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回路》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1-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回路》观后感10篇

  《回路》是一部由黑泽清执导,加藤晴彦 / 麻生久美子 / 小雪主演的一部恐怖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路》观后感(一):禁忌房间制作法

大半夜看完恐怖片,还深陷回味中,回味了几下就想写两句,结果刚你妹的写下两段停电了什么鬼。黑暗中盯着电脑屏幕愣了个一分钟。确认自己没有漏尿。
接上面牢骚。
这部算是非常规恐怖片。
然而唯一的败笔偏偏就是后段出现了常规恐怖片的庸俗套路,即依靠主角非理性的作死行为推进情节。我是觉得就算导演再怎么对故事本身不讲究,这种方便主义也实在是过头了。虽然说跟幽灵面对面的情节前面有铺垫吧。但是那强行接梗的方式还是太生硬了。
的确导演就没说清楚瘟疫一样的幽灵到底哪来的,红色胶带封印的不能打开的房间是怎么回事,怎么的东京就变成个鬼城了。故事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然而期待这个片子给一个明确的起承转合故事线本来就是选错了片。我倒是还没看美版,但是依照美版翻拍的一贯尿性可以推测美版会更符合这类需求。
我的感觉上,黑泽清的影像风格侵略性实在太强,已经进入一种精神污染境地。让人压抑的慢节奏,让人压抑的低机位和让人压抑的超长镜头,怪异全在画面中,看似不经意一笔带过实则精心编排,看得越细越觉得诡异,这点倒是跟闪灵的很多设计异曲同工。以及莫名的怪切,烦躁的音效,时常突然停止而更让人烦躁的音效。这部里使用的人声BGM真是烦到透顶当然我这是褒奖意味。
所以说比起那种突然蹦出个鬼脸然后配上个砸锅一样的音效单纯冲击心脏的低级桥段来说,黑泽清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他的鬼就堂堂正正出现在你镜头中,怪异地行动,怪异地扭动,缓慢接近镜头,缓慢向观众渗透压力。是有那么好几次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可视性恐怖?大概是这么个说法。
同样让人烦躁的还有经常搭不上调的对话,经常搭不上调的电波。比如川岛第二次去找春江;美智把朋友救到自己家中看似关切却忽视朋友最后的搭话,这两处极其明显。那么就要说到主题了,人与人真的是在互相支撑,互相需要又互相理解吗?啊,即使距离如此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心之壁却依然……呃,打住。
故事虽然暧昧不清,想说的东西还是清楚的。在网络中游荡的鬼魂,感染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最后春江即使选择跟它在一起也仍然拒绝川岛的好意;死城东京和世界末日在十五年后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现在进行时。从一开始导演就借春江之口直白道出本意——太接近就会死亡,太远又会走近的程序,那是用来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系统。而拒绝他人选择孤独死亡的人们在化作黑影之后又不断呼救的情节成为了这段话的另一个补充说明。啊,人类不就像豪猪一样吗,渴望靠在一起取暖,却又被彼此的尖刺互相伤害……呃。
考虑到片子的年代,那不单单是世纪末与世纪初的混乱期,更是御宅文化全面复兴的一个时期。我倒不认为导演想谈的是高度发达的科技带来的疏离(那样会更明确电脑和互联网这个概念),而更像是开始泛滥的御宅文化和伴随而来的孤独。活着就是孤独,死了就能跟大家在一起了——然而那只是想象,死后也是永远的孤独。

  《回路》观后感(二):我们都在直奔孤独至死的未来

      无数次,在科幻电影和小说里,我们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未来。人类会被战争与核武器毁灭,会被日趋恶化的环境污染毁灭,会被失控的尖端科技、肆虐的病毒以及恐惧与扭曲的人性所撕碎。
      而这部新千年初的恐怖片,却向我们指出了世界毁灭的另一个方向——孤独。
       在《回路》里,孤独的人会开始失去信心以至于最后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而即便没有选择死亡,孤独的人也会慢慢消失,终于变成地上或墙上一滩黑影。《回路》其实不是一部血统纯正的恐怖片,它前三分之一铺设谜题,制造恐怖的情景。后三分之二则成为了艺术电影完全沉陷在孤独的黑影当中,哀伤无比。
       大概是文化的差异,东方的文化对人心思考得更加敏感与细腻。尤其是日本的艺术家眼中,日本已经无药可救得走向孤独至死的未来。寺山修司在《双头女》当中便运用了影子这个意向来表达孤独。伊藤二在漫画《众人都是孤独的》里的安排的剧情和《回路》极其相似。同样设置了一场由个体消失乃至群体消失的悬疑事件,同样有着神秘团体,通过飞机发放传单,通过网路与广播来宣传奇怪的口号:“我们都是孤独的”。
       而漫画里出现的被缝合在一起的尸体与《回路》当中的一滩黑影都是一种相似的符号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人的“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漫画里的尸体通过彼此缝合来逃避生命的孤独。而黑泽清的《回路》则把答案完全否定了,彻底的绝望。无论或者还是死去,人都无法逃离孤独。以至于电影中即便是活着的人也会慢慢变成一滩黑影,而那黑影,只会一遍遍重复着“救命”。即便活着也会变成黑影。

