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2-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精选10篇

  《闪亮的风采》是一部由斯科特·希克斯执导,杰弗里·拉什 / Justin Braine / Sonia Todd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一):一曲难忘

  每一部音乐家传记电影都会让人记住一首曲子,《钢琴师》里是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海上钢琴师》里是那首《The Crave》、而这部电影则让我们记住了那首举世无双的,如大海般汹涌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天才是将自己的生命拉成无限细长的游丝的人,也许容不得半点世俗的击打和碰撞。而每一个征服了《拉三》的钢琴家,都是天才,寥寥无几,正如影片中所说,“一旦你征服了它,就没有人能从你这把它夺走。”

  影片很大一部分都在讲述着主人公与父亲的恩恩怨怨,父亲那极端的支配式教育和绝对的专制是主人公日后发疯的直接原因,但其实主人公一直都没有从心中否定他的父亲,因为父亲有两句话是会永远萦绕在他心里的:“你是一个幸运孩子。”“你必须要活下去,你必须得从生活中幸存下去。”父亲给了他与钢琴相伴一生机会,这就是他的幸运,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那一首首曲子当中,他才能在那一串串复杂的音符中幸存下来,这就是他的生活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二):为梦付出

  每一个天才的诞生似乎都离不开精心的培养,只是培养出天才的人也有摧毁这个天才的能力,所以天才就似具备潜力的挖掘再到超人的教育这些必然因素

  天才也有难断的家务事以及为世俗所累,所幸的是当时的环境给予了便利,是为天才筑路的顺境,而牵连内心情感纠葛却是最大阻力。

  人与人存活于一个空间,却难以站立在一个世界,所以在这个人的眼里,世界是这样的,而另一个人其实也有他自己想要的世界,当梦想向你招手,而实现梦想的证明书却不能由你掌控,这是无奈,可悲的是无力反抗。

  忍耐总是有限度的,加上当你对梦想的渴望愈加明确与强烈之时,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也会由心底高喊出自己的梦想以证世人,不畏艰险敢于说出梦想之时才是一个人成长蜕变之时,这是挣脱带你走在歧路上、拐卖你的人扯着你的手,走出自己决定方向的路的第一步。

  在逐梦之路上有你的导师,而你的私生活全由自己,在背后努力是你,与朋友聚会还是你自己,你奋力拼搏,急于证明自己以弥补为梦想出走时所造成的鸿沟,可命运总会在你急于想要做成功某事的时候拌你一跤

  你 不可否认自己已身负急性的创伤,身上的可以承受,而心上的急于寻找庇护的港湾,当这卑微的寄望破灭在你最孤独无助、需要这应急良方、正如蛇毒入侵体内急需抗毒血清的争分夺秒之时,精神彻底崩溃,不愿承认听到心碎声音

  命运之神为你的命运安排了一个重大决策失误后,也许会用一个最大惊喜予以弥补,我们惊叹于一个人的绝世才华与拍摄的精彩纷呈,旋律应景之时打动人,而俘获芳心的非浪漫与追爱的单纯不可

  一个人可以举世无双,却难于保持童真的心,它让你、让大家都快乐,让你遇到生命中最适合你的人,这个人成为你坚强的后盾,也撑一把伞为你渡过风雨

  愿该片给大家充满正能量人人能得到激励,它将个体大化,可以正视到一个人的能量可以达到如此大,让人钦佩与欣赏,也为人人都能体验的爱与生活跌宕画上层叠起伏的乐章,大多数人都可理解且也因个人经历远未如此戏剧化与起伏而深入人心,要相信以纯粹地实现梦想心态行动总能带来生命的惊喜与所怀揣的期待的被满足可能事业的成功,最好的是一个完美的恋人。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三):只为这趟疯狂温暖的旅程

  关于音乐的电影总是这么动听,往往都是一场声色的盛宴,心底那些关于文艺的心思都跟着画面和歌声活络起来,即使一点不认识五线谱,也能将空虚的生活指出一道光亮。

  《闪亮的风采》也是如此,即使这段优美的旋律背后却藏着无可奈何一般的哀伤

  David毋庸置疑是一个天才,这天才源于热爱音乐的父亲却也被父亲紧紧地攥在手里,时刻咆哮着疯狂灵魂的斗士被囚禁在金丝笼中,那痛苦,叫做亲情,或作叫做爱。所以他才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斗争,所以他报复父亲,在浴缸里拉屎,选择远遁英伦。

  这样一个偏执的少年,在钢琴面前沦丧了一切尊严,以至于在楼道里取信都忘记自己没有穿裤子,将邻居太太惊到瞠目。

  这种人大概也是另一种Nerd,就像以前读到的陈景故事一样,又或者类似于在《嚎叫》里的那个金斯堡,都能够在偏隅的自己的世界里,把原本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活成浓墨重彩的印记。所以我们成为不了这样的人,我们的背后还漂浮着太多喧嚣尘埃,只能成为这样精彩人生的一个看客。

  于是,这世界大多数的伟大都是靠着这群人创造出来的。

  李贺,丁尼生,昆德拉,莫扎特,贝多芬,库布里克,希区柯克,大约都是如此。越长大就越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永远只能仰望着,如同仰望星空一般地仰望着。

