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福尔摩斯先生》经典影评集
日期:2018-01-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福尔摩斯先生》经典影评集

  《福尔摩斯先生》是一部由比尔·康顿执导,伊恩·麦克莱恩 / 劳拉·琳妮 / 真田广之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一):天才的推理能力 落魄孤独终老

  提到侦探,所有人下意思会想到出一个名字:福尔摩斯。这位出自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名侦探,其辉煌一生,至今都在影响后人,除了那些令人咋舌的经典案列,福尔摩斯本人的演绎推理方法即使在现今的案件侦破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福尔摩斯本人的魅力,所以相关的电影繁多,很久前拍摄的几部,由于极难找到资源,就暂且不去管它,在谈论时则还是以近年来的为准。于我,在首先看了《福尔摩斯先生》之后,因觉得还不足深刻了解福尔摩斯的荧幕形象,于是接连看了《神探夏洛克》、《大侦探福尔摩斯1》、《大侦探福尔摩斯2》。

  四部电影正确的观看顺序,应该是《神探夏洛克》、《大侦探福尔摩斯1》、《大侦探福尔摩斯2》、《福尔摩斯先生》。从年代设定而言,这样看下来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福尔摩斯。当然这里所谓的理解,并不是针对福尔摩斯本人,而是说其荧幕形象。因为近些年所出的这四部,都不是柯南道尔所著的原版小说的影像化再现,而是在此基础上有再添加其他的元素,或者是根据后世作家的续写故事改编,整体上与柯南道尔心目中的福尔摩斯会存在偏差,不过却也是不会相差过远,姑且认为是增添了些新意的福尔摩斯形象。

  《神探夏洛克》、《大侦探福尔摩斯1》、《大侦探福尔摩斯2》这三部都是以探案为主,在前两部中都有死人复生的情节,后一部则是福尔摩斯与宿敌莫里西亚教授的较量,结局也与原版书中的相同,都是两人一起跳入了瀑布当中。关于前两部的探案,可谓是福尔摩斯经典的演绎推理方法的应有,所谓演绎推理指的是根据眼前所见的现象来逐步导出整个过程,往上来还原案件本身。比如最简单的,第一眼见到某人,根据其衣着、手指、指甲缝、面部表情来推断出此人的身份,再复杂点的,就有根据案发地点残留的蛛丝马迹来挖掘出案件细节具体内容不再叙述了,相关或类似的案件在书本、电影中出现的不少。

  最感动我的,是《福尔摩斯先生》这部电影。看过此部的人,都会为老年福尔摩斯的衰老伤心,以及为那个卧轨女子与中年时的福尔摩斯的纠葛而唏嘘吧。电影通过对老年福尔摩斯生活的描叙,以及由老年福尔摩斯对往日一个案件的追忆,自省出其纯逻辑的推理,而不考虑人情世故,在有些时候也是不可取的。卧轨女子曾问:“你能找到两个孤独灵魂共处的一个地方吗?”福尔摩斯答道:“回家,你丈夫在等你。”有时心生愧疚的福尔摩斯会想当初是否可选择另一种回应,可是不这么回答的福尔摩斯也就不是真正的福尔摩斯了。

  想深入了解福尔摩斯本人,这几部电影肯定完全不够的,有时间若能通读柯南道尔的全部大作肯定是好,不过光阴可贵,所需去做的事还太多,估计是没有时间来尽心拜读了。但这四部电影也是打开了认识福尔摩斯的大门,也能窥见其传奇一生的缩影。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二):当我们老去以后

