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浅坟》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浅坟》的观后感10篇

  《浅坟》是一部由丹尼·博伊尔执导,凯瑞·福克斯 /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 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的一部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浅坟》观后感(一):《浅坟》——影片《猜火车》的前身

  影片《浅坟》是导演丹尼·鲍尔(Danny Boyle)的处女作。

  从《浅坟》开始,《猜火车》、《海滩》、《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和《127小时》等影片陆续诞生,

  期间也不乏烂片,比如《太阳浩劫》等。

  丹尼·鲍尔的影片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别具一格个人特色

  他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异常的着迷,很多影片都是以此为主题

  最为突出的要属《猜火车》(Trainspotting),昆丁式的黑色讽刺叙事,青年人对毒品的观念与痴迷,

  影片的镜头也运用得相当大胆,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表达感官,

  《猜火车》在很多方面都是对影片《浅坟》的升华超越

  比如婴儿意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浅坟》中,婴儿的意象以一个崭新的机器娃娃为载体出现,毫无生命面目可憎

  在地上攀爬时,还伴有着链条拉动的声音动作僵硬,脸部带着死板的笑容,娃娃本身就会为观众带来恐惧与不适,

  再加上,丹尼·鲍尔有意将大卫和朱丽叶疯狂喜悦画面剪辑在一起,不由得让观众对他们两人的快乐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这个娃娃爬行的镜头跟两者欢乐挥霍钱财的镜头相照应,

  观众很容易能够察觉,这里的快乐是短暂虚伪的,

  正所谓,金玉在外,败絮其中。

  《浅坟》在这里的处理就已经相当精湛,在后来的《猜火车》中,婴儿意象再进一步地提升。

  在《猜火车》中,婴儿意象的载体不再是一个机器娃娃,而是真真正正的婴儿尸体。

  婴儿身上的装扮也不是崭新的,而是陈旧的,

  因为主角们的吸毒生涯,婴儿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及喂养,更是因为吸毒的意外,不幸死去。

  一个肥肥白白活力十足的婴儿,到后来,变成了死气沉沉面部发紫的尸体,

  这样的处理会比机器娃娃更加地震撼人心

  在《猜火车》中,婴儿不再是只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意象,承载蒙太奇的工具

  而是作为影片剧情的一部分,融入了影片的叙事当中,真切地与主角们生活发生了交集,

  为后来马克无法摆脱过去阴影思想发生转变带来了契机。

  这样处理,显然更加高明,自然效果也会更加出色,能够让影片更深刻反应年青一代的内心精神世界

  丹尼·鲍尔的作品极具特色,具有后现代视听风格,被视为希区柯克、库布里克和昆丁·塔伦蒂诺的结合体。

  摄影的取景,角度设计都非常地独到,这一点在处女作《浅坟》中已经初露眉目。

  例如影片的开篇,影片镜头以亚历克斯的脸部为中心慢速旋转,

  旁边带有独白,这时亚历克斯的脸还是带有血色,红的。旁白中说着他对人生友谊感悟

  接着镜头贴着地面快速移动,以低空视角展现小区外的走道的同时,也模拟第一位应聘房客的人的步伐,一步步地靠近这部影片的中心拍摄场地——合租公寓。

  影片最后也是以亚历克斯的脸部结尾,运用的是相同表现手法,只是这时的亚历克斯的脸已经不是红润的了,而是苍白的。

  影片很多地方都用了更为大胆的拍摄手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拍摄非常中规中矩,

  这两种迥异的拍摄风格在丹尼·鲍尔后来的作品中逐渐分道扬镳

  丹尼·鲍尔的作品后来也逐步分化成了两种风格,一种前卫现代、具有非常典型的个人风采,以《猜火车》为代表,而另一种则商业传统、典型的好莱坞式风格,则以《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为代表。

  我个人觉得《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也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商业电影,步步到位且屡获殊荣,但是总是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我想,可能就是《猜火车》里面的那种疯狂与自由吧!

