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院子》是一部由岑俊义 / 孙凯执导,林更新 / 陈赫 / 朱桢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个院子》观后感(一):《三个院子》测评 |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评分:三星半
来说一说刚刚在江苏卫视黄金档播出的最新星素民宿接客美食吃喝拉撒生活分享慢综艺《三个院子》。
我为什么格外关注这档节目呢?因为这个节目的总导演是岑俊义,前跑男负责编剧的总导演。
小伙一年多前从二台辞职出来创业,年初乐视网打着相亲交友旗号的心机男女撕逼算计宫心大战《单身战争》就是他出来的第一个作品,虽然节目一度下架(这年头下架比下岗还容易),但整季13.7亿的点击率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后续的消息是为《中国有嘻哈》贡献了编剧力量,帮助其成为今年唯一一档新爆款网综。
这份成绩单可以说是相当可以了,所以我对小岑的这个作品也是非常的期待,当然我的期待不重要,金主爸爸的期待才重要。期待着这档节目的爸爸们有OPPO麦吉丽快手香飘飘小猪短租福特汽车途游斗地主海尔家电(额滴个神呐怎么这么多爸爸啊这tm赚翻了好羡慕),这吸金能力,杠杠滴!
节目曾官宣12月3日播出,但3号却没有如期上档,延迟了两周终于播出。
在当前的形势下,可以想象,节目组应该是度过了忐忑、难捱、整改的两周,所以在第一期节目的开头,用了冗长的篇幅来铺乍一听很正能量的“共享生活”概念,来迎合某些机构的要求?(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正题)
一:共享生活 伪概念
开场的这一段共享生活的概念的阐述,看完了就像没看一样,全是空的(脑补演员的诞生章子怡脸一沉的悬念音效)。
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太空了。生活是个虚词,不像单车、充电宝是个东西。生活是什么?不只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你怎么共享?是要把媳妇共享出来睡觉,还是把你的钱共享出来给我花?
这个概念本身立不住,太虚。那节目组用这个作为节目的核心推动力,就有点站不住脚。可以说是画蛇添足纯属多余导致装逼失败。
节目组很有心的营造了亲情、友情、爱情三组嘉宾组合,把人类的三种情感一网打尽!任你妖魔鬼怪或者安娜金,都逃不出这三种情!
最好的一组是大张伟和他妈的大霞131号院,霞姐的地道老北京风范相当的社会了,母子俩的互动也相较自然有趣。
林更新和朱桢的组合就相对差了一些,林更新综艺感保持水准,可惜朱桢本身没有任何吸引力,不帅也无趣,和林更新的配合也毫无火花可言,起码在第一期里没有任何“兄弟之情”的cp感。随着节目的进行,后续二人能否有所改善,节目组要赌一把了。
最尴尬的就是应采儿和山鸡哥的这一组了。本鲜肉斗胆问一句:这真的是一对夫妻吗?真的相处的蛮奇怪的。没有Jasper在身边的山鸡哥,就是一个凶巴巴的中年大哥。节目组好死不死的给这两口子招来了几个实在招人烦的塑料花姐妹,吵吵闹闹叽叽喳喳,简直是一锅乱炖,让人想快进。
三:三个院子 没关联
三个院子哪儿都不挨哪儿,是这个节目最大的问题。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浙江,一个在广西。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分割,三个院子情感上彼此没有任何关系,三组嘉宾也没有任何瓜葛,实在是浪费这么多钱请来的明星。难道你不想看霞姐狠批采儿不做家务?不想看大张伟林更新PK抖包袱?不想看采姐色诱林狗互动密集引来山鸡哥吃醋暴怒?(三连押哦,原来冠军被我内定!耶)可惜这些都看不到。
导致节目有一种拼接感,贺岁档的低分电影常用的手段,这边还没看过瘾,一下又切换到那个院,切来切去,观众容易切歌拜拜了。
以上提出的问题仅供参考。必须要说,节目的品相还是很不错的,硬件上三个院子的装修都非常的惊艳,软实力上节目观感也基本流畅,后期也延续了《向往的生活》、《中餐厅》这种慢综艺常用的温馨漫画风来包装,比较高级。细节上也能看出编剧思路比如院规的空白设定;导演思路比如让一个乐队和张凯丽一起来大霞院,肯定是考虑了凯丽姐在这能亮一把好嗓子。这些都说明了节目的品质还是很OK,节目组的功力还是有的。
那么就期待节目后续的发展,希望会越来越好。本鲜肉会持续关注!
