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味》是一部由石井克人执导,浅野忠信 / 坂野真弥 / 佐藤贵广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之味》影评(一):看完了不知道啥感觉
一家子奇奇怪怪的人,遇上一些更奇奇怪怪的人,比如那个舞蹈家,那两个演变刑金刚的。。。这样一堆神神经经的人组成了“茶之味”这部电影。
故事很平淡,简单的讲述了每个人的经历,如同白描。虽然都是神经不怎么正常的人,但每个人却也神经得可爱。执着练习反单杠的小女孩,喜欢上新转来的女生的小男孩,行为古怪的老爷爷,尤其那个在大蛋头上拉屎的小男孩,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这一家人貌似都不怎么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多的时候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胡思乱想着,或者用一些古古怪怪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感,有那么点儿的压抑。虽然话不多,但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导演用有点儿幻想童话色彩的手法表现了出来,相当的可爱。
不过这部电影最让我抓狂的是:在二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俺愣是一直没搞明白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完全看不出来什么“中心思想”,看不出来贯穿所有小故事的“红线”在哪里。看的时候总想着:快了,快了,导演马上就会把谜底揭开,俺作为观众就马上会恍然大悟了。可是等呀等呀等呀等,等到结束了也没出现恍然大悟的感觉。感觉像被扔在了半空,上部得,下不去的,又如东西卡在喉咙,咽不下去吐不出来的,蛮难受的。
不过也许这就是电影想要的效果吧。一直在考虑电影的题目“茶之味”。茶本来就是淡淡的,需要慢慢来品,慢慢来回味的。所以电影也不可能像烈酒一样,让人喝了,醉了,醒了,完了吧。嗯,俺再慢慢品品吧。
《茶之味》影评(二):生活的
放到半个钟头的时候
都还没有看懂是在讲什么
随后发现
不是故事没有说清楚
也不是自己没有看到
而是潜藏在心里的期待;
对各种故事的烂熟于心;
挡住了那些平实的东西
好莱坞的编剧们有一个金科玉律
在电影进行到八分之三的时候
展现人物之间的冲突
把那些被爆米花撑着发饭晕的观众叫醒
工业化运作的电影业惯坏了观众
那些质朴的东西
生活化的
平实的小情愫小起伏
反而我们看不到了
波澜不惊的生活
像我们身边每个人一样
可能是令我们厌倦的,
在这个电影里同样给人亲近的感动
所有的东西不会因为是在大萤幕上就华丽起来
只被不露声色的提炼出来
凝聚起来
就算是一点点悲伤的事
一点点焦虑的期许
一点点的青涩
也让人感到抚慰般的欣喜
里面竟然还有五十好几的三浦友和
还有浅野忠信和土屋安娜
如果现在给我一本高中时候看的书
是多么可贵啊
《茶之味》影评(三):又被初恋狠狠打动
被初恋狠狠打动
既然故事是从家里的长子,春野的奔跑开始,我也就从他开始说起。春野喜欢的女孩坐火车走了,春野徒劳的在田间追着,他很后悔从来没有跟她说过话。春野想,如果他有机会表白的话,也许会不一样吧。一想到这些就使他更加悔恨。随后的几件小事更让他对异性失去了兴趣,但是当他坐在教室里第一次看到转校生铃石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春天来了。
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却好象是千载难逢的巧合。 ——张爱玲,《半生缘》
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感觉,恋爱时的两个人会为了共同喜欢一首歌,一本书,一个人,在上学时甚至是因为有一样的解题思路而狂喜而而雀跃而兴高采烈,仿佛两个人就此打下了相伴一生的基础。
