是特别好,也没有经过这么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并且出国前老看到文章说西方人嫌弃中国人大声喧哗所以自己有点儿心虚,听到这样的评价第一反应是她确实说了中国人吵吗? 第二反应是心虚的想我们真的很吵吗?可惜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老太太已经下车了。 后来回想我们并没有做错,因为当时是上课高峰期,车后排有一群本科女生也在讨论说话(留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美国人其实多数都很吵),只是我们全程用了中文所以老太太觉得我们很吵,然而两个中国人当时英语还都不是特别好私下讨论还非要特么用英语吗?所以大妈的不满是针对于中国人和中国语言的歧视。可惜我们却错过了最佳的回怼时间,追悔莫及。 第二件事则是在纽约实习以后,在一个独立电影导演的工作室做剪辑助理,老板大叔白人男子年过五十旅居世界各地关注野生动物关注地球与优雅的女艺术家date,总之看起来是非常fancy的人。 彼时是2015年11月巴黎刚刚经历恐怖袭击,第二天我去上班,老板因为在巴黎爆炸地区有一所公寓并且常年住在巴黎于是非常痛惜,我们便开始讨论这个话题,工作室当时只有我一个实习生是周六上班,我对袭击表达了痛心与震惊,接下来他的一句话让我觉得人心可畏。他看着我,缓缓的慢悠悠的说:You know I just don't understand why do they (ISIS) always attack westerners? Why don't they attack...for example,Chinese people? 当时的我初出茅庐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每个大好周六早上八点爬起来上班还是unpaid,时不时还得帮他遛他的在电梯里会往女性private part扑去的老狗,这些都没有减去我的热情。 这句话一出,我的心一沉,看着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嗓子干涩,强装淡定说:I think it's a big tragedy for human being, and it will hurt everyone no matter what race this has happened to. 出了工作室,我一路都在责怪自己的反应太过中庸和平,越想越气觉得自己应该砸了他的硬盘然后竖个中指一走了之,输在了没有底气性格太怂反应又慢。回家以后和微信群里的好朋友说起这事儿,大家都群情激愤因为谁也没有直面过这种类似于"Kill Chinese"的赤裸种族仇恨情绪。纷纷出招在想下回要怎么面对才能不卑不亢给"高贵"的westerner上一课。有一句回击最为精彩,同学说你应该说: Because we Chinese don't think it this way like you westerners do. 之后的那个星期由于我对该导演的尊重值降至谷底于是就辞掉了这份工作。愧疚自己没有扭转他心中对Chinese的印象,可能到我走他都觉得我是那个hard working who always says yes 声音柔和的China girl 吧。经历这两件事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长为一个大声对这种事情SAY FUCK YOU的成熟的在美中国人。 比较让我感到悲伤的是,这两次事件上至煞有介事搞人文艺术的在纽约这样的大都市生活的现代导演,下到在佛罗里达十八线小城镇买菜的乡村大妈,都存在着潜伏在温和表面之下的深深的对华人的RACIST。这也许也不难解释为什么2017年川普会坐上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把交椅吧。 实际上,在美帝国这个什么事都会发生的民族大熔炉里,每个种族的人都会受困于Louie C.K.所说的"Slight Racist",这种Stereotype有时看起来无伤大雅其实却最是难以跳出。比如Hispanic girls都性格激烈爱吵吵嚷嚷,比如黑人兄弟都有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比如Asian都有点nerd,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最典型的便是中国人什么都吃,尤其吃西方人最爱的,狗。 这与CHINESE BURN里大辉笔墨的一点一致。然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没有办法自黑dog eater这件事。也是我最常被问及也最常反驳再反驳的种族偏见。 后来的我挤进了纽约的独立电影业勉强做着电影民工,搬到了前卫昂贵的嬉皮士圣地Williamsburg 每天与一帮有点 Hipster的Young Artists一起工作Party。遇到了各式各样国家的人。夸张到一个20人的剧组有时竟然有16个国家的人。