  影片《浅坟》是丹尼·鲍尔的处女作,这一点着实让人佩服。

  这部影片已经相当成熟且卖座,具有了成功影片的所有要素。

  影片的主题相当深刻,探讨金钱面前的人性问题

  对人性充满希望,或者不喜欢暗黑系列影片的影迷,就不要看这部影片了,看完只是徒增伤悲而已。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影片,虽然我的评论较为拙劣,没有全面展示影片的独特魅力

  但这也无法削弱《浅坟》的魅力,因为影片本身的好质量最具说服力。

  《浅坟》观后感(二):要么不做,要么做完

  最初想要看《浅坟》这部电影是因为男主角伊万·麦格雷戈,当时刚刚看完《猜火车》,觉得这个长得像杰拉德声音像贝克汉姆的哥们可不普通,于是就百度了一下,哟,和我一样讨厌好莱坞偏爱文艺片的好青年啊,于是立刻有了好感。接下来自然就想找几部他的作品,其中伊万早期演过一部《浅坟》,导演也是《猜火车》这位,于是当时就想,为什么不看。

  恩,为什么不他妈的五年之后再看。

  现在想起来,当时我没有马上就看的原因竟然是找了足足一整天都没有找到可以下载的资源,I just want to fuck myself。可到了五年后的今天,我发现甚至在线都可以看完这部电影,你说这社会是有多进步。

  “如果你无法相信你的朋友们,那怎么办,那怎么办?这个故事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城市,They are all the same。”这是电影开场的独白,这也是导演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亲爱的影迷们,从家里找出你的水果刀,约出你最亲近的好友们,杀了他们。”哦,算了,我又教坏你们了。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其实故事有点儿像和尚吃水。一个和尚抬水吃,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不过是揭露一点儿人性的阴暗面而已,你们可千万不要真的为了吃口水就手刃自己的好友,要不然你下次请我吃饭我都得喝自己带着的水不是?顺便@我的所有好友。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我的这次“@”是希望你们请我吃饭了,我不怕死。顺便@我的所有好友,Twice。

  我是一个从来不剧透的有职业道德的人,所以我很少提及电影里的具体情节。但也许所有的阴郁的电影面里都会有它想要宣扬的健康的一面,所以有句台词在电影中重复了好几次,它说,

  要么不做,要么做完。

  所以有些心思,要么就永远别想,一旦开始了,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也要杀掉,然后碎尸,然后掩埋。

  只是,坟不能挖的太浅。

  其实我特害怕有人误会我写这些的初衷。气氛让我说的很扭曲,我一直认为,当你能毫不掩饰的直面人性的丑恶时,你才会心甘情愿的将它抛弃并展现人性剩余的光辉。极端到达尽头便是另一种极端。所以说,别怕欣赏和赞扬所谓颓废压抑的电影,其实存在于邪恶中的那种鼓舞向善的力量反而更加强大。阅尽世间冷暖,才知真情可贵。

  最爱《天生杀人狂》里的那句,

  我善良的一瞬,胜过你邪恶的一生

  《浅坟》观后感(三):Greed

  Greed is the source of evil, and it begets disasters. In the movie Shallow Grave, a windfall made those three young people become greedy, and their greed changed their personality and even changed their whole lives.

  Firstly, greed changed their personality and made them psychological distorted. David was a sensitive and shy boy before, but after he was forced to mutilate body, he became increasingly viperous and suspicious. He started distrusting his friends and concerning that they would keep that windfall without sharing. He even hided the money in a toilet tank in the loft and watch the money day and night. Besides, his greed denatured him. Before he mutilated body, he dare not take the windfall. However, as he became increasingly callous, he held a knife all the time, and when the two gangsters intrude his loft, he killed them without fear and sympathy.

  Additionally, greed destroyed their lives. Before they got the windfall, they lived happily and peacefully. However, their greed brought dangers to their lives. Two merciless gangsters tracked the money for a long time, and when they intruded the three young people’s apartment, they wanted to kill them. Besides, greed destroyed their friendship. Before got the windfall, they were intimate friends. However, they all changed gradually. David’s change is more obvious than the other two. He became completely different. Alex also changed. When he found the changes of his two friends, he secretly shifted the money and used newspaper to replace. Juliet became the most callous person, in fact. She utilized Alex and David’s affection for her and instigated them to kill with each other.

