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年不戴花》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17-1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年不戴花》经典观后感集

  《少年不戴花》是一部由蔡辰书执导,张乃元 / 钟智文 / 郭婷吟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一):不是否认的承认

  少年不戴花

  是单车少年两人,是伞下背影两只,是顶楼剪影两对,是窗边雕塑两座……

  少年是指节分明手握风筝,少年是落寞的背影立在草丛中,少年是一株兰草寂寞开,少年,不戴花。

  也许我们都太执着于一个答案问题其实很简单,承认与否认。

  可是答案却很难,否认是痛苦过程,承认是残酷结局,但谁又能让故事重头再来?

  就像阿宽说的——剪掉头发本来是想逃避,可是剪完我就投降了,我知道它长出来一定还是卷的,那才是我自己改变不了的。——

  如果那就是自己,何必改变?何必否认?如果那不是自己,何必困扰?何必哭泣?

  ——写在前面

  (一)

  导演的拍摄手法略显稚嫩,镜头运用得却很流畅,光线调得恰如其分娓娓道来的叙述手法虽然显得平淡,却也朴实得让人心疼。

  开头巧妙地运用下雨天的压抑表现少年内心挣扎苦痛,雨是整部电影的最大功臣。

  我们在雨中窥见了少年有些惆怅的侧脸,窥见了少女如花的笑脸被雨水朦胧,窥见了每个人心中的小小秘密,窥见了青春的萧瑟缱卷,却窥不见它的结局。

  雨是打在少年肩上的雪花,少年说,他期待下雪天的到来。

  如果,他能在淋雨后清晰地认识到——不用去管它的合理性,只消等待就好,就像不用管台北是不是会在春季下雪,只消等待就好,雪是可以在这里下的。

  因为,这里叫做——心。

  可是,少年还是茫然了,他说——又不是把头发剪掉问题就可以解决。

  他也许懂,头发的自然卷可以用离子烫夹直,但少女不是他的离子烫。

  但他却不懂,若是自然卷无法改变,接受它又何妨?

  好在,故事的最后,少年那长长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少年的成长

  少年说,他很坦然,这就够了,不是吗。

  (二)

  我喜欢诚对阿宽说话的语气,你不用管我要做什么,只要跟着我就对了

  那是阿宽所没有的,对答案的笃定。

  因为,阿宽觉得自己是那只孤独的兔子,所以,他会对自己即将面临的答案害怕,否认。

  少年说,诚会让他接触到他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比如,抽烟、A 片。

  但是诚也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每一个细节的勾画,都细腻地表现出少年的曲折纠结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少女是让人心疼的,却是拥有豁达胸怀的一个。

  少女恶作剧似的为少年把睫毛膏画好,却没有KISS。第一次是羞涩,那第二次呢?是必然吧。

  少女说,她认识少年心里的魔鬼,是因为她从少年的双眸中看见晦涩的目光,在闪躲,在逃避。

  只要一个拥抱就好,一句再见就好,黑板上的数学符号,是少女睿智的答案,是少年了不起的心理成长。

  不需要歇斯底里,不需要咆哮。

  只消等待就好,雨下完了,就是晴天。

  (三)

  作品的风格的确有借鉴岩井俊二之嫌,但这本来就是大学生的毕业作品,借鉴也无可厚非,不能算是抄袭。

  对于一些极端分子的抄袭之说,我只能无语。

  其中一张海报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海报惊人的相似,不过,既然大伙都知道,导演蔡辰书受岩井俊二的影响很大。