这些估计你也感兴趣
主要聊聊综艺。偶尔说说八卦。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蟹蟹。还不关注,我不开心《三个院子》观后感(二):江苏卫视真的不会做综艺
12月17日开播,到我现在写评距离12个小时,微博上除了营销号以外,有评论的寥寥无几,豆瓣上算上我两篇评价。
17号早早的坐在了电视机前,看了半小时不知所谓的谍战剧后,正式开演。本来是奔着大新哥林更新去的,看到陈小春和应采儿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再看到大张伟犹如晴天霹雳。Σ(っ °Д °;)っ并不是对大张伟有什么太大的偏见,真心是不喜欢他那闹腾劲儿。先放下这个不说,从嘉宾上看,就有种综艺大杂烩的预感,别不是没有主题吧?然后知道三组人,三个院子,分别在不同的省份:北京、浙江、广西……
坑爹呢这是!!!!
那你拍三个综艺节目好不好?!这完全没互动的嘉宾是闹哪样?!!
希望以后会有互动打我脸吧。
说回主题,我为什么说江苏卫视不会做综艺。我们看这些综艺,吸引人主要靠什么呢?
1.咖位阵容。跑男也好,鸡条也罢,先声夺人的都是咖位阵容。MC中至少有一些当前热度比较高的明星。这点《院子》的想法还是不错,有最近直播网红我林狗,有传说中的朱桢,有大张伟和他的母亲,有最近儿子大伙的山鸡哥夫妇,这阵容,这年龄层,要是互动起来,想想就觉得有趣啊。
然而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点。
2.互动。基本上这些比较好看的综艺,看的就是明星之间的互动的。就连中国好声音这种节目,都是一半素人(还不全是)唱歌,一半四个评委互动聊天的。更别提鸡条,跑男,爸爸去哪儿这种的。而《院子》的模式是明星接待素人。好好好,接待素人也行,像亲爱的客栈那样有点准备,这个过程也有点看头吧。
完全没有啊亲!!!
这到底演的是啥啊,表现的是啥啊,你让我看啥啊!!我看的是啥啊!!!为什么我要看这个啊!!!
3.剪辑。剪辑师傅我问你一下,剧组是没给你鸡腿吗?你这本来节目满打满算1个半小时,你来回切换累不累啊?没演的啥内容就插播广告,广告回来就下节预告,这是个啥玩意啊,啥玩意啊,啥玩意啊!!搞妹啊!!
这综艺真是有毒啊,为了我新哥,下周再看一周,希望有一些变化,万一是慢热型的,我被打脸我也开心。
《三个院子》观后感(三):从《三个院子》第一期谈综艺
前期宣传不错,所以很期待,看完之后,想着凡事还是不要有期待好。
我认为的问题:
1.前奏太长:进入正片之前足足12分钟前奏,如果三个院子都要介绍一遍,那么我觉得用不同的叙事可能会好一点,不然就会感觉在同时看三挡综艺。顺便说说现在的综艺节目,感觉都差不多,没什么出彩的,就像美食广场的快餐,窗口精美,如果新开一家,一定蜂拥而入,然后发现和其他窗口味道都一样。整个美食广场能把米饭面条包子都做成一个味也是实力了。
《三个院子》有点类似于《生活相对论》都是明星和素人;有点类似于《爸爸去哪》都有不普通的房子;有点类似于《什么客栈》《什么旅社》,都有那么点类似。所以剪辑很重要了,素人也很重要,那直接决定了你怎么能从这堆包子里成为真正的馒头本尊。
恩~想起来周五去万达吃饭。万达里的饭店也都一样,装潢豪华,没揣好钱都不敢往里踏,餐具精美,但是最重要的饭呢,要不就是油油腻腻,要不就是清汤寡水,但是都贵的离谱。
2.广告略多,广告,下节预告,前情提要,有好多次,每次都要快进很烦,尤其是节目不怎么好看,但是又期待然后不断劝自己要耐心,要发现亮点的过程并不开心。作为一档明星众多的综艺,广告肯定是必须得,那能不能把下节预告缩短点。如果预告承包了所有亮点,那我们还看正片干嘛?