  At the ending, David was killed; Juliet got nothing; Alex was lying in a pool of blood. This movie warns audience that greed could lead to disaster or even death.

  《浅坟》观后感(四):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没水喝,三个就呵呵了!

  《浅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三个同租的好友,招租了一个室友,然而这个新室友莫名其妙的自杀了,留下了一大箱子的钱,三人商量后决定把钱留下,把尸体埋了。随后有黑道中人找上门,其中一人杀了找上门的人并掩埋。然后警察上门调查,三人发觉很快会暴露,各自打着小算盘决定独自吞了这笔钱远走高飞。最后变成撕逼大战,三人大打出手,一死一伤,一人拿着钱跑路,结果发现钱早被调包。人性的丑陋表露无遗,开始只是利欲熏心拿走不义之财,后来为了这些钱杀人,再到最后三个好友互相残杀,居然看的我好过瘾,哈哈。

  好久前无意发现的片子,就被名字吸引了,但是一直没机会看,我只能说看的很过瘾。开始大概就能猜到剧情的发展无奈还是被惊喜到了。阿历克斯出场就是那种桀骜不驯风流倜傥,有点痞子的感觉,朱丽叶也差不多,但是属于那种想操控全局的思想,而大卫就是理性欲望并存的,而且是爆发型的。当他们三个决定私吞这笔钱时,后续的发展就很明朗了,人性有多丑陋,最后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过朱丽叶螳螂捕蝉,反而被阿历克斯黄雀在后了。看到伊万最后那一笑,我也笑了。伊万年轻时真的好嫩啊!

  “我需要朋友,我也相信朋友,但是如果你发现无法再去相信你的朋友了,该怎么办?”最后的这句台词很让人思考。人都是自私的,丑陋的,愚蠢的!多点真诚,少点套路,且行且珍惜。

  《浅坟》观后感(五):DB的乌托邦

  丹尼博伊尔早期影片都很惊艳,虽然浅坟是第一部个人片,已经初现大师色彩。猜火车直接将其推上大师宝座。后期片子虽然缺少了日天日地的魄力,但不会限制在单一风格里,本身也是DB的特点。

  DB用鲜艳的撞色构建出浪漫的环境,三个好友住在湖蓝色房子里做着一场美梦。一笔意外的巨款,打破了三人之间的平衡,最后死的死伤的伤。这部片子里,公寓代表这理想化生活,钱是现实社会。一个理想败给现实的故事。

  丹尼博伊尔擅长写乌托邦与生活的碰撞。可以看出,DB对乌托邦的向往。但是在这些片子的结尾,理想化都会被现实打败。也许在丹尼博伊尔心中,所谓乌托邦只能存在于心中的净土。

  《浅坟》观后感(六):四不像。

  丹尼·鲍尔头一部片,影迷导演的路子,很是稚嫩,个别地方还算好看,大部分时间不尴不尬。

  开场就是独白,与《猜火车》很像,只不过一年之后的那部片独白玩的更极端。之后是一串向前的移动空镜头,类似行走、跑动。一般来讲新手拍片都喜欢用人物走路开场,一方面自己手法匮乏,另外也是缺少自信,总觉得让人物走一走才算正常带入。他这里面的用法,相对来说比直接拍人走路要强一丁点。

  之后,略显墨迹地铺开了主要事件————新房客裸死后留下大笔钞票。接着又是微微拖拉地走向下一步————三人私吞钱财。再经过一段很拖沓的反复,才一步一步把结解开。可见这部电影在连戏方面是很差的,废台词较多,在连接点的情绪上也多不协调。经常是一段带劲儿的段落过后接上一场白开水搬的室内对话,跟剧情推进又无甚瓜葛,让刚调动起来的兴奋劲儿马上缩回去,很不自在。