  《回路》观后感(三):末日感营造得相当出色

十多年后再次重温黑泽清这部颇有争议的经典,才发现这并非是《午夜凶铃》那类恐怖片,尽管两者都借鉴了同样的类型片手段,通过日常的电子媒介来传递惊悚气氛。事隔多年后,我才渐渐发觉《回路》里的电脑绝对比贞子爬出来的电视机要毛骨悚然得多。也许是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现在看回片中拨号上网、操作台式电脑的场景有点不合时宜的幽默感,然而,片中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孤独的话题却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反而更贴近现时这个社会的趋势,看看每天地铁里玩手机的低头族就知道了。
黑泽清最为高明之处是借用恐怖类型的外壳,不断向内填充耐人寻味哲学思维,令影片逐渐超出普通恐怖片的内涵,解读层次得以不断延伸。“做人时感到孤独,死去之则是永恒的孤独”这个观点最让我深刻。而影片的名字也让我想入非非,导演是否在暗示人与鬼其实都处于彼此联通的两个世界呢?有了电脑这种媒介,则令这两个世界在某个时候接在一起形成“回路”?片中主角曾提到,随着人类死去,鬼魂的世界越来越拥挤,它们选择回到人间也是很自然的。
尽管影片充斥着跳跃而费解的剪辑,令人物与情节变得晦涩,但是导演在色彩和声音处理方面却令人惊艳,例如鬼魂出场的形态和速度,惊悚度让我头皮发麻;干扰的电流声与电话中的求救声也令这种诡异气氛不断增强。至于故事的空间与气氛处理更是经典手笔:从高塔上纵身跳下的女子,城市上空掠过失事的飞机,影片里的末日感营造得相当出色,十多年前看的这一段至今仍历历在目

  《回路》观后感(四):死 作为生的一部分永生。

看完回路 只是十分钟之前的事
想趁着还没忘却 赶紧写下自己的感想
可能因为老师之前对这部电影的定义是 horror film
所以自己一直抱着 对于“日本恐怖电影”的心情去提前准备看这部电影
只是 相较于 “午夜凶铃” “咒怨” 这一类 个人认为是日本恐怖电影代表的电影
回路 本身 除了有“幽灵” 这一物体出现 以及 诡异的背景 音乐之外 实在找不到和horror有太大关联
这部电影里“鬼”的本体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怖
黑泽清 用了大量的阴影 非正常的行走方式 来阐释“幽灵”
这一点跟我本身对于恐怖电影的认知有很大相似点
真正让我们觉得恐怖的东西 并不是 电影本身的成分 只是自己心里作祟
没有东西可以吓到自己 只有自己才可能吓到自己
就像这部电影的结尾
老师问 是谁杀了他们
有人说 科技
或者 孤独感
我觉得 他们自己选择结束了自己
没有东西可以结束自己 只有自己可以结束自己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为何 结尾只有michi 一个人活了下来
因为她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 自己仍然选择活了下来 虽然也会犹豫
这也是为什么 她会在最后 问船上的那个人 “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对的”
并非进入红色胶带所封闭的房子内部就一定会死
就像开头tabe说的“有的时候 自己就是想死 没有原因” 一样
这也是为何 kawashima明明吩咐harue不要离开列车 她自己仍然离开
为何 michi告诉kawashima不要进红胶房 他仍然还是进去了
死与不死 明明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
或许黑泽清之所以选择用这种诡异的方式阐述 科技带来的无形隔阂 所产生的影响
是因为 他希望观众心里所产生的恐惧感可以加深自身对于生活本身的感激
希望观众可以去寻找生活中仍然让我们坚持活下去的理由
也希望观众能意识到并非死就可以摆脱孤独 因为死了还是会孤独
最后的最后
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
因为你找不到任何让你毛骨悚然 心跳猝停的画面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 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

  《回路》观后感(五):浸。

渗透~压~L'empreinte 2016:L'ombre collée sur le mur, la trace de vie, la cendre, l'empreinte du corps humain. Deux mondes parallèles d'un même espace, l'envahissement du fantôme, comme le gaz, pénétrer dans tous les organes et nous détruit.Réduire en miettes et voler au vent, il n'y a plus de l'empreinte qui justifie la trace de vie, C'est le néant, la fin du monde.

  《回路》观后感(六):互联网构成的回路,触发了人鬼两界的孤独。

色调偏暗,颗粒感重,寒气逼人。鬼片肆虐的范围向来锁定在特殊的几个人,导致观众作为局外人仍可存有侥幸心理,但这次幽魂溢出世间,无人幸免的态势就不那么让人淡定了。况且将日常所用的互联网作切入口营造恐怖异常有效,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鬼片还能演变为末日。“救命啊”,话出自鬼魂之口,也许鬼与人相似之处在于,孤独都是他们最惧怕的东西。于是按《回路》中的设定,失联的亲友越来越多,面对躲在暗处的魂,谁也便甘愿伸出拥抱的手。所以互联网反而让人们断了往来,给鬼钻了空子,暂且认为是本片寓意之一。放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再看,也许真让黑泽清不幸言中,人类正走向孤独的末日。下面回归正题,泥煤我被吓到好几次啊,这还怎么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回路》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