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导演》是一部由宋阳执导,高天 / 张殿伦 / 刘桦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的导演》影评(一):明星并未堆砌出疯狂观众
虽然主线明晰,但是被分割成很多片段,非常支离。我总是隐隐揣测是不是融入了宋阳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籍籍无名导演到处筹钱的苦逼故事。片子两大特色,只看片头的话,真的会误以为这是部大片,歼十,战斗机,特战部队之类,颇有大片风范,还插入了一段默片,另外,沙画运用还算加分。片中反复出现鸽子,野鸡,羊驼,鸵鸟的影像,说实话,有些不明白导演意欲何为。太多元素加一起,看得出导演想要博采众长之心,但难免繁杂。亮点太多等于没亮点。徐帆的台词一会普通话一会蹩脚方言,听得我起鸡皮疙瘩。宝宝倒开始说普通话了。那个很娘的,总是翘着兰花指的男人,并未收放自如,总是感觉还差一点。杨总的秘书很性感。全片看完,比对开头的那句“仅以此片献给仍旧有梦想、在奋斗的小强们”,感觉有些强扭的瓜之感,基本达不到励志点,有几个笑点罢了。
《疯狂的导演》影评(二):《疯狂的导演》:小强也能变藏獒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疯狂”系列的走红,让这部《疯狂的导演》还未上映,就已经很乖巧地“先声夺人”。
成功的总是极少数人。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可以像是老谋子、陈凯歌、姜文、冯小刚那样不缺投资,一说要拍电影,投资人估计都是争先恐后希望可以排上号;更多的新入行或者还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为了拍一部电影,恐怕还都得像是孙子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
电影的“扉页”上,有一句话,大意是“献给所有还有梦想、还在努力奋斗的小强们”。这句话很提神,老实说,最开始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老老实实地在舒服的靠背椅子上,把影片看完。电影圈儿内也有小强,比如说《疯狂的导演》里的高天。高天原本也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可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当他为了拍电影拉投资的时候,“神马”艺术追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弃的。这个投资人说剧本要这样改一下,那个说要那样改一下,这个投资人要在影片里安排自己“干女儿”,那个投资人也想露脸儿弄个“英雄”当当。各种奇葩投资人,各种奇葩想法,中间是个很苦逼的“小强”一样的导演。
戏中戏、影中影的拍摄结构,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一个框是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张殿伦与各色投资人的“激情搞基”戏,另一个框是他们根据奇葩投资人的奇葩想法拍摄出的奇葩电影情节提前再现。这就像是放了两面大大的镜子,互相映衬之间,让你的思想在黑黑的电影院里飞一把或者是睡一把。王宝强在里边有不小的戏份。不同于他以前的憨厚形象,在《疯狂的导演》里,王宝强和金铭饰演的“雌雄大盗”,倒是改走精干路线,有几句类似于“这就是盗和贼的区别”、“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盗”台词,让人捧腹不少。
就像是在各种奇葩投资人的要求下,高天最后把电影拍成了“混搭”风格一样,《疯狂的导演》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搭轻喜搞笑剧”。战争、笑点、爱情、动作、场面似乎一个都不少,而且还是那种在东北边境乡村里开酒吧的风格。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也玩起了对现实的讽刺,赣妹妹大概是影射郭美美无疑,还有那头很有名气的“草泥马”,至于性感秘书“元芳”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在后边肯定还等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不过这些段子都是流行过的老段子,要是能把最近流行的段子加进去,估计效果会更好。
“四处找投资四处碰壁”的张殿伦和自己妈妈打电话那几场桥段,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催泪点。张殿伦好不容易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被“黑社会”抢走,这个时候张殿伦无助地瘫软在白色轿车旁边,这个时候,过来一群笨母鸡,悠闲的母鸡和苦逼的张殿伦镜头高度相同,互相映衬之间,似乎在告诉观众“人比鸡瘦”是个什么样子。
好歹高天和张殿伦最后取得了成功。当高天也开始能从容和投资人讲条件的时候,我只想说:“这小强还真有变藏獒的一天!”