  新手上路,整部片子别扭的地方多多,经常出现镜头交代含混的现象,也许是导演自己想当然已经表述清晰,也许就是因为经验欠缺,顾头不顾腚。。。。。 九十分钟,一会儿是犯罪、一会儿是惊悚;前一场戏冷幽默,后面马上严肃得像上法庭。这种不协调、不顺畅,让人觉得四六不靠。丹尼·鲍尔得以安身立命的本事,其实还是从《猜火车》里面延续下来的。

  《浅坟》观后感(七):人人心里都有一座坟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部佳作,直到现在才看到,很不错。

  片名《浅坟》我觉得有两重含义,第一是实指,片中大卫两次责怪亚历克斯挖坑埋尸不够深,以至于后来尸体被发现,所以浅坟可以理解为埋尸的坑不够深;第二就是虚指了,坑里虽然埋的是尸体,但是埋葬的却是三人的罪恶,如果恶念太重,再深的坑也觉得浅了。

  人人都有恶念,但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隐藏、埋葬在心底,有时候隐藏太深以至于自己都不觉得了,可是一旦被各种外界引诱、欲望所激活,就会膨胀、爆发,那时候就藏不住、埋不严了。

  人人心里都有一座坟,埋的是欲望,埋的是恶念。

  大卫、亚历克斯、朱丽叶,会计、记者、医生,正当职业,正常生活。意外飞来的巨额现金激活了三人心中的恶念——贪婪,恶念必将引发恶行,所以正常的生活被打乱以至于彻底毁灭。友情没了、信任没了,换来的是欺诈、背叛与互相残杀。人人都想独占巨款,人人都想成为赢家,但是最终都输了。都输给了金钱,输给了欲望。

  正如片头所说,这样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只要人类还有贪念,只要人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内心欲望,这种事情就永远在上演。

  有些朋友看电影很喜欢追询细节,我个人对以下细节的理解不知道是否对你有帮助。

  1、房客雨果是怎么死的?不是自杀,应该是吸毒致死,不是过量就是吸毒引发心脏病之类的猝死。可以推测雨果和后面被杀的两人应该同属一个犯罪团伙,雨果独吞了那笔巨款而潜藏到那里。

  2、亚历克斯什么时候掉包了现金?片中1小时13分20秒前后有一段镜头,是亚历克斯一个人对着阁楼水箱里的钱箱,可以认为就是那个时候掉包的。而且随后就是亚历克斯做恶梦,梦见警察在床底找东西的镜头。这就表明亚历克斯把钱掉了包,以至于心神不定、睡不安席了。正如大卫独自看守钱箱的时候变得神经兮兮一样,同样的道理。

  3、结局如何?大卫死了,朱丽叶逃了,亚历克斯被抓了。至于悲剧的导火索——那笔被亚历克斯藏起来的巨款——会怎么处理,这应该不重要了吧。

  《浅坟》观后感(八):欲望下的背叛

  《浅坟》作为一部处女作来说无疑是成功的,同时也使得导演丹尼·鲍尔崭露头角,自此利用摄影以及剪辑展现出迷幻感就成为了其标签,尤其是接下来的那部《猜火车》将这一特点诠释得登峰造极。丹尼·鲍尔从来不是个安分的导演,从他的履历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猜火车》这样的青春片,也有《127小时》这样的冒险片,甚至还有《惊变28天》这样的惊悚片,可以说他一直尝试做不同类型的影片,并试图打破一些固有的模式,所以我们看到的丹尼·鲍尔的电影总有种反类型片的意思。

  三毛曾经说过:“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从《浅坟》中我们看出了丹尼·鲍尔对人性欲望的展现,当然这是一个隶属于全人类的大命题。导演巧妙地设定了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来指代人类的不同的心理层面:做会计的David心思缜密,但往往也会陷入极端,如同我们生活中理性的分身;记者Alex是个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家伙,他对欲望呈现出了一种毫不掩饰的状态,可以说这个角色是我们平日里不会向外人显示的一个层面,可他却无时无刻地不在背地里操纵我们;医生Juliet则相对复杂些,她既不会表现出对金钱强烈的欲望,也不会做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她更像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把这样三个角色放入一场金钱游戏中相互厮杀,势必要引起一阵腥风血雨。

