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007之黎明生机》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2-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007之黎明生机》的观后感10篇

  《007之黎明生机》是一部由约翰·格兰执导,提摩西·道尔顿 / 玛瑞·亚达波 / 杰罗恩·克拉比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007之黎明生机》观后感(一):真正有爱情的一部007电影

  《黎明生机》是007系列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kara milovy也是最喜欢的邦女郎。瘦弱、纤巧的外表明亮眼睛孩子气的额头,略微撅起的丰满嘴唇,象谁呢?奥黛丽·赫本。

  当然,她远不如赫本美丽,但那样美丽的女人也不可能出现在007电影中,因为007电影展现给大家的是女人,而非女神

  从人物性格上来讲,kara milovy与她的外表一样,本身就是个大孩子,爱则爱,恨则恨。与邦德的感情历程横跨大陆,历经生死超越冷战时期政治界线。并且同以往007电影中“注定你就是我的女人”模式不同,《黎明生机》为观众展示了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从怀疑到信任,从友情到爱情的完整过程,让这份感情真实,也更珍贵

  这也与拍摄《黎明生机》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当时西方世界弥漫AIDS恐慌,以至于一贯风流的007也在剧中收敛不少,整部电影无床戏镜头、无后宫趋向,带来的附加效果就是增加了男女主角间“情”的重量,而非“色”。

  《007之黎明生机》观后感(二):经典原著版本

  这部电影的小说版应该是在佛来明的原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道尔顿的加盟也摆明了电影公司想让他走"高开"路线 很多人在评价道尔顿的演技是都认为过于僵硬 请注意 007本就是一个间谍而非绅士

  只是前几版表演者的形象过于类型化 实际上 这部片子的两个高空搏斗都拍摄非常精彩 飞机上拖炸弹的镜头据说还是特级演员亲身上阵 这部片子的出发点也不错 用KGB的假投诚牵涉出暗杀M16特工和毒品交易的惊险复杂情节 只是邂逅的那个大提琴手即不漂亮也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外人看来 很难让片中这个唯一的bond girl 另人动心

  在阿富汗的拍摄也多少有点虎头蛇尾 不知道游击队的加盟是不是真的想让影片暗指当年的苏联入侵事件

  总体说来<the living daylights>还是多少有当年<from russia with love>的影子

  《007之黎明生机》观后感(三):美苏冷战比狗屁神秘组织靠谱多了

  1987年的电影,那时候苏联还没解体,美国最大的敌人仍然是红色苏联,这部007也是延续了这一背景,外加穿插一些历史背景。虽然套路很老土,没有一点新意,但是总比狗屁神秘组织玩转世界却只是为了报复007夺走父爱这么恶俗恶心的设定强多了。

  007的设定就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绅士间谍,散发着男性魅力,身手高强,枪法精准,头脑清醒,像玩世不恭的超级英雄远远多于一个执行命令士兵。他可以抗命不尊,可以享受香车美女,可以拥有不死之身和超乎寻常运气。所以我觉得007系列更像是CIA、MI5之类的间谍机构的招募宣传片,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代入感才是关键

  提摩西·道尔顿,这个真是英国人长相不算是英俊,但是总有一种淡淡的忧郁感,感觉更像是一个安静作家,而不是出生入死的间谍。没有太多风趣幽默台词,也不会耍宝装逼,乍看是挺新鲜的,看多了觉得沉闷严肃。玛瑞·亚达波的邦女郎其实挺符合我的审美观的,纤细的身材恰到好处的金发,虽不性感张扬,却有种独特气质,拉着大提琴的时候确实很吸引人。