《疯狂的导演》影评(三):又一个北漂电影人的导演梦
毫无疑问,《疯狂的导演》是一出风格独特的喜剧,它以闹剧的方式将电影界的那些事很吊诡的摆到观众面前,让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了解到银幕光环背后的黑幕。然而,它却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搞笑的故事,在它搞笑的外表之下反映的是当下基层电影人的艰难处境,影像内外都很是拙劣而偏执的挣扎着。或许是在娱乐时代缺乏足够的严肃精神,当你一本正经地说话时总被人误做是在开玩笑,于是严肃的事情只好以玩笑的方式来讲述,但无论正话正说还是反说,都说不好,一如在济南的那场事先张扬的审判。
透过滑稽的外表与热闹的场面,我们看到一个北漂电影人的酸楚与无奈。《疯狂的导演》通过对青年导演高天的遭遇的描述,一方面完成了对当下电影世界本身的解构,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反思了当下青年从业者的生存困境。当然,这或许也不仅是电影界的问题,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处在这样一种状态,很少有为年轻人准备的机会,大多数学子在大学毕业之后要么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事情,要么敛翼低飞,老老实实地夹起尾巴做人。
青年导演高天怀揣电影梦想,却在现实中不断碰壁。目标是气势宏大的大叙事大制作,现实却连低成本的小制作都难以维系,这或许是每个初出校园都所面临的处境。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是坚持理想还是俯就现实,作为年轻人这大概是毕业之后的第一道考题。
高天与同样年轻的制片人张殿伦选择的是坚持,或许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只是在很多情况下缺少那份果敢与毅力。在智力平均的年代,一个人能否成功除了机缘之外大概就是比拼自己有多坚韧,毕竟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其实,如果全面的看,高天与张殿伦四处筹集资金的过程也是他们从电影梦走进现实的过程,对于理想纯洁性的坚持让位于现实的生存原则。为了使自己的梦想延续下去,他们不得不与各种奇葩变态的经纪人打交道,并且在投资人的颐指气使下修改剧本。我们当然可以把这看作是现实对青年人的考验与磨砺,或许只有经过这诸种艰难的磨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我们同样也会有疑问,这种磨难是不是年轻人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固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下,存活下来的都是坚韧者。然而,电影创作毕竟不是生物成长,它需要磨练但更须要关心。
他们经常去喝咖啡的老板的经历就是一个失败的经验,同样是电影专业出身最后却在经营酒吧。而另一个范例则是大腕身边的女秘书,她同样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但却从事迎来送往的工作。
或许,每一次成功都不是偶然,高天的坚持正是日后成功的基础。尽管在不断被现实挤压,但其中的梦想却并没有偏离航道。高天在无数次修改剧本之后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当然这其中已经发生了N多变形。然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真实境况,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一个中间性的存在,我们都需要学会在二者之间进行妥协。只有当我们适应了现实的法则,心中的那个理想之梦才能真正飞扬。
《疯狂的导演》影评(四):《疯狂的导演》:谁说中国没有B级片
想起某部台湾电影,故事讲一群为了电影梦而奋斗的小人物,挣扎在片场与生活间,高潮的段落,小女演员终于得到了上镜机会,演一个贞子式的女鬼,衣服穿好了妆也画好了,却在那一场戏开拍前,因为高烧真的离世了,组里当然没人知道真相。本能驱使下,死后的小演员还是带着“完美的妆容”来到了片场,于是,镜头里拍摄的是一只真正的女鬼。
每个剧组都有很多的好故事,《疯狂的导演》以原著《大导演》为基础,将演艺圈的生态杂糅于荒诞的故事情节中间,嬉笑怒骂,有些讽刺意味。不知道多年后的影青们看到这部电影,是否还会寻找到当年那群“要做著名导演”的年轻人身上的热血。
这种电影很原生态,很赤裸裸,很扯很没规矩,谁说中国没有B级片,如果你喜欢,这部就可以算是一部B级片。狂想曲式的电影,剧情跑线天马行空,五花八门的虐心事儿一个炮仗接着一个炮仗,当牛做马,漏胸漏肉,打架见血,真枪实弹,鸵鸟拉屎,各种生理享受,该有的全有。