  每个人都会衰老,活着就是为了活更久,活得更清晰。 这部片子用一个传奇人物主角,让我们看一个无所不能的人在衰老的时候,对于很多事情无奈。把神一样的人物从神殿请到乡间,让他也有吃喝拉撒睡的各种困扰,也是让我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故事并没有孤孤单单的给你说他多么艰难的生活。而是在主故事上引出了福尔摩斯最后一个案件的真相一个男人来找福尔摩斯,述说他的老婆两次怀孕都失败了,于是为了分散他女人注意力,就让她学了玻璃琴,而玻璃琴是用来招魂的,她在学琴的时候,曾默默念叨那两个未出生就死掉的孩子的名字,她还想给那两个孩子立两个墓碑以缓解内心悲伤,可老公不许。而她也在欺骗她老公做着一些神秘的事情。福尔摩斯在回忆中逐渐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后来的事情是福尔摩斯在和她交流了一会之后,让她放弃了喝毒药自杀的念头,可是福尔摩斯没有想到,整个女人卧轨自杀了。福尔摩斯在晚年想写一部真实发生的故事作为小说背景。而不是像华生写的那样。可是年逾95岁的福尔摩斯发现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差,这是他前往日本寻找一种可以恢复记忆力的植物。这里又引出了一段往事。在福尔摩斯生活的乡下,她的女佣有一个儿子,是福尔摩斯的崇拜者,帮福尔摩斯照顾蜜蜂。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福尔摩斯和周围的人都从生活里相互理解。 整个故事就是平淡与悬疑中得到了人物内心深层次的挖掘,对导演的叙事方式我不想多评论,显得有点乱也是正常,一条主线,一段倒叙,另外一条是小说里的内容也好,是回忆也好,都无所谓,那段故事牵动着主线发展。也是小男孩在与福尔摩斯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对于这部讲述衰老和孤单的故事,我看到了一个普通老人的各种纠结和遗憾也有无奈。 我们都会老去,我们都会孤单,我们能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样的衰老呢?或许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思考。 创建于 2016-03-01 作者保留权利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三):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当名满天下的侦探老去,身边所有的朋友亲人都渐渐凋零,当曾经矫健的步伐变得蹒跚,当他从目光锐利的英国绅士变成了耄耋之年的老叟,一段回忆幽灵般的浮现。在夏初春末的庭院里,蜜蜂被那个女人身上的一缕香风吸引,轻轻地落在她精致的手套上。湛蓝的眼眸含着泪水,哎,那个孤独的灵魂。

  不同于盖里奇那引爆肾上腺激素的华丽冒险与视觉奇观,也不是腐国21世纪的高富帅好基友的都市传说,导演比尔康顿对脍炙人口大众记忆的一次个人解读,成了众多福尔摩斯大片中的一股清流。他就像是一杯在花园里值得细细品味的下午茶,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口味过淡。既没有飙车爆炸和枪林弹雨,也没有帅哥美女的长腿大胸。但是,正因为没有这些繁杂的元素,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悠然地欣赏这部被导演用心打磨的作品,走进在某个时空中真实存在的福尔摩斯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导演似乎一直在尝试回答一个问题:走下神坛的福尔摩斯,到底是怎怎么样的一个人。他是否事事都神机妙算?是否犯过错误,有过悔恨?于是,我们看见了那个不带猎鹿帽的福尔摩斯,穿着挺括的三件套西服,黑色高礼帽,精神矍铄地行走在伦敦的街头。他并没有徒手放倒大汉,单手射击爆头的外挂技能,甚至在年老时会摔倒而差点因此烧了自己房子。他引以值得自豪的精密大脑在衰老中开始失灵,那些曾经过目不忘的记忆变得模糊,成为了破碎的片段

  从我们的孩提时代,我们的父辈的孩提时代,甚至从我们祖辈的孩提时代开始,福尔摩斯就居住在伦敦贝克街221号。这就给我们一种错觉,似乎他会一直以这样的姿态,审视我们如流水般划过的人生。然而,在所有人- 华生,哥哥麦考夫,哈德逊夫人- 都陆续逝去,变成了他寄托于思念的一块石头后,福尔摩斯搬离了伦敦,到苏塞克斯郡的郊野农庄中当起了养蜂人。他生活的天地变成了庄园,一望无际的植物和石滩中的海水。与他相依为命的是管家芒罗太太和她的儿子罗杰。辉煌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上次去日本的旅程让他又病了一场,也许这便是他最后的一次长途旅行了吧。在时间似乎静止了的世界里,我们看到寂寞一直侵袭着曾经不可一世大侦探,而只有这时,他才能真正理解和他曾经有过短暂交集的那位蓝眸金发的的夫人吧。

  影片三分之二的解密,也是围绕着她展开的。然而不同于以往酣畅淋漓的破解谜题,寻找真凶,当所有的真相在我们眼前展开时,只会让观众有着宿命般的无力感。人生,才是那冷血无情的幕后真凶,策划着一出又一出悲欢离合。即使是睿智超凡的福尔摩斯,也只能旁观一切如无法控停的列车呼啸而过,碾碎所有希望和生机