3.剪辑。有重复画面,一个事说好几遍。觉得因为剪辑减分很多,是我对剪辑有太大期待,恩,可能因为现在剪辑师是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太迫切看到一个出彩的剪辑师。总之,不太有趣。
4.素人,不够接地气。既然找素人,那么就是让观众了解不一样的普通人生活,是希望有碰撞的吧。吐槽一下“许愿池”的贵妇团,什么都不会,叽叽喳喳的,还事那么多,实在不喜欢。现实生活中实在不喜欢,在那叨逼叨,然后什么都不干,还一副我好拽我好帅的模样。不会做就打下手啊,也不能饿着孩子啊。(对不起啊,就当没看见吧)就林家的最地气,我不是说只有会做饭才地气,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带着你的职业感,就像那个乐队,当然剪辑也没剪辑出来他们的精彩,人家乐队来了,都没让人来个solo,没自然的谈谈心,愣是把人家弄成了拎包的助理,《北京的乐与路》里香港音乐青年问北京摇滚青年,北京摇滚什么特点,耿乐说:北京摇滚?我觉得是穷。哈哈,所以作为一个乐队,如果真的是那种怀揣音乐梦想在坚持的,其实应该是很难的,他们心里有着周围人包括家里人的不理解,冷落;有着对音乐的炙热和执着;有着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的迷茫和自我审视。有很多能展现的,我们应该关注着这群音乐青年的内心,现状,他们究竟有多少出路,他们创作的音乐到底怎么样。一个乐队并不能代表整个音乐北漂,一个节目也许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想说,它明明可以做的更好,展现的更多,带给观众更多。这些个电视素人,我说多一点,我觉得有一部分人是觉得参加一个节目能改变自己什么,然后能赚很多钱,其实他们没有什么生活味,他们有的是工作味,钱味。(对不起,腹黑了)《相对论》里的那个极简主义,大老师说,你极简,你心里有就行,你没有必要非要走那个形式。(恩~我特别喜欢大老师,觉得很搞笑。嘿嘿)我觉得对啊,不要走形式,还有去别人家里扔东西。觉得有点装。《相对论》里我觉得那个全职煮夫,和那个恐龙家还挺好的。能学到跟小孩商量只哭三声,这招真的太牛了,以后我有了小孩一定要试试。恐龙家的状态就很恐龙家,看完之后我很相信他的生活就是那个样。
5.这两个不是很差,但是可以做到更好。配乐和配字。当三个院子推门介绍的时候,想起的配乐,不知道是因为配乐还是剪辑,我对象说,这是《爸爸去哪吧》,我笑了。一个电视节目如果配乐好,那也是一大亮点。就跟电视剧一样,配乐好很加分的。《没关系啊那是爱情》配乐特别好,揪出来单听不觉得啥,但是看完剧再听,就会附带很多感动。我知道电视剧和综艺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想跟别人不一样,你就要有你自己个性的配乐。如果没有钱另做配乐,那可以找找各种歌,帮忙打各种歌。我不知道这种要不要花版钱哈。总之呢配乐配字请参照《三三》你说他们找配乐有多用心,好像也没有,就是一首一首整首的放,但是观众看得很舒服。至于配字呢。就真的需要一个很有趣又很细心的人了。读懂主人公的心里话,读懂天气,读懂小动物。这点《三三》做的真的很棒。
逼叨逼了这么久,说点我认为的处理办法,我不是专业,不知道可不可行。就消遣看看吧
1.人设:一档综艺节目,嘉宾没必要卖什么人设,节目组也不要给嘉宾定什么设什么人设,这样很累还很假。是什么性格就真实的展现出来最好,不要刻意掩藏什么,你放心,再完美也会有人把你骂得狗血淋头,与其都要被骂,为啥还不让自己舒服点。也不要嘉宾展现了什么性格,就给人加人设,就像《穿越吧》,刚开始沈腾懒,老是躺着,观众觉得好玩,后来就有点强加人设的感觉了。
