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夜晚出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2-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夜晚出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夜晚出发》是一部由Andrew Wagner执导,劳伦·艾波罗丝 / 弗兰克·兰格拉 / 莉莉·泰勒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晚出发》观后感(一):I know your silence

  你忘了带钱包

  你被出租车扔在深夜的路边

  你发现路边正好是曾经熟悉的店

  你走进去拨了一个号码

  接通后你却不说话

  当对方一下报出你的名字

  你诧异

  你怎么知道是我

  因为这是你特有的沉默

  二十分钟后

  他出现在你身边

  你们对坐在吧台

  老板过来问

  情侣餐?

  一杯咖啡就可以

  你们很久没来了别告诉我你们换了另外一家店

  我们只是不住附近了

  这一句话把过去的一些年轻轻地带过

  他说

  我以为你在加州

  你说

  我以为你在芝加哥

  他说

  我刚刚搬回来

  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

  这一刻温暖的让人掉泪

  我总是对某一本书某一个电影的一个场景刻骨铭心

  在下雨的深夜这个片段暖暖地包裹了我

  六尺之下里我最不喜欢女人

  在这儿演绎了这样温暖

  六尺之下里我最喜欢的女人

  却在每个笑容里让我感觉到别有用心

  《夜晚出发》观后感(二):那温柔的一掌——评电影《夜晚出发》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世界

  席勒是一个年近耄耋的作家,虽然年轻时就已功成名就,但如今辉煌不再。尽管仍笔耕不辍,但出版社却对他的作品毫无兴趣写作对他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更是一种存在意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对艺术狂热”。

  一本书写了十年,却无法收尾。“我已经老了,”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也成了他逃避生活和世界的借口。自从他的妻子离他而去,他的灵感,对生活的激情也离他而去。他活在一个自我隔绝的世界里。

  融入他早年作品中的激情和对自由渴望,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研究生吸引到他沉闷乏味生活中。希瑟对这位老作家仰慕已久。在她人生的转折关头,席勒的早年作品《温柔》曾深深影响改变了希瑟的人生。困惑中的希瑟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找到这本书,坐在书架间的地上一口气读把书完,这时图书馆已关门。希瑟准备写一篇关于席勒的硕士论文,并野心勃勃地想让世界重新认识阅读席勒的作品。

  在希瑟心中,席勒不仅是她的偶像,更是她投射出来的完美爱人,这甚至妨碍了她与其他同龄人交往和爱情生活。希瑟不仅仅是为她的论文而来,更想在这位被她理想化了的老人身上实现自己的爱情梦想

  从一开始的断然拒绝,到最后被希瑟的芳心打动,这是席勒矛盾痛苦内心挣扎过程。希瑟的到来,让他从内心的禁锢中走了出来,并重新开始写作。但随着希瑟步步紧逼地追问老作家的心路历程,导致席勒后半生自闭的心灵创口被无情揭开——席勒的妻子是弃他而去,与人私奔的。席勒老弱的身体禁不住狂热的恋情和内心的挣扎,终于中风住院。

  那温柔的一掌

  席勒自视甚高,将文学看得高于一切,并以道德卫士自居。他从自己后半生失败的人生经历中得出的结论就是,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所以,他不得不谨慎面对与希瑟的感情

  希瑟最后一次出现在他家里时,席勒缓慢地俯下老弱的身体,将手伸向年轻的希瑟娇柔的脸庞突然,希勒轻轻地给了希瑟一掌。希瑟在震惊中泪流满面,说道:“这不是我应得的。”她从此离开了席勒的生活。

  影片在这一掌中无声地达到了高潮。这是决绝的一掌,无情的一掌,愤恨的一掌。但当我回过神来,这位行将就木的老人的形象在我心中一下子高大了许多。这也是温柔的一掌,智慧的一掌,含着爱的一掌,是举重若轻的一掌,化繁为简的一掌,是凝聚老人一生功力的炉火纯青的一掌。席勒以这饱含柔情的一掌,将希瑟送出了他的生活。我猜,当希瑟从这一掌中回过神来时,可能这位老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夜晚出发

  希瑟的到来,打破了老人封闭的生活,让老人完成了10年都未写完的作品。希瑟的离开,使老人重回平静的生活,重新坐在打字机前,指间发出清脆的打字声。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开始了。

  我们活在彼此的世界里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一个人也无可避免地活在他人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上最伟大奇迹,不是金字塔,不是长城,而是灵魂彼此的相遇。

  《夜晚出发》观后感(三):淡如人生

  tarting Out in the Evening改编自同名小说,这个故事包含了我们很多熟悉的元素,作家为主角,老年作家,老年男作家,老年男作家和少女,老年男作家和少女的性......

