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初体验》是一部由Simon Shore执导,本·西尔弗斯通 / Brad Gorton / Charlotte Brittain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 / 同性 / 运动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过很多同志题材的电影,也有很多让我流连忘返,GET REAL无疑就是其中一部。非常喜欢男主角steven清澈的眼睛,干净的外形,一开始就被萌到了,这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球队的万人迷john乍一看并不是很惊艳,但是确实也是尤物级别的帅哥了~
两个人从外表上看,john完全是强势的主导,steven柔柔弱弱,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在学校受同学欺负的时候也是不吭一声。
但是,在面对真是自己的这个问题上,steven绝对是内心强大,而且宽容,并且勇气远远大于john。
所以他才敢在最后的颁奖典礼上,说出内心压抑已久的那些话,当着全校师生,自己的好朋友,以及父母的面承认自己同志的身份。
我一直都相信,steven深深的爱着john,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他的懦弱,欺骗。在更衣室一边撕烂john的衣服,一边说着爱他,一边伤心的流泪。
同样john也爱着steven,而且他绝对是gay~他可以和女孩儿约会,可以说自己喜欢christina,但是他承认,爱的是steven,只是不能承认,碍于面子,不能让这段感情见光。所以一次次的做出那些伤害steven的事情~
影片的其他地方也让我很感动。steven从小的玩儿伴儿linda,是唯一一个从小就知道steven是gay的人,她一直在身边陪伴着,保护着steven。还有喜欢上steven的Jessica,自知道真相以后体现出的理解和认同。
最让人暖心就是Steven的妈妈,一早就洞察了儿子的性取向,内心虽然纠结,但是出于对儿子的爱,还是宽容的理解原谅。她的那句:“他是我为之骄傲的儿子,如果你们敢伤害他,我就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实在是伟大~
总之,很爱这部电影,
《爱的初体验》影评(二):初恋的感觉
多年后,从相片上单纯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初恋留下的甜美回忆。那时侯,连吵架都是那么的投入;而今天,做什么都充满怀疑。喜欢英国电影《爱的初体验》,它把纯纯的初恋描写得朴实而生动。
文雅柔弱的男孩儿史蒂芬爱上了学校里英俊健康的约翰,他是他的初恋。他们的每一次约会都活泼欢畅,尤其在乡间,俩人痛快地奔跑的场景,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纯真可爱。那就是初恋的感觉,无忧无虑,简单而纯真。再次佩服英国电影的内力深厚,一向严谨正统的英国绅士,在表达细微感情时那么的细腻又不失热情。
这还是描写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无论是《蓝宇》、《喜宴》、《春光乍泄》、《蝴蝶》,还有去年的《断背山》,都把同性之爱描写得真诚且谨慎。《爱的初体验》里,约翰既是史蒂芬的同性恋人也是他的初恋,一种感情人人向往,另一种感情受到正统观念的压抑,两种特殊的情感堆压在少年心头,但少年史蒂芬对恋人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的爱慕、宽容和执着,让这种感情更加纯粹。
且听孩儿史蒂芬的告白:“我多想你们能试着了解一下我的感受,我要我的朋友们接受真实的我,我要家人爱真实的我,我不必为了保存他们的爱而隐瞒自己,我不想因为隐瞒而独自哀伤、害怕。请接受我说——我是同性恋。对不起,妈妈、爸爸,请相信你们不是唯一有同性恋子女的父母。……这就是爱,为什么大家如此害怕?”
《爱的初体验》影评(三):青春爱情
这是一部讲叙两个高中男生爱情的青春校园同志爱情片,一个是清纯秀美的史蒂芬,在他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大河恋》时稚气未脫的布萊得彼特,与《男人的一半还是男人》中基努·李维斯的希腊雕像的综合体。故事中的他,是一个敏感善良、文雅柔弱的男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与别的男孩子的不同——当别的男孩子兴致勃勃地谈着女孩子的时候,他却深深地渴望和身边的男同学们永远生活在一起。
另外一个主角——约翰,一个充满运动活力,英俊健康的男生,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是每个高中生所梦寐以求的偶像,在学生生涯中,有些人总是浑身散发出致命的吸引力,而像扮演约翰这种Mr.perfect,这种滋味还真是难以形容——尽管身边总有那样多的女孩子,但他却对她们的存在视若无睹。
在心底深处,史蒂芬一直对约翰充满着深深的迷恋和崇拜,在他心目中,约翰是完美的,是崇高的,他把约翰在运动场上的照片珍藏在身边,在对约翰的憧憬里寻找着生命的美和意义。
终于,他们相识了。在同志约会的一个场所,那一个瞬间,史蒂芬的内心被强烈的喜悦激荡着,他甚至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约翰怎么可能是同志,他身边不是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吗?