当春野知道铃石喜欢他所擅长的围棋时,狂喜的他觉得他突然获得了无穷的力量,那力量足以征服整个世界。可是内向的他并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只是和以前一样远远的默默的关注着她。就算是误打误撞而被拉入铃石先他加入的围棋社,他也没和铃石有过任何交流,两个同班同学却形同陌路,春野深深的埋藏着自己的感情。
直到那个雨天,围棋社其他同学走了,只剩铃石一个人在摆弄棋子,春野走进来才发现这里没有其他人,他转身拉门就要走……想象一下,一个早就在心里喜欢对方到不行的人,有自己最擅长的优势,面对屋子里只有意中人这样的局面,仍然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要离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还好铃石大大方方地叫住了他,请他一起下一盘棋。
两个人慢慢的下着棋子,春野下了有八、九个子了,不经意似的慢慢说道:“…嗯…我…我的理想其实就是能和你这样每天下棋…”两个人都还在继续下棋,过了一会儿,铃石也慢慢的说,“那我们明天还下…”春野咧开嘴笑着说,“好…”这样的平淡的对话,听来却比各种的山盟海誓要美丽;又像于无声处听惊雷,让人惊心动魄。
接下来的一幕,是我看过描写初恋最美的镜头:雨中两个人打着一把伞,春野把铃石送到车站,在车门关上的一瞬间,春野突然把伞从门缝扔给了车上的铃石…那种突然,就像刚才突然的表白,带着冒失的真心诚意,格外动人。铃石看着雨中的春野身形渐渐被车抛得远去,他一边向她挥手,一边脸上露出开心之极的笑容…这就是最美的初恋,就像春天的草,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出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长得那么快那么茂盛,那样的有生命力。这里没有任何心机和利益,只有幸福的付出和幸福的承受,太美了。
片子里的主角是一家人,不光是春野,还有行为怪异的爷爷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物,一本他手绘的全家成员的画册;爸爸是个尽职爱家的催眠心理医生;妈妈是个有才华有担当的漫画作家;小有名气的做音乐的叔叔心里还是装着已嫁作人妻的前女友;怪异性格讨人嫌的舅舅五音不全却对音乐始终怀有理想;因为听了叔叔的鬼故事从此幻想身边有个巨大的自己,而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幻象消失的执着的小妹妹……我就不一一讲述了。
风趣,幽默的茶之味,充满了浓浓的情感,谢谢你,导演石井克人,这么有爱。
《茶之味》影评(四):沁香扑鼻 ----《茶之味》
这部拍摄于2004年的电影,是一个日本式的很平淡的故事,如同它的名字《茶之味》。本片的导演石井克人是拍广告片出身的年轻导演,他和主演本片的被称为日本电影救世主和“日本的布拉德皮特”的浅野忠信,在几年前就以《杀手阿一》《鲨皮男与蜜桃女》等影片而闻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茶之味”在这里成为了期待传统文化回归,渴望脱离浮躁的城市生活,憧憬田园亲情的符号。
石井克人将春野一家五口的平凡故事搬上银幕,以风趣、幽默的手法去泡制了这部小人物的家庭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青山绵延,碧水环绕,蓝天下,绿油油的田野,婀娜的樱花树,空气中弥散着清新的山野气息。一开篇,影片《茶之味》就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如同水墨画一样的优美画面,澹泊诗意,仿佛一杯茶悄悄舒展。阳光明媚的夏日时光,父亲(三浦友和饰演)席地而坐跟儿子下围棋,时而严肃地板着脸,时而悄悄自得自乐,贤惠能干的的母亲总想继续自己的漫画师生活;爷爷喜欢自娱自乐地练习着即将失传的歌舞伎;正在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身体和思想一起发育,对恋爱有了懵懂憧憬;而女儿则处于儿童启蒙期,总幻想自己是童话里的庞然大物;还有那个从城里来的、浅野忠信饰演的不靠谱的舅舅----一位调音师。他所讲述的童年时代的离奇经历:关于一个有着纹身和满身血迹的小混混的鬼魂一直注视着自己的奇异鬼故事,最后当他成功摆脱鬼魂后的后空翻也使得小侄女如法泡制,在小女孩成功地完成一个后空翻的时候,整个世界在那一瞬间改变了,那朵在她身后开出的巨大向日葵美的夺人眼目,每个人都抬头望着天空中那一刻漂亮的景象。
