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倩女幽魂》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倩女幽魂》观后感10篇

  《倩女幽魂》是一部由程小东执导,张国荣 / 王祖贤 / 午马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武侠 / 古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倩女幽魂》观后感(一):向经典致敬

  由王祖贤和张国荣主演的“人鬼情未了”,至今仍然无人可以超越

  王祖贤从饰演聂小倩到青风,一直纯真得令人心疼,简直是从眼神上让人疼惜的一个角色。从邂逅宁采臣到最後,一路上坎坷波折。她的命运一直是由不得自己,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事情。但她和宁采臣的相处中展现了人性善良单纯。当想告诉他自己是鬼而不是人却不能说出来的感受往往是最痛苦的,当她后来把真相告诉了宁采臣,这个书生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她极大伤害。他认为鬼都是害人的,充分表现人性中的自私一面

  最后聂小倩从地狱里救出来时天开始亮了,他为她挡住阳光。聂小倩对宁采臣说:“到了最后仍然见不到你最后一面,天亮了我却非走不可了,点解天要亮的那麽快… …” 看到这里我觉得特别难受,因为有时候阻隔着爱情的不止是被人反对,还有距离

  明明知道是悲剧,但是却奋不顾身,因为爱情它的不可知性。 青风这角色,无疑是小倩的延续。让人看到更为纯粹情感。她有了婚约却喜欢上宁采臣,宁采臣一直念念不忘小倩,可最后还是可以和青风在一起。

  《倩女幽魂》观后感(二):《倩女幽魂》背后的秘密

  1,张国荣角色

  张国荣在一电视台透露因上一部徐克监制的《英雄本色》他的角色不讨好,所以今次徐克特意安排一个很好的角色给他:一个忠到不得了可爱书生宁采臣,让观众同情及怜爱他。而片中的宁采臣。对爱情矢志不移,张国荣笑说与他唱情歌形象很配合。

  张国荣被问到《倩女幽魂》一片中饰演的那个讨人欢心的角色,忠忠直直又单纯,这般投入,是不是演回自己?他说自己一看剧本十分喜欢这个角色,他觉得戏中那书生十分单纯,又有一份初入世途的正义感心无杂念以为全世界都是美好的。就好像每一个人初入社会那样清纯“说是演日我自己也无不可,因为我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2,服装造型

  徐克在考虑《倩女幽魂》造型和对白时,希望尽量时代感重一点。美指在服装造型上,确花了不少心思。说到这部片的服装设计,张国荣觉得有点似一个日本名牌Issey Miyaki(三宅一生)的服装。为了造型保密徐克曾一度勒令演员不可将造型外泄以免遭人抄袭,亦拒绝传媒采访。对白方面他也不想太“文绉绉”、大古装片的感觉。张国荣估计可能市场问题,因很久没有古装片上映怕观众不接受。此片加插了不少笑料,所以张国荣拍起来感觉有点像波兰斯基的《天师捉妖》。

  张国荣眼睛受难

  某日记者到《倩女幽魂》的拍摄现场探班发现片场内烟雾迷漫、狂风大作制作人员用尽所有可以“生烟”的方法又是乾冰又是香火再开大风扇吹呀吹就这样日日在香火「熏陶」下张国荣的眼睛出了毛病眼眶周圉起了红点又生痱子,且肿了起来,差点眼珠都看不见I他说尘埃入眼令双眼发炎,但其他人却没事可能他的眼睛是特别敏感。除了眼睛受难这部片还有很多“汤身戏”一会儿被雨淋一会儿浸在水中,最惨的是拍摄时正值寒冷的冬天令他患上感冒,还要赶戏。那段日子的张国荣不是拍戏便是看医生

  3,拆记者菲林?

  在《倩女幽魂》的拍摄期间曾发生一段“拆菲林”的传闻。某报指张国荣态度恶劣喊打喊杀要取回菲林但LESLIE否认:“事情经过倩形就是这样,有两个记者来到片场说要拍照,当时王祖贤正拍一出浴镜头她虽然身上贴好胶布但仍恐防走光,所以不想拍照但记者坚持要拍照为免有“穿崩相”出街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将菲林交由我们冲晒,若然没有走光就让他们刊登所以整件事情根本与我无关。”

  关於折菲林事件,张国荣委实感到十分无辜。他原本不想事情愈描愈黑所以不作任何反驳但为了防止误会加深他只好作出澄清。

  4,专人指导亲热戏

  张国荣拍《情女幽魂》与王祖贤有一场亲热戏。他透露一个小小的秘密原来那场亲热戏曾经请教过某“专家”因此演出他的眼神特别浪漫。本来徐克加程小东张国荣已经甚有信心,但那天刚巧遇上那位“专家”。“专家”本来就是张国自的好朋友,对他一向十分关心知道他要演这么一场戏,就自动献身教路。这位“专家”不是别人,正是黄沾。