那天晚上,约翰告诉了史蒂芬他的故事,曾经深爱过他的另一个男生,在大海边,他们尽情地畅游着,他们在阳光,海浪,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地展露着自我,终于,那个男生和他拥在了一起,并且开始深情地吻着他——然而,就在那个时候,约翰却一把推倒了那个男生,在惊慌和爱的恐惧中逃跑了。
后来,约翰再也没有和那个男生说过话,后来,那个男生转校了,他们没有再见面。
说到这里时,约翰痛苦地埋下了头,史蒂芬静静地来到他的身边,用他的手温柔地抚摩着约翰的头发,他多么希望自己能给约翰带来一点温暖和快乐啊。
就这样,他们相爱了,尽管约翰内心深处还是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的所爱,尽管约翰始终徘徊在爱与欲的挣扎里,尽管约翰还是和他的女朋友在持续着交往,尽管约翰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但史蒂芬都原谅了他,在他的心中,约翰永远是完美的。只要能让约翰得到快乐,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愿意承当所有的委屈和痛苦。
回顾所看过的同志电影,有相当一部分对同志的感情、内心刻画总是和压抑、颓废、阴暗,危险联系在一起(所以经常被冠为“另类”之名);要不就是运用简单的表现手法单刀直入的展现两人之间的情欲挣扎,肤浅、苍白、空洞而无其它。这些影片的“炮制者”(请允许我如此形容影片的制作者)多少带有以满足观众猎奇的心理来增加票房收入的目的。他们用局外人的目光来审视、表现这个“特殊”的群体,不可避免带有多数群体对少数群体情感生活的主观臆想成分。而《Get real》则是用平和的心态叙述少年史蒂芬的生活,在故事情节展开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表现他的性取向。(引自但尽凡心〈自面自我,不惧真爱〉)
所以这应该算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里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描述主人公史蒂芬生理上的长成,更在于借助史蒂芬的个体成长历程展示“同志”的群体的心理逐渐成熟——敢于直面自己的性取向,直面自己的社会处境,直面自己内心的痛楚,直面自己内心的渴望……——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动在于史蒂芬的勇敢和坦荡,他也由此进一步得到朋友们的认同——史蒂芬在获得“最有前途新闻写作奖”的颁奖现场的时候“出柜”了。
在台下如此众多的同学,老师和家长的面前,他勇敢地说出了自己一直所渴望说的“……我多想你们能试着了解一下我的感受——这是多么难以启口的事,但我不想再独自忍受这样的感觉了。我要我的朋友们接受真实的我,我要家人爱真实的我,我不必为了保存他们的爱而隐瞒自己,我不想因为隐瞒,而独自哀伤、害怕。请接受我说——我是同性恋。对不起,妈妈、爸爸,请相信你们不是唯一有同性恋子女的父母。……——这只是爱,为什么大家如此害怕?”