《疯狂的导演》开始于一场拍摄不下去的小成本战争片,为了让片子顺利完成,导演和制片人竭尽所能,去寻找救命的投资,期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各路龙蛇前来拦路,折腾不在话下。影片的镜头语言十分大胆,各种动物乱入,拉伸了人物所处生态的荒诞性。从北极村穿越到城市,从城乡酒吧穿越到澡堂,背后的逻辑在于人物内心的轨迹。徐帆、焦恩俊、金铭、王宝强等明星大腕领衔主演,使得影片类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枪林弹雨、家庭氛围、都市男女、黑帮警匪、春贼喜剧被杂糅在一起。
艺术与商业能否两全其美?这是影片自始至终在探讨的问题。冲突来自于各路影人的生存压力,同白领一样,导演也是要靠干活儿吃饭的。没有了项目,脱离了剧组,众人就如同酒馆里的醉汉,街头的乞丐。艺术和梦想在此时完全使不上劲儿,现实中的生门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找钱,把戏拍完。
抱着这样的目的,想出钱的老板们对于影片的要求不管再扯淡离奇,都是“有道理的”。导演在生存面前开始走上疯狂之路,战争片剧情在东北雪原上产生了离奇的变化。期间有挣扎,有绝望,都没办法阻止“把片子拍完”这个不可磨灭的使命。片子终于拍完了。导演幻想着自己终于熬出苦海,走上国际一线导演的行列。到了那时候,闪光灯背后的恶心事儿,还算个屁啊。
苦逼的是,电影行业是个万人坑,纵有千人沦落,后人还是会踩着前人的尸体往上冲。每年艺考期间,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里都杀得一片血淋淋,要是当时校园子里支开幕布,放一下《疯狂的导演》,估计一轮考试,半数以上的人会自动弃权。
这部电影是给什么人看的呢?艺考生,从业者,所有为梦想而疯狂的人。踏踏实实做事儿,早晚有混出来的一天。
《疯狂的导演》影评(五):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疯狂的导演》影评(六):草根电影的行业风云
看到了《疯狂的导演》的评价并不好,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电影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还算水准之作。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没有提供惊喜,完成了一部喜剧片应有的功课,但电影令人侧目的就是,那些娱乐圈,尤其对是华语电影界的冷嘲热讽,让俺这个半娱乐圈人士感受到其中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可能有点主观。
国内小成本喜剧的天空异常广袤,种类斑驳,质量参差,实则大有潜力可挖,从宁浩《疯狂的石头》开启小成本喜剧新纪元以来,多数以疯为本的作品就跟商场血本打折一样,挤破头皮的往里冲。而这里面实则有料的不多,东施效颦、依样画葫芦的占据绝大一部分,久而久之让观众也产生了腻烦心理。
从这方面来看,本片的名字《疯狂的导演》实则不讨好,正赶上了风浪尖,其实本片很那些疯狂系列片没有半点相似之处,也不知道本片的策划处于什么目的选择了这样一个片名。另外一点,《疯狂的导演》的题材也不占优势,华语电影市场流行什么片?看票房榜就知道,青春、爱情、古装等题材是各大片商的最爱,当然也少不了人气明星压阵的行为。因此现在内地电影的特点就是要么题材上一飞冲天,搞一些玄幻的大片题材,要么拥抱地气拍摄一些青春怀旧的亲民题材。从《疯狂的导演》剧情来看,这种讲述娱乐行业内情的题材实则属于上下不靠的类型,喜欢大片的观众会觉得电影不够刺激,喜欢青春片的观众会觉得不够接地气。因此该片题材上也不讨好,至于明星脸,别看本片演员表上有王宝强、徐帆、刘桦的名字,但他们都属于客串性质,电影从导演到主演都是一水的新人,真正的草根电影。
前面提到过,让俺真正感兴趣的就是里面关于一个导演拍片的艰难之路,其实本片并不是揭露行业黑幕或者潜规则的电影,而是根据电影圈这个行业的市场化动机,用尽致的夸张方式,对华语电影一味追求市场化的行为作出了一次疯狂阐述。电影采用戏中戏的方式,有意思的是,《疯狂的导演》的实际情况与片中所阐述的内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两名所谓的怀梦之士,为了圆自己的电影梦,要完成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拍摄,但在市场化的前提下,这个题材是完全不受待见的,没人肯投资是二位面临的最大窘境。这与现实是非常相似的,不受市场欢迎的电影很少有人问津,中国的独立电影也之所以没有生存空间,而一味的追求市场化,就是造成相近题材泛滥的现状,同一题材的潜力被挖掘的所剩无几就会黔驴技穷出现很多烂片,比如国产恐怖片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些都是题外话。