  但比她幸运的是,福尔摩斯还有属于自己的救赎,那就是和他情同祖孙的小男孩罗杰。他机灵聪颖,让福尔摩斯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让他那灰色的暮年,被注入了生气活力。似乎是导演有意安排的情节,在影片中他们都彼此救助了对方一次。而福尔摩斯更是因为担心罗杰的安危而涕泪俱下,那一刻,全知全能的福尔摩斯神像破碎了,他从电影和小说中的英雄形象走了出来,被赋予了生活烟火中的凡人形象。在我看来,也在那一刻,环绕在他身上的孤独的魔咒被打破了,情感让他对世界有了牵绊,也让他与身边的人有了真正的联结。

  导演一直喜欢探讨的第二个问题似乎是:当人老了后,会怎么去面对逝去的青春?老人和少年青年人的互动并不是他第一次尝试的话题,早在1998年的“众神和野兽”中,他就已经把这一话题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次的老年福尔摩斯和罗杰的组合已经是导演驾轻就熟的功力。况且,两次话题都由同样的演员,伊恩。麦克莱恩爵士来演绎,让我们见识到除了甘道夫之外,他也能塑造出的不同人物形象。

  对于喜欢探案小说的影迷来说,这也许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最精彩的推理环节竟然是用来解决家里长短的问题。而只要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个不一样的故事,也能抵达灵魂的深处。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四):Logic is rare, but…

  Logic is rare, but cannot uncover the mystery of the human alone, so is truth. 福尔摩斯终老终于理解了white lie的重要意义,这对于像他这样的天才是很不容易的。他最后做了两件事来表明自己的悔改:一是写信给日本人善意地骗他;二是开始悼念死者。然而电影有两处瑕疵:一,福尔摩斯应该在看到罗杰被叮后的身体的第一时间发现那不是蜜蜂而是黄蜂叮的,而不是需要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二(我认为也是最大的漏洞),福尔摩斯在这个庄子里三十多年到最后开始忘东西了重新探索才开始从内心深处深以为然(悔改)。难道是他因为第二次经历心灵的洗涤才这样的吗?也说得通。

  总体来看,伊恩老爷爷演的很到位,福尔摩斯又活了一次~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五):有些悲伤别人无法懂

  平稳的电影。就随便说说几点:

  在婚姻里不能被理解似乎是无止境悲哀。将自己的孤独与另一个人分享是生活里最后的诉求。轻描淡写的说出,内心却汹涌澎湃。而当这种诉求被拒绝的时候,也是最绝望的时候。就好比她是跌落悬崖,突然看到一棵葱郁的树,她抓到了树枝以为抓住了支点。树却轻轻一抖,她便滑落了。好多事不过如此发生。很悲伤。

  不过,她选择错了对象。福尔摩斯怎能和她分享孤单呢。他的灵魂上的孤单,我觉得我等众生实在无法理解其万一的。但他也无法理解平常人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开心手舞足蹈。晚年,因为回忆起自己不近人情的鲁莽和傲慢,而忏悔。最终能够理解,除了逻辑,这个世界运行的方式里还有一种叫人情。要和谐生活,便意味着消磨棱角。大人物如斯,不过如此。我觉得挺sad。

  日本的那一段不知道为什么要放在广岛。放在长崎应该没有差别吧。没有看懂伏笔是在哪里。

  拍摄风景很美。小男主很迷人。大大的眼睛,上扬的嘴角,和他那比天大的臭脾气印象深刻。女管家是Laura Linney演的。唏嘘她老了好多。她不能不让我想起《真爱至上》里我最爱的桥段之一。她上司问她从什么开始爱上Karl, 她说进公司后5分钟。爱了三年x个月y天。最后为了自己有精神病的哥哥放弃了和Karl在一起的可能。遗憾总是那么美,在彼此伤害之前。

  后遗症就是今天上午重温了一下卷福的戏。爱Benedict.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六):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孤独

  前年春节前,家里发生了件大事。我80岁的外婆在起床上厕所的路上摔倒了,送到医院,险些病危。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外婆脱离了生命危险恢复了正常体征,但仍然每天大小失禁,本就不太灵光的脑袋彻底糊涂了,谁也不认识。