  真让人没法不往菲利普罗斯身上联想.

  修英文的布郎大学女硕士为了论文拜访崇拜的老作家,颇有点聪明的少女一步步走进老男人肉体和内心的秘密.这个发表过一两篇小有名气作品的人生失败者在死亡靠近的岁月无法抑制对青春和肉体的渴望,但更无法对抗的是自己的软弱,终于在自己"在春天里再活一遭"的幻想破灭后,顿悟,重新面对自己,重新发现写作的灵感.......

  没错,老套很老套.电影的"走红"源于男主角Frank Langella老先生,千年老配角终于担正,今年初在一大堆影评人发的最佳男猪的项目里大大风骚了一把.不过小惊喜的是两位<6尺之下>的女演员出场,尤其Lauren Ambrose,那个叛逆文艺青年丫头,这次出落成颇有几分魅力的女研究生,在我个人的错觉里,是不是现实里的文艺女青年都这样子?不漂亮但有几分丰腴的风情

  小说作者参加了剧本的编写,导演自己就是Brown University毕业,不知道电影里女主角的身份是他自己的创造还是因为小说原本角色设置吸引了他?

  《夜晚出发》观后感(四):soulmate

  Leonard Schiller与Heather Wolfe间的情感,让我很惋惜。这使我想起了82杨振宁和她28岁的妻子翁帆。当世俗人们起初对他们抱着很多质疑与猜侧的时候。没有人关心主人翁自己的感受。我承认我当初也是世俗人群中的一员。但是,看了部片子,我更能理解他们。SO WHAT!一段看上去有些错位的恋情,为什么大家不能接受它呢?

  Leonard 尽管在他的《温柔》《逝去之城》中有对女主人翁追求自我,不要过委屈求全的生活。但是他自己总是以“老”为借口来逃避自己的内心。Heather 的到来在他的生命中或许是有些晚,但是当你看到了自己灵魂的另一半失而复得时那种惊喜与怜爱是多么让人感动。BUT,Leonard 没有走出世俗的禁锢。而影片的最后,当他坐在打字机前轻轻的敲着键盘的时候,事情有似乎有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

  在我眼中,Leonard 已不再是个糟老头的形象,特别是他们躺在床上,仅仅是躺着,他温柔的目光注视着身旁的Heather时,还有影片中,每每他与Heather约着见面时,他脸上孩子羞涩表情时。我总在想有一天,我也会爱上他的。

  尽管,我还没有遇见我的SOULMATE,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不会介意他的年龄了。

  《夜晚出发》观后感(五):天者,时间

  <夜晚出发>(Strarting Out in the Evening)讲了一对老少配的故事。七十多岁的老作家席勒年轻时风光过,有几本书颇畅销,最近十年埋头写作一本小说,眼见着老得快进坟墓了,还完不了工。从年龄到心理状态他都属于老一代,不用电脑用打字机,交际圈很窄,除了守着近四十岁还待字闺中女儿,似乎没什么朋友,他的书没有市场,停止重印,对于纯文学杂志广告位的事,他颇有微辞。24岁的小女子海瑟独具慧眼,把毕业论文定在席勒身上。她痴迷于席勒的前几部作品,为书中的激情吸引,她相信席勒关于“爱与牺牲”的阐述价值独特。海瑟的阅读力和领悟力超强,涉猎广泛不乏自己的观点,未见得高屋建瓴,却也清新有力,推动她的动力,除了对文学的热爱,还有期望获得事业成功野心。两人搞到一起。席勒发了少年狂,被她激起欢乐的春潮,海瑟步步深入,试图阅读席勒内心,了解他被妻子遗弃的经过,越来越接近于席勒一生作品背后的秘密。

  这是一个关于秘密的故事。席勒的秘密也许没什么惊天动地之处,出于内向自尊,他保留了这些秘密,不去做讲述,也不去做消化,只是在小说中流露侧影,这其实是人之常态容易理解,如果说他有什么与众不同,就是他一直在逃避中面对着自己的问题表现为十年一小说,终不得收尾,这种认真执着在现代社会里罕见。出于各种复杂原因,海瑟前来揭取席勒锅盖,她是个尤物,她的激情、对文字的热爱和聪慧超越了年龄。两强相遇,不知道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这让我想到普洱茶(最近迷上普洱,凡事都扯上它),普洱成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发酵。生茶经年存放,吸足潮气温度和热度,自然发酵成品,此工序非得八年十年以上才得小成,二、三十年方得大成。熟茶则是借用人工加热加湿的方式催熟,好的熟茶当年可饮,五年以上则更佳。虽然比不得生茶纯正,也是上佳饮品了。好事者试图用各种方式催熟普洱,总不得正解。