影片用一段一段的生活片段拼成了这家人的图景。时光安然流过,在最终时刻爷爷逝去,而那天早晨舅舅则遇见了初恋时的恋人,那一段场景里两个人站在那里,拘谨不安羞涩,这相遇的起初的不安与尴尬以及后来的理解与握手道谢,演得真得很好。
片子讲述的一家人的夏日生活,宁静清新清香且令人回味,犹如夏日午后睡醒呆坐在屋子里头脑意识朦胧时,口中含着的那口香茶所带来的感觉,真的让人很喜欢...... 精巧流畅的故事,真挚生动的感情,简约的配乐,茶一般清新纯净,安静宁和,亲切自然,诙谐轻快,洗涤浮躁的心灵,让人过目难忘。实际上影片本身和茶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始终弥漫着茶的味道,天然,醇厚,浅浅自若,娓娓道来,就象喝茶的过程。虽然也有水温带来的波动,但最后还是被亲情、被茶香所中和,围桌而坐大家其乐融融,日子依然不徐不疾。逝世的爷爷留下的小画册,是另外一种“合影留念”方式,把一家人幸福的长长短短记录下来。在尊崇儒家文化的日本,日常生活中,茶象是一剂黏合剂,在现代家庭里依然起到了润滑和稀释的作用。
《茶之味》这部影片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虽然没有和茶直接相关的因素,但却能让人感觉到茶的沁香扑鼻、悠然自得。影片中的景色自然清新,一树、一叶、一花,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似乎随处可见,但却让人觉得亲切而轻松。影片看过,感觉心情放松又似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因此期望自己一生的旋律,也能够如同这部电影的名字 ---- 《茶之味》。
《茶之味》影评(五):《茶之味》人物性格解码
《茶之味》人物性格解码
内陆飞鱼
一颗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微观细节去观察宏观事物的冰山一角,总是充满了神奇的魔力,这个“蝴蝶效应”能调动人无穷的好奇,一些隐藏在下面的细枝末节,总能牵动事物核心,若隐若现,表象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只要稍微留心,就能洞悉一些被忽略的细节。一叶落知天下秋,能“知秋”的这个人一定是个有心人,而“叶“可能就一叶茶。茶,在中国文化里是淡雅、脱俗、归真的代言之物,既是老百姓喜爱的消闲饮品也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
一个美丽的山村里,有着传统的日本宅子,青山绵延,碧水环绕,蓝天下,绿油油的田野,婀娜的樱花树,空气中弥散着清新的山野气息。春野一家人和睦相处,生活自足,自由劳作,安然悠闲地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阳光明媚的夏日时光,父亲常常席地而坐跟儿子下围棋,时而严肃地板着脸,时而悄悄自得自乐,贤惠能干的的母亲忙里忙外,也忍不住在丈夫身边看看父子两对奕情况,爷爷喜欢自娱自乐也不知道沉醉在什么里,练习着即将失传的歌舞伎。
一开篇,影片《茶之味》就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水墨画,澹泊诗意,仿佛一杯沉静的茶悄悄舒展。与自然环境、生活场景的“静”相对比的是,一系列若隐若现的“动”,象刚刚注如杯中的滚水,惊动了原有平衡:正在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身体和思想一起发育,对恋爱有了懵懂憧憬;而女儿则处于儿童启蒙期,总觉得是自己童话里的庞然大物,能力无穷;母亲腻味了家庭主妇的生活,想继续自己的漫画师生活;爷爷人的脾气有些怪;所有这些,因为来自城市的油滑散漫的叔叔到来波动起来。