我觉得《侦探》比较好,几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位置,何老师,就像妈妈,很贴心,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撒司机,就是有自己的幽默个性和才华,能文化的上路,你觉得他只会开车吧?并没有,他是一个完整的人格,他不止开车,他还爱叨逼,还爱方言,可以随时吟诗作对,说一些根本没人理的梗。你就觉得这是真实的撒老师。鬼鬼,很吵吵,小公主,现实中我身边要是有这么一位,我应该不会喜欢。但是节目中很可爱,敲可爱,很能找东西,虽然跟欧姐一样没什么脑,但是我很喜欢听她的声音,看她在那里叽叽喳喳。小白,聪明,我觉得是里面最认真破案的了。思路清奇,逻辑严谨,演技浮夸(这里是褒义词,请看他演的富二代,白rap,你就明白了)欧姐,颜值担当,人一来就说了,我不喜欢动脑,来我就是为了让脑子动动,往后看果然没什么脑,但是,你看她那么认真的听,认真的找,然后听不出来啥,也推不出来啥,仿佛看见了自己。嘿嘿,还蛮可爱的啦。五个人,都展现了不同的特点,没有什么刻意的配合,反而碰撞出了很好的大火花子。
究其原因,就是,嘉宾对节目组的信任,节目组对观众的信任,说的太抽象了是吧,其实就是自然的做事,该打哈欠就打哈欠,该放屁就放屁。嘉宾来了,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剧本。然后剧目组去剪辑素材。
我想起一个故事,市中心出了一场车祸,牧师到现场已经给死者祷告完了,这时候来了一家媒体,想要牧师重新祷告,牧师拒绝了媒体:这样做既不尊重死者,也不尊重信仰。
2.节奏。所有的事情都有自己的节奏。节奏这个词,演员总在说,相声总在说,其实就是在说自然。演员和相声都努力把自己靠向真实,更何况真人秀呢。
节奏,就要求有一个过程。生活主题的综艺更要求过程。什么是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如果定的就是一个慢节奏的节目,那就要慢火细炖,如果是竞技游戏搞笑类,那就猛火快炒。又抽象了是不,意思是如果是慢节奏,想走心的,就参照《三三》吧,慢慢的放慢慢的播,买菜也播,做饭也播,各种小细节都慢慢播。走心,总不可能吃一顿饭就能流出泪吧,前期的铺垫,气氛的酝酿,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有东西都是有因果的,没有这些细节的铺垫,就没有烟火气,就没有生活味,只在黑板上写“要开心”就会显得假,吃饭时嘻嘻哈哈就会没那么触动,因为一切都太快了。总之就是要详细详细再详细。建议一个院子拍一期,这样各自的粉也好一次满足,省的快进。
3.态度。不要追求快,快不见得是一件好的事情。又想快,又想豪华,什么都占,就什么都做不好。韩综为啥比咱们的好看,韩国的小鲜肉为什么演技在线(本人不哈韩,也不会去韩国玩)我觉得是因为“穷”。他们没有钱,没有好资源,所以有什么项目都很珍惜,演员珍惜机会,认真演,嘉宾豁的出去(可以参照《running man》玩的很嗨啊)。他们那么多节目,没有重样,那么多期,没有季之说,大家都很坚持。
有些东西就是很无聊,就是做不到太好,但是我们把态度摆在这里,没有新鲜的蔬菜,饭我也做不好吃,但是我认真做了,我把胡萝卜切成小心心,我反复尝了咸淡,我小心翼翼的为你呈上,那么即便你有再挑剔的嘴,是不是也能安静的吃一口呢?