片中两人因此踏上了茫茫的融资之路,也让二位不得不因为赞助商的原因而加入广告,修改剧本,也就有了不成疯魔不成活的状态,在深山雪林,在偏僻山村里四处狂奔,又出现了飞天大盗,流氓无赖,神经夫妻这些超现实的人物和剧情,乱成了一锅粥。这是典型的苦中作乐类型,笑料中透露着现实。
这种“戏中戏偏离路线”的方式很多电影里都有涉及,比如去年的《低俗喜剧》就是这样的类型,但在国内的制度下,并不能像香港人那样肆无忌惮的抨击电影圈的现象流,只能做到表质的疯狂,农村题材被融入了乱七八糟的元素让人疲于奔命,最后让片中两位人物不得不放下身段,无奈的融入其中。其实本片更像几年前的河南方言喜剧《就是闹着玩》的,后者也是为了办一台晚会到处拉赞助,导致节目混乱不堪,只不过《疯狂的导演》加大了这部分的比重,导演和制片人,强颜欢笑的烩制这一锅乱炖,处处透露着无奈的态度。这倒让人想起了日本一部同类作品,三谷幸喜导演的《爆肚风云》,夸张的点出了这个行业潜规则,是同类题材中最好的一部。
正如《爆肚风云》的主题一样,所有人都希望一部作品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各种外界因素、赞助商的要求、明星要求加戏改戏、资金短缺的情况屡见不鲜。正如《爆肚风云》那位无所事事的导演一样,面对乱成一锅粥的现场,面对爱情片中出现的宇宙飞船,已经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够按时播出。想必在《疯狂的导演》中,最后那位导演也会抱着这样的心理。
这就是《疯狂的导演》的内容,名字很贴切,却不太高明。导演宋阳名不见经传,片中能看出他是有心要完成一部好的作品,但实力不够,很多笑料也不太高明。但不能忽视电影的现实口吻,该题材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一部真正关注苦逼导演和剧组的电影,其实是苦情戏,道出了所有的苦闷之事。当你真正涉足到这个行业中时,你会发现梦想只不过是一层窗户纸。现实所要做的就是让早已面目前非的“梦想”变成一幅可出手的牌。这样的结果就是,哪怕手里有俩王四个二,也会变成四带二甩出去。
《疯狂的导演》影评(七):《疯狂的导演》:烂片就是这样炼成的
这是我年内第三次看到边缘导演自我吐槽的电影,前两次分别是《北漂鱼》和《大片》,而且还是演员阵容最大的一次。《北漂鱼》最大碗不过是林子聪,《大片》中的熟脸也不过吴孟达和于谦,《疯狂的导演》则一举网罗了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等多位明星。不过几位腕儿仅只在戏中戏里为新人站台,片中被饱受摧残的还是高天和张殿伦两张新鲜面孔。
《疯狂的导演》影片的创意与《大片》相似,高天饰演的导演和张殿伦饰演的制片人是对奇葩兄弟,一心想在电影这条荆棘丛中趟出一条道来。与《大片》中怀揣大片梦的向飞导演比起来,哥俩的野心要朴实得多,只不过是想学有所用,拍出一部电影来。他们与各色投资人的际遇,与《大片》中向飞忽悠投资的遭遇异曲同工,手法又不尽相同。《大片》的喜剧效果在于导演忽悠投资每每仅在咫尺,又每每因为废柴手下等自作聪明地搅黄,而《疯狂的导演》中的喜剧落差,则来源于每一个投资人的介入,以及对导演创作意图的各种强奸和肢解。
《疯狂的导演》中导演的各种脑残遭遇,想必影视圈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经历。比如有的投资人非某些大腕不投,于是徐帆和刘桦这对戏中戏的农村夫妇出现了;有的投资人对王宝强情有独钟,于是王宝强饰演的江洋大盗被加了进来;有的投资人附带女演员加塞,于是金铭饰演的大盗搭档横插一杠;有的投资人偏好动作戏,于是王宝强和金铭的雪地追逐戏拉升出来;有的投资人喜好国际制作,于是一队俄罗斯士兵莫名名闯入东北农村……原本一个农村题材的剧本,活生生被嫁接成了四不像。《疯狂的导演》可谓以身作则,给广大观众示范了一回烂片是如何一步步被炼成的。
早前的《北漂鱼》主诉电影圈边缘人物的甘苦,影片诚意满满但能力不足;《大片》拿业界生态开涮,情怀有余但格局不够;《疯狂的导演》野心比二者大,但同样存在《北漂鱼》和《大片》的类似不足。然此三片虽有不同程度地稚嫩,但同类题材的集体吐槽,殊途同归地展现了新一代边缘电影人的羁绊与迷茫,其中吐露的电影业态不容忽视——一个病态的电影圈,是难以给年轻人健康的给养的,故不折手段的投资人层出不穷,无底线妥协的导演也大有人在,结果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又及:由我担任执行主编的《青年电影手册》第六期九月将推出“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主题,将与电影爱好者分享100位华语导演处女作的诞生,相信这些采访对有志于投身电影的年轻导演会有所启发。其中我亲自采访的有20来位导演,在这里先睹为快,分享部分导演对年轻导演的建言:
问题:您对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有何建议?