  简单来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医院通知家属,医生的职责已经尽完了,要求家属尽快办理出院手续。

  外婆有四个女儿,在如何处理外婆这件事上,勤勉能干的大姨和精明节俭的二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大姨觉得应该把外婆接回家住,由护工和女儿们轮流照顾。二姨则认为照顾外婆无论金钱还是精力的花销都太大,应该送到养老院,由那里的专人照顾。

  即便当时我们所有人都以为外婆没有一年半载好活了,二姨的这种态度仍然刷新了我们的三观。

  三姨和我妈从小都不是爱作主的人,因此在我们几个小辈的支持下,大姨获胜,全家把空置了多年的一套靠近医院、上下不用爬楼的房子收拾了出来,把外婆接回了家。

  为了照顾外婆,和表姐、表姐夫生活在上海的大姨夫妇带着我两岁的小外甥一起回到老家。我妈负责洗衣买菜做饭,大姨负责吃喝拉撒全天候地伺候外婆。

  这边是瘫卧在床上,每天对着空气说话,偶尔还把马桶当脸盆的外婆,那边是满地乱跑、十分钟就自学成才掌握ipad基本操作的小外甥。我生命里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生命的交替。

  福尔摩斯先生聪明绝顶,他可以仅凭观察一个人的外表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他从哪里来,他要到哪里去。无论有没有华生医生把他的经历写成故事,无论他戴不戴猎鹿帽,无论他抽雪茄还是烟斗,无论他住不住在贝克街221B,他都是一段传奇。

  生活里处处充满传奇,传奇却并不是生活本身。

  93岁的福尔摩斯先生老态龙钟,医生给的日记本上画满了代表遗忘次数的圆圈。30年来,他养蜜蜂喝蜂王浆企图延缓衰老。后来,他又千里迢迢去往日本,因为他听说那里有一种神奇的辣椒可以减慢记忆衰退的速度,让他保持年轻时的高效思维。

  他看起来就像每一个临终前的老人那样畏惧死亡,然而真正笼罩着他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长久的孤独。

  这份孤独以一男一女两个人物的形象出现。

  30年前,福尔摩斯先生受托跟踪一位被他丈夫称为中了玻璃琴诅咒的妇人。他及时发现了妇人的自杀企图,劝她回到丈夫身边。然而他判断失误,妇人在他面前倒掉了毒药,转身又选择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同一时间,福尔摩斯先生的哥哥麦考夫向他引荐了一位日本青年,青年决定在英国定居为王室服务,因此他需要给家人寄信说明情况。在福尔摩斯先生的建议下,青年告诉妻儿他将不再回国。这封信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青年的儿子刻苦学习,他熟练掌握了英语,假扮成福尔摩斯先生的粉丝与他通信,邀请他到日本采摘神奇的辣椒,为的就是搞清楚福尔摩斯先生到底对父亲说了什么,促使父亲抛弃了自己和母亲。

  两件事的关键信息都被福尔摩斯先生遗忘了,不是因为岁月,而是因为内心的抗拒。

  天才都是孤独的,年轻的福尔摩斯先生享受自己的这份孤独。

  当先是失去孩子、再是失去爱好,最后对婚姻彻底失望,陷入无边孤独的妇人邀请他分享孤独的时候,他感到被刺痛了,他不承认自己的孤独是负面的,他拒绝了一份双向的拯救。最终,妇人死了。

  当日本青年找到他的时候,他笃定孤独可以让这对父子双双收获成长。最终,孩子的确成长成了一个外人看来优秀的男人,但他的内心却已经早早衰败。

  孤独是一层看起来无比坚固,实则一戳就破的外壳,里面装着一颗渴望被爱、被需要的柔软内心。

  于是站在福尔摩斯先生对立面的人物,管家的小儿子出现了。

  他顽皮、好奇心强,每天缠着福尔摩斯先生继续写故事,每天陪福尔摩斯先生照顾蜜蜂,甚至还在福尔摩斯先生的影响之下试图调查蜜蜂离奇死亡之谜。在这个要么觉得福尔摩斯就应该戴猎鹿帽抽烟斗,要么巴不得他早点入土好开始新生活的世界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却成了福尔摩斯先生生命里最后的救星。