  再说青春电影鼻祖人物经典电影,肯定是每个导演系学生的必修课吧。

  电影名字文艺味十足,不过《少年不戴花》是今夏我看过最清新的电影,虽然在2年前就有所耳闻,拖到至今才看,真是……

  -------2010/07/22

  很久以看过的电影,现在回想起那年的我,突然觉得好怀念。

  那年的我,不懂什么叫失眠,现在却常常失眠。

  假期的时候失眠是因为纠结的恋情,被老妈反对,和老妈吵架、冷战。

  现在是因为渺茫的前路。

  我回过头来仔细想了想去年的我,竟然有些羡慕起来了。

  好吧,暂且不必回忆过去的美好,毕竟回忆回不去。

  那天看白羊座2012年的解析,上面说,白羊要不是闪婚一族就是隐性结婚狂= =||||

  好像真的很想结婚了,这样就不必去谈要命的恋爱,20岁,说起来挺年轻的,但其实也老大不小了,走在街上被小朋友阿姨,真的会很不甘心,但也只好认命接受。这个年龄尴尬

  我回想那时候看《少年不戴花》时的心情,那时候我挺文艺青年的,估计一年的时间够我进化成2B青年吧(笑)= =|||

  突然发现,有些事不需要你去承认或否认,就像喜欢一个人的长度可以约等于从宿舍走到食堂,讨厌一个人的长度可以约等于从食堂走到校门口。

  这些东西不需要你的答案,只消自己知道就足够了。

  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像那只兔子。

  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像自然卷一样无法更改也很难坦然承认的东西吧。

  比如我其实很鄙视绣花枕头,可是又是个固执的外貌党。

  最讨厌谎话连篇的人,可又撒过不得已谎言

  是个极度自我厌恶,又极度自我膨胀的家伙。

  没有人能让故事重头再来,虽然我也有过后悔无以复加的事,无能为力的我,也只好任其发展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少年的身影走在前面只留背影的时光不复返,抱着一本书静坐一下午的宁静存在

  可是,我还是要往前看去,虽然前路太险恶。

  少年终归还是那个有时腼腆浅笑有时木讷笨拙有时默默无语的少年,没人能从记忆带走他。

  待续的故事还是会继续,少年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人,称职的丈夫,全能的爸爸幽默爷爷,只是他不会参与你未来人生

  电影虽然落下帷幕了,而我的生活还没有停止思考

  有的人,即使他没办法参与接下来的人生,也会毫无保留地存在于老去的时光。

  我是我的自然卷,虽然也有人曾经做过我的离子烫,只是根深蒂固的自然卷没人改得了,只好继续我的自然卷。

  我有我的自然卷,我不需要谁做我的离子烫。我期待有人欣赏我的自然卷,而不是让我否认我的自然卷。

  时至今日,我怀念的只是那年看《少年不戴花》时年轻的面庞。

  我讨厌的是现在这个求而不得的、要命的现状。

  路很长,作为隐性结婚狂的我。不否认。前路虽然险恶,也一样有阳光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二):每一段值得品味的年少

  因为自然卷而不被相信,一遍又一遍为自己全无矫作的存在而辩解,一次又一次闭上嗫嚅的无力的嘴唇的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无法打开心扉的孤独者。这是少年路上太糟糕的事情,他承受着在旁人看来无关痛痒的超负荷,失去了证明自己是真实的证据。

  比这还要不妙的,便是发觉自己已经向周围妥协,以沉默忍耐代之反驳,神经质地重复着用离子夹抚平一头异样。个性上毛毛糙糙的菱角几乎被磨平了,被不轻不痒开玩笑时退化为淡漠的情绪,再看不出曾经对同伴亮出的尖锐,愤怒,和焦虑

  但添的那一层是什么呢,关乎最隐蔽的问题有桎梏般的痛苦。无水的溺亡人,在窒息中感知正常存活的状态。明知道模糊不清的界限不能够期待穿破,又耽于那一点不寻常于其他的温暖。在困惑与歉疚的矛盾中交织,细密成网,缠绕住这个少年最后一个支点。所有力,钝感力,希望的心都支承不住而消失的时候,对自己说了释然,虽仿若假象,也终究有了一个可以相信的答案。

  “我们花太多时间寻找一种可能性,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无限,就像是一条弯曲的路,走到终点时,却看见了起点,这并非徒劳无功,而是能看得更清楚”。

  简单,坦然。

  我们虽年少,却已不是当初的少年。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三):[每个人都会有个自然卷,]

  每个人总有一个地方,你看不见它别人也看不见它,所以,它改变不了,总是这样

  我们总在寻找改变它的方法,然后在尝试的过程中渐渐接受它,便也就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它不会改变,你也不在意它改不改变,就是这样

  生命其实很长,有人说它是无限,这个数学符号早在它发明的时候就给予人类最好的定义

  我会从起点沿着它一直走,一直走,我会遇到些什么,记得或忘记什么,然而终究,我会到达终点。很奇怪也很诧异,我会发现,那确是我来过的出发的那个地方,那是哪里,我不知道

  自然卷终究还是自然卷,你把头发理光,除非它在也不生长,否则,它仍是自然卷

  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有他所谓的自然卷呢,然后经历和他一样的心理状态

  但如今,我已不是那个轻狂的少年,我不会觉得自己年轻就可以让自然卷自然的生长,人长大了,一切都变了,包括,包括每个人都有的自然卷

  我想如果我是GAY,我不会承认,然后去找个爱我的女人,爱她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四):不戴花

  昨晚,花姐給我發了一個視頻

  打開來看,原來是我想看很久卻一直沒看的《少年不戴花》

  一部學生作品

  看過之後,有個疑惑

  究竟這個“不戴花”是什麽?指的是什麽意思

  它是一種具象還是一種抽象的觀點或意識呢?