史蒂芬的演说到这里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个时候,我的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在泪光模糊中,我看到史蒂芬的朋友上来拥抱他,我听到史蒂芬的妈妈对她的儿子说——“你是我的儿子,我爱你。”
史蒂芬成功了!他勇敢地活出了自我。尽管他因此失去了约翰。但是,他却真的长大了,他由一个柔弱文静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勇敢的男子汉。与他相比,曾经那样魁伟高大的约翰却依旧是那样的胆小,懦弱,不能面对自己内心的爱,他仍然要像过去那样隐藏自己,他永远不能活出自我,因此,他也不再是史蒂芬心中那个光芒万丈的男子汉了。
《爱的初体验》影评(四):这只是爱
《GET REAL·爱的初体验》1998年英国出品。
一部关于少年同志身份觉醒与自我认同的影片。
斯蒂夫有个死党琳达,一个很胖很可爱的率真女孩,是斯蒂夫迷惘心事的倾述对象。
从公园邂逅的格兰,父亲的顾客;到校田径队校草帅哥,所谓是人生何处不逢G。
男猪无意中知道校草也是同类后。深深的喜欢上了他。
但是校草却不能够接受自己G的身份,非常摇摆。
在一次学校的舞会上一曲You are so beautiful的歌声中,
他们相爱了。斯蒂夫想把恋情曝晒在阳光下,约翰只想把这段感情藏在衣柜里。
矛盾由此而生。
“约翰。我要你喜欢你自己。以自己为荣。”
斯蒂夫在校刊上发表一篇关于同志爱情的文章“GET REAL”。
一次学校颁奖大会上。斯蒂芬面对大众大胆承认是作者并吐露了心声。
“我不想再独自忍受这感觉。我要朋友接受真实的我。我要我家人爱真实的我。
不必为保有他们的爱而隐瞒。我不想再隐瞒而独自哀伤....害怕....
你们知道吗?你们中还有人和我一样,不敢开口。
这.....请接受我说:I AM GAY。对不起。妈,爸。
请相信你们不是有同性恋子女的唯一父母。
这只是爱,为什么大家都如此害怕。谢谢你们听我的告白。”
斯蒂夫太年轻。忘记这个世界有多狰狞。
《爱的初体验》影评(五):这只是爱,有什么好怕的
不是我敏感,看的时候确实一直就觉得这片子有SHELTER的痕迹。。从片头字幕那个同叫brad的演员开始。。然后片里也提到brad pitt..那人长得确实也很像SHAUN...接着他俩的第一吻的发生。。到John清醒过来的仓皇而逃(到这边我就完全已经根据SHELTER的路子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了,果然John很快就在晚上冲到他家然后那啥了||||)而且勇敢主动的Steven也是个喜欢写作的,还有他们在阳光下的奔跑,在游泳池里的嬉闹。。。
从头到尾都在被Steven的勇敢感动着,那么美好的感情,那么绚烂的青春,他愿意也努力地让它们在阳光下尽情绽放。他可以那么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被警察从树林里带回家,面对父亲的责问,那句悲愤含泪的“那我们还能去哪!”一把辛酸泪啊,看得我玻璃心碎了一地。
他在颁奖典礼上,面对所有人,父母、老师、同学、业界前辈,还有自己的爱人,那样发自内心的表达,“我要朋友接受真实的我,我要家人爱真正的我。。这只是爱,为什么大家如此害怕?”
看得我心里热乎乎的。真的很为他骄傲。
还有他的那群可爱的女同学们。那个义愤填膺地说“那就留一页空白,印上‘此文被禁’!”的女孩,真的很让人喜欢~~
真的是,有些人有多冰冷,有些人就有多温暖。
相比之下,John真是。。
我当然明白这个人群有多不容易,他们要面临的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即使我再努力地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达到百分百的贴切。而且似乎他们要想得到认同,必须要比别人更优秀。比如此片中,John全校第一的体育成绩,Steven让人叹为观止的天才的写作天赋,似乎都在暗暗说明这一点。
可是,首先得自己承认自己、自己接受自己,才能让别人来接受你,不是么?自己都不能好好爱自己,如何要求别人的爱?
影片的结尾也许并不是一个典型的HE,但是~~
我知道勇敢善良的Steven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爱的初体验》影评(六):Cute
觉得剧本很可爱。
==========
小攻小受在舞厅里抱着女孩子晃。曲子是you are so beautiful。两个男生凝视对方。
女孩发现小受硬了。
Linda: Now don't you start!
teven Carter: I'm sorry, I was thinking of someone else. ..
Linda: Charming!
==========
小攻小受初吻鸟。两人分开,尴尬中。
小受(不知道该说什么):咖啡?
小攻(暴走):我不要咖啡!!!
==================
小攻(喜气洋洋,精神焕发):Guess what?
小受: You're pregnant?