  他坦然地说出了对孩子的喜爱和在意,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生命里那些错误的自命不凡和不可一世,他也开始感激哥哥、华生医生、哈德森太太们对自己的照顾和帮助,他把庄园留给了管家和他的儿子,邀请他们和自己一起度过最后的岁月。

  现在,他终于不再畏惧死亡了。

  在大姨的口中,外婆是我们家的传奇人物。为了照顾生病的外公、没有文化的母亲和5个弟妹,18岁的外婆嫁给了跟随解放战争队伍来到我们那座小城的小军官外公。19岁,她从麻将桌直接去了医院生下了大姨。靠着全国大规模扫除文盲的活动,外婆学会识字写字,还学会了会计的本事。上班之余,她还自己做些小吃到街边贩卖。就这样,外公和外婆两个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凡事从来不低头的外婆活到80也没放弃和老天爷较劲。短短几个月之后,妈妈给我打电话,说你外婆现在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了。等我过年回家,她竟然一顿早饭能吃五个牛肉包子。看着一老一小吃的带劲的样子,我相信生命真的可以互相哺育。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七):《福尔摩斯先生》:最伟大的衰老

  导演: 比尔·康顿

  主演: 伊恩·麦克莱恩 / 劳拉·琳妮 / 真田广之

  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先生也会有他老去的一天,从影片的开始似乎就弥漫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之中,印象里那个性格桀骜行动雷厉风行的伟大侦探已经变得苍老不堪,走起路来都颤颤巍巍的需要人扶,更大的问题是他居然也出现了记忆力的衰退甚至还远渡日本去求医问药,似乎这根本不像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人,可似乎一切又那么合情合理,人总是逃不开岁月,无论如何都会有老去的那天。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次衰老,福尔摩斯在人们心中已经年轻了太久从不曾老去,就像另一位伟大的侦探波洛一样,据说有人算出他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笔下活了超过100岁。或许是读者不许他老去,尽管是一个创作出来的文学人物,但读者的厚爱使得福尔摩斯永远那么精力充沛。而本片中的福尔摩斯却多少已经疲惫不堪,饰演者也是大名鼎鼎麦克莱恩,甘道夫化身福尔摩斯本来就很叫人兴奋,而且在本片中戏份吃重的福尔摩斯给了老爷子很大的表演空间,必须刻画出那个为人熟知的福尔摩斯的蛛丝马迹,还有表现出时光岁月变迁后的差异。麦克莱恩的表演很出色,整部电影几乎靠着“甘道夫”伟大魔法撑着,使得这部“老气横秋”的电影充满了活力。

  有人评论这部电影沉闷,我到不这么看,甚至相反我觉得这部电影充满了那种人情味的激动人心,尽管故事一追溯就要到几十年前,时间的间隔给情节的连贯性造成了困难,但导演很好的解决的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用悬念来勾起观众的观影欲望,福尔摩斯想不起来当年的情景而观众就像是片中的孩子一样苦苦渴望着得到故事的答案,影片不同于一般的福尔摩斯电影,本片中已经年老的福尔摩斯没有重出江湖再接手什么棘手的案件,如同武侠小说中金盆洗手的大侠那行重新出山,而是用一个未曾了去的夙愿使得福尔摩斯更为真实,甚至更加叫观众愿意相信现实中真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侦探曾经就在伦敦的贝克街居住。

  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大原因也在于本片令我们喜爱的福尔摩斯更加的有血有肉,本片中道出了一个有趣之处,福尔摩斯原来也会犯错,在他生涯的最后的最后一案中这个最聪明的侦探也犯了错误,似乎这个错误并不是出在了推理之上,而是出在了人的心里,这从来都是福尔摩斯的弱项,也似乎正因此年老的福尔摩斯看起来更加的和蔼可亲。这也是麦克莱恩在塑造上与卷福的福尔摩斯最大的差别。还是那么一句话,这样的一部电影怎么会沉闷呢?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八):《福尔摩斯先生》:福尔摩斯的晚年

  记得看福尔摩斯的时候才上小学,深深着迷在福尔摩斯的缜密逻辑和孤独忧郁的气质中,一想象到他拉小提琴的深情模样,便迷途不知归路了。侦探确实是我的一条不归路,小时候无论如何想成为侦探的我,把其他所有的冒险不当一物,只有侦探才是值得去冒险的冒险,其他于我只是探囊取物,当然这是小时候的妄想了。