  虽然David成功地完成了父亲丢给自己的挑战,但是也将自己抛入了无尽的灰烬之中。他喋喋不休自言自语,或者站在窗棂前望着遥远天空,或者坐在椅子上幻想自己不停地弹奏钢琴,永远再也长不大,永远都还活在父亲庞大的背影之下。

  甚至他还没有姐妹们快乐,她们没有成功,却拥有了生活。而我们神助的David却住进了疗养院,依偎在别人的肩上听别人弹琴。

  于是我又开始庆幸,我无法成为他们,所以我勉强还能享受我的人生,尽管这人生琐碎而无聊。却能够靠着这些天才们的人生与财富,去碰触那些仿佛只出现过短暂一瞬的永恒

  这个伟大的音乐家最后是在一家小酒吧里找到了共鸣,“David Shines”,报纸这样报道着,于是父亲找到了他。他们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见过了,在父亲眼里,这个驼背的、沧桑的、谢顶的男孩,仍然还是许久之前的那个他眼里的少年。

  没有人像他一样爱过他,没有像他一样。

  在父亲的世界里,永远只记得那个故事曾经炙热迷恋音乐的少年花光自己的储蓄买了一把小提琴,却被砸烂。这个故事,也一样哀伤地令人难过

  最美的镜头,是David戴着耳机在蹦床上跳跃,披着一件大衣什么也没穿。几秒钟的镜头,宛如一段旅程。而这美好的时刻,也让他在孤独的边缘遇到了爱情。也重新回到了舞台,换来全世界的掌声,换来时间背后的感伤。

  这个故事是如此疯狂,曾经让人寒冷到想到死亡,却又在凝固之前让你流泪。

  也许,人生只是为了这趟疯狂而温暖的旅程,完成它,然后消失。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四):Just to Shine

  “Where is David?"

  散落一地床单乐稿的屋子,满地的零落的药片和纸张,哗哗不停地流水声浸湿了帘子和惹得满地水渍。

  更加焦急的呼喊,"Where is David?"

  “这儿可真像个疯人院”

  两个女人急急忙忙从卧室和房间的甬道中间穿过,飞奔到花园。

  “David is here,he keeps jumping for three hours!”两个孩子跑来向苏西说道。

  阳光之下,圣洁高亢的女生开始独唱,David Helfgott只穿了一件风衣,那流淌在耳机里的声音此刻已蔓延遍了全世界,整个世界在他的童真般的跳跃下都随那高亢的女声与和弦达到喧哗扩散的最顶点。没有谁能阻挡纯真力量,在自我的世界里成长到只剩纯洁的一种情结的天才,他将毕生都献给了音乐。维瓦尔迪的经文歌《人间需要真正的和平》(Nulla in Mundo Pax Sincera)被影片作曲家戴维•希尔什菲尔德改编成了由女声独唱、拨弦古钢琴和大提琴交织成的一首三重奏,David在一张绷床上快乐地向着蓝天不断弹跳……

  究竟是爱还是占有

  “没有人能像我这般爱你,David”父亲搂着孩子喃喃道。对音乐一种近乎偏执的痴迷,以至于在放古典乐的时候不允许孩子们的吵闹声,敲门声,一丁点儿嘈杂声。

  “We have to win!”David Helfgott自小便被父亲灌入了这样的理念,胜利如同一种习惯,一种必得品,一种值得竭力追求结果本身。正像巴西车手塞纳,在对胜利的不可抑制的渴望下,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场比赛中由于刹车和车身本身的难操作性,塞纳几乎将方向盘嵌进肉里,持续的转弯加力哪怕手指痉挛几十分钟也绝不放手。这种追求本身已超越了肉体的物质享受和感官满足, 得到胜利,已经成为一种病或疯狂状态

  David在从小的对胜利不可抑制的渴望中已习惯了攀那顶峰,以致十几年后对当年与他争冠军的罗杰一直念念难忘,他看着地上摊开的报纸说“你看,罗杰,到处都是罗杰的名字,他现在很有名。”但这话全无一点嫉妒,一切似乎只停在评委们讨论的那刻,自己与冠军失之交臂的那刻。

  还有David在英国的比赛,几乎用尽全力弹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影片运用了有声与无声交替的方法,给足了David手部的特写,修长灵性,如同鱼般灵活游弋又时而激烈的敲断琴弦。David在曲毕所有人的欢呼声中汗泪满襟,然后轰然倒地。

  一切都停格在那个钢琴上,无数光斑萦绕的银框眼镜上。

  你必须这样来弹,就好像明天不会来临一样。

  大病一场,David打电话回家,爸爸却无声挂了电话。只因当初他说过“如果你从这儿出去,你就永远不是这个家的一员,不再是我的儿子,你就永远别回来。”

  父亲如此倔强,尊严至此,境况至此都不愿意收留大病的儿子。

  他又如此自我隔绝,一心想把儿子留在身边,相信自己是对的能教好他,却难料孩子越飞越远。就这样在争执过后的夜晚David如同着魔般随手关上了大门,远走他方,这一关就是几十年。直到父亲已白发苍苍,才能踉踉跄跄的满心愧疚的抱着也已年老的儿子。