看过一个钟的微博,没错就是那个无聊的钟,微博内容什么呢,就是敲钟,无聊吧,但是人家勤勤恳恳,虔诚的坚持着,当然不同于《诞生的》坚持啊,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看完之后,你知道它想表达什么,想传递什么。
····
都看到这里了呢,你也是怪无聊的。
最后,佛系的说一句,并不专业的屌丝我,自以为是的说了这许多,如果不好看,那就算了吧:)
《三个院子》观后感(四):《三个院子》,能否容下生活叙事的三大野心?
文|珞思(珞思影视研究组)
被生活流综艺的恬静舒缓席卷的2017综艺圈,于昨晚迎来今年最后一档重磅季播。
12月17日20:30,由江苏卫视、星乐盟出品,新浪微博战略联合出品、爱奇艺独家网络视频合作,倡导“共享生活”理念的观察体验真人秀《三个院子》,压着这一年的尾声徐徐露面。
如果说《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讲的是一个院子的情感聚焦,《青春旅社》带来的是两个院子的竞合共生,《三个院子》的叙事野心同比似乎更大一些。它向观众铺陈的,确切来说是“三种院子”。
《三个院子》抓住国人对院子的特殊情结,在山上、海边、城中,分别打造了三处风格迥异的院落,选取林更新与好兄弟朱桢、陈小春与老婆应采儿、大张伟与妈妈周振霞三组不同情感关系的嘉宾,他们作为三个院子“Life Sharing”的发起人,不断接待形形色色的客人,分享百态人生,共品生活意义。
三组嘉宾大合照野心越大,意味着难度越大。从第一期节目效果来看,节目挑选嘉宾眼光精准,将老面孔拎出了新看点,三大彼此独立的叙事空间各有特色,“共享生活”的感觉初现。至于问题,还是和岑俊义导演之前的代表作《爸爸回来了》一样,平行剪辑穿插叙事如何做到繁而不乱,这不管对制作水准还是对观众审美,都是一大挑战。
囊括人生情感的三大命题
演绎一支亲情、友情、爱情的交织协奏曲
生活流综艺的珍贵之处,就是人和人之间细腻动人的情感火花。人世间的情感,最令人牵挂的莫过于亲情、友情和爱情。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层次丰富的人生味道。
一般来说,主打生活观察的真人秀都会挑选一个相对单一的切口,要么是亲情,比如《爸爸回来了》;要么是友情,比如《青春旅社》;要么是爱情,比如《亲爱的·客栈》,《三个院子》却试图一举囊括人生情感的三大命题,要将这三种类别的情感呈现得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实在考验制作大厨的烹饪手艺。
陈小春买菜“卖萌”砍价人选对了,节目往往就成功了一半。对于《三个院子》的三组人物嘉宾,笔者还是相当满意的。林更新与朱桢,陈小春与应采儿,大张伟与妈妈霞姐,三组有着鲜明情感关系的搭配,脱离职业日常回归简单生活,进入一个陌生又美好的舒适小院,发酵出丰富立体的情感景深。人物关系层面,笔者从中品出了以下看点:
第一,给大张伟做减法,他不是花式搞笑的综艺咖,只是妈妈的儿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张伟就是一只综艺神兽,《三个院子》剔除了他的职业风格,不用再拼命搞笑、卖力做梗,到了这儿就是妈妈的儿子。提到院子,大张伟首先想到的是“回忆”,他想在这里找回自己小时候和妈妈小时候的生活印记,而妈妈周振霞和她那个年代的所有人一样,邻里凑在一起生火做饭的“大杂院”,是填满整段青春岁月的温暖细碎。
在“大霞131院”里,瘫遍北京城的大张伟希望去帮妈妈实现很多的梦,“女孩子是有很多梦的。后来我才知道,我妈梦太多根本实现不完,不过在节目里面我都尽量去实现完了!”两人一块儿买兔子,一块儿买煎饼,摊主切香肠的时候妈妈还特别交代给儿子那份儿多切点,和天下妈妈所有的理由一样——“我吃不下那么多”。到底妈妈的儿子又会如何借着不多的相处机会陪伴她、温暖她呢?这组嘉宾,是笔者怎么看都不嫌多的。
大张伟母子集市闲逛第二,“佛系青年”的改造之旅,他们能戒掉游戏和泡面吗?