  隔了很多年以后,福尔摩斯才从书本辗转到了屏幕,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都与我心中那个完美的福尔摩斯形象有许多出入。重新被定义的侦探也只能当成一个新的人物看待,虽然他叫福尔摩斯,但他未必就是福尔摩斯。如果连华生都不知道福是如许人也,读者就更不能知道了。这最新的一部福电影,情节平淡,画面优美,演技尚佳,音乐动人,不失为一部文艺片的佳作,她讲述的已不是侦探故事,而是有关福尔摩斯年老后的心理变化和人性的探讨。归根究底福尔摩斯也是人,卷福虽然太过煽情和刻意地善良,让福尔摩斯更人性化更易于被理解;93岁的福尔摩斯似乎更接近真实的福尔摩斯,想当年锐气英姿的福晚景也难逃凄凉和孤独,但是福还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即使在别人眼中一意孤行,在他看来也许独断独行,但在观众看来还是英明果断的不放过一丝细节和线索的断案如神的侦探代名词。

  福尔摩斯从没有让我们失望,这一次也一样。即使影片拟造出来的最后一案令他后半生背负罪名,无法解脱,但他依然不负众望把所有谜团一一揭开,既营造了幻想,又揭示了真理,他是魔术棒也是手术刀。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也许无法判断是好是坏,就像影片中那个庸碌的女管家,勤勤恳恳却总是一无所获,命运似乎不断不眷顾更会雪上加霜,除了福尔摩斯毫不懈怠的侦探能力,再一次力缆狂澜解救众生。这既是升华点,也是矛盾点。大家太相信福尔摩斯了,以致于他开始怀疑自己,当他需要从神坛走向人位的时候,他也迷惑了、困惑了甚至遗忘了,他所做过的事情难道没有错吗?当他在像影片开头一样隐居在一处安逸的小乡村的时候,其实他最心爱的蜜蜂正是他最难以忘怀的往事,矛盾又讽刺,大侦探从来没有逃避往事,他只是想安享几年晚年,并在最后做出了选择。

  我们应该尊敬福尔摩斯的选择,不管是对是错,他一生在努力承担,作为侦探的命运,他是永远的侦探,他是侦探的永远。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九):小短评 借用长影评来一发,有时间再补上(估计是没了)

  无论是IAN的演出还是剧情本身,都是值得研究再刷的,Sherlock Holmes这一经典被无数作品引用,在神夏4宣布2016年元旦特辑的当下,又有一部老年福尔摩斯出现了,说实话忙着炒股工作没来得及认真看,所以依照此评完整剧情。

  长评剧透传说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563113/

  作为有英伦情结和崇拜思维宫殿的人,本片断续的手法有点目不暇接,到是那些如雷贯耳的人名让我想起其他的戏码,甚至觉得IAN好老呀,万磁王和甘道夫的霸气去哪了,更有弹幕(B站弹幕版方便哈哈)说邓布利多教授,所以我短评就指明了,本人还是倾向于商业电影的。不过主角最后逻辑和情感的融合,让屏幕外的观众温情不少。

  《福尔摩斯先生》影评(十):不一样的福尔摩斯

  我是最爱看福尔摩斯的,也看过各种各样的版本,《神探夏洛克》里的毒舌驴脸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里带点颓风风德福尔摩斯、《大侦探福尔摩斯》里“花花公子”范儿的福尔摩斯等等,而这一次是我没有见过的福尔摩斯。他老了动作不灵敏了,就连他引以为豪的记忆也时而灵光时而卡壳,华生早已先他而去,他孤身一人甚至开始为了莫须有的延迟衰老药物奔走。看到这里我是悲伤的,精明如福尔摩斯这样的不世天才,竟也会晕倒,竟也会忘记名字和地址,甚至记不起引发自己退隐的最后一案。幸好电影着落在人性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自己的痛苦,才更容易直视他人的痛苦,老年福尔摩斯跳出了冰冷的逻辑圈子而渐渐关注人性。理解,是最大的温柔。

  若你想看不一样的福尔摩斯,这部片子值得推荐。

  给四颗星,剩下一颗纯粹因为个人,更偏爱那位敏捷高傲的天才福尔摩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福尔摩斯先生》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