  恭喜你嫁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

  真爱只配无私的人,自私的人是担不起爱的恒久的负荷的。David即使精神衰弱,他那天真个性和天才作风也吸引了不少女性。其中就包括同在精神病院的院友。那女人喜爱David的纯真和天分,一鼓作气的把他接出精神病院并生活在一起。但她的爱持续的那么短暂,面对着David疯癫的习惯,整日将房间弄得七零八落,即使在教会也毫不做作的亲昵,她退却了。她担不起这付出颇多的爱,于是告诉David一条他可以经常在此散步的路,然后导演并未明示,从此这女人便在David的生命中了无痕迹,任由这位天才整日在城市道路里跌跌撞撞的迷路,冒雨在城市里找一架钢琴。

  直到遇见Gillian,就是开头的哪一幕,蓝天白云下在无限的纯真里邂逅的Gillian。Gillian认识David时已经订婚,临走那天他们相互告别,Gillian拼命想安抚David不要再说些不着边际的疯话,一次又一次的说“Silence”,在完全寂静中,David忽然说“ Marry me ” Gillian心中一悸却又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权衡。在飞机要晚点的声声催促里,Gillian满眼含泪。我心中就不停地念,嫁给他吧,别走了,你即将嫁给世界上能与肖邦比肩的天才,你即将嫁给能永葆青春与活力的最纯真的伟大艺术家,干嘛要走呢?

  可惜Gillian不是我,她满心踌躇的坐上了红色小汽车开离此地,后窗里是David如同孩童般的跳跃,他不停地跳起来跟心爱的人道别,一如初见时在蹦床上欢欣忘我的腾跃。

  飞走的Gillian日日望着空旷的屋子,最终将戴在手上的戒指取了下来,义无反顾的回来,在众人的祝福白色的花瓣中与David结婚

  Gillian是无私的,她如同饶有兴趣般收拾David弄出的一屋子的狼藉,捞取水中的乐谱,让孩子们一同烘干,为他换上最干净的演奏礼服去出席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如果没有Gillian,David生活仍是一团乱麻,仍是曾经辉煌现在落魄的钢琴家。Gillian是无私的,她嫁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并以她细水长流耐心去打磨它,自己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与那一时爱慕,却难担爱情长久的女人不同。Gillian有勇气去获得这份传奇爱恋,She deserve it.正是她的纯真善良天性获得上帝垂爱,所以值得拥有这样的幸运,获得这样幸福的生活

  从这一点上来讲她与David的灵魂是一样的,一样的,无比闪亮。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五):西方教育也会“望子成龙”?

  我们知道,电影史上曾经涌现过无数钢琴家题材的电影,而且有趣的是,这类题材仿佛天生自带幸运光环,想不拿奖都难。《闪亮的风采》也是这样一部电影,它在影史上正是诞生在与《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英国病人》《冰血暴》《低俗小说》等经典电影群雄纷争的94、95年代。

  初看《闪亮的风采》,一定会被主角虽具才华却压抑扭曲十分被动的性格所折磨,然而仔细品味之后,会发现主角戴维的成长完完全全是受到了其背后这样一个移民家庭的真切影响。

  故事开篇,小戴维的父亲便毫不回避自己的身世:一个从饱受战乱之苦侵袭的国家波兰移民来到安稳发达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犹太家庭。

  接着父亲便不断向自己的家人以及观众灌输着这些概念:“这是个强者才有权说话的世界,力量才是一切。”他甚至毫不避讳地给自己的小女儿看自己胳膊上曾经被狮子抓出的三道爪印——侧面说明了他在马戏团工作的背景。他不断对戴维说:“我父亲从来不让我去碰钢琴,我自己也很清楚。现在我可以靠体力养活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必须争第一。”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六):爱这部片子的人心中多有一个关于音乐的梦想

  事实上,没有费解的隐喻,没有非常高段的拍摄手法,这部《钢琴师》甚至让我说不出有什么可以称之为“经典”的所谓要素,但是我依然想要推荐,我想,很多对音乐有所迷恋的人,或许能够从中读到一些共鸣,或者看到一些童年时的影子。或许你也有个阻止你拉小提琴的爸爸,或许你也有一个不惜一切将孩子培养成音乐家的妈妈,或许你心中也有一首曲子,你想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场合用自己的手指去完成自己或是别人的期待,那将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间。

  男主角的演技真的是不错,除了演奏的部分没有用替身这点让我很震撼,后半段的表演也非常出彩,对“疯癫”的把握很到位,感动也是淡淡的,或许不会流泪,但一定有所回味。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七):为David Helfgott,为Geoffrey Rush

  第一次看《shine》的动力完全来自Geoffrey Rush,第一次知道Geoffrey Rush完全是因为巴博萨船长,而第一次注意到这个人是因为我发现这个在加勒比海盗中表演的如此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竟然就是King’s Speech里的莱诺。

  直到我搜索了Geoffrey Rush这个名字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在我印象中一直演着配角的演员竟然是第69届的奥斯卡影帝,比Colin Firth早了不知多少届。

  而那个影帝,就是来自《shine》。

  《shine》这部电影几乎能够满足我所有的对优秀电影的要求:优秀的剧本,高水准的导演,过目不忘的演员,夹着那么一点文艺片的味道,还有附加的一点就是音乐的主题。我选择了这部电影作为我深入了解GR的第一部影片,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一个中文译名:《钢琴师》。