  开场就是00组特务的演习却反被利用,崎岖山道上的飞奔吉普车,算是亮个相。然后就是利用输油管道帮助科斯柯夫离境,我却只记得大胸丑女的色诱,口味真重。看起来是戒备森严的特工总部,各种高科技,却被一个假扮牛奶工的特务从厨房轻松突破,中国安检还知道让人喝一口呢,牛奶炸弹却堂而皇之的进入大楼,最后还被劫持了医疗机,这是讽刺吧。心有怀疑的007就使用了他最大的技能,开着阿斯顿马丁去泡妞,而且是克斯柯夫的妞卡拉。连哄带骗的,顺便秀了下车技以及车上的激光、小导弹等高科技装备,摆脱了追杀。同时还玩了下滑雪技能,成功越境。然后再次用出泡妞大法的加强版,过山车、摩天轮、毛绒玩具,成功的俘获芳心。007还抽空和苏联的情报头头玩了把假死的好戏。不过英雄难过美人关,007还是被卡拉下药了,被带到了苏联侵略下的阿富汗。轻松的用钥匙扣上的迷烟越狱后,顺便救出的人竟然是游击队的头头。克斯柯夫买了5亿的大麻,却被包着头的007混入运输车直至进入基地的运输机。危急时刻,卡拉带着游击队突击基地,马背上的步枪对抗慌乱的苏军,挖掘机倒是建功了。避免了两架飞机相撞后,007本以为松了口气,没想到还要去机舱外面抓着大麻包搏斗,不容易。解救了游击队以后,用吉普车逃生,飞机坠毁。最后就是大战军火商,军火商是真的喜欢战争,到处都是雕像,连玩的都是超大型战争模拟游戏,随处都是先进军火,可见热爱才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最后的最后,当然是007抱得美人归。当然了,下一部肯定抛弃了。

  87年的电影,能看到苏军机械化部队追着骑马的阿富汗游击队,能看到铁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能看到大名鼎鼎的KGB,还有些现在看来有点可笑的间谍设备时代在进步,不过007系列还是能保持着生命力

  《007之黎明生机》观后感(四):【系列补完计划】《007之十五:黎明生机》

  1987年,正值「詹姆斯·邦德」诞生25周年,这个系列也迎来了一位新任007——提摩西·道尔顿。此君比前任罗杰·摩尔小了将近十七岁,自然也带来了更多的活力。相比之前的形象,道尔顿的「邦德」少了些幽默和诙谐,但却更加干练真实,特工味儿更强。当然,更新换代的还有M的秘书「钱班霓」,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仍喜欢没事和邦德调个情。

  在八十年代的冷战后期,北约与苏联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极大缓和,这也反映到了「007」系列当中。从《八爪女》到《雷霆杀机》再到《黎明生机》,虽然反派都与苏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不过编剧并未把矛头指向苏联政府,而是一些激进的个体或者投机人士,甚至英苏双方还有联手合作之谊。本片里的反派科斯科夫将军亦是如此,对外佯装投敌、对内吃里扒外,一边妄图利用英国之手杀死苏联大将,一面靠倒卖鸦片大发横财,还不惜牺牲自己女友实现阴谋。殊不知也恰恰是这一点,让他最后功败垂成

  他的女友便是本作的邦女郎卡拉,其扮演者玛丽安·黛博被认为是最清纯、最有文艺范儿的邦女郎。事实差不多,此角金发纤巧、单纯可人、还是个大提琴手。与绝大多数邦女郎跟邦德之间的露水情缘不同的是,卡拉和邦德更有一种患难见真情的意味。有个桥段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当邦德执意要去抓获科斯科夫时,卡拉果然真情流露,非不让邦德冒险,哭得那叫一个梨花带雨。随后,她还不顾危险单枪匹马闯进敌营救援邦德,正是这一举动打动了阿富汗游击队,成为了邦德反败为胜的关键所在。只是不知面对如此情深意重的姑娘,邦德日后该如何了断,哈。

  最后提一下「007」系列的另一大看点,经历了数集的不温不火,Q博士的科技发明在本集中再度有了用武之地。一个是邦德座驾阿斯顿·马丁,防弹玻璃、导弹、防滑雪橇、激光切割器、火箭推进器等等应有尽有;另一个是万能钥匙,不仅能打开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锁,还内置了根据声控启动的蒙汗气体和塑胶炸药。这两个发明给了邦德极大的帮助,都在危机时刻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007之黎明生机》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