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是一部由阮筠庭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蛇》观后感(一):游园梦。
一句「不下山林,怎知春色如许!」惊了心,不由得想到杜丽娘柳梦梅。
与这般如花美眷相照,眼前这白蛇被「情」醉在西湖山水之间,困得凄惨,囚在塔下也是一片无奈迷惘。
看画皮的时候,男朋友曾问,「如果我是妖,你是降魔者将怎样?」,当时只说,「那就一辈子追随,完成我使命,再随你而去。」轻狂时答得这般轻巧,可知世上有许多角色并不能与自己的感情对调。世上也有数不清的物件,定能压胜了海枯石烂海誓山盟。
看阮筠庭笔下的许仙,最后成了得道高僧的模样,冷眼相对,好似有万般情愫迫于无奈无法相吐,还不是凝成眉间一丝伪善,在雷峰塔起时一道烟消云散。可能他生来有了定位,他站在所谓德行的后背紧依,早忘却当初一声「娘子」缘起。
脑子里还是那一句「不下山林,怎知春色如许!」,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可下了山林,入了园林又如何,不过是一个梦而已。白蛇的一个梦,丽娘的一个梦。只是梦里有人相与好或是有人相离弃。一个人世梦,一个游园梦。如丽娘与柳梦梅般终成眷属者又几何?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每个人都做梦,我不明白,也许是未到惊梦时。
《白蛇》观后感(二):本来药师就没欠着蛇。和尚只是在尽本分。
看完白蛇传说顺带看见这个,短片嘛也就五分钟看看就看看呗。
是沙画吧,诶画的什么东西零零碎碎不是全部能看明白不过总也是知道它在讲什么。背景乐是昆曲吧大概,没字幕的好像,也是似懂非懂大概理解什么内容。
最后蛇再变人抬头低头再抬头看着不知道是许仙还是法海的家伙画地为牢真真好看的。
好吧其实两三句话的观后感没必要特地写一篇评论的。只是发现啊呀好多人都感想颇丰的【不喜欢许仙他好懦弱】【哎呀白娘娘真痴情】 blahblah,当然说法文艺的多。衍生出无数对于爱情以及人生的旧了解新发现。
噗。
什么玩意儿。
蛇原来就是为了报恩才找着药师活了一千年大概也就跟七八岁小孩似的EQ。药师白捡一会施法的漂亮媳妇儿还搭送一个小丫鬟一个大房子本身就是赚到了被和尚收了去那也没办法。和尚嘛和尚嘛,拥有坚定信仰的人都是难说理的。说白了水漫金山完全就是和尚和蛇这俩不对还有更低幼的蛇这仨自小就不通人情世故讲不清道理的低智商执拗派的武功对垒罢了,跟药师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至多是个借口而已。
或者是蛇成仙路上的劫难也说不定。狐狸就是要渡掉三个劫才好成仙不是么?
爱情?
屁要么!
《白蛇》观后感(三):充满想法的5分钟
“白蛇传”的故事自然是没有什么新意了,但是要把这个故事讲好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沙子”的形式虽然能吸引看官的眼球,但若是寡淡无味也只能成为一番视觉感官的刺激。《白蛇》并不仅仅驻足于此。
要说《白蛇》的成功之处何在,我想并不在于它对于中国古典元素的使用——烟雨西湖山水、雅致玲珑的昆曲、黑白水墨的画面,而是在于它用偏激甚至于神经质的眼光、象征性甚至于魔幻化的笔法以及作者带着残酷美的想象力去讲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在短短的五分多钟内,《白蛇》以极快的速度推动着剧情,却以极慢的速度、丰富的变化刻画着心思欲想。而多处的细节变化堪称妙笔,极具张力,再次不提,还是到短片中自己看才能明白。
《白蛇》观后感(四):不负丹青
在水畔传了千年万载的恋情里有个文弱的书生,有个似乎无所不能却逃不出女子柔软的白蛇,书生大善人与白蛇痴情女痴痴缠缠恩恩相报,一切阻隔皆因外力,一切误会皆可由情字与时字化解。
席慕容将越人歌的传说写成诗句,在其下后记:
“传说的最后,王子微笑着将越女带回了家,可是,在黑暗的河流上,我们看到的结局并不是这样。”
所有的传说都会被美化或丑化,难以被后人拼凑成骸,若真有白蛇的故事,河底的结局不知该是怎样。
各家所见无以对比,仅就个人而言,这部白蛇里的许仙最具凡人悲哀与出家人悲空,以及世间所谓男人天性中的凶残,面目冷硬阴郁无情居多,增添了几分男子气。
关于画面,曾听说中国一位画家,名字我不记得了,他研究中西合璧,做法仅是用油画涂散点透视山水。
《白蛇》其作不负丹青,用沙的质感抹出了水墨的写意,意境,以及西方炭笔素描的古朴厚重,光影体积美。
西式的立体面孔,表情、手部动态线条却透出东方的神韵,融合如一母同胞,或许因为本来就是一母同胞。
《白蛇》观后感(五):该不该下这山林?