《爱的初体验》影评(七):做自己
乍看影片的英文片名Get Real,可能很難猜得出這是一部什么電影。《愛的初體驗》,這麼一個譯名又違反了電影要表述的意義。
Get real,是戲中男主角寫的一篇文章,說的是自己的故事。可是他礙于自己同性戀的身份,只能渾水摸魚的放上校刊即將刊登的其他文章中。學校不允許發布這篇文章,但少年虛構出來的成長故事卻意外在征文比賽得了大獎。青春歲月的迷惘,不單止源于未來的不可預知,前途的未知數,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認可和歸屬感。作為一位同性戀的teenager,Steve要面臨的正是作為同性戀的身份的自我認可。當同學嘲笑他是同性戀之際,他懦弱的拒絕了捍衛自己的身份。其實這也不過是愛,為什么要如此難于啟齒?個中辛酸恐怕只有當事人能明白。做自己,的確很艱難,我們必須放棄很多才能擁有自己。但做人的價值在哪里?我想會是好好忠于自己。我盼望著有一天我可以無所畏懼的做自己。其實我還有什么好畏懼?我是誰?你自己是誰?好好聽聽自己的內心,好好的愛惜自己。Steve最后在領獎臺含淚說出了自己同性戀的身份,贏得了大部分人的尊重,而John懦弱的逃避自己的感情,只能低著頭茫然的離場。
同性戀電影總是要藝術性地賣弄一下色情,可是難得純真。而Get Real最大的成功在于“賣真”。
《爱的初体验》影评(八):青春只是遗憾
青春进行时有挥毫不尽的暧昧与激情,青春完成时剩下的只有遗憾和残酷。
可能只有悲观如我的人,看这种还算轻喜剧的gay theme电影才会发出以上的感慨。
整部电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也许本人就是一个接受不了“突然来临的爱情”的人,总要怀疑、否定、徘徊,于是剧中两个本不相熟的帅哥突然拥吻的镜头让我有点吃惊,没有任何的铺垫,缘何爱到如此之深?
“Get Real”,不论对gay也好,straight也罢,只能是一个类似乌托邦的幻想境界吧。感情中过于真实,反而会伤及对方。我情愿选择不那么Real,只要能感受到甜蜜就好。
《爱的初体验》影评(九):好片
都说这片的结尾很出彩,可俺不认同这一点。把要表达的爱清展露在众人面前而其是以演讲的方式似乎不是很符合同人女的逻辑。说勇气可加那到是真的,看上去懦弱的小受在在学校的颁奖典礼上说出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这个场面其实有借鉴经典的嫌疑,但是这一笔重要的是道出了同性爱情观里最直白很诚恳的语录。至于是什么大家自己去看吧。(要震撼到才行啊!)喜欢片子前面部分两个男猪相遇相知的部分,在昏暗的树林里在泳池里在公园的长凳上在早晨有香气的路上,这是他们的嬉戏的足迹。也记载了他们从不信任到信任的转变。影片拍摄的很好只是色调不够,音乐有些迷幻。这片由于小受的执着和怨念,也由于小攻符合一贯小攻的形象绝对符合同人女的口味
《爱的初体验》影评(十):很阳光
同志电影并不一定非得拍成沉重的艺术片的,商业的尝试,台湾有《十七岁的天空》,美国的有《爱的初体验》,就是按照一个校园青春片的方法拍的。有喜剧,有爱情,也有个大团圆的结局,放到同片里,反而是异类了。
一个瘦弱的男孩,和一个运动型的酷男,这是外表,而内心恰成反相,酷男无法直视自己的性取向,由于虚伪,闹出许多不愉快的误会。到最后,两个人闹翻,痛苦的瘦弱男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上抛开先前的选题,直陈自己的苦楚,勇敢公开自己的私密。这就太戏剧了。
不过我喜欢。因为它完全是以主流的视角来拍,有祛魅的效果。很阳光,很松弛。尽管也很刻意。
瘦弱男勇敢,酷猛男怯弱,这倒和中国传统的故事情节设置相似,古代爱情故事也大多有一个怯弱的公子哥,要靠一个勇敢的女子来救,来唤醒。
里面还有一大群女生,特别是那个胖女孩,和瘦弱男关系很铁,并且一直知道他的秘密,遇到舞会之类的交际场合,就做他的舞伴。最后演讲告白后,几乎所有的女生都支持他理解他。而男生们,似乎一直持奚落态度。女的天生就善于包容吗?或者是因为事不关己,是另一个群体的内部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