精巧流畅的故事,真挚生动的感情,简约的配乐,茶一样清新纯净,安静宁和,亲切自然,诙谐轻快,洗涤浮躁的心灵,让人过目难忘。实际上剧本本身和茶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情绪有着茶的味道,天然,醇厚,浅浅自若,娓娓道来。就象喝茶的过程,水温带来的波动,最后还是被亲情、被茶香所中和,围桌而坐大家其乐融融,日子依然不徐不疾。逝世的爷爷留下的小画册,是另外一种“合影留念”方式,把一家人幸福的长长短短记录下来。在尊崇儒家文化的日本,日常生活中,茶象是一剂黏合剂,在现代家庭里依然起到了润滑和稀释的作用。
2004年是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纪念,东京安静的榻榻米上温煦的日子,轻言细语的寻常生活,即使还存在也是恍若隔世。虽然坚守传统的人还在惦念大师1952年《茶泡饭之味》里当喜欢摩登妻子和崇尚简单传统的丈夫出现情感纠葛,不能生活在一起,最终还是丈夫取得胜利,儒家文化里的“粗茶淡饭”中和了婚姻生活的节外生枝。再稍微回忆一下,会发现日本“纯爱”电影里的茶道情节,偶像明星松岛菜菜子主演的《红茶情缘》里,男主角在失去妻子后的默默怀念,面对心仪的女子含蓄的样子,女主角的翩翩衣袂,轻盈爽朗的笑声,恋爱和生活一样不徐不疾,茶如生活,水到渠成。尽管能猜到结局,我还是会被深深吸引,甘愿被这“茶道”浸润。
可是,今天看来,在全球化的铁蹄下,这些东西多么显得一厢情愿和不切实际,1950年代已经成为记忆,用“茶道”来平和现代社会欲望多么象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梦呓。镜头内外人生如茶温凉自知,大师小津终生未婚难道是一个预言?提前预告传统文化在商业社会里的失语?几年前的《红茶情缘》也没多少知道。大师电影里浓浓的乡土情节,怀旧的影子还在拉长人们的悠长记忆,所以电影仍然在帮人们造梦、圆梦。2004年台湾的侯孝贤导演和日本合作拍了一部《咖啡时光》向大师致敬,石井克人导演的这一部《茶之味》也有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正面言明。巧的是这两部片子都是由我非常喜欢的“方法派”演员浅野忠信主演。
古人语:“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又说曾告诫:一杯为品;二杯即为解渴蠢物;三杯便是饮牛伺马之流了。由此观之,喝茶需要的情境、心境和茶本身相得益彰,讲究点到为止,自然和谐,拍这样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也需要“入境”。日本茶道,一直可追溯到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时代,时值得盛唐时期,由中国高僧的鉴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领路,茶道很快在日本的上层社会流传。它源于中国,却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而所谓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的礼仪,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心养性,增进友谊和学习礼法。“和,敬,清,寂”是茶道的宗旨。电影通过故事把“虚”的茶道,捕捉成了“实”的光影。人人都说电影是儿童的梦想,成年人眼中的的神话,看的见,摸不着,同样,茶道也是看得见,摸不着,导演用秒钟24格速度奔跑的美丽胶片,耐心细致地制造了大荧幕上的另外一种怡然自若的“茶道”,水一样润泽清澈,定格了在“时间熙熙皆为利来,时间攘攘皆为利往”流失的时间。
如同电影名为《茶之味》,却和茶的联系不大,而广告片出身的年轻导演石井克人,和生于1970年代,90年代后被称为日本电影救世主、“日本的布拉德.彼特”的浅野忠信,两人并非传统青年,实际上他们都更擅长拍摄和表演现代边沿题材、卡通题材,黑色阴冷,早几年就以《杀手阿一》《鲨皮男与蜜桃女》等片扬名立万。所以,某种意义上看,“茶”在这里成了部分年轻人期待传统文化回归,渴望脱离浮躁的城市生活,憧憬田园亲情的立体符号,算是传统的乡愁的另外延伸,并非无力回天的寥落,而是在启迪人们活得简单自由些。
演了很多灰色角色的浅野忠信,这回土里土气地钻进以茶为比喻的乡村题材里,一定感悟到一些什么,不然眼神里不会这个明亮,笑容也不会这么调皮干净!