  有很多電影作品都是用一種具體的載體來表達一種抽象的存在

  或者,《少年不戴花》或者說“不戴花”就是這麼一種形式

  誰說只要不斷去相信,就能得到想要的,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像把自然捲拉直一樣簡單,也許,就不會這麼痛苦了

  青春有時很猛烈,感覺來的時候尤其如此

  激烈坦然之際又被填滿了猶豫與否定

  繼而被喚醒,去面對,去肯定,去接受,去融合

  這是一種必經的過程,無論是經歷著什麽

  都要如此

  兩位少年的情愫就好像自然卷那樣

  在某些時間里可能會被注視,然後被問起

  未必人人都能接受得了自然卷

  即便是擁有自然卷的那個人

  在歷經否認、隱瞞、逃避、迴避到自我認同之後

  會慢慢從中發現,自然卷也是一種美,也是一種方式

  而很多事還不如將自然卷拉直來得簡單

  如果不喜歡自然卷,還可以直接剃光,但現實不可以

  台灣的這類作品往往喜歡用同志或初戀的話題來表達一種態度

  一種在成長中會發生衝突的態度

  暖暖的色調,淡淡的情愫,間雜的獨白

  這與內地不同,內地大多作品都偏於現實

  希望用個人或群體的徵象來反映一代人在一個時代中的無可奈何

  必然會發生,無法去逃避,終究要面對

  掙扎在社會的現實和個體的夢想之間

  而台灣的則大多數注重在年輕人個體在青春中的徘徊和迷茫

  撇去一個大時代般的繁華,留下一泓略見清澈的湖水

  其實無論何種電影,不分劇類,不分地區,

  都在運用折射反映的手法試圖從一個人或幾個人的身上,甚至某件事上

  提取出可以讓觀眾們感受得到電影人在訴說著一個人類必然會面臨和面對的道理或問題

  可以是一個事實,可以是一種道德倫理觀點,可以是一些人生觀或者抉擇

  最經典的是《肖申克的救贖》了,看似一幕精心設計的逃獄大計

  其實眾多人都能從中看出這是在告訴我們出到社會之後所面對的一切難題和困境

  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置

  在這裡,在《少年不戴花》里

  摘下所謂的道德倫理的有色眼鏡

  收回那些死gay佬,死變態的字句後

  我們不難看到,這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問題

  是青春里的一種困惑,不僅僅是電影中存在的對同性愛的思考與掙扎

  其實,有很多問題,當我們面對後,肯定後,作出了艱難的抉擇后

  才會知道什麽才是屬於自己的,自己應該怎樣做

  而很多事往往是通往無奈的,無法歸咎于現實

  殘缺不是一種遺憾,而是讓你看到完美的指明燈

  話題扯遠,回到“不戴花”上

  看到豆瓣上有一句話,

  “所幸我们都走了过来,戴着红花从青春期的某个迷茫的阶段毕业。”

  所以能不能將那朵“花”理解成在畢業時戴在胸前的那些“紅花”呢?

  若果是這樣理解的話,那麼整部電影便又增添了些少的無奈,在無奈之後的深一層,又接著釋然了

  不幸不是這樣理解的話,那只好將這個問題繼續下去

  直到得到答案為止

  又或者,有些問題根本就不能作為一個問題而存在,因此也就不必太過追求答案,否則就顯得畫蛇添足了

  TW,寫得不好,莫見笑,若笑了,權當笑話吧!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五):青春的张力

  “我们都还年轻,说不定也得没意义地活一遍。我们花太多时间去寻找一种可能性,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无限,就像是一条弯曲的路。走到终点时,却看见了起点。这并非徒劳无功,而是能看得更清楚。就像我明白我的自然卷,是永远都拉不直了。这种感觉真的很简单,很强烈,也很坦然。”