  很可能年轻时期席勒曾经充满当季新茶那张扬的茶气,否则海瑟不会津津乐道于他的处女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姻生活的挫折,他慢慢失去了最初的才情,成了被世人漠视的作家。很显然席勒没有流芳百世的才情,只有十根手指头和一台打字机,他的一生是低头写作的一生,他跋涉在最后一本小说的泥泞中收不了尾。

  海瑟是一款当季生茶,优质生茶在面世时已经表现出良好潜质,味烈香浓,在席勒面前,她的新茶气表现得格外突出,难怪席勒会被强烈吸引。

  然而在品评普洱茶的过程中,唯一不可购买不能复制的是时间,一款优质新茶,经过适当的保存,会转化出让人吃惊效果,即使是一款资质平平的大众级新茶,经过漫长的时间磨炼之后也能给品饮者带来惊喜。陈茶滋味岂是新茶可比!

  于人也是同样道理。被读者忘记的最后十年里,种种迹象表明席勒悄无声息地发生着转化,他没有悟道的机缘,但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在故事的后半段,他经历了系列激烈的变故,宛如经受了一注又一注沸水相激,冲出的茶汤渐入佳境,最后产出琥珀一般通透红的亮色来,此时再去追究席勒当年的才情如何,这几十年中的遭遇如何,最后一本小说质量如何,都显得无趣了。

  这种醇香与油润断非聪慧或进取心可以换回,只怕也非勾兑高手通过各种手段可以炮制。总有人相信机缘,相信聪慧,相信天赋,其实那不过是一款优质新茶的基础条件。缺乏对时间的敬畏和耐心,纵能频生回甘,又怎么样呢?终归难脱苦涩之气。

  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天者,时间也。黑夜是时间的终点,当然也是起点

  《夜晚出发》观后感(六):生活总是有无数种可能

  一部看似平凡的电影,无名演员,无名导演,无甚噱头,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老电影。

  对于喜欢激烈或诡异风格电影的我来说,欣赏这部电影是需要沉静和耐心的。不过,生活总会告诉你:只要你沉下心,你就会发现那细微之处的美妙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是淡淡清扬的配乐。听着略带温暖或忧伤旋律,心总会安静下来,总会跟着情节慢慢往前,总会对人物有着认同感;总会泛起一丝细细密密的感伤,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

  常常,我喜欢的电影不是众人眼中的经典。但它们总会在某处不经意的触动我,难以忘却的深深的触动。只因为这一下下一点点,我感受到很多,领悟到许多,却也总是无法名状。

  这部电影中清净的插曲让我想到的是我们的生活,整个平凡的,甚至庸碌的生活。平淡,却一直跌跌撞撞;成功与失败循环往复,总是失败居多;有许多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及人;短暂幸福总是但随着长久悲伤及漠然。就这样,我们渐渐老去,所有支撑我们坚持的东西也在逝去,无法阻挡,无力阻挡。这是最难以承受的现实,我们已到暮年,我们正进入漆黑的夜晚。

  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时间,而是时间消耗了大部分人。梦想、坚定行动自信等等美好的东西都在消逝,我们好像除了哀叹别无他法。

  但是,试着转身,或者向前走;试着引入新鲜活力,或者寻找另外的人;试着打开心门,或者改变想法?只要开放自己,坚持美好,我想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一定能够再次扬帆远航!

  我知道说出来挺容易,但希望自己能一直存着这个念头,很久很久......