《茶之味》影评(六):茶之味
只是因为喜欢浅野忠信,找他的作品来看。他在《茶之味》里演一个胡子拉渣的叔叔,讲童年时代悬乎的经历,有关一个有着纹身和血迹的小混混的鬼魂一直注视着自己。他成功摆脱鬼魂的后空翻使得小侄女如法泡制,在小女孩成功地完成一个后空翻的时候,整个世界在一瞬间改变了,那在身后开出的巨大向日葵真是漂亮。每个人都停了下来看天空中那漂亮的时刻。
心中好安静,当少年得知新来的漂亮女生喜欢的活动是下围棋时,高兴地一路骑车回家,到了家之后还是不能表达这欢喜,又回到学校在一颗树丛间偷偷往教室里看,看到女孩柔媚的笑容(是土屋安娜扮演)。坐电车回家的路上也是一路迷晕的笑容,爸爸正好也坐这趟车,COSPLAY,少年老是想偷偷地看,爸爸伸了手把儿子的头扭正~
用一段一段的生活片段拼成了这家人的图景。时光安然流过。在最终时刻爷爷逝去~每个人的存在都如此安然,叔叔在早晨遇见初时恋人,那一段场景就是两个人站在那里,靠肢体的细微动作,这相遇的起初的不安与尴尬,后来的理解与握手道谢,演得真得很好。
《茶之味》影评(七):茶の味
三浦友和演一个敦厚而有些刻板拘谨的父亲,已经一副中年人的样子了啊。不知山口百慧现在是何等模样!
这片里有许多小点子,看得出来很用心,但是表现出来,效果不是太好。节奏太拖沓了,现在是越来越怀疑了,难道日本人看的东西都是这么慢节奏的吗?真是慢得让人受不了。
然后就是特技做得太差了,感觉还是胶片拼贴而不用电脑动画。
铁路里,COSPLAY的人上车,一个人给他们拍照,那拍照的人的姿势很搞笑,像是把全国人的拍照姿势都收集在一起那种,拿模做样的。
舅舅也很好笑,因为他说了那个用后空翻驱鬼的故事,所以妹妹天天练习后空翻。这电影的特效似乎很粗糙,无论是“大我”还是“大向日葵”什么的似乎还是胶片剪贴做起来的特效,而不是电脑特技。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要这样粗糙的效果呢?还是预算不够?
这里稍微露一脸的明星好象很多,在观摩妈妈的动画时好象还有草剪(就是SMAP里面那个,模仿过十二女子乐坊的)露一小脸,做播放员。
星期天的早晨,舅舅、哥哥和妹妹并排睡着,妹妹起床去翻后空翻,舅舅起床独自去桥上散步,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去见旧日恋人——恋人已经结婚了,自己开代销店,丈夫在巴西画画——的确如泡泡所说:全家没有一个人有正经职业。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日本经济的文,说日本经济虽然经历“失去的十年”但使经济结构得到良化,金融体系也经过乱相而重组,一句话: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经济开始好转?另外,在就业形势上,以往“终生雇佣制、工龄薪酬制”的雇佣制度已经改变,据统计,不就业、不读书也不打零工的人员就有40万——这将改变社会收入贫富差异。
《茶之味》必定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但是那种寂寥悠远,宁静淡泊的味道,可能也是时下日本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写照。
电影中出现的大多是自由职业者:动画师、心理怪异的漫画家和他的凶暴女助手,混音师,以及混音师在河边遇见的舞蹈家,心理催眠师,动画COSPLAY者……这部片集中的都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正经职业!”
电影中经常出现他们一家人傻忽忽地坐在门廊前喝茶,什么话都不说,各人有各人的忧虑和轻松……那感觉很不错。
因为爷爷活着时候,妹妹没有翻过去,而且她都是偷偷跑到山上去翻的,是被爷爷悄悄跟踪,才发现的,爷爷也没有点破,直到爷爷去世后,他的画才袒露了美好的愿望——这里,真的很感动。看了其他人的观感,也大多在这里“感动”起来^0^
《茶之味》影评(八):绿茶之香
lt;茶之味>,戏如其名。没有和茶直接相关的因素,但能感觉到茶的沁香扑鼻、悠然自得。
首先是景,很喜欢电影中自然清新的景色,让人很想身在其中,一树、一叶、一花,没有特别和奇特之处,似乎随处可见,但是纤尘不染的生活情景,尤其让人觉得亲切、喜爱。