  5,拍摄时间

  《倩女幽魂》是重拍当年乐蒂主演的同名电影,同样是取材自《聊斋》的原著故事。这个86版加了很多新元素和特技。

  张国荣很喜欢《倩女幽魂》这部戏,但亦是他从影以来拍得最辛苦的一部(以当年计)。因为《倩》片是古装片,又是鬼片的关系,经常要喷烟、放乾冰、吊威也等等,而且程小东坚持他不用替身,翻扑倒地,全部亲自上阵。此片共有一百二十组戏,他个人占了一百十一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拍摄时间亦拖得很长,拍了多个月(一百四十一天),很多次说快要完工,结果又是一拖再拖,“剩下最後一日戏”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次。虽然拍得很辛苦,但张国荣并不介意,相反觉得辛苦是值得的。他认为这部戏拍得既好又认自,所以他愿意多花时间,况且他一向欣赏徐克,对这部片他是寄予厚望的,期望有好成绩

  6,《倩女幽魂》掀起古装鬼片热潮

  喜剧动作片一向是香港电影的主流,此片上演前,古装片和文艺片已低落了一段长时期,若然《倩女幽魂》受落,对市场无疑会起刺激作用,因此《倩》片上映时,张国荣十分紧张票房成绩及观众反应

  《倩女幽魂》开昼时票房只是一般,但因为口禅好,愈影愈旺,事实证明观众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好片,无论是文艺片或古装片一样欢迎。《倩女幽魂》的成功更掀起一片古装鬼片热潮,电影公司纷纷抢拍同类型的戏,而电影工作室当然决定开拍续集。

  《倩女幽魂》有机会在日本上映,是因为它在欧美扬名,引起日遂与徐克接触安排在日本上映。而在88年初,《倩》片在法国一影展击败了《铁甲威龙》,获得评审团颁发一个特别奖,外国人觉得《倩》片的特技拍而此片也得以在法国廿多间戏院放映。此外,《倩女幽魂》亦在葡萄牙获得最佳影片奖,在米兰影展也大受欢迎,不少观众在欣赏途中站起来鼓掌

  7,无意往日本发展

  《倩女幽魂》在日本上演,男女主角张国荣与王祖贤当然前往东京协助宣传。此片在公映前在一次科幻影展展出,大受好评,而张国荣同时亦有另一部电影《胭脂扣》在该影展展出。日本影艺界对他的评语是一个十分有质素的演员,亦是香港最顶尖儿歌手之一。虽然有如此好的评价,张国荣却无意往日本发展,主要是言语障碍的问题,而且他也自觉无魄力重头做起。

  8,日本开画成绩理想

  《倩女幽魂》1989年 1月在日本上演,此片开画首三天票房情况甚佳,每日收入入稳步上升(可能与1月16日为日本公众假期有关),而日本圈中人(如松竹、富士等机构之大员)的反应亦很好。全线有六十多间戏院上映,而东京都内都内占五间。

  9,韩国上映极受欢迎

  《倩女幽魂》在韩国上映也大受欢迎,间接令张国荣、王祖口也受惠,在1989年张国荣更成为韩国最受欢迎的香港影星第一位,而外国影星方面,则占第二位,仅次於GeoFge Michael他还在当地出唱片及拍广告并担任一韩国女歌手演唱会的嘉宾出现之处,场面有如暴动。

  10,采访导演程小东

  程小东出身艺术世家自言喜欢浪漫,但生活得非常实际,他自小便僮得照顾自己、保护自己他父亲遗留给他的才子气质、浪漫情怀,他只会表现在他的电影里面。李翰祥说:“程刚(程小东的父亲)不是不负责任,也不是玩世不恭,其责他是完全情绪主义。今日程小东刚刚相反,生活实际,攻於世故。”

  记者:“你在电影中设计的场面,往往大胆、夸张、但是精彩悦目确属事实。”

  程小东:“这是险箸,险中求变,就是目前为止,有观众认为我的东西夸张,嗜知搞包。但接受的观众会非常接受。我比较注重设计,试图加强电影感,用旁支的东西吸引观众注意力。”

  一般武打片的镜头都是四平八稳用来证明是真功夫,而你的电影会加入许多元素,你是否故意朝相反的路走?”

  “一点点,我较注重灵感,玩多些特技。试新野,大家都想变。不过好危险,可能我是失败,因为上两部拍得吧辛苦,票房都是麻麻,可能人地的做法是对的,他们受欢迎,证明观众锺意。”

  “观众钟意喜剧,你又不拍?”

  “唔得,我无别人的幽默感。

  “今次《倩女幽魂》是古装文艺片,这是否重大转变?”

  “我其实喜欢拍时装片,不过文艺片也想拍,我喜欢浪漫同观的东西。我们由武指转导演的,好容易被人照死拍不到文戏,所以我想尽量试吓。”

  “《倩女幽魂》是不是聊斋的原著故事?”