  《夜晚出发》观后感(七):结束与开始

  他是学院派作家,有教授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属于40-50年代那拨时髦的纽约知识分子。他的小说一度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也提及索尔•贝娄,算个坐标吧,标示出他的位置。可是现在,只能说今非昔比。文学沙龙上已经有人不知道他了,经纪人委婉但是果断地拒绝了他正在写作的小说,显然,他成了那种被遗忘的当代作家——最近的一部作品出版于10年前,代表作早已经没有再版,流传在小圈子里的仅剩下一点空洞的名声和轻薄的花边了。

  他依然整洁、自律、礼貌、矜持、文雅,是时尚编辑嘴里那个“西装革履、天天早睡”的老派人物。每天早晨七点坐到老式的打字机前,穿着衬衣甚至打着领带,写他那部十年磨一剑的小说——他说生存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这部小说。间或,他在人到中年依然待字闺中的女儿的陪伴下去看看戏、听听作品朗读会。生活如他的小说一样平淡无奇,或者说,因为生活平淡无奇,他的小说里也波澜不兴。这样的生活不是绝望,是慢慢地一点点一滴滴地失望,失望到落寞。

  在“闪亮的星”餐馆(好讽刺的名字),他的要求女侍太熟悉了,“烤土豆,不加盐不加酸奶和奶油;一杯茶,加脱脂牛奶不加糖”。但是这一次有了大事情,天上掉下来一个女硕士,24岁,蜂蜜色的长发,青春与野心一样蓬勃,藤蔓一样缠上来,要以他为主角,写自己的毕业论文。他先是冷的,拒绝,借口是他的小说创作不能分心。但是她找借口到家中来了,借他的长篇《迷失城市》,亲吻他的手,仿佛他是她的偶像。他偷偷摸摸地去书店里,找发表有她的文学评论的杂志,她必然是文笔不错的。所以他给她打了电话,访谈就这样开始了。她专业地并且热切地提问,在沙发上有意无意地脱去外衣,露出雪白的臂膀,下面是网纹袜。他的眼神是回避的,开始的时候有很多抗拒。可是,她懂文学啊,她读了他的全部作品,她描述第一次在图书馆邂逅他的早期小说,坐下来一口气读完,然后被“自由”的主题所吸引,离开了男友,上了布朗大学——她现在的生命轨迹里,有他的影响。她不会告诉他,她藏了一张他年轻时代的照片,英俊、瘦削、激情和野性的,与现在有绝大的反差。

  他带她去高级的文学圈子,然后诧异地发现,真正如鱼得水的是她。她是那种寄生在作家身上的批评蛆虫么?还是真的视他为“美国重要小说家”?午夜,女孩在他的厨房里陪他,勾引他,用果酱膏他的额头和嘴,称他为“忧伤的骑士”。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该发生的发生,并排躺下来,隔着空气“抚摸”她年轻的身体,而已。第二天早晨,女孩谈到印度作家R.K Narayan,把他与契诃夫对比,深获他心。他兴奋地向女孩介绍自己心仪的评论家,豪,威尔森,巴拉巴拉……女孩吻了他,但是把那些评论家的书放下了——实在是太老派的书了。

  他焕发了青春,在高级餐馆约会,把自己寓所的钥匙给了女孩。当然他还是藏着自己的,掩饰着妻子与他人私奔所带来的隐痛,把自己与妻子的爱情神圣化。当女孩揭穿这个谎言时他是那么恼羞成怒。他绝不肯承认自己的作品是自传性的。是的,前两部激情洋溢,个人色彩浓厚,后两部却谨小慎微,他不肯承认这转折与自己的经历有关。评传,本是把作品与作家生平混合在一起的东西,女孩是怎么处理的,不知道。他认真审读女孩的毕业论文,满意又不满意,干脆自己修改得更为清晰。论文在著名的文学评论刊物上发表了,女孩完成了使命好久不来了。他紧张地阅读着发有评论的那期报纸,甚至没有按时坐到自己的打字机前。

  他心脏病发作,是女孩发现的,在这个意义上她救了他的命。死亡的阴影徘徊,出院时他老态龙钟。她带了花来家里看他。他变得冷淡、粗鲁,女孩违心地鼓励他,说他最后这部即将完成的小说将是他最好的,听到这里,他伸手去摸女孩的脸、快摸到的时候改成了一个耳光。原因好复杂,他恨她说谎么?一直完不成的这部书触到他自己的伤处么?愤怒于自己的衰老和对方的年轻么?不满意于对方欺哄安慰的语气么?想赶女孩走么?——女孩伤了心,说这不是我应得的。他说“谢谢你给我这个老头找了点刺激”,然后,从容在头后面放了个靠枕,假寐。女孩退还了照片和钥匙,走了。

  他把完不成的这部书稿寄存在了自己女儿的男朋友那里。这个中年人有阅历,他不喜欢老头的前期作品,他喜欢那部看似平淡的《迷失城市》。他说他无法想象老头不再写小说。

  是啊,到了晚上,老作家带着两片抹好果酱的面包、一杯热茶和一本书到了卧室,可是,是什么驱使他重新坐到打字机旁边。他沉思着,键盘被按动,声音很流畅,他又可以写了。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乃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所以我们有权相信,他写出的是我们已经看到的这个故事,关于在午夜开始,在生命临近尽头的时候还可以开始,关于一个爱好文学又有野心的女孩如何“刺激”了一个疲惫的作家。老作家不是完人,女孩也不是,可是文学从来不是关于完美的,不是么?不完美所带来的激情,恰映照着不完美的人生。

  《夜晚出发》观后感(八):100年以后还会有人看你的作品吗?