  如果在网上搜“钢琴师”这三个字,出现的最多的很可能是《1900》海上钢琴师,其次可能是那部二战时期的传记《钢琴师》,而这部Shine恐怕根本就没能挤入人们的视野。海上钢琴师那段斗琴的片段让人评头论足,我恐怕在各个地方看过了不下十遍。钢琴师中散发着淡淡的历史的回忆,高二的时候我还特地在图书馆借了这部电影的原著来看。这两部都是优秀的电影,但是他们给我带来的冲击却远不如这第三部“钢琴师”,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前两部电影没有一个如此优秀的男主角。

  水,眼镜,手指。是贯穿《Shine》的三个线索。电影由雨开始,每一次水或雨的出现都意味着剧情的转折。而眼镜,则是David Helfgott作为一名钢琴家对世人的一种象征。而扮演David Helfgott的三个演员无一例外的都有着令人赏心悦目的手指,修长,美丽。这仿佛是对这位钢琴家的琴艺的一种形象的表示。

  除了在电影的开篇有一小段GR的表演,在剩下的电影的前半部分完全没有GR的出场,看完一半之后我甚至是怀疑自己下错了电影。而当GR真的出现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完全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别的地方了。这个说话依旧絮絮叨叨的人,眼神中总是透出着奇特的目光,是愉悦?还是茫然?奇怪的走路方式,奇怪的大笑声,奇怪的小动作,一切的解释只能是,这的确是已经患病的David Helfgott。我一直试图将这里的Geoffrey Rush和巴博萨船长联系起来,但是每一次都会失败,这的确是David helfgott,而且也只是David Helfgott,我看不到演员的影子,只有角色。

  在影片的后半段,我一直处在一种压抑的情绪中,一种仿佛抑郁症发作的感觉,虽然David一直保持的笑容,但是我始终觉得沉重。虽然他被人从精神病院接了出来,虽然他可以到公园散步,虽然他曾经有一架钢琴用来演奏,但是他的心一直被囚禁着,我的也是。直到他在酒馆弹响了野蜂飞舞,我突然感觉一个钢琴家的灵魂正在回到他的身体里,而我突然对他的命运产生了一丝希望。而这种感觉随着vivaldi的Gloria达到顶峰,在蓝天的映衬下David,这段是最美最美的镜头。但是给我冲击最强烈的却不是这一个,而是David和Gillian的告别,那个仿佛永远不会像正常人一样说话的的David,突然安静的说出了”would you marry me.”。 那个仿佛永远不会悲伤烦恼的David,竟然在被Gillian拒绝后拥抱她时眉头微微一蹙。只是这一蹙,我的悲伤逆流成河,只是这一秒,让我完全爱上了这个人。

  David演奏《钟》重回舞台,戴上眼镜,修长的手指,掩面而泣。眼镜,水,手指在这一刻融为一体。而这恐怕是影片中成年的David第一次宣泄自己的感情。一切看起来那样顺理成章。

  Geoffrey Rush靠这个只出场了不到30分钟的角色捧得了奥斯卡,绝对货真价实。在网上我搜到了真实的David Helfgott的视频,而在真实的David Helfgott出现的十秒内,我就完全被震撼了。我分不清谁才是演员,谁才是钢琴家。看这之前我一直以为Geoffrey只是从演员的角度诠释这个角色,我没有想到他诠释竟然和真人的分毫不差!那种独特的说话方式,那种平日不经意的小动作,弹琴的状态,甚至是他独有的笑声竟然都一模一样,用“神级的演技”来形容真是毫不为过。而值得一提的还有Geoffrey在影片中弹的钢琴,饰演David三个时期的三个演员只有Geoffrey Rush弹琴的手是自己的,也就是说,电影中弹拉三,狂二,野蜂飞舞的画面全部都是他凭借David Helfgott的录音弹的。学过钢琴的人应该知道这三个曲子是什么难度,对于一个仅仅是学过钢琴皮毛的人来说能够模仿的如此到位真是令人惊叹!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世界最难的曲目(之一)。用这样一首曲子来贯穿David Helfgott一生很合适。他追求到了音乐的极致,却狂热的丢失了理智。摘抄一句话,“拉三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

  影片的开头出现的是肖邦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还略显生硬的音符下展露的是一颗纠结之心,小David有对音乐极高的天赋,但是他比赛更为了取悦他的父亲,他有热情,却无法表达。一切从这里开始,他的父亲,还有他。

  随后出现的是舒曼的童年,小David没有童年,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他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只有钢琴声中还有残存的一点回忆。

  在David从精神病院出来时,他在贝九的欢乐颂中沉浸在浴缸里,也许这时的他的确是欢乐的,但是剧情却随着贝九壮烈的气氛弥漫开来。贝九是胜利之曲,但是胜利的背后是已经完全耳聋的路德维希贝多芬。David就像贝多芬一样,他要去战胜自己的命运,他必须重返舞台。