  “是,大骨干来自好多年前乐蒂做的那一部《倩女幽魂》。”

  (竹聿名:李翰祥这部《倩女幽魂》看过的人很少,过几天放上来)

  “今次有生命‘杰嘢’放入去呢?我以为导演会霹雳哗啦讲述自己的作品可惜小东竟然低调处理。”

  “尽量啦,文戏搞好D,武打搞好D!度度加D。”

  “你自己满不满意?”

  “好难讲,自己太主观,一部戏自己看了成百几次,好麻木,想呕咁制。”

  “你好像不太热衷做导演?”

  “导演找不到吃,做导演有边个发达丫。像《倩女幽魂》拍了八个月,三个月筹备剧本,剧本执执改改又半年,戏拍好,跟住配乐,搞宣传,时间长,压力大,拍完又要俾人话……做武指无压力,有工就开,好与不好,只要应付导演,无人话你。”

  11,倩女幽魂的音乐

  《倩女幽魂》的音乐,是两个专写广告音乐的黄沾和戴乐民(Romy Diaz)联手写的。广告片音乐,三十秒的东西往往要关在录音间多天才完成。写《倩女幽魂》时黄沾和戴乐民是采用广告音乐的方法,希望要尽量做到精细,一音之微都不放过。

  张国荣唱的主题曲《倩女幽魂》音乐之美。教人陶醉。“我请了黄安源玩二胡、林风弹琵琶,全是一时之选。”黄沾说得眉飞色舞

  午马唱的一首《道》,是黄沾与徐克在飞机上一起度的。“道道道,非常道,天道地道,人道剑,……胡说八道。呢道果道边度系路……我自求我道!”。黄沾原本很想请林子祥主唱这首歌,但因时间大急,结果亲自上阵。他说:“我作的歌。都是别有含意的《路随人茫茫》是香港人的心态。”至於“《黎明不要来》是甚麽意思?大家不妨想一想。”

  12,倩女幽魂的隐喻

  《倩女幽魂》其责几多隐喻。孔昭那日写黄沾,话《倩女》慨拙作歌曲,除了字面上吸野之外仲有其他意思。“他绝无讲错。的确系咁”。

  不过有隐喻,系监制徐老克同导演概要求。但两位认为,鬼故事一味只拍故事,不如唔拍。所以对自加晒料,将人鬼之间嘅野玩左好多香港人心态落去。

  所以《倩女》第一次看完,你会目不暇给,觉得又趣又劲又过瘾,第二次看呢,你会嗒落有味,看多好多其他无讲明概野出来。

  竹聿名:比三年后好莱坞的《人鬼情未了》耐看许多。王祖贤的女鬼美丽动人,张国荣的书生形象更是恰到好处

  此类鬼片是香港的特色,但到了如今,鬼片已经完全西化,没了以前踪影

  《倩女幽魂》观后感(三):记忆中的那一抹倩影

  转的文章!!

  lt;倩女幽魂>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灵异电影经典作,采取全新的特技和美术手法包装传统的聊斋故事,使本片呈现出与往昔鬼电影全然不同视觉。故事描述书生宁采臣到兰若寺躲雨,为道士燕赤霞所拒。夜半,被少女聂小倩美妙琴音吸引,两人自此交往甚密。不料小倩乃树精姥姥所操纵的女鬼,正在寻找壮男吸取阳精。燕赤霞义助宁采臣对付姥姥,并玉成他们这对人鬼恋人。张国荣、王祖贤、午马、刘兆铭等人的造型和演出均相当精彩,黄沾撰写的几首电影插曲亦十分动听

  清夜,古庙,孤灯,黄卷。

  一个书生,一道倩影,欢爱间瞬间化为白骨。

  倩女: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曾有那么多同龄人喜欢王祖贤,在我看来,与她同时代的美女比较,论秀美她比不上关之琳,论性感她又比不上钟楚红,但是再次看《倩女幽魂》,我懂了。

  有一种人天生就是古典的,我们称之为不食人间烟火

  《倩女幽魂》中的王祖贤就是如此。想来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自己还正是混沌未开,年少无知,真是少年不知红尘滋味,竟然无法觉出她的美妙。

  如今,再看《倩女幽魂》,已是闯荡人世二十余载,昔人也已淡出江湖,虽然偶有出镜,一如惊鸿一瞥,亦难见昔日荣光。

  于是,看着这部《倩女幽魂》,心情愈发不能自已。当一袭白衣,肌肤胜雪的聂小倩对着傻傻的宁采臣一笑时,想必观影的男子大都是要失魂落魄的。

  王祖贤这个鬼气十足又妩媚无比的出场,堪称女鬼出场之绝唱。

  青青池塘,轻解罗衫,此中性感,难以言表,难怪勾得男儿魂。即使是鬼又如何,目睹一座青冢,宁采臣依然不离不弃,甘心等待,是因为爱,不如说是因为倩女。

  有女如此,即使是鬼,也是梦中情鬼吧。

  爱:

  如果说《东邪西毒》是王家卫借了一个古人的壳,其实说的还是现代人的冷漠和疏离;那么,《倩女幽魂》也只是程小东借了一张鬼的皮,其实说的还是一段人间情爱。   小倩在人世间没来得及得到爱就含恨黄泉,但是她最终还是得到了来自人世的真爱;

  宁采臣在人世间蒙昧一片,但他如果想同小倩长相厮守,恐怕也只能等小倩重投人世。

  这还是红尘中的情爱故事,无非是换了一个时间地点旧事重提。

  谁说世间无爱?

  当一个人为了他的爱,甘心被黑山老妖吸取灵魂,他又怎能说是无爱之人?当一个鬼,甘心为了她的爱,放弃投胎转世的希望,她又怎能说是无爱之鬼?

  爱,并无意识形态,情,才是永留心底烙印。   在光怪陆离的兰若寺,程小东的武打设计依然精彩,然而无论是燕赤霞和姥姥——千年树妖的生死相搏,还是三人与黑山老妖的阴间大战,如果没有小倩和宁采臣的这段爱作背景,都会不再那么扣人心弦,因为,为爱相搏,往往比为恨相搏更能引人牵肠挂肚,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英雄》中那么多绚丽的武打,我却独独忘不了那个镜头:当一滴水在激烈的打斗中被剑弹开,直奔飞雪的脸颊而去,残剑会立刻放弃了争胜之心,跃到飞雪的身边,替她拭去脸上的水滴,而任凭无名的利剑在身后呼啸。侠骨柔情,古今亦然。

  正如一脸酷酷扮相的午马燕赤霞,也会在痴情的哥哥宁采臣的感召下,放下不问世事的冷漠之心,而为之大战老妖,这真是:情为何物,引世间无数英雄竟折腰了。 魂:

  人鬼殊途,触不到的恋人,或许这种若有若无,瞬间化为乌有的情爱,才更逼近爱情的本质,于是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讲述“人鬼情未了”的电影,交织出一幅爱魂图——西方有科波拉的《吸血惊情四百年》,德古拉公爵和美娜历经四百年的不死情缘,荡气回肠;东方有关锦鹏的《胭脂扣》,已在阴间的青楼女子如花为了见负心人十二少一面,不惜以牺牲来生阳寿为代价回到阳世找寻旧爱,唏嘘不已;当然那部著名的《GHOST》(人鬼情未了)更是将人鬼殊途的爱悠悠,恨不能相守的无奈传递得淋漓尽致,我的心能够感受到你的心,但是我的手却握不住你的手。

  爱悠悠,魂悠悠。

  人生是,美梦与热望,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

  当年那个被倩女叫做哥哥的人,这首歌唱得依然是如此动听,让人又忍不住翻开那个昏黄的故事,再一次为倩女,为爱,失魂落魄。

  《倩女幽魂》观后感(四):记忆里的总是最好的---致时光

  (写得不甚精彩,轻喷)

  最初知道王祖贤还是因为看那些年的时候,看见柯腾房里的海报。黑白的复古,魅人的风情,甚至连那略有点突的牙齿在这个女孩的身上都是美丽的。那时候不认识繁体字,借着我能看懂的“王祖”那两个子去搜索,王祖蓝?。。。王祖贤,这个名字我就记在了心里面

  知道王祖贤的经典作品是倩女幽魂,可我对鬼片实在不甚喜欢。也就搁着没看。一直把贤姐当作是一个颜的极品来看。最近爆出来的她的返港照片也曾让我失望。但后来也淡然了,渐渐就要把她当作花瓶来看。还多亏了新《倩女幽魂》。

  和爸妈一起看11版的。看到片头的“糖果”我就有点愣,到了小倩打自己的姊妹的情节我就再也忍不住了?这是经典吗?于是窗前的电视里放着11版,我自己抱着手机看了87版,倩女幽魂。一直熬到0点多。看完激动的没法睡觉。这才是经典!!我对港片的印象还停留在11年去香港时,香港地铁站里柱子上贴着的港片海报:一如既往的周星驰派作风,疯婆娘加红唇加卷发棒,夸张的造型加无厘头的剧情(对周星驰先生的电影没有亵渎之意)后来又在一片报道上看到”港片:低俗!“四个大字加一个感叹号基本奠定了港片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大部分)但那天看完倩女幽魂后明白了,港片:低俗,没错。在港片前面加上一个”老“字,低俗瞬间变成了”经典!“

