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累累的恶魔》是一部由山岸圣太执导,足立梨花 / 江野泽爱美 / 增山加弥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一):为什么大家都跟我想法不一样 难道是因为只有我受过霸凌吗。
这才不是你们说的“受欺凌的女主角奋起反抗”的故事。《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二):关于校园霸凌
看了岛国拍的《伤痕累累的恶魔》内心是挺震撼的,整部电影贯穿反思的主题,与《告白》主题不谋而合,都是反思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大多以校园为背景,以学生复杂是社会心理为诱因,最后酿成悲剧,正如鲁迅所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校园霸凌发生的时间上看,它完全具备毁灭人格的力量,而大多数人对于霸凌的力量一无所知,这也就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影片开头是黑暗而空荡的教室,紧接着却是明媚的阳光和女孩的笑脸交相辉映,画面中几个女生正把眼镜女诗乃的头按入马桶里,女孩们开心的嬉笑声和暖色调的灯光配合让人完全感受不到罪恶,很显然导演正企图在这些剧烈反差中凸显影片的悲剧性。而在这几个女孩旁边是该片的女主角——葛西舞,正如她后来对受害人辩解的一样,她没有参加直接霸凌,她是旁观者,负责冷笑和欣赏,当然最重要的是,传播。 后来葛西舞转学去乡下却遭遇改名换面的诗乃的报复,她曾经看见过的懦弱四眼妹如今变成欺凌者,诗乃趁葛西舞尚未加入任何小团体之前,编造谣言陷害她,于是葛西舞成了曾经的诗乃,这时她才领悟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旁观者,在你绝对旁观别人受害时你就已经成了施虐的一方,而你却以“旁观者”的名义心安理得的肆意讨论,传播谣言,恶意重伤他人,甚至让更多好人加入“旁观者”的行列,变成和你一样,不明真相就可以诋毁他人的人。我认为,这是比欺凌本身更可恨的事。那些“旁观者”正是事件的推动者,如果说欺凌者是火,那么他们就是导火索,而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当导火索也不愿当水呢?是谁说的人性本善呢?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么就在黑暗中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么就保持沉默,如果没有力量发光那么就蜷缩在角落,但是不要因为习惯于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嘲笑那些勇敢而且热情的人们,人类是社交动物,这个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却不能扭曲如蛆虫。 影片结尾葛西舞终于明白“旁观者”是如此一个罪恶的存在,她指着全班同学说到“你们都是罪人!”在一个泯灭人性的小社会中,每个人的人格扭曲,为了和某一中心保持一致,将自己压抑,这大概比任何暴力都可怕,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我尤其害怕。最后我想说,当我们下次遇到这种霸凌事件,该如何应对……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三):所谓对错
看这种校园欺凌题材的电影的时候我总会想,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犯了罪,做了凶手,我们身处其中,不知疲倦,不知对错。我记得看到一句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益。可是,小孩子的事又哪有分得清楚对错的事。
欺负别人是不对的,做旁观者是不对的。那被欺负了去反击和报复是对的吗?因为她心里有伤痛,家境不好,去同情她包容她是对的吗?我想,一开始我们都会理直气壮的回答出对错。但回过头,或者我再问一句,我们就会质疑我们的回答,草草的说,分情况而论吧。其实呢,伤害永远存在,真理也不会被埋没。
舞因为做了旁观者,所以遭到了诗奶的报复。舞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是他们做的。理直气壮的回答之后,结尾舞说,我经历过这些后才知道,我做错了,我不会原谅我自己。诗奶因为初中被欺凌,所以高中的时候报复舞,告诉大家自己被欺负,让大家一起同情她报复舞。结尾诗奶说,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明明是你的错。优里亚在班里充当大姐头的角色,她自以为维护了正义,最后发现只不过是被利用了,可以说是假借着为弱小的人出头而欺凌了别人。结尾优里亚说,为什么会这样,不是你先欺负的诗奶吗?片中的老师说,学校不过就是,和平的战场。
本片让我觉得有意义的事,首先它是漫改,日本一般的漫改的还是不错的,都是很用心的在拍。而且这部电影里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坏人,大家都有错,大家又都理直气壮。就连女主都有很多问题,比如她其实很看不起农村,开始不觉得冷艳旁观有什么错。女二也不是坏的彻底,也是被欺负,心里有伤痛吧。并且女主并没有忍气吞声,受到欺负以后默默忍耐,而是会反击去保护自己。