  在一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之后,David为自己的“疯狂”复出了代价,他失去了在家弹钢琴的机会,这一切似乎离他的舞台更远了。他在雨中奔跑着,跑向自己的生命——钢琴。一曲野蜂飞舞让他重获希望,他的疯狂不是他的弱点,而恰恰是他最闪亮的风采,他的热情,他的天赋在这一刻重新迸发。

  在他的复出演奏会上,他选择了李斯特的《钟》,这首同样令人胆寒的世界难曲让他重回舞台。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与钢琴之王李斯特的结合让他顺理成章的加冕,没有奖杯,没有奖牌,只是这部电影的加冕,只是他人生的加冕。

  一个钢琴师,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为钢琴而疯狂,为音乐而付出自己的一生,但也只有钢琴能拯救他的灵魂,只有音乐能让他的生命变得完整。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成为David Helfgott,我会这样做吗?我不清楚,但是我的内心一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就这样活吧。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八):生命是永恒的冒险

  生命是永恒的冒险

  ——1900说,有限的琴键让我奏出无限的乐章。

  88个琴键,每一个都是古老而神秘的符咒,我们用全部的灵魂向它膜拜,用虔诚的手指摩挲它,并且离开的刹那发出自己生命的呻吟。

  音乐如海,可以有碧波万顷,也可以狂风暴雨。能够令人沉醉,也能够将人吞噬。人如鱼,可以自由地在音乐之海中呼吸。

  生命是一场华美、盛大的赌博,我们只能期待前景而不能预知前景。我们在生命中挣扎,从出生开始,就在这场赌博中冒险。对父亲的恐惧,是大卫一生的阴影,对自由的渴求是他一生的挣扎,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对父亲的抗拒就是在躲着父亲高大威严的背影后,在路上偷偷蹦跳着玩跳房子的游戏。

  那时,幼小的他不懂得肖邦的A大调波兰舞曲中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不懂得全曲必须以严格的速度来演奏,事实上,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他只是用力、用力、用力来敲击那88个黑白色的琴键,努力地想抓住那节奏的激越,沉重的钢琴被幼小的他催动着开始滑动,摇晃的小脚索性踢开了那个跟不上节奏的琴凳。模模糊糊地,他的脆弱而敏感的灵魂触摸到了乐曲中那种豪放的自由气息。

  那是自由啊,完全脱离了父亲目光笼罩之下的自由!

  那个清晨,收音机里突然传出了自由的天籁——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大卫仍然是个孩子,他也不知道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凶险——第一乐章第一

  主题温暖、美好、歌唱般的旋律,那只是暴风雨前短暂而虚幻的平静;流亡,拉赫玛尼诺夫——流亡的音乐家用协奏曲来寻求回归和自由!大卫怎么可能懂——那是对故乡的眷恋啊,是俄罗斯草原上的牧笛,夏日乡村中的宁静,是波澜壮阔的伏尔加河中涛涛奔涌的冰泪,西伯利亚皑皑白雪里鲜红的血滴,是饥寒中挣扎的俄罗斯民众,是自己在炮火中灰飞烟灭的的美丽的伊万诺夫卡庄园——小小年纪的大卫深深地着迷。因为他那小小的,被禁锢住的生命如此渴望着自由,第一乐章:那是云自无心水自闲的自由。而命运,已经推着他一步步走向泥潭。

  沉沦、挣扎、失败——破茧成蝶。代价是永世的漂泊,故乡,只在梦中了——拉赫曼尼诺夫,终于用生命和灵魂与你相连了!可是……

  年青的大卫";赫夫高特的视线透过钢琴上的88个黑白琴键直接接触到了拉赫曼尼诺夫的双眸——

  弹起来!弹起来!不要用手指!用灵魂,呐喊吧!呼啸吧!飞吧!飞!飞!看到了吗?终极就是自由!

  极快的快板、华彩、滑奏、和弦、极快板的快速音群……钢琴与弦乐展开着一场激烈的争战。在铜管乐器黑暗、狰狞的行进中,激昂、胜利的主题出现,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大卫";赫夫高特却訇然倒地,那双大大的眼睛穿越人们的视野,空茫地注视着一个未知的空间——难道自由就是失去自我?

  自由呢,拉赫曼尼诺夫呼唤的自由在哪里?大卫彻底的崩溃了——那不是自由,而是对自由的渴求而不可得!拉赫曼尼诺夫的终极原来竟是将灵魂彻底地交付!

  此后十余年,大卫";赫夫高特离开了钢琴,离开了音乐,住进了精神病院。

  在一个雨夜里大卫的目光又一次与拉赫玛尼诺夫相遇,而这次,再不是通过钢琴,而是地板上的照片——自由啊!那位钢琴家再次呐喊着。

  冲进一家小酒店,在钢琴上奏起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飞舞,飞舞。野蜂飞舞。叮咬着自己独特世界中的所有黑暗,再次冲破桎梏,再次起飞吧。

  然而,真正的救赎却来自遥远的巴洛克,维瓦尔第那首悲悯的《荣耀经》。当大卫在蔚蓝的天穹下赤身飞跃时,耳机中传出的是维瓦尔第的音乐,根据维瓦尔迪的经文歌《人间需要真正的和平》改编而成的女声圣咏。神圣、悲悯、空旷而——自由!