《三个院子》的偶像担当,非林更新莫属,毕竟是九亿少女的梦嘛。但是和兄弟朱桢一起入驻“真心院子”的林更新,就是“佛系青年”的代表,进一步放大了他在所有综艺里展示过的懵、懒、暖,那是一种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游戏是消遣的伴侣,横躺是最佳的姿势,而泡面,就是最万能的食物。
笔者一直认为,在三种情感里,友情是令人最觉松弛的一种。年龄相差十岁的朱桢和林更新因工作而结识,又因为相近的兴趣爱好成为买房都买在一栋楼的哥们。对于院子和同一屋檐下的理解,他们更像《Friends》里的罗斯和钱德勒,可以一起通宵打机,肆意撸串。这对爱打爱闹爱互怼的真心兄弟能戒掉游戏和泡面,在院子里过出day day up的生活状态吗?节目赋予他们的“改造功能”,也许是这对嘉宾的主要看点。
林更新招牌“3个面5个蛋”料理已经火遍全网第三,浪子和悍妻的甜宠日常,大概是本自带“驭夫术”的婚姻秘籍
刚刚收官的第五季《爸爸去哪儿》中,陈小春和儿子Jasper成为最大看点,大家十分好奇:一对脾气如此火爆的夫妻,为何可以教育出这等完美的儿子?笔者觉得《三个院子》这部分就像《爸爸去哪儿5》的前传,都说孩子的性格是夫妻关系的投射,所以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陈小春与应采儿,是一对“七年之痒”却依然幸福甜蜜的夫妻,动不动就要亲亲抱抱举高高。在儿子面前经常黑脸的陈小春,到了应采儿面前无比服帖:看到摩托车,陈小春表现出喜色,应采儿当下不作评价,但在老公想骑车出门采购时,立即翻出之前出过事故的教训,拒绝陈小春一切软磨硬泡。其实每一声“河东狮吼”里,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
陈小春应采儿泳池边散步一次想讲这么多,贪心的《三个院子》不过是想告诉观众:牵起爱人的手,搭上朋友的肩,回到父母身边。院子里,有生活。
如果说同类型的生活流综艺是逃离当下,追寻诗与远方,《三个院子》则是在回归生活和情感的本位,找回那些因为忙碌、焦虑和慌张而遗失了的美好。就像大张伟说的,“岁月就这么流着,即使你从没指望过波澜壮阔,它也会让你恍然热血得热泪盈眶”,趁着一切还在的时候,忘情刻骨地沐浴感受,就够了。”
三大野心纵横交错
能否捋清这看似繁琐的故事线
是节目的一场大考
笔者开篇就总结了,《三个院子》有三大叙事野心,具体来说:
第一,是三组基本的情感关系,这是节目的情感底色。笔者上大一段的解析基本阐明了,这颗野心是足够支撑的。
第二是“共享生活”概念的真正落地。对于这样一档节目来说,三组嘉宾本身已经拥有一定的看点了,如何在星素结合的讲述方式中,既不喧宾夺主,又不浅尝辄止,笔者觉得这实在是太棘手了。
《三个院子》正在展现的,是3乘以2+x的素材量。三组关系彼此独立,互不交叉;在每组关系中,两位嘉宾之间的关系,加上不时到访的x访客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叙事结构,而x访客中又既有素人,又有明星,节目在仅仅1小时多一点的时间里表现这么多的内容,观众多少有点目不暇接呢!