  整部片子幽默不失深刻。这是我继大船之后第二个写影评的电影。

  片头哥哥的书生形象让我明白了现在几乎是被拍烂的书生形象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哥哥那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却把宁采臣的青涩演的恰如其分。

  怯懦着:当明白小倩是鬼后再见小倩那种恐惧但却无可厚非透露出来的爱。想要远离,却最终飞蛾扑火的情愫;当大胡子燕赤霞吓唬他,他像五六岁的顽童,刚才还拍着胸脯说胆大,现在却吓得躲在一切可以躲避的物体后面;当他路过树林手拿三个灯笼,说着千万别灭,另一只手拿着棍棒,高声念着:”将进酒“脚下却走的飞快,精神紧张到风吹草动就巴不得飞奔起来,听到小倩从她那带着娇俏笑意的嘴中拟出的狼叫就把刚才才祈祷别灭的三个灯笼扔到后面,大叫一声跑走。

  勇敢着:当他发现那条立着身子的蛇,因为怀中的佳人怯懦却不见了,他紧搂着小倩,明明不会武功书生气十足,但即使到了只会用脚踩地根本踩不到蛇的情节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勇敢着保护小倩。当他不顾自身安危,和午马一起闯进地府的时候,他明知凶多吉少但只是为了那一丝能救小倩的希望他心甘情愿。当他在最后的最后,红日高升的清晨为小倩做到了最终回,黎明再怎样被要求不要来却还是无情的跳出地平线,他却能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阳光。我们,还能说他怯懦吗?

  可爱着:故事的最开始他一路风尘拿出那个不知是什么的东西,那玩意儿却把他的牙铬的生疼,竟连石头都能劈开,他想要把它踢开,却把自己的布鞋砸了个洞,身上又多了一处疼痛的地方。然后因为山路陡峭彻底把鞋子分成了两半。当他用力的拍打着乱动的指南针的时候。当他莫名其妙的就当了杀人犯和大胡子之间的和事佬的时候。当他说出那句:”宇宙是无限的爱才是永恒“经典台词的时候。当他看见小倩脱衣,一脸惊诧又躲会水中却憋不住想要空气又把头探上来。。。他又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

  深情着:这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像宁采臣这般深情的男人了。即使明白自己的爱人只是鬼魂,他们总不能在一起,也会只因看见爱人的背影奋不顾身披荆斩棘的追去。也会为了小倩去拿自己引开所谓的坏人大胡子。当他对小倩说:”如果你有苦衷,我带你离开这里“时,当他已经负气离开,却还是听不得别人的话,说,你也不用这么狠心咒她死吧的时候,当他以为大胡子是杀人犯于是马不停蹄的赶去保护小倩,却不知不觉吐露出了他很想小倩并承诺会对小倩负责的时候,我已对这个风华绝代的深情男无法自拔。

  。。。。。。

  他,是张国荣,是王祖贤口中的哥哥,更是我们永远的哥哥。而他也是我心目中唯一的宁采臣。

  至于小倩,这里就不再赘述,大家心目中一定只有她,是那最倾国倾城的女鬼。

  记忆里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我记忆里的永远是87班倩女幽魂里祖贤和哥哥的”只羡鸳鸯不羡仙“。

  时光在浅流,转眼哥哥已逝10年有余,祖贤也早就息影。当我跟同学讲起哥哥,祖贤,倩女幽魂,大船和种种老片,更多的是不了解,不理解。

  只是失望罢了。

  《倩女幽魂》观后感(五):人间路,依稀少年郎

  又看了一遍《倩女幽魂》,粤语版。

  从来不觉得王祖贤漂亮,大概是因为在我渐渐形成审美观之后,伊已经开始衰老,再没有太拿得出的作品。认识一些70尾80初的男娃子,都以《倩女幽魂》为经典,而王祖贤为青春期女神。少年时候观影读书,带着初生之犊虔敬的心,看见美就接受为美,善就接受为善,从此以之作为美与善的蓝本,不做太多思辨。在PS和整容化妆术并不十分发达的上世纪90年代,女星多多少少要靠天赋的形塑实打实地夺人眼球,观众也因此善良得多,远没有现今的苛刻。因此,当女青年都较现在更谨慎地并拢大腿,录像厅的港片适龄男青年们很难不被一个主动投怀送抱又烟视媚行的女鬼形象所打动吧。

  1987年的王祖贤让人望一眼就觉得暖玉温香,年轻总是女人最大的资本,何况还有最招男人喜欢的baby fat,连我看了都心痒。但不知为何,我看过的王祖贤的照片都是很烟火气的平庸的好看,也谈不上什么气质。在《倩女幽魂》里动态的她,神色动作也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没太多可圈可点。当然,上世纪80年代的港片有其特有的节奏,不能怪个别演员演技有差池,那彪悍的眼线和眉毛现在看已经让人倒吸冷气,审美的变化早已翻天覆地并越发多元。但就演绎一个倾国倾城的女鬼来讲,王祖贤当年的年轻和清纯是称职的,眉眼间的妖冶和空灵却还差了点儿意思,这一点在后来的《青蛇》里倒有了很大长劲。