  蓝天下,一位戴耳机裸身着棕黄风衣舒展双臂的青年,金棕色的肌肤在阳光下炫目耀眼,如一只挣脱枷锁的大鸟正蓄势待飞,冲向自由的天幕!

  音乐可以毁掉一个人!

  音乐可以拯救一个人!

  大卫与吉莉安离开父亲的墓地时,永世的漂泊可以回归了,用人类的灵魂来交换而来的音乐可以带我们回归了!

  “放自己出来吧,音乐不是活在服从和奴役中,这个木头不等于你的生命。”聆听在你皮鞋上演奏的蚂蚁,热情才不会摧毁你的自由。

  *******************************   

  1947年,大卫";赫夫高特出生于澳大利亚一个贫穷的波兰移民家庭,他在12岁时成为澳大利亚“全国器乐、声乐大赛”年龄最小的选手,后来在这项赛事中6次获奖。大师艾萨克";斯特恩曾对他大为赞赏,邀他去美国留学。但强权的父亲因“不愿破坏家庭的美满”阻止他出国。5年后他违抗父亲,前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师从塞利尔";史密斯。1970年,在一次演奏“拉三”之后,大卫精神崩溃。之后的十余年,他在漫长的治疗与休养中度过。1984年,大卫复出舞台。1996年,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公映。《拉三》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演奏的钢琴作品,复杂多变的钢琴技法被织入作品里,清淡的华彩、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和大量宏伟的和弦等等,让很多钢琴家面对《拉三》望而却步。不仅如此,《拉三》还需要钢琴家准确表达其中的复杂情感。《拉三》的演奏,既是对钢琴家技巧与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情感与心理承受力的挑战。

  《拉三》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演奏的钢琴作品,复杂多变的钢琴技法被织入作品里,清淡的华彩、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和大量宏伟的和弦等等,让很多钢琴家面对《拉三》望而却步。不仅如此,《拉三》还需要钢琴家准确表达其中的复杂情感。《拉三》的演奏,既是对钢琴家技巧与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情感与心理承受力的挑战。

  非常喜欢电影《shine》,以上只是纯粹的个人的感受,权当呓语罢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九):「Quotes」

  「In this world, only the fit survive. The weak get crushed like insects.」

  「David, my boy. It's a terrible thing to hate your father. You know, life is cruel, but... but music... music, it will always... always be your friend. Everything else will let you down. In the end, everything, believe me, everything. Don't hate me. Life is cruel. But you have... you have to... you have to survive. You have to survive. No one... will love you like me. You can't trust anyone. But I will always... be there. I will always be with you. Forever and ever.」

  「Your hands must form the unbreakable habit of playing the notes, so that you can forget all about them and let it come from here. The heart... that's where it comes from.」

  「You must play as if there's no tomorrow.」

  「No one will love you like me. No one... like me.」

  【♫Geoffrey Rush — Полет шмеля♫】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十):闪亮三叹

  作为电影艺术的发烧友,独行侠曾经分类观赏过一批影片。例如导演李安的父亲系列【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韩国女星全度妍主演的【记忆中的风琴】【快乐到死】【密阳】【下女】,钢琴专题的【钢琴课】【海上钢琴师】【钢琴师】【钢琴教师】等等。但是钢琴专题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闪亮的风采】却一直无缘观赏,常感遗憾。前两天终于一了心愿,完美收官。

  片子的主线是独断偏执的父亲以畸形的爱令大卫·赫夫高特这位钢琴神童在天赋和疯魇之间挣扎沉沦,这位艺术家悲喜人生的传奇在如今现实社会里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电影里有三个场景精彩绝伦,令人击节。独行侠在此细细剖析,与爱好者共享。

  其一,童年大卫在小学才艺比赛中的初出茅庐。导演有意让他西装革履配黑框眼镜,穿戴像个小大人,外形与年龄极不对称。他参赛的曲目竟然是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学过钢琴的影迷为此评论,这首曲目根本不适合小孩子演奏,她需要的力度和手掌的宽度对7岁的大卫真的是勉为其难。当大卫中规中矩地弹奏时,搞笑的事来了。在大卫用力击键下,陈旧钢琴下面的轮子居然松动,使得钢琴离开大卫,渐行渐远。大卫手忙脚乱地追着钢琴弹奏,最后从琴凳上跳下来,边走边弹,昏天黑地完成了他的处子秀。这里真佩服导演巧妙而夸张的想象,一台立式钢琴有500斤重,10个孩子都难推动。但它是带轮子的,理论上又可以推得动。放在孩子演奏时移动,显示的是一种天真童趣,大家不会觉得荒唐,整个情节顿时活跃轻快起来。与前一节成年大卫雨夜街头彳亍独行的沉闷开场来了一个鲜活的对比,设计出一个喜剧情节的小高潮。这段场景有两层寓意。首先是表达父亲极端偏执的支配式教育,父亲把自己儿时壮志未酬的音乐梦想强加给下一代,逼迫大卫冲击高难技巧、演奏与自己年龄段极不相符的世界名曲。同时也展示了大卫的音乐天赋,一个小孩子能够理解大师作品的灵魂,掌控曲目的高深技巧,非天才不能为之。注意小大卫追着钢琴演奏的设计,象征大卫对钢琴艺术执着地追求。无论前行路上有多少阻碍,或者音乐艺术会离他远去(暗示大卫以后的患病曾经中断了他的艺术追求),但最终他还会站在他最喜爱的钢琴旁边。