  黄士宽正视自己的天生卷发时,容哭了

  黄士宽是她的青梅竹马,也是触不可及

  容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无限的符号,她是一个勇敢的女生

  她敢帮宽认识心中的魔鬼,敢在痛哭之后听宽说再见

  她一定知道,她已经沿着那个无限的符号,走入了另一个拐点

  “无限,就像是一条弯曲的路。走到终点时,却看见了起点。这并非徒劳无功,而是能看得更清楚。”

  经历过彷徨和挣扎的人一定会常常回头看起点

  看过去走过的可笑的弯弯曲曲的足迹

  看如何成长为现在的自己

  年少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又反反复复地追问以后的模样

  胆小的我希望能安安稳稳地成长到那个可以称为长大的年纪

  愿望实现的时候又常常后悔年轻时没有能够活得更用力

  才让青春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张力

  无数次后悔后,才会懂得

  走过的弯路其实是为未来圈出了更大一片土地

  少年不戴花

  我常常想象自己是赖在青春里没有毕业的留级生

  连犯错都有了能让自己感动的借口

  那又怎样?

  青春已死,荷尔蒙尤在。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六):水中无法呼吸的鱼

  六月四日的下午看了这部片。

  画面清新,少年于心底无法言述的情感,跟他的自然卷一样,始终不被自己认同,

  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反复否认自己,

  自己像沉在水底,无法呼吸到窒息。

  阴天给人的压抑感,黑沉沉的天仿佛要压在头顶,少年眯着眼看着天,

  他说,你有没有过快不能呼吸的感觉?

  诚说,没有,我呼吸道很顺畅。

  宽,我是说,像溺水一样完全不能呼吸一样。

  他无法明白。

  无法明白我与生俱来的恐惧,以及对于天然卷的厌恶。

  天色是千篇一律的灰,

  少年每次在洗完澡后就急急忙忙地擦干头发,用离子夹一遍一遍地夹,直到那些卷曲的发丝变得顺直,与常人无异。

  似乎这样才能获取安全感。

  在怪诞的梦里有只兔子,对他晃脑摆手的,显得可笑,可是它又是这样的悲伤,在一片草地里,独自看着远方,你是否也有着无法言述的难过,难过到一个人蜷曲在草丛中,荒草埋没透顶,一浪又一浪的摇曳,

  将自己淹没。

  是不是这样就好了,

  是不是这样就足够了。

  “其实,你也不用那么在意你的头发啦,很多事情本来就是注定好的。”

  本来就是注定好的是什么,

  是卷曲的头发,

  还是自己的与众不同。

  少年将浇花的水淋向自己,他想不通,他想不懂。

  他哭着对容说,

  我心里住着一个魔鬼,

  我赶不走他

  ······

  我不想做我自己

  那你想做谁呢

  谁都好啊···

  这样的话语下,是笼罩着怎么样的无法自理的情绪,一边又一边地梳理,却又一遍遍地发现难以自理。

  他抱着容,他说,

  剪掉头发,本来是想逃避,可是剪完头发我就投降了。我知道它长出来一定还是卷的,

  那才是我自己,改变不了的。

  “我们都还年轻,说不定也得没意义地活一遍。

  我们花太多时间去寻找一种可能性,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无限,就像是一条弯曲的路。走到终点时,却看见了起点。

  这并非徒劳无功,而是能看得更清楚。 就像我明白我的自然卷,是永远都拉不直了。

  这种感觉真的很简单,很强烈,也很坦然。”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七):暧昧的离子夹撩拨弯的发

  2007年,台湾导演蔡辰书拍摄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小电影,仅有37分钟的《少年不戴花》。那年24岁的摩羯座男生,怀揣着自己的电影梦开启了一名男生的曲折心路。

  他叫黄士宽、高中生。

  灰心领长毛衫+素色衬衣下身套着黑裤白鞋这在校园里是最普通的校服搭配;

  他不一样。淅淅啦啦的雨最惹人厌从眼前滴滴落下

  “因为你后面的头发都卷了起来。”

  ——他是自然卷,从小到大都被人看做是烫发的

  这个沉闷男生的故事发生在陈诚来之后,抽烟看片喜好运动的转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对我们的主人公有了兴趣:总是要找黄同学嬉笑打闹逃课看片。这不是黄士宽熟悉的生活,他是那种能够自己休眠的人,他只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生容可以充当他的离子夹:扰断烦忧。

  他从来不是一个可以愉悦到癫狂的人。他的心里 住着一个魔鬼。赶不走的让他与男生张弛有度地交持。

  容或许是喜欢他的。可他不敢

  连自然卷都不敢面对的人还可以奢求什么?