大张伟母子与素人嗨唱节目总导演岑俊义曾担任过《爸爸回来了》制片人兼总导演,《奔跑吧兄弟》第一、二季负责编剧工作的总导演以及《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制片人兼总导演,自主创办乐禧文化后也一手打造过《单身战争》,以及担纲今夏爆款《中国有嘻哈》的总编剧。从他出色的职业履历可以看出,讲好一个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故事向来是他的强项。笔者认为,这大概也是他敢于挑战《三个院子》的自信来源。
《三个院子》在整体结构上,有一些《爸爸回来了》的影子,独立叙事、平行剪辑、穿插切换。笔者至今还记得,当时《爸爸回来了》的跳跃剪辑也曾遭遇过许多吐槽,很多观众表示杂乱无章,线索太多,萌娃们的狂热粉丝们后来干脆自己弄了cut版,满足自己想要一次看个够的欲望。的确,比起像《我们相爱吧》这种同样是三组嘉宾但是独立成篇的讲述,动用蒙太奇手法的《三个院子》总在三座院落之间穿梭、跳跃,画风还真是任性!
就第一期来说,切换的节奏点把握得还不错,割裂感不强,但是剪辑一定是一场硬仗,节目丝毫不能懈怠,不然就是生活的一团乱麻啊。
一开播就花式上热搜,还拿下周日收视冠军,起势不错现在说说节目最大的卖点“共享生活”。一般首期节目因为肩负了铺陈任务,嘉宾对于环境也在熟悉和摸索中,所以素人访客的部分还没有更多展示的空间。前来的素人有音乐人、化妆师、IT人,还有带着宝贝的一群主妇……林林总总,风格各异。
素人来访的重要意义在于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交互,笔者印象比较深的是“真心院子”的第一组访客,其中一个担任化妆师工作的妹子,表示自己每天4点多就要起床,没有工作也是7点就不睡了,这让林更新这种中午等于早上的“晚睡一族”叹为观止。
仿佛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才会带来碰撞以及思考,《三个院子》也有意戳一戳“女儿控”陈小春的心,前来到访的妈妈们都带着可爱的女儿,这画面,想一想都是满满的心机!
“许愿池”是第一期最热闹的院子“共享生活”为节目带来的是无尽的想象空间,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到来的是谁,以及他们会为你带来什么。开放性就是可能性,就是惊喜值。
第三,从市井到乡村,从山间到水边,《三个院子》还想在中国式人情味儿中添加中国式人文味儿。
如果你有一个大院子,你希望它在哪里?又希望是什么模样?看得出来,节目组在院落选择上挖空了心思,三处院子承载了绝大部分国人对“理想院子”的憧憬。
大张伟母子居住的“大霞131院”,承载了很多人的院子记忆大隐隐于市,北京胡同里的“大霞131号院”,是典型中式风与大杂院生活气息的结合,有石子小路,有满树杏黄笼罩的户外天台,京式大杂院烟火寥寥,满是生活的气息。 位于浙江台州的“真心院子”,满足了现代年轻人对“同居环境”的期待。超大客厅与餐厅,楼上楼下自由穿梭空间,有共享的亲密,也有独处的静谧,最符合青年们自我与热闹都想有的多样需要。 坐落在广西一个岛上的海边小院,有猫有狗,一字排开的独立房间各不打扰,开放游泳池里荡漾着天鹅与火烈鸟泳圈,绿草坪院子里摆放着儿童滑梯和小玩具。在小清新中,加入了更多的童趣。从市井到乡村,从山边到水边,极致理想的生活硬件,配搭恬静舒缓的诗情画意,生活在院子里的人不经意流露出温软的生活细节。院子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却不是全部。接下来,院子的主人和客人们或许还会拓展他们的活动半径,和周遭的一切发生更多的接触,激发更多的触动。