  其二,青年大卫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狂飙拉赫玛尼诺夫第3号钢琴协奏曲时的精神崩溃。在这段血脉喷张的高潮之前,导演用许多细节做足了铺垫。他寄给爸爸的信因老头拒收而全部退回,在窗台堆积了一堆,暗喻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关怀。生活的杂乱无章缺乏自理,和猫咪一起同吃猫食罐头。桌上满是乐谱,香烟盒,许多猫食罐头(经常吃)和药丸(已经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早上穿着袜子裸着下身到楼下取信件,自己浑然不知。而且两脚穿的袜子一只是咖啡色,一只是红色(呵呵,真佩服自己观察得细致入微)。这是病态的前兆苗头。在演出前夕的关键时刻,他的精神教母凯瑟琳不幸去世。正因为凯瑟琳大婶在精神上对他循循善诱的开导和呵护,填补了他在家庭关怀上的精神缺失。使得凯瑟琳实际上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在伦敦的严寒冬季练琴始终都戴着凯瑟琳送的红色手套(很显然,冬季的严寒象征父亲的粗暴和冷酷,红色手套象征温暖和保护。红色也寓意反抗,它代表革命的颜色嘛)。这对他精神心灵的打击是致命的,悲剧风暴即将来临。

  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3号钢琴协奏曲堪称是演奏难度最大的钢琴曲之一,艰涩的技巧考量犹如下地狱一般令钢琴家们望而生畏。独行侠曾经有一个比方,如果钢琴家们是NBA球员的话,能够自如地演奏拉3就像达到了飞人乔丹扣篮时如入无人之境的水准。这段场景导演用了两层平行但又巧妙融合的寓意来演绎剧情。一是大卫的艺术天赋。比赛舞台上,在庞大的交响乐队伴奏下,拉3的舒缓的序曲徐徐响起。摄影运用了暖色灯光从底部逆光衬射出大卫弹琴时手指的红润和柔软,富有生命的活力(独行侠儿时嬉戏时爱用手指捂住发光的手电筒,在灯光的透射下,小手指通红而温润,电影里的镜头就是这种感觉)。随着乐曲的展开,音乐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大卫的手指上下翻飞,犹如穿花蝴蝶。这时灯光换成了冷色调,从侧上方扫下,使大卫的手形显得苍白,青筋贲张。也暗示他的心理状态在悄然变化。为了显示大卫技巧的高超,摄影采用了慢速镜头,使得大卫的快速触键的手指幻化成模糊不清的手掌,像个扫帚。表示人们的眼睛已经追不上大卫灵动魔幻的手指。突然间音乐声消失得无影无踪,镜头直接转换为高速摄影,用特写镜头描画出大卫触键的手指突然变得极为缓慢,夸张的特写镜头甚至看得见手指触键时的汗珠飞溅!强调了大卫的表演激情(这里讲一个电影常识,根据人类眼睛的生理结构,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的速度拍摄时,人们看到的动作和实际生活是一致的,如果低于24格拍摄,即为低速摄影,它加快了物体的运动速度,例如警匪片里车辆追逐,武林高手的格斗。反之为高速摄影,放慢了物体运动速度,例如英雄中枪倒地、谈恋爱女跑男追等)。令人叫绝的是,导演这时用无声来表现音乐带来的震撼。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们在音乐里听到他在倾诉,在挣扎,在追求,在疯狂,当情绪达到极点的时候所有声音都没有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画面上没有音乐,没有人声,只听到大卫的心脏在扑通扑通癫狂跳动。不,实际上也是所有观众感悟而激动的心跳!当人们在静默中感动时,拉3终曲高潮部分以最大的音量分贝再次响起,石破天惊,一泻而下,戛然而止。那种震撼让人忍不住跳起来叫好。 二是大卫的精神崩溃。这层叙事很巧妙,在大卫激情弹奏时,随着音乐的同步,镜头拉出了远在澳洲的父亲,他也在听同样的音乐录音(从剧情上推测,应是大卫把练习录音带寄给精神教母凯瑟琳,再作为凯瑟琳的遗物转交给父亲)。客观上是父亲独自聆听大卫的录音,主观上应该是大卫的脑海里出现父亲的身影。这是导演精心的安排,大家想想,在主观思维里,大卫除了可以想象父亲之外,还可以想象默默爱他的妈妈妹妹,尤其是他的精神教母凯瑟琳,或者他的启蒙音乐老师。但是这些温情的人物偏偏一个都没有出现,而让他的父亲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反复出现3次。随着父亲的镜头逐次出现,导演不但在手形上用光线暗示大卫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在外形表情上也次第展开父亲所带来的魔鬼般重压。象征艺术气质的披肩秀发由纹丝不乱到披散再到乱糟糟遮住整个脸面。红润的脸色逐渐苍白疲惫,汗珠如雨点般滴下。并且多次展现汗流满面眼神空洞的特写镜头(非常重要)。从第一层叙事寓意上,又可以诠释为全身心地投入演奏时的疯癫激情,导演的构思天衣无缝。到最后他灵魂出窍六神无主地瘫倒在地时,头发汗涔涔耷拉在前额,满脸的汗珠像水滴一样流注,眼神呆滞而绝望蜷缩在墙角。这一个近景特写,让我们终于回忆起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他父亲为了不让他去美国留学而用毛巾抽打在浴缸里的大卫。那时的他,湿漉漉的头发缭乱耷拉,水珠和眼泪交织在脸颊,眼神抽离,抱着双膝蜷缩在浴缸。这童年的魔魇如鬼魂般时不时在勒紧吞噬大卫的神智。在他取得艺术辉煌的同时,因为体力和心智的透支,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垮了的骆驼。造成大卫心理的彻底崩溃。导演在电影情节的前后呼应上,独具匠心,不露斤斧,堪称高手。