  当心理压抑到极处时,蜷缩贴近母亲的后背还是会给他带来舒缓。没有父亲的人

  他失去了一些勇气,对未来没有掌控,可怕的青春带给他无限的未知

  他不知道自然卷可不可以根除;他不知道弯了的东西可不可以像记忆金属一样;

  他不敢面对,所以有了梦。

  枯黄的麦田,蓝色的天空。或许是收获的季节,他孤独地站在中央

  两手空空

  向左走、向右走?

  对情事过敏,初吻都没有播撒

  一个玩笑就把他心里的气球扎破爆炸

  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想这样;无从面对的感觉很不好

  他想在浴室整理情绪耳旁却传来陈诚走时的“拜拜”

  他感觉一下子就被孤立迷失在了友情外

  窗外的雨滴滴答答两次望穿两次茫然

  “怎么才能在没有水时溺死自己”

  他担心陈诚不跟自己做朋友也厌烦擦睫毛膏

  他的逃避不只是在卷发上

  他剪去长发,根根立的头发不再弯曲

  可心灵谷地却丘壑纵横九曲十弯。

  容在无意间把兔子先森带出朋友陈诚不介意他的奇怪,主动带去问候

  凉水浇灌深寒透衣

  或许是母亲的贴近容的理解诚的开朗,或是那个课题给他的勇气就这样豁然开朗他终于看清了魔鬼的模样

  “剪掉头发本来是想逃避

  可是剪完以后我就投降

  我知道他长出来一定还是卷的

  那才是我自己

  改变不了的。”

  跋涉多远容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祝福

  黄士宽就像明白了自然卷是永远都拉不直了

  “这种感觉真的很简单、很强烈也很坦然”

  他是黄士宽、高中生。

  心里住着魔鬼、

  即使有什么不一样

  他也只是个普通人。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八):不戴花少年

  之所以专门提起这部不算有名的,只有三四十分钟的小电影,是因为初出茅庐的导演在这部毕业作品中倾注的细腻与真诚足以将所有观众打动。蔡辰书的制作团队一点也不专业,甚至演员也只是他在校园里认识的几位同学。然而这样的一部影片却并不输给出自其他大牌导演之手的青春片,它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想要表达的却很深很远。就像夏天午后窗外绵长的蝉声,纯粹得让你不由得出神放空。

  整部影片可以说非常典型地诠释了台湾青春片的符号化。自然卷、雨伞、兔子男、佩戴的红花、风筝……一切都以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有关青春的种种骚动。片中的黄士宽极力希望掩藏自己的内心,对自我的不断否定与无法抑制的真实情感让他深感矛盾。然而不管是剃成光头还是用板夹拉直,“自然卷”还是“自然卷”,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便可轻松让他现出原形。可以自欺,也可以欺人,却永远骗不过青春。个人而言,我很喜欢片中的女孩子,她深知身边男孩的烦恼,然后以最温柔的方法去引导他走出困扰。她写下代表无限的符号“∞”,正如烦恼的黄士宽,在青春的路上兜兜转转,却不断走着重复的路程。最后,他们毕业了,戴着属于年轻的红花,从青春毕业了。从此,少年不再戴花,他们开始活得坦荡。

  “我们都还年轻,说不定也得没意义地活一遍。我们花太多时间去寻找一种可能性,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无限,就像是一条弯曲的路。走到终点时,却看见了起点。这并非徒劳无功,而是能看得更清楚就像我明白我的自然卷,是永远都拉不直了。这种感觉真的很简单,很强烈,也很坦然。”

  非常简单,非常强烈,非常坦然。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九):人生无法更改,那么学着适应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面临四面八方而来的挑战。有些人坦然接受、有的人选择逃避、也有些人全然无视......