西至希腊意大利法国土耳其波兰,北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挪威瑞典,南至哥伦比亚波多黎各牙买加巴西,东至中印度菲律宾,以及又傻又天真的美国本土人。然而我发现这里面stereotype最严重的却是来自民族大熔炉国家的美国本土人,也无怪乎文化输出最多的好莱坞影视作品最多涉及种族歧视的内容。 经常一起hang out的高高大大经常脑子脱线然而善良幽默的Blake来自美国大农村Vermont州,有一个韩裔女朋友,最好的朋友是白黑混血。他告诉我他来的地方从来没见过亚洲人。同样来自New Hamsphire的很爱开玩笑的却最会照顾人的他的好基友滑板小哥Matt,他告诉我他在来纽约读大学之前一个高中只有三个黑人,同年级绩点最高的是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人。可以想象他们来到纽约之前所面临的种族环境。由于经常一起拍摄所以和他们处成了很好的一起嘻嘻哈哈的好朋友,开玩笑我都会佯装生气拳打脚踢那样的朋友。 有一次大家所有人说好一起去吃汉堡(Burger)与墨西哥卷饼(Buritto)的组合Burgeritto。只见Matt看了Blake发给他的Snapchat以后笑喷在地,然后跟我说: Yifan, Blake just told me the funniest joke. 我问他是什么,但是他不肯告诉我,说告诉我我会生气。我生生的夺过手机来看,以为他们又讲什么黄色小笑话。只见手机上是一张我室友的狗Yoshi的照片,配字: Yoshiritto。 这只狗他们去我家的时候经常互动,因为Yoshi认生爱叫粘人大家都不是很喜欢她。Blake这个词的意思则是要把Yoshi当卷饼一样吃掉。而Yoshi又是因为我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中国人又一直背负着Dog eater的骂名,自然在我这里这就变成了一个很敏感的种族玩笑。我看过以后觉得一点都不好笑,虽然Matt让我保证看过以后不会生气。然而我却感觉受到了侮辱,严肃的看着他说: It's not funny at all. It's fucking racist, man. 事实上我们初相识的时候出于好奇他们问过吃狗的事情,我很认真的跟他们解释过了吃狗这件事是很刻板印象并且不符合事实的。只有极少数中国人吃并且大多数人以此为耻。他们表示理解。之后只有在开玩笑的时候想惹我生气时Blake才会故意问: Hey, I have a question, Do Chinese...下句还没说出来就已经被我拳打脚踢然后得意洋洋笑倒在一边。于是这次的玩笑他们跟我连着道歉好几天才和解。此后Matt经常会说要想惹Yifan生气就说一个词Yoshiritto就够了,却再也不会开此类吃狗玩笑。 另外一个剧中出现的房东太太觉得中国人都长一样的梗在美国也经常会碰到。就像走在街上被人轮换用中日韩三语搭讪或者老师偶尔会问我关于日本文化的问题即使知道我是中国人。一次拍摄,现场来了一位群演,是个精致的年轻黑人女性。在门口刚好堵到我问休息区在哪里,我指给她以后她非常优雅的对我用日语说谢谢。这种事碰到太多我只好跟她说不客气但我是中国人。她笑着看着我说: I know. 又一遍日语的谢谢。我心想她可能把日语当成了中文便翻了个白眼放她走了。 事后我跟朋友说起他们并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会不爽,因为他们也无法分辨中日韩三国人。我说认为亚洲人都长一样就是racist,其实我们有非常不同的个性和文化,可是影视作品里的Asian都一个样。他们说就像亚洲人觉得白人都长一样是一个道理。 我想了想自己的矫枉过正,发觉我们的民族其实也有很多种族偏见, 把西方人统称"老外",觉得白人是头脑简单一根筋,性观念开放,男性喜欢AA制的小气种族。黑人则暴力又傻逼,一言不合就bang bang开枪蹦人脑袋那种。我们也不关注即使同样是西方人,欧洲人美国人澳洲人西海岸人东海岸人大城市人农村人都各个不一样。熟悉了知道其实西方人很多虽热烈但深沉,如果是认真跟女孩约会怎么可能AA制,聪明文雅的黑人也多得是。最重要的是当你认真告诉他们中国人不吃狗的时候他们会尊重你的声音。 而像剧中这样的肆意调侃贬低自己种族的作者,我看不下去的原因是: 我们反抗种族歧视,为什么要不惜以这种形式? 贬低我们自己而博取已经被种族偏见同化的社会群体的廉价一笑,再看似洒脱的告诉他们"看吧我们也能以此开玩笑所以这些都不是真的,我们跟你们一样也会脏话约炮叛逆",努力地像虚假的西方文化价值观靠拢,是我们的种族同胞不能自控的集体意淫。我满篇看到的都是谄媚的比尘埃还要低的种族的自尊心和自我放弃。 我们中的很多人肯定有像当初的我一样因为错过回击的时机而追悔莫及。肯定也有很多人像后来的我一样不厌其烦认真解释甚至矫枉过正。 然而悲哀的是,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即使站在了BBC这样的平台上都不能郑重其事地告诉这个世界 : IT'S NOT FUNNY AT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