  重看二十年前的电影,已经抽离又和合,是多年后与初恋情人偶遇的那种恻隐的观照。2009年去影院看《东邪西毒终极版》,屏息对比着终极版与旧版的不同,捕捉每个演员脸上流星般一闪而过的年轻神采。像是鲁迅先生笔下那个对一个风筝耿耿于怀的兄长,在影像和记忆里找当初的自己,想起《1984》里的话:“我们是死者。”

  港片是一代人的记忆,我不时会买些八卦港片掌故和香港电影人生平及创作的书,没事儿就翻一翻,那种感觉踏实而沉静。青春期不见得多美好,但至少诚实,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不骗自己也不骗别人,不怕别人的嘲笑也不忌惮什么舆论导向,那颗心是热忱而透明的。好像胃最知乡愁,每个人的审美都有其自己的烙印,关于十三四岁、十七八岁的心灵旅程。

  前阵子在《康熙来了》看见齐秦,50岁,除了黑一点儿,唱歌一股灶坑味儿,其他也还好。据说女朋友25岁,还在手臂上刺青了齐秦的名字。提起王祖贤,齐秦说还是会通电话,但是已经不是那种关系。这对话起头就不尴不尬,最后也就仓促结了尾——谁真的记挂故人呢?那些盯着过气明星花边儿新闻的人,其实更多的是在偷偷为自己的青春谢幕。

  宁采臣跌跌撞撞走在山路上,片头曲起。二十年的岁月是聂小倩的水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那时的我心如赤子,从不忌惮明天,也不恐惧那孤静的前路。

  人间路

  快乐少年郎

  在那崎岖

  崎岖中看阳光

  红尘里

  快乐有多少方向

  一丝丝像梦的风雨

  路随人茫茫

  写于2010-11-03

  《倩女幽魂》观后感(六):爱一场,只当是梦一场

  香港片特有的感觉,尤其是搞笑风格。

  王祖贤风华绝代,张国荣英俊潇洒。

  缠绵戏和回忆的交错镜头,加上柔情似水的背景音乐,美哭了。

  聂小倩有一段关于人和鬼的陈述挺入心的,我们确实不能带着标签看待事物,人不一定就是好的,鬼也不一定就是坏的,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残杀比鬼凶残无数倍。

  妈蛋,特效和道具恶心到我了。

  妈蛋,为什么两个人满脸粘浆还要搞煽情。

  妈蛋,地府里的人头再一次让我作呕。

  故事还是很感人的,爱一场,只当是梦一场。但是记忆却永远留存心中。宁采臣凭着画,也能追忆这一位佳人。

  “人生不逢时,比做鬼更惨。”

  “他如同将爱人亲手埋葬,却要怀着对她新生的喜悦,这样的爱情,我称之为悲壮。”

  “人与鬼,隔着尘世相恋似乎惊天动地,其实也不过是两滴露水的交汇。天地这么大,情爱总是微小,生命的轮回却是无限宽广。小倩这一生凄苦,唯有做鬼的最后几日幸福,有胸膛可以略微依靠,但仍是焐不暖她的魂魄。她期盼着她的下一世,再入这尘网重新做人。”

  《倩女幽魂》观后感(七):《倩女幽魂》:经典的复刻和翻唱

  有幸在大银幕上观赏了两版《倩女幽魂》,他们在商业上和艺术上的表现,略窥一二。

  记得几年前经过修复的《东邪西毒》以《东邪西毒·终极版》的面目上映,那个版本除了经过数码修复外,对于影片进行了重新剪辑,使观众更容易读懂剧情,算数比较成功的炒冷饭。

  87版《倩女幽魂》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在新版《倩女幽魂》上映时炒炒冷饭也是在情理之中。和《东邪西毒·终极版》一样,这部影片在情结上也主打“张国荣”牌,但是让人抓狂的就是主海报山寨气息浓重,好在影片开场第一个“兰若寺”碑文的画面让人将心放下。

  因为87版《倩女幽魂》在叙事上已经颇为成熟,所以此次修复版仅仅对画面和音效做了修复,所以整个观影过程还是沉浸在无尽的怀念之中。

  当然了,新老两版《倩女幽魂》同时献艺,总难免比较一番。

  新版《倩女幽魂》为了规避宁采臣和聂小倩在影迷中无法撼动,同时也无法超越的问题,选择了规避,将戏份转移到了配角身上,大大增加了古天乐和惠红英的戏份,甚至于古天乐版燕赤侠成为了绝对的第一男主角。当然,作为一种情结,还是更加欣赏和坚持纯粹的午马版。