吴宇森:第一部电影能拍摄自己的剧本是最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及风格表现出来,让别人对你能有一个认识。尽量把自己拍短片时实验过的技巧或技术,以及剪接方面的理论融入到第一部作品里面,而不要去管是商业片或是艺术片。因为这些新的手法和技巧会带出不一样的新鲜感,会让懂得电影的制片人或观众另眼相看。第一部戏也最好不要是大制作,因为一部大制作失败,会很难再获得机会。最后,现在高科技很发达,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电脑后期去加,但我希望年轻人拍第一部戏,不要过于依赖科技,从什么都没有开始,这样会更能刺激你的创作欲,才会创作出新东西。
徐克:第一次导演最重要的是,以你现在可能拿得到的条件,尽量去拍出一部你想拍的电影。有些导演会要求比较多的条件,但有限的条件里,你至少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所有人知道你的电影是怎么样,而不要等。当然有人会说第一部电影我要求什么什么,但环境条件也许不允许。我认识不少朋友,有些是以前我的副导,有些是我认识的下一代,到现在都没拍到第一部电影,可是他已经不年轻了,到现在都没有机会拍第一部电影。所以作为新导演,最重要的是拿到和利用你手头上存在的条件,不要去要求一些不可能出现的条件,然后永远拍不到第一部电影。
夏钢:就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看重一个电影功利的东西,一定要忠实于自己最初的冲动,忠实于自己最初的想法,不要太轻易改变自己,不要太轻易放弃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真实的最宝贵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果你在第一部片子就放弃了自己的冲动的话,那你就会养成一种惯性,随时可以放弃,随时就可以改变,那你的作品就会缺少个性。
高群书:拍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朋友的生活。别打开始就奔着装逼去,这忒恶俗。第一次拍片形式,技术什么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情感含量和热度。别无病呻吟假大空华丽无比扯淡无限。
蔡尚君:我觉得第一次都是最难的,最青涩的。没有第一次的突破,没有后面。我们那代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梦想,或者理想,你可以那么样活着。但是在今天来说很难了,你没有这个土壤,没有这个温床,这个温床现在只有利益,现实层面上来考虑,今天来说,而且更残酷了。那你必须对这条路你得想清楚,因为如果是电影,或者艺术选择了你,是一个天性的事。如果是你选择了电影,是很艰难的,你得想清楚,没有人逼着你做这个事情。今天来说,我觉得更多是一种自我选择,是最初的内心的那点梦想,或者是你的理想,一定要坚持,这是最珍贵的。千万别为了现实所妥协,你妥协,你就失去,你永远找不回你失去的这些。我觉得这是最重要。其实你做到最后,你会发现还是你年轻的时候,你的内心东西在支撑你,就是那点东西了。我们说的是心田,确实是一块田,你怎么让它真正的保持一个丰饶的状态。
张猛:因为作为处女作来讲,我觉得不一定你要先有一个大的格局,我觉得首先你得是油然而生的那种作品,有感而发的那种作品。然后呢,尽可能在处女作当中,还是充分去表达自己,这样才会有机会。另外一个,也别着急,现在我看我身边着急的人太多了。就是说,别慌,我觉得还是要把一个作品准备得成熟,然后再去做。最好是能找到比较靠谱的钱,然后别中间断了,那对一个导演的创作是有伤害的。
张扬:不要简单向商业概念妥协,不要简单地并入到商业的轨道里,当然我觉得导演也有分类,有的一开始就奔着这个方向去,有很多导演一定要用自己真正的实力证明自己电影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这个东西是往往你边成熟了,反而没机会表达了,在你第一部第二部时候,你的年轻人的冲劲和他的这个无拘无束,恰恰是能做出不一样的电影的时候。后来的商业绑架,变得失去自我,反而是年轻的时候,内心最强大的时候。
《疯狂的导演》影评(八):《疯狂的导演》之不疯狂
《疯狂的导演》之不疯狂
烂片,这是无疑的,但是烂得这么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呢?
本片集中的著名演员有: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等、等等!能拉来这些人凑合一个本子,不容易啊,不容易啊!