整部片子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人物性格的阐释和拍摄的手法都还是有一些心意的。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漫画改成一部1.5hours的电影相对来说有点费劲吧,很多情感表达的不是很明白。不过值得一看。
最后我想说的是,本部电影告诉我了三件事。第一,无论在何种环境里,要学会生存,不要萎靡和气馁,想前面的影评里说的,要抬起头不要输了气势。二,不要为了合群做出格的事,像妈妈说的,沙丁鱼为了提高生存率而群体行动,然后就变得只能活在群体里了。看到这句话觉得对于学校的欺凌事件特别讽刺。有些人根本没想动手,但都为了所谓的合群,害了自己。三,不要做旁观者。三点做起来都很难,但努力去错。总之一件欺凌事件,害了所有人,动手的,没动手的,看着的,被欺负的。
最后的最后,在被世界改变的路上,别失了分寸被改的不认识自己了。
《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四):如果英雄是那樣的
算是校園霸凌題材很好的詮釋吧,大概可分成三種人:自以為正義的霸凌者(粉衣)、披著羊皮的受害者(藍衣)以及大多數漠不關己、袖手旁觀的旁觀者(白衣)。《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五):伤痕累累的恶魔
一个看了谷阿莫吐槽后反而想看的电影。 女主很坏吗,一直在算计着别人,从一开始想融入团体到最后谋划的反击,这是为了自己生存,也没什么不对。 很有趣,为了获得一方好感,说另一方坏话是最有效的。 弱者被欺负这事,袖手旁观是错,吧。 说到底,不论是被欺负还是生存,都要靠自己。
电影名称把我惊艳到了,因为伤痕累累的恶魔这个形容,完美无缺。
当人被欺凌时,他面对的会是一群人,根本没有能力去正面对抗,袖手旁观者自然不能去求助,除了自爱,没有别的办法,如果因此堕落那就和影片中割腕一样。别人一句“所以呢?”就显得像个神经病一样。因为从小就知道,装可怜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那是因为家长是爱你的,在外人面前自虐,不要说霸凌者,冷漠的路人都会觉得:这人有病吧。真正要做的就是自爱,爱别人也要建立在自爱的前提下,要不然,就是骗自己。
又一次,虚伪的高尚可以让自己问心无愧地欺负弱者。
《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六):脑洞打开
日本的电影总是会给人一种脑洞打开的感觉,就是会让人感到电影还能这么拍,让人看过,觉得很奇怪,有觉得很佩服,这大概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一样。国家不一样,国民就不一样了。校园欺凌事件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体上看到的,当然还包括很多没有报道出来的,同学之间互相欺负,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就不用说了,看电影里面的神经质女子就知道了。我自己认为,学校对这种事件应该如何范围,是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的,我觉得要搞,学习国外的优秀经验是很容易实现的。同时,家庭父母对孩子遇到这种事情,确实需要及时的对孩子进行开导了。《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七):破茧
看过很多反应校园暴力的影片,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告白》了,不过最近看到的《伤痕累累的恶魔》也是我力荐的一部片子。《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八):又打算借刀杀人吗 绝不会脏了自己的手
对于《伤痕累累的恶魔》这部作品
许多评论者站女主 讨厌女二
什么三观超不正啦
老师冷眼旁观啦
女二发神经啦
女主反击超帅啦什么的
Part 1
但我个人认为女主自始至终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漫画里更能体现)
女二也是本该如此
说什么「不管过多久,都摆脱不了中学时的记忆。真是可悲啊?小田切同学。真可怜。」
怎么可能摆脱得了。
每天都要听到别人说那么过分的话
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消失应该去死
连的父母都变得神经兮兮
女主认为女二变成这样
「所以呢」
「那是你的人生吧」
「别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女主不是也是么
「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绝对不会脏了自己的手」
「只管自己退到安全线冷眼旁观」
对
没错
可你不就是拍照的那一个人
你不就是就算东窗事发谴责声的污渍也只会落到自己所谓的「朋友」头上
而自身确实干净的
「你又想借刀杀人么」
没办法啊
女主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啊
而电影只是含蓄地表达罢了
漫画中可是淋漓尽致地揭露揭露了这一丑陋的人性
片头就开始以女主的自白说什么乡下
「土气」
「大家都有小团体啊」
「乡下果然很可怕」(那初中时代女主和她的小团体欺凌女二的事不算?)