  青春的迷茫、淡淡的忧伤弥漫整部短片,很喜欢这种基调的电影,简单、干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未知的过程,没有亲身经历过谁也无法断定那种才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适不适合,有没有意义,只有自己说了算。

  对于片中男主角的逃避、无助和悲伤,让人心生无奈,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可以正视自己的缺陷。而有些时候自己无法面对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无法忍受,此时的我们就该学着去释怀,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事情。

  不喜欢女人如何?是同性恋又如何?男人不一定非要和女人过一生,女人也不见得离不开男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不该去苛求自己一定要像大部分人一样,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只有自己知道如何让它更完整。

  喜欢同性或者喜欢异性,这并不是对错的问题,也与道德无关。没有那一个比较高贵,这是人的本能,就如电影中男主角的自然卷永远都拉不直,只能接受。

  如果遇到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就该试着去适应它。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十):我不想做我自己

  『我們都還年輕 說不定也得沒意義的活一遍

  我們花太多時間 去尋找一種可能性 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無限 就像是一條彎曲的路 走到終點時 卻看到了起點

  這並非徒勞無功 而是能看得更清楚

  就像我明白我的自然卷 是永遠都拉不直了

  這種感覺真的很簡單 很強烈 也很坦然 』

  這是一個有關自然卷的青春故事,其實自然卷就是隱喻著主角阿寬內心對我自我逃避到敢於面對的過程。

  電影中多次出現雨天,雨天正是阿寬想要隱瞞自己的自然卷而偏偏又會在雨天露出原型來的天氣。

  雨是壓抑束縛的,常常讓阿寬覺得呼吸不過氣來,沒有水,也會讓自己覺得溺死。

  阿寬拼命的用離子夾把自己的自然卷燙平,但這只能暫時隱藏罷了。

  一直困擾著阿寬的其實未必是自己天生的自然卷,而是對於同性的愛慕。

  這才是他想要真正逃避的現實,就如自然卷一般,從小到大都會有人問他有沒有燙過發,因為自然卷也許在大家看來是異類,是少數吧。

  影片一開頭是在學校的育樂堂,雨天,阿寬和新調來的阿誠簡單的對話,阿容(應該是阿誠的青梅竹馬吧)出現,阿誠問阿寬是否和阿容是男女朋友的關系,阿寬急於否定,而女孩則說是。這也就在故事一開始闡明了三人的微妙關系。

  慢慢的,阿誠做什麼事情都是叫著阿寬,阿寬也不拒絕。

  阿寬覺得阿誠總是給自己驚喜,帶他抽煙,帶他看A片,阿寬自己也覺得自己對此並未有多討厭 。

  但也是那次一起去看A片的時候,一直小心翼翼的阿寬在阿誠面前露出了自己gay的傾向。

  但他迅速的加以掩飾,放映室裏,阿誠對阿寬曖昧的舉動讓阿寬糾結不已。

  阿寬說自己常常會做同樣一個夢,大片田野裏,會出現兔子一樣的惡魔。阿寬覺得自己很像它,這個夢總是困擾著自己。

  內心的惡魔就是阿寬苦苦想要隱瞞的事實吧,有一次阿寬終於忍不住把自己的頭發剪短。

  但是阿寬內心是痛楚的,一個夜晚,阿寬和阿容的對話,“我心裏有個魔鬼 我趕不走它 ... 我不想做我自己” “那你想當誰” “我不知道啊 普通人就好啦” “你知道 我為什麼會幫你擦睫毛膏嗎 因為我認識你心裏的魔鬼 他告訴我可以這麼做” “他是誰” “是你不想當的那個人” ...

  他本是想通過剪短發逃避,但是剪完後他就投降了,因為他知道長出來一定還是卷的,而那才是真實的他自己,改變不了的。

  就如阿寬自己寫的關於自然卷的報告,縱使可以通過離子夾拉直卷發,但是那些看不見的地方是怎麼也改變不了的。他也徹底明白了自己研究的課題。

  阿容其實早就看透了一切,終了,她讓阿寬和她說再見,可是阿寬說不出口。

  拉直或者是剃光,自然卷還是自然卷,人生總得做出選擇,不可能永遠依賴離子夾或是煩惱雨天。

  因為這樣內心的魔鬼兔子依舊不會因此而消失,只有選擇了,才能坦然。

  所幸他們都從青春期的迷茫中走出來,畢業,胸前戴著紅花。所有人都釋然。

  這部影片是繼《盛夏光年》之後最讓我引頸期待的同志片,雖說只是四十分鐘的短片,但是簡單的故事也體現出了導演的真誠。

  喜歡這樣被拍得超有feel的同志片,JUR問過我排不排斥gay題材的影片,我說要夠美,才會看。

  小說式的獨白加上淡淡的鋼琴音符,潮濕的空氣,也會讓人覺得有粘膩得有些透不過氣來。

  青春啊,又是青春,殘酷,無奈之後,也會完滿。

  -2009.08.08-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年不戴花》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