然后是叙事的节奏,整部影片长达2个多小时,没有激烈的情节,没有高潮起伏,倒象是一个人在午后闲暇时光,漫无目的的想象。电影有很多种,一种纯粹是视觉享受,刺激、惊险或者完美的镜头一个接一个,绝对不会感觉时间的推移,绝对不需要思考,是消磨时间的首选;一种是大师级的电影,艰涩难懂,闷的让你怀疑自己的品位,然后一遍又一遍,再看看影评人的观点,才多了一点理解。还有一种,就象〈茶之味〉,完全放松,心情平和,类似对弈或者品茶,比第一种多了一些回味。记忆中,台湾、日本导演的片子经常有这样的风格,简单、平缓而长久。
很喜欢的一幕:爷爷死后,一家人走进老人的房间,偶然发现爷爷生前留下的画本,每个人都有一册,封面和图案都很可爱,只是每一幅都差不多。妈妈是画动画的,当她连续翻动画本时,每个人开始活动起来。原来爷爷把印象中每个人的可爱之处画了下来,多么令人怀念、充满智慧的老人啊!而他生前,大家都觉得他有点疯疯癫癫。
《茶之味》影评(九):留住一切精彩却不为人知的时光的方法
离开了的心爱的人,
田野间穿梭的火车,
幻想中的庞然大物,
头上的大便,
地铁里的银河英雄,
简单务实的一家,
猥琐的匿名电话,
幻想中的庞然大物,
在沙滩变跳现代舞的人,
打棒球吃饭团的暴走组,
和心爱的女孩子一起回家的下雨天,
供一群人发呆的老式玄关
那首yama ya yama ya的大山之歌,
以及爷爷遗留下的最后作品。
而我们的人生如果只能缩在一本微小的书留下来
那会是怎样?
在水泥森林里的我
在某个睡不着的夜晚随机挖出一部片来
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喝煎茶
一边回忆着我自己那段短暂的一生里一切精彩却不为人知的时光……
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天马行空的纯真想象啊!!!
《茶之味》影评(十):另一种生活的入口
在帝都这几日轰轰烈烈的扬沙天气下,放弃了去逛街的想法,打开豆瓣,看到推荐这部片子,就找来看了。143分钟,不算太短。开篇的冗长和平淡让我很快就不想看下去,于是果断爬上床去午睡。可是被某些琐事扰乱的心无法安心入眠,于是无奈的爬下床,继续看起这部片子来。
方才刚刚看完它的我,脑海中却没有对它留下太多的印象,因为它实在是太清淡,就如它的片名-茶之味。品味时觉着清新惬意,但绝不侵入你的感官,扰乱你的心境,抢占你的记忆。也许我现在不写点什么,过了一日,或者只需几个小时,它便也仅存一丝感觉了。
其实茶之味是部典型的日式文艺片,简单柔和,鲜有起伏。除此之外,还带着很重的宫崎骏漫画的味道。大山、麦田、小女孩、怪诞的传说、从乡间到城镇的列车。这些都让我想到了《龙猫》起来。
虽然片子很平淡,但是表达和暗示的内容却不少,热爱漫画的妻子,怪异的爷爷,沉闷却忠贞的丈夫,痴情傻气的哥哥,放荡不羁的叔叔,还有可爱外表倔强心的小妹妹。一家人常常坐在门前干净的木塌上,面对着远方的大山,安静的喝茶。写到这,突然察觉,这一家子喝茶时,从未有过什么繁琐的茶道工序,就是每个人拿着杯子,随意而坐。就如片中每个人物一样,虽然平凡却不受拘束。
而我喜欢它的,就是这种感觉吧。看着他们做一些无厘头的事情,听着远处山边的鸟鸣或者是雨水落在地上的声音,或者是陪他们一起坐在门前发着呆。其实我不需要什么故事情节,什么主人公的情感或是奋斗历程。我需要的,就是看看山间一片绿意,思绪得以神游。
尽管如此,我还是为了这部片子落了把泪,落泪的点却不是春野一把伞扔到车上那一刻,而是一家人在爷爷去世的时候,去爷爷房间,发现了他给每个家人画的画册。画的色彩很美很美,想法也很有新意。当四个人欣喜的拿着属于自己的画册翻阅时,我的眼泪就莫名哗哗留下来了。无关任何伤感,就是觉得美好到让人触动。
今日是清明小假结束的第一天,假期虽然去了些景点,可是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旅行的意义。这样的出行带给我的感动可能还如这部2个多小时的电影,因为旅行的意义本来在于感受另一种生活,看到一个别样的自己。有时候,这种感觉电影给的了,旅行却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