就好像大张伟母子在煎饼摊前守着热气腾腾的煎饼,这可能是妈妈周振霞十分熟悉的生活记忆。在《我们十七岁》中,大张伟就曾分享过一段人生经历:小时侯因为家里没什么钱,父亲为了给自己买昂贵的音乐器材,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去夜市摆摊,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有一次手里端着一大盆鸡蛋摔倒了,腿都摔折了,但是看见那一盆鸡蛋竟然一个没碎,爸爸还感觉挺开心,休息了三天之后,爸爸又拖着瘸腿继续去夜市包馄饨、摊煎饼了……在《三个院子》中买完煎饼,周振霞大方说不用找钱了,那些在生活里吃过苦的人,更有无比的软和暖吧。很小的一细节,却让人倍感珍惜的份量。
总体来说,在2017年这一波生活流综艺里最后交卷的《三个院子》,首秀有了中上之姿。能否在更大的挑战下讲出更好的故事、释放更浓的情感,需要制作团队继续努力。有野心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唯有实力,才是说话的唯一资本,加油!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七号
《三个院子》观后感(五):三个院子,首播说点什么
从预热到开播,三个院子着实让人等了太久,周末好不容易开播了,白天上班没空看,赶在晚上看了下,怎么说呢,总体感觉还行吧。林更新和朱桢主打友情,陈小春和应采儿主打爱情,大张伟和他母亲主打亲情。三个不同的任人物演绎三个不同的故事,原本以为三个院子毗邻,时不时来个互动再加上明星嘉宾助阵啥(要是能来郑伊健就最好了,毕竟山鸡的大哥啊),没想到实际上三个院子距离十万八千里啊,而且嘉宾什么的,为什么要是素人啊,跟隔壁台客栈和旅社一样了,但是感觉素人表现的是不是太自来熟了啊?是节目组的剧本?还是剪辑问题?总是感觉很突兀的就有素人要过来了,很有一种恶客的感觉,互相之间交流互动也不是很多,也难怪陈小春无奈了,正常人都会这样吧,本来还以为能俩人甜蜜相处呢,没想到是来做保姆了。
总之还是很有期待的,会继续看,希望能带来惊喜吧。
《三个院子》观后感(六):三个院子不是共享生活的代言
看了一集,觉得这个综艺值6分。
首先共享生活的切入点很好,明星阵容选的也很不错。剪辑不错,要是能选到音乐的配合会更好,总体来说这是个立意新颖的生活综艺。
但是不知道是节目组的剧本还是报名来的素人没有了解好节目本身,感觉总是把明星当保姆耍。陈小春那个小院的就是,一来就把陈小春支去买海鲜,我要是他我也来气。不管是前者后者,原因总是节目组根本就对共享生活没有明确的定义,说到底还是一档只靠消费明星来拉收视率的综艺。
这种生活综艺基本全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撑起来的。暂时我还没有看到这档综艺给出的明星和素人交流的太多的场面。
《三个院子》观后感(七):三个院子,希望形散神不散吧
冲着综艺之王大老师和综艺黑洞林狗看的,等很久了,第一期也果然是这俩院子比较状态在线,最戳心的院子目测会是大老师家,心态超年轻母子档,笑泪并发绝对可期,萌宠大霞兔狂刷大老师蠢萌一面加分正无穷。帝都院子在四合院改造上颇费心思,另外俩略雷同。应采儿山鸡哥“黑帮夫妇”慢热得十分意外。 因为分三地、三个院子,剪辑就比较散,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三个院子之间的互动,甚至交换和融合等等打破空间隔阂的玩法,真是就只有从头到尾一拨一拨换客人的话,梗就都玩儿疲了。慢综艺没有那么多的激烈冲突,让观众看得进去,跟得下来,对主演的考验应该高于快节奏竞技类,大老师和林狗的综艺感我是有信心的,应采儿娱乐圈神婆一枚也妥当得狠,成败看小春哥了。
能看出来三个院子走的是亲情友情爱情亘古不变煽情挂,大老师林狗应采儿三个欢乐热闹的,负责中和平淡和煽过分了的矫情,希望形散神不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