  新版《倩女幽魂》创造性地将聂小倩塑造成了狐妖,就本身而言可能是突破,但却脱离了基本的“幽魂”主题。而正因为是狐仙,多了乡土气,少了王祖贤的妩媚和幽怨,没有了那种从心而外的矛盾,87版是纯粹的爱情,新版只能归结为好感吧。

  “绝版张国荣,经典王祖贤”,他们两个人将宁采臣和聂小倩的演绎上升到了无法比拟的高度,很难被超越。

  《倩女幽魂》观后感(八):徐克版《倩女幽魂》:古典文人气质 东方美学形态

  山东文人蒲松龄毕生创作《聊斋志异》,画鬼描仙,上天入地,一出出肝肠寸断的生死之事跃于纸上。壮志难酬的蒲先生一路仕途坎坷,辗转到了江南谋事,恪尽才能,但是难以适应官场,一个有着强烈道德感的人,在明清交际的时代生存,难免落寞孤寂。暮年返乡,已经是饱经沧桑之人,江南景色物语已经化为他笔下文章的风情万种。由此,蒲先生的修然身影溶入了淡雅悠远的景色之中,蒲先生常常心底想着,在幽静处有人唤着他的名字,该多好。

  后人根据《聊斋志异》的故事内容改编多部影视作品,其中一篇广受欢迎的《聂小倩》分别在1960年被李翰祥导演改编为《倩女幽魂》,在1987年被徐克导演改编为《倩女幽魂》,2011年被叶伟信导演改编为《新倩女幽魂》不同版本的三部电影。每次的改编都激起了观众对于聂小倩扮演者的好奇,2011年《新倩女幽魂》上映,引发了几个电影版本的比较热议,对于中国电影文明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1960年版本的《倩女幽魂》现在看来,特别突出的是李翰祥的美学体系以及古代文人的价值观以及质感的捕捉,在电影特效的不成熟的情况下,流畅完整地叙述了一个书生经历一段奇遇,突破自我的故事,接近原著精神,扮演聂小倩的乐蒂有雌雄莫辨的一种魅力,男女观众都为她神魂颠倒,她静谧清幽,举止端庄,似仙更胜妖魅,有宁采臣“梦中女神”的完美形象,对于宁采臣一个落魄失意的书生来说,这场相遇确实可以排遣内心的寂寞伤痛。对于1987年版本的《倩女幽魂》来说,电影的形态更加开阔,电影画面胜似八大山人的画作,增加了燕赤霞的人物的戏份,即多了几分神怪激战的道家文化色彩,系统接受过西方电影教育的徐克,引入了“怪兽电影”的元素,里面出现了具象化的树妖以及黑山老妖等等,类型的杂糅增加了故事可看性,同时也以谐谑的方式表达了世态炎凉,好人命运多舛的感慨。2011年,凭借《叶问》系列电影问鼎一线商业片导演的叶伟信尝试改编经典《倩女幽魂》,背负了诸多压力,在价值观,叙事策略,以及东方魔幻电影美学形态上都要做出突破,有强烈寻求自身作者风格欲望的叶伟信,做出了艰难的创作过程。

  任何一部经典电影的拍摄,有诚意是不足够的,在商业回报诉求的压力之下,往往会出现各种的妥协,所以缔造经典,并敢于突破的电影人,是有足够强大的内心,甚至是小小的偏执。可以说,1987年版本的《倩女幽魂》是一部让男女观众都乐在其中的电影,宁采臣容貌清秀,无邪心歹念,知书达理的气质,最重要的“无二色”,除了小倩之外,没有贪恋别的女色,使得这个落魄的穷书生有特别可爱的一面。聂小倩虽然是冤屈之魂,但是没有怨气煞气,清纯而灵动,具一种少艾情愫萌动的女性美,而丝毫没有龌龊的下流狐媚模样。表演上拿捏这个尺度,对于宁采臣跟聂小倩两个角色来说,实属不易。徐克强化了妖魔鬼怪的狰狞世界,以此隐喻当下时代的世道不好,人心叵测,身不由己的意味在三个主人公的的身上都有体现,为了避免宁,聂二人的情感戏份过于绵长悠远,主创加入了燕赤霞的豪气飒爽,玩世不恭的捕头形象(精深道法而有捉妖师的质感)与宁采臣形成了鲜明的一静一动,相宜相融。徐克的思想体系与美学体系的高度统一,以及主创团队的巧思精妙地配合,充分了体现出香港电影的精髓,徐克版本的《倩女幽魂》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如何真正透过电影语言体现美学体系,并且创作的是雅俗共赏的道德故事。在一个严肃的道德伦理故事里,能以自然的幽默调侃来嬉笑怒骂,时时考验着导演对于演员演绎分寸的把握。