Mr.xu 一声“娘~~~子~~~~”就撤销了白蛇的武装,凄怨的爱选择的是自己画地为牢埋葬“妖”的自我。即便这样她也是爱他的。
“不下山林,焉知春色如许。。。。。(这段念白是改自昆曲《牡丹亭》《游园》里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念白是昆曲的形式。) 好个少年!”
开始我想我恨许仙,可立刻就知道自己错了,这不是个人甚至不是男性更不是白“蛇妖”与许“仙”之别的矛盾,而是一整套体系---一套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所不在渗入骨子里的道德体系。一切符合大众的,多数的就是好的,正确的。少数派的就是畸形的,必须要压制甚至消灭的!
而对错真的是这样区分吗?那谁还敢下这山林?
我不敢,我吓也吓死了。谁能知道自己爱的那个是人是妖?自己是人是仙?万一中奖,无论成为哪一方都是不幸的。
最可悲的是许仙连自己的心意都没有,完全是服从了大众的意愿灭了异类!
电影版《青蛇》的结尾法海(在这里也是许仙的变体)看着白蛇高举刚诞下的婴儿震惊:“她怎么能生出人类的孩子?她不是人,她是妖啊!难道我错了?”妖与人的区别是外相区分的么?可笑愚蠢的法海,更可悲白蛇一往情深同床共枕的许仙自己都不知道区分人与妖的标准是如此皮相。
白蛇带着单纯美好的信念,翩然下了山林,来到这险恶人世,白白的爱了一场--从头到尾我都不认为许仙有什么地方值得她爱(个人一向十分厌恶这类无用书生,什么文绉绉之类是最TM狗血的。自古害人不浅,女人找这样的男人是要吃苦头的,这类人毁起人来是最寒心的)。
真想吼一声:“凶险的人类啊,小白快快回山啦~~~~~!!!”
去了杭州N次,怎么也没去雷峰塔,不去。宁愿次次去灵隐看济公的逍遥~~~~,这,也算自我逃避吧,实在无法面对这样千年的沉重。
:爱你变成害你
什么是情 什么是爱 为什么爱会变成害 我爱你变了害你
万种恩情变祸灾 什么是好 什么是歹 为什么好会变成歹
我爱你变了害你 千番好意竟成歪 难道世间真是孽海
三头六臂跳不出来 难道人生只有悲哀 千恩万爱都不存在
我没有恨 我只有爱 为什么偏会把你害 我爱你变了害你
为什么恨来爱不来 我爱你变了害你 早知害你我不爱
《白蛇》观后感(六):女人总是在成全自己爱的那个男人
成功男人背后有个贤内助
没人问过她牺牲了什么
阮筠庭的白蛇牺牲了爱情,或者说她用自己的爱情成全了那个许仙
无论哪个版本的白蛇我都不是很喜欢许仙 也许他温雅 但是他懦弱 也许他多情 但是他在所有的权衡中都放弃那个爱他的女人
白蛇由女人重变回蛇的那几秒镜头 看见那个动物懵懂迷茫的眼神 似乎轻轻问 为什么?也许每个女人都这么问过自己爱的那个男人 为什么?其实自己知道答案 但是总是忍不住问 为什么?哪怕他一个痛苦的表情 一个隐忍的眼神都能说服自己 哦 他有苦衷 他是不得已 他不是不爱我 只是无奈 。。。
她第二次见他 他是得道高僧 她依旧是妖 她伸手 他无动 又似乎还是无奈
白蛇第二次绝望的成全他 自己画地为牢 自己给自己织一个茧
雷峰塔 是成全给他的名利 是自己爱情的坟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