另一面为了融入小团体说着些阿谀奉承的话
心里想的却是
「这家伙的头发怎么搞得」
「哪来的陪酒女啊」
女主的母亲告诫女主「沙丁鱼为了提高生存率而群体行动 然后就变得只能活在群体里了」
这也是赤裸裸的讽刺
Part2
再补充一下
漫画中
女主所谓的朋友
就是女主向她们倾诉自己被欺凌的事件后
朋友发来信息说着好听的话
心里却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今天的朋友是明天的敌人」
所谓的「朋友」
原来是如此定义的啊
看到了吧
Part3
在学生的心目中
这样的老师根本树立不起威严
老师对待欺凌的态度也只是简单处理
等到判决者离开
作俑者只会变本加厉
对家长老师社会的失望与不信任
还是只能靠自己
所以
孩子们有着大人所不了解的世界
而老师却很难察觉
万一真的发生了什么事
世间一定会责备老师
「为什么没阻止」
「为什么没发觉」之类的
Part4
至于伪善者
对于欺凌事件
伪善者的做法
不是为了被欺凌者
而是为了自己
因为 装作不知道的的话会内疚
所以就摆出想帮她的姿态
然后借此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差劲的家伙
Part5
「一群英雄一起打倒一个坏人」
「这难道不是欺负人吗」
「一群一群英雄打倒坏人」
「到底算不算欺负人呢」
「我不断地思考」
「不断地思考」
「最后终于得出结论」
「这不是欺负人」
「因为大家都支持英雄的所作所为」
「大家都认为这是对的」
「即使不公平」
「我们所作所为依然是正义」
「只要大家都认同」
「这就是正义」
所以当近藤千穗对名取静要求藤塚优里亚不要欺负女主时
名取静果断拒绝了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想法是对的
那么这种做法与「欺凌」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想法不对
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扮演「英雄」的角色或者「制裁者」的角色呢
Part6
说实话
我很可怜女二
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但是
把她变成这样的
不是我们社会的错吗
我们都很讨厌这种人
我们没有她的勇气……
去反抗……
女二真的很蠢
难道不知道有窃听这回事吗?
Part7
The End
《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九):「で?」
1《伤痕累累的恶魔》观后感(十):看客的“盛宴”
日式霸凌片。 我看霸凌片的历史应该还算早的。大学的时候就看过《人间失格》(不是大宰治那个)。那是一部时隔上10年想起来都瑟瑟发抖的片子,简单说就是全员皆恶,太绝望了。 后来也看过一些,印象深刻的只有《告白》,风格非常赞。后来还买过60多块钱的原作,可惜是竖版排版,内容也是看着各种累,放弃了。主题曲《milk》我也超喜欢,至今还活跃在我的手机里。 这两部都是评分接近9分的神作级,《伤痕累累的恶魔》不到7分,可以说差的有够远。 不过本片从片名到切入点都很有趣,讲的是初中曾经欺凌(旁观?)过少女B的主角A,高中转校到了B所在的新学校,孤立无援的她遭到了B的复仇,成了班级老大丑女C的眼中钉,在被欺凌的过程中,A从愤怒到崩溃到摸清套路到绝地反击…… 本片的亮点在于对旁观者各种状态的展现和揭露,也就是鲁迅先生所提到的“看客”,加上较为流畅的故事节奏,还算不错的表演,还算及格的伏笔,整体观感还是非常不错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