  《倩女幽魂》观后感(九):87版《倩女幽魂》:只羡鸳鸯不羡仙

  话说,二十多年后,还能有机会坐在电影院里感受87版的《倩女幽魂》,于我而言,真是一件有幸的事情。当眼熟能祥的影像填充着影院银幕里的每一个角落时,当耳熟能吟的旋律颤抖起影院空气里的每一颗尘埃时,我不禁要激动的叹一声,总算是将二十多年前的遗憾给补回来了。虽然那时,我还对它一无所知。而之所以有如此的感受,除了它有如一瓶历经岁月的陈年佳酿,令人迷醉,难以忘怀外,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假想的亲历当时之景。再者就是,从第一次在电视上的影视频道接触《倩女幽魂》,再到买碟,在DVD里播放,然后到网络下载,在电脑里重温。虽然方式在变,但每一次的观感却不变,都有一种“盗版”的感觉,而这一次的大银幕之旅,终于让我有了一种看“正品”的感觉。

  喜欢那个港片年代的《倩女幽魂》,喜欢那一袭白衣的女鬼聂小倩,喜欢那布衣湿身的书生宁采臣,喜欢那人剑酒道的道士燕赤霞,喜欢那阴森梦幻的兰若寺……87版的《倩女幽魂》的经典总是会在这些印象里被深深刻印,永难磨灭。也许,站在现在的观影角度来看,没有亮点的故事情节,简单极致的场景布置,不够级别的道具特效等等,都会让人觉得这部电影太过于“纯粹”。但是,于影片的细节之处,你却依旧能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想象力。这点从兰若寺的环境营造上便可窥探一二。而且,诸如场景的变换,树枝的妙用,干尸的搞怪等这些好玩的设置,即使放在现在,也会让人觉得有趣,更别说它在怀旧情绪上的效用了。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宁采臣和聂小倩的那段旷世的人鬼之恋。人们常说,大爱无疆。那么,与他们而言,这就应该是小爱无界吧。

  其实,论说起来,《倩女幽魂》真是一部“爱”字遍地的电影,一如宁采臣初到兰若寺的那夜所说。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爱”才是最有力的武器。当然,双引号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区别电影里的不同之爱。而这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无爱,一种有爱。于那个残忍的尘世而言,是无爱。一切之一切都以金钱来衡量,以武力来解决,而无关人性。既然都没有了人性,又何谈去爱?也许,那一群成天拿着画像,见人就问是不是通缉犯的人也是有爱的,只不过他们爱的是财而已。而且,对于燕赤霞,在未被唐僧一般的宁采臣感化之前,也是一位无爱之人,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是一位将爱隐藏起来的人。他厌恶俗世,隐于人外,终日以剑道,酒道来麻痹自己,消磨时光。但“爱”的武器却感动了他,宁采臣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正义陈词激发了燕赤霞的隐藏的爱心,使之有爱。而于宁采臣与聂小倩而言,有爱从兰若寺窗外的那一眸开始动情,再到雨中水中亭的那一夜开始销魂,最后在新坟墓碑前的那一刻天人永隔。其期间的种种,总会让人对这份悯人的人鬼之恋笑之,羡之,悲之,叹之。也许,正如宁采臣所说的命中犯水,他们的爱一直在被淋湿,等干了的时候,一切也就都结束了。

  怀念那个港片年代的《倩女幽魂》,怀念那一袭白衣的女鬼聂小倩,怀念那布衣湿身的书生宁采臣,怀念那人剑酒道的道士燕赤霞,怀念那阴森梦幻的兰若寺……从喜欢变成怀念,这之间透着一种孤独之感,如同被远离人世却存有爱心的宁采臣之孤独,如同化作鬼魂却不得不受命作恶的聂小倩之孤独,如同空有一身正义却隐藏于世的燕赤霞之孤独。这种孤独感虽存之爱的背后,却让人对这份爱更加的动容。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

  只羡鸳鸯不羡仙。

  又有谁人知,这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里隐藏着几许的孤独呢?

  《倩女幽魂》观后感(十):再見四月

  四月的最後一天

  我今天去看了電影

  我從來没想過竟然可以在電影院裏看他的電影

  置身放映廳裏 仿佛穿越到了我尚未出生的1987 香港某戲院

  歌聲響起 眼淚一下子湧出

  好在有不少搞笑的地方 大家都笑出聲來

  去電影院之前 我下決心不要哭

  結果影片放完 我還是做不到 甚至不想離場

  同行的同學以為我因劇情感動 說我看得好投入

  是投入地去看 以致我錯覺恍惚這是1987年的下午

  所以燈光亮起來的時候 難過來得很强烈

  好在你們和我一起來 不然我不知要在座位上哭多久

  謝謝

  四月只剩下半小時

  要說再見了 心裏也有不舍

  這個四月為你流了太多的眼淚

  五月要來了

  願你已放下 常住光明中

  晚安四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倩女幽魂》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