  从影片的镜头语言能够看出丹尼·鲍尔从一开始就是个擅于玩花样的导演, 当摄影机对准David那张苍白的脸继而旋转时,一个精彩的故事就此展开。接下来镜头快速地在街头逡巡,对应了David的那句独白“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片中还有多次对楼梯的特写,有仰视有俯视,有《迷魂记》式的旋而上,这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结尾处Alex倒在血泊里嘴角上扬,导演把镜头从俯视全身转为侧面的特写,然后默默降到地板下定格一堆钞票,观众这才恍然大悟Alex那狡黠的微笑背后的含义,所以说好的摄影技术不光让人赏心悦目,更有一种超越对白的叙事功能,这一点跟剪辑很像,本片的剪辑并不是太花哨,但还是能从细节看到一些心思。新房客掏钱付房租一场戏,鲍尔特意穿插了其抢劫的片段,揭示了金钱的来源。而在三人处理新房客尸体时,黑帮分子恰恰在寻找新房客,这两个场景的交叉剪辑也有种因果的关系。

  其实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三位老友在面对金钱的诱惑下如何分崩离析的,拿一头一尾David的自白来总结就是“如果你不能信任你的朋友,该怎么办?”导演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拍出了一种信任逐步瓦解的疏离感,以及潜藏于人类内心的欲望本质。我们甚至搞不清楚那箱钱背后的利益纠葛,但它就是有能力推动人们朝着自我覆灭的方向走,不是友情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胸中的欲望吞噬了理智,为三个人挖下了一座浅坟。

  《浅坟》观后感(九):《浅坟》——以暗为光、以光为暗的人

  一位好友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是不会对另一个人存在绝对的信任,这便是人性。在人性没有被剥离之前,我们只能和这样的自己以及朋友,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只要不出现如此片的那种情况,或许我们就会彼此相安无事,白头到老夕阳下啐着酒,相谈甚欢感喟人生,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眼神游离之间无需黯然神伤。

  电影在一张惨白的面孔中,一段独白以及炫耀急速后退的马路,还有迷雾般的丛林,旋转的旋梯中开始,三个乐趣融融的室友煞有介事的坐在那个绿色沙发、红色背垫对面,已近自我的调侃着那些前来租房的人,而这些人是什么样的或者他们都代表那一种类型的,全然并不是重要的。看着这一段的时候,只认为这只是导演的另类风格的展现,但是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才发现其实这其中埋藏了更深的涵义以及更广为的象征性。

  于是当那个雨果出现,黑色惊悚的元素开始在漫不经心的美好友情中开始铺垫,如同音乐的电子神经性质的触点,红色的大门、红色的电话、红色的床单,欲望与恐惧共生共存,而人性的善与恶,暗与光的转换也只在一瞬之间,在我们还无法详细分辨的时候,这个祸福已然是相吸的,决定者,便是自己。

  在那一片红色中,无时不刻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代表自信能驾驭男性朱丽叶的欲望,讨厌孩子的艾利克斯则是一个真正的玩小聪明不愿承担责任内心感性如同孩童般无知者,而那个从事会记工作的大卫,则是代表着在科学文明流水线下,具有超高的逻辑思维而缺乏正确情感抒发的内心压抑者,三个人在光明之中是完美组合,可是这并不代表人性中不可剥离的恶,而这个恶在没有特定的事件引导下,它仅仅只会在内心中被封印在深处,就如同这个旋转的旋梯一样。

  而,这个平衡,或者暗成为了光,在艾利克斯几乎无知的劝说中,理智的大卫以及性感的朱丽叶被轻易劝服,只是接憧而来的却是一片黑暗。故事的发展在主线以及辅线中推陈,三人为了保有那一箱金钱,必须处理掉雨果的尸体,而另一路人马正在寻找雨果,这个情节的设置让我想起了岩井俊二《燕尾蝶》,迷雾般的丛林,慌乱的有悖自我的痛苦。