  100年以后还会有人看你的作品吗?这是女研究生的标准。

  带她去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如鱼得水。

  情侣分开看各自喜欢的电影,然后再一起谈感受,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

  生活虽然一直是妥协的,就像女儿可以暂时抛弃自己的坚持和黑人男友在一起,而男友试着去为她爸爸做些什么。

  但是就像和时尚杂志女编制的争论一样,老作家对自己艺术作品的最求却是那么纯粹和执着。

  那痛快的一巴掌,是打醒了对方,还是自己。

  我们都任性地做自己认为对的,坚持着自己坚持的,虽然可能会欠别人,但是不会欠自己。

  生活的灵感需要激情的刺激,但是思想的厚重却需要平淡的孤独。

  很温情的电影,很多值得揣摩的细节。

  《夜晚出发》观后感(九):崇拜和爱情

  2009-07-19

  观看影片好似阅读一本精致的小说,缓缓展开,年近七旬的前著名作家Schiller已经很久没有新作问世,早已淡出公众的视野,但内心的创作冲动还是驱使着他继续严格坚持每日写作的习惯。他深知自己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只为了完善自己的艺术思想,努力的创作着自己最后的著作。

  年轻漂亮的25岁女学生 Heather闯进了老作家的生活,她中学时阅读Schiller的《温柔》喜欢上了作者,并阅读了他所有出版的书,她以写关于Schiller传记的论文为由接近自己崇拜的作家。

  chiller同意了这个热爱自己作品的女孩采访自己。

  她不矜持于资历的差距,热烈直接的追问着老作家一切她想知道的东西,就像前面说的,其实她是喜欢Schiller的,她认为《温柔》这本书中的故事来源于作者的真实经历,而Schiller最终也承认确实如此。她喜欢《温柔》,喜欢那种热情,那种自由,不喜欢作者后来的《迷城》,她偷走了Schiller年轻时候的照片。

  chiller也有些喜欢这个女孩,她脱下的皮靴,洁白的上臂,黑丝的袜子,青春的气息。最主要是他盼望有人真的喜欢他的作品。

  很显然,他们双方都失望了,Schiller毕竟已经老了,不再热情,他遵循自己道德的标准,不干扰作品中人物的选择,希望他们客观的发展下去。她和Schiller的分歧越来越大,当Schiller热情的推荐一些他喜欢的书的时候Heather没有接受。

  chiller不能给她什么,两个人最多也是接吻,隔着空气抚摸身体。更重要的,她其实不喜欢他的作品,她只喜欢《温柔》,和年轻的Schiller。

  影片最后Schiller坐在书房开始写作,Heather虽然走了,但带给他创作的激情,就像当年他放弃了《温柔》的方式,写成了《迷城》,现在他放下了妻子,女儿和女学生的感情,重新写作,从夜晚出发。

  27

  《夜晚出发》观后感(十):从现在就出发

  静谧轻柔的音乐带领我走完了整部电影。一部讲述的很平淡的电影,希瑟与席勒之间的感情,还是艾瑞儿与男友之间的爱情,其实,都在讲述着平凡的人在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生活的目的,不管是为了名利,为了爱情,还是为了活下去的希望。里面有许多关于文学的讨论,我不懂,但是我感觉,文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去寻找生活的目的,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就像希瑟在席勒的《温柔》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呢?

  在影片的最后,席勒让艾瑞儿的男友把自己十年的作品封存,并再次以自己已经太老了,没有力量再重新开始。但是,第二天他又重新坐在了打字机前面,重新思索着开使新的创作……

  现实生活中,当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开始变得庸碌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可供挥霍。很多事情,想做,但总是认为以后会有更好的时机或者条件去完成。然而,到时候,我们会不会已经老了,再没力量去完成了呢?很多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就不会去做了。

  何不,让我们现在就重新开始,珍惜拥有的每一天,每一天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

  不管结果如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出发,starting out in this evening。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夜晚出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