描述了一个98级电影学院导演系不开面新生代导演兼洗浴中心经理,逐渐开面,圆滑世故,拿影片为赚钱工具的成熟导演之路!
讽刺了XXXXXXXX、抨击了XXXXXXXXXXX、教育了XXXXXXXX!
打住,好像最后那副沙画玩了一出精神病院的戏,一心成为著名导演的高天在喝药以前一定要护士叫他大导演啊!
让人联想起著名的冯氏《大腕》片尾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5710074_1226034372/s.swf
电影说到这,回想片中高天之导!
年轻的时候,没有全心全意,死心塌地,一心为成,去做那么件事情,还真不算年轻过!
至少不算蹦跶过,至于后来的结局,不用说,100%都是黄了、吹了、风了!这还用说嘛!
要是都成了,那拿破仑还值钱嘛!
自己也是,年轻的时候总是蹦跶,想成事,最后万事不成,落得小保安一个,倒是安稳,好好值更,还可以古今中外,什么电影都下载看看!
唉,这就是人----生!
《疯狂的导演》影评(九):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疯狂的导演》影评(十):自曝影视圈重重黑幕,自爆爆菊往事
近期上映的所谓“疯狂”系列电影《疯狂的导演》,是外皮包装着喜剧的苦情戏,影片最苦情的地方,是道尽了作为创作者的导演,在影片筹拍过程中被投资方、制片人等一干权利人物肆意“轮奸”的过程,满把辛酸泪,最后化成了一部荒唐片,都骂电影烂,谁解导演怨?
电影是艺术,但电影也是商业产品,当艺术与商业挂钩之后,就一定会出现创作本真与迎合市场的斗争。电影是创作,创作电影却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当电影的创作遭遇“钱荒”的时候,没有几个不向金钱妥协的,因为这是可以完成电影创作的卑微却灿烂的金光大道。
说了这么多,就需要提一下《疯狂的导演》这部影片的剧情了。现实中,导演这个职位是很容易疯狂的,当艺术创作与金钱诱惑的双重刺激,加于一身,想不疯都难,当然,创作是本原,金钱是催化剂。如果金钱充足了,导演就会玩到疯,各种肆意挥霍,屡见不鲜,大牌演员,大场景,大制作,甚至庞大的群演,都需要金钱的支持,多少过亿大片,都是这样被宠爱着炮制出来的,战台烽在此就不举例说明。如果资金不够,就又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本来只负责创作的导演,要像三孙子一样求爷爷告奶奶到处去融资,前面是玩疯,后面是逼疯,若想体验疯狂的刺激,若想承受疯狂的代价,导演一职,已经是不二人选。
《疯狂的导演》比较寸,一对怀揣梦想的导演和制片人,要完成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拍摄,无奈,这这个以商业利益为投资第一考虑的电影圈,二人的电影很轻易就遭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第二种情况,没钱,急疯,被逼疯,电影创作者走上了一条漫长而前途莫测的拉赞助之路。
当然,本片既然是作为“疯狂”的系列存在,无数的疯狂笑料,自是不可缺少,但二人的融资之路,却是真切的让人心酸,各路投资人,提出各自外行、荒诞、无厘头乃至非常无理的要求,导演的被强奸之旅成行,所以我们看到,一部初衷为农村题材的影片,竟然出现了野战队,出现了江洋大盗,拉来了各个投资人所喜欢的大明星,塞进了投资人所钟爱的女演员,乱炖都不带这么奇葩的,导演和制片人抡起大勺,忍住自己内心的痛楚,强颜欢笑的烩制这一锅乱炖,讲述了一个关乎“不伦不类”电影的打造攻略。
《疯狂的导演》阵容堪称强大,徐帆、刘桦两大戏骨都来打酱油,演绎了电影版的“白云黑土”,王宝强也现身影片继续卖“囧”萌,不过这次成了国际大盗,是来雪《天下无贼》被大盗惦记的耻辱的么?但影片的看点,绝不在于众多的明星脸,而是给了观众一个渠道,让他们了解,电影的策划、拍摄、制作,以及掌管电影创作的那只无形的手,一片功成众导哭,嬉笑怒骂的背后,是小导演生存的艰难,是解释众烂片的诞生根源,影视圈乱象的曝光,尽管不一定能让这个行业更加理性,逐渐规范,但勇于自爆内幕,坦陈利害,不惧被骂,依然是值得称赞的坦诚,疯狂搞笑的观影过后,对导演的辛苦多了一些体恤,对制片的内幕多了一些了解,也就足够娱乐这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