  其三,成年大卫在酒馆里演奏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象征着大卫心智的回归。在这个场景之前也有许多铺垫,暗示大卫的神智在逐渐恢复。当护士带着大卫治疗时,大卫有个跳格子的举动,儿时的他也跳过格子,象征童心回萌。一对情侣晨跑时经过他身边,他不由自主歪歪斜斜地跟着瞎跑。也暗示爱情在唤醒他封闭的心扉。在曾经是他的粉丝的一位义工安排下,大卫住进了一位慈善人士的家里,开始练琴,音乐也在召唤他的心智(从人物对白判断,在医院里是不给弹琴的)。当然,也给人家带来不少麻烦,烟蒂乱放把主人的钢琴键盘烧了不少疤痕。这使他离开与世隔绝的精神病院,逐步融入了现实生活。这天晚上,大卫凝视着昔日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和拉三的钢琴曲谱(看来,在特定时段有部分的正常思维),他体内萌发着一种强烈的艺术冲动,这是他最清醒的时刻。但是钢琴却被锁住了,怎么也打不开,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小酒馆里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成就了这段技巧高超的(野蜂飞舞)演奏。这里不去琢磨导演如何编排这段故事,而是谈谈成年大卫的扮演者杰弗里·拉什。这位天才演员可谓大器晚成。他1951年生人,长期主演舞台剧,年近半百才开始真正担纲电影主角。因为外形实在是不敢恭维,投资商怕这位恐龙出来吓人,搞砸票房,所以迟迟不肯掏腰包。拉什并没有气馁,他每天刻苦地练习钢琴,不夸张地说,和大卫操琴的用功有得一比。同时不厌其烦地倾听和学习大卫神经错乱的喃喃低语、弹琴时低头垂首的怪癖及走路的晃晃荡荡。功夫不费苦心人,拉什将这位孤傲怪癖,心灵重创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灵魂附体。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舞台剧演员一跃成为国际影坛响当当的巨星。是呀,仅凭大卫这个角色,他就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等15项影帝大奖。在1995、1996两年,风光一时无两。可以说经过这部影片的磨练,拉什也成了半个钢琴家了。很佩服国外这些艺术家对表演艺术的痴迷。除了这位拉什,还有菲尼克斯在【与歌同行】扮演流行歌手后,竟发现了自己深藏的音乐天赋,立志改行去做流行歌手。娜塔莉·波特曼为演好【黑天鹅】也足足练习了两年芭蕾舞,在舞台上旋转托举立脚尖可以骗倒许多同行。

  剧情的设置有一点特别奇特,不知道这位导演是否童年时代也有过父亲的专制。影片里的男性角色普遍都有瑕疵(除了大卫的启蒙音乐老师)。他爸爸是个典型的负面形象。那种偏狭自私专制的爱是导致主人公日后疯癫的直接原因。皇家学院的导师、钢琴教授只是在专业技艺上给予大卫厚爱,也有一种把自己未竞的理想托付给这位钢琴天才去圆梦的心理。在人文关怀上表现甚少。在参赛前夕,他鼓励大卫要“要像没有明天似的演奏”,这种激将会不会给大卫的演奏带来过重的压力?酒馆的老板对久病未愈的大卫冷嘲热讽,没给他好脸色。让他寄宿的慈善老伯伯,也为他晨昏颠倒、终夜练琴而烦恼,索性把钢琴给锁起来。而剧中那些女性,都赋予了完美的人性。凯瑟琳大婶是他的精神教母,给他许多人生启迪和精神关爱,是他少年成名的指路人。他的乐迷芭洛大姐历尽千辛把他从精神病院接回家里,使他逐渐融入正常生活。吉莉安为他的才华和孩童般可爱的心灵所倾倒,摘下了一位富商赠予她的求婚钻戒,毅然嫁给还未完全康复的大卫。以她义无反顾的挚爱照料大卫,最终使大卫重返艺术舞台。再次完成了自己的终极梦想:完美地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当他手足无措、腼腆谦顺地答谢大家对他的欢呼时,发自肺腑的热泪挂满了脸庞。

  很欣赏影片的结尾: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大卫和吉莉安离开了他父亲的墓地,朝着远方的大路结伴而去。象征着大卫离开了长期桎梏他的精神墓地,在爱情相伴下向着光明自由而行。与开场时大卫在黑暗雨夜的彳亍独行,前后呼应,完美收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