  只可惜如同《燕尾蝶》一样,金钱带来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在金钱以及朱丽叶与艾利克斯放浪的快乐中,一直认为自己是被迫犯罪的大卫,他将自身难以承受的痛苦推至给了朋友,于是怀疑、不信任以及自身的欲望,如同放弃光明的黑暗一般,将整个大地以及心灵的细微之处团聚成灾,大卫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杀人凶手,他从光明的房间来到黑暗的阁楼,朱丽叶继续用自己女人的身份辗转在两个男人身边,而那个荒诞无谓的艾利克斯,则最终为了朱丽叶而放手一搏,可惜人性并不是如此简单。

  当那个绿色沙发再次出现的时候,坐在那里的人再不是前来租房的人,而是代表着接受审判的三人,当然审判者是警察。虽然这个象征性如此明显,但是在此处出现并非仅仅是一种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实则是三人对自身内心欲望的正视面对袒露,没有忏悔没有悔过之意。自然,结局在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最后艾利克斯的那个笑,让人意味深长回味渗析,那时我想,朱丽叶或许是爱艾利克斯的。那个近前来拍照的闪光灯下,不知是失去灵魂的尸体,还是孩子成功隐瞒家长的得意。而,当朱丽叶发出的那一声声惨烈的嘶叫,才让我们看到了罪恶深处,全然自我善的丧失。

  有人或许会问,那么我们还可以相信什么,其实我们可以相信很多,最少可以相信的,就是暗便是暗,光便是光,沐浴在阳光下的我们,却不可将灵魂交付与黑暗,这样我们才能有一颗“Happy Heart”。

  2010-6-21

  《浅坟》观后感(十):請告訴我shallow grave的含義!

  1.為什麼叫shallow grave?找不到題目出處我好難受!

  2.總結我看的英國牛逼電影:嚴肅的一定是抨擊世人道貌岸然骨子腐朽不堪,個性的一定是常年嗑藥後的世界觀跟喝高了的視覺感。難道英國人閒暇就是喝酒胡鬧了?不神經兮兮就不算叼是嗎?還有,英國人面對橫財一定是要花天酒地到處招惹麻煩結果害自己嗝屁著涼?

  3.此片在猜火車之前,很明顯不論導演的掌鏡能力還是對演員的調教都還在路上;

  4.男二的內心世界描寫得有些面具化,很沒說服力;

  5.整部影片氛圍做得很不錯,但是氛圍大過情節的拍攝方式讓我覺得很乏味。導演的懸疑感來自希區柯克,古怪感來自庫布裏克,影評人說他還帶有昆汀的味兒此處我認為是太過擡高小混混昆汀,danny boyle本身就是大師跟昆汀時代一致何談他的血腥暴力學自昆汀?我很驚訝,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那麼主流好萊屋的片子居然也出自boyle之手,太詭異了;

  6.不得不說ewan mcgregor,不知道他給我驚喜多還是驚悚更多。。。他的介紹第一句就說他『在英國主流電影、獨立電影及藝術電影上各有傑出成就』,什麼都強,也就等於什麼都不強。猜火車是boyle的巔峰,裏面的ewan也是狂的登峰造極。看到大魚裏面的他我覺得很奇怪,英式嗑藥興奮狀態到了美國電影就是psychopass,可能他覺得是拓寬影路而在我看來只不過是拉低自己。而在枕邊書裏面看到嫩到還沒長毛的ewan全裸色情出鏡的時候我大概驚訝了一秒就懂了,他是個熱愛自己事業的人,但本身並不是存在感特強氣場特大的個性演員,他的各種嘗試跟妥協都是他為事業而努力的一種表現而已。並非所有好演員都是神級,猜火車在我心中給了他太高的起點以至於讓我先入為主的認為他內核就是個狂氣的翻了天的猛男。仔細查了下他的演藝經歷,真是要嚇尿,從探訪野生北極熊,到急症室的春天,到長路漫漫,到什麼黑鷹墮落,他真是雜食得讓我都覺得飽了。感謝蘇格蘭的野性生存,感謝boyle吧小ewan,anyhow,我還是喜歡你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浅坟》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