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云中行走》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云中行走》经典观后感10篇

  《云中行走》是一部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本·金斯利 / 夏洛特·勒·邦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中行走》观后感(一):The walk

这是一个真实的,并且十分偏执的故事。我很喜欢这种追忆又略带诙谐的叙事风格,后查阅资料发现,伟大的《阿甘正传》亦是出自该导演之手,心里恍然大悟。电影的男主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人,《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另一个偏执到极尽死亡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在追求某种艺术上或者生命上对自己而言至高无上的东西,这种东西让他们的内心狂野,灵魂躁动不安,肉体甚至不畏惧死亡。有人说,驱动他们的力量是梦想,我不敢苟同。梦想往往蕴含的是高尚的,充满阳光的意味,它被现世的道德赋予了太多正面含义,这也是我不喜欢梦想这词的原因。而菲利普·帕特和思特里克兰德,他们所做的一切并非高尚,有时甚至偏执到邪恶,在极致扭曲中开出淫秽美丽的花朵。我相信,推动他们作出一切冒险的原因仅仅是内心深处的渴望,强烈到撕裂灵魂的渴望。它是没来由的,它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它是需要噬干生命最后一滴残血才能解脱的,实现自身渴望的人,我很难去称其为伟大,我只想用卢梭的话讲,他们挣脱了生命的枷锁,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云中行走》观后感(二):在梦想中行走——致如同Philippe Petit一样的疯子

       刚刚看完这部关于Philippe Petit的新片,手心还不停的出着汗,感觉脑海还停留在双子塔的钢丝上(被走钢丝的那段吓着了)。作为今年上映的影片,这部电影评虽然不在最佳影片之列,但令我有别样的感觉。
       影片前面部分介绍他如何将小伙伴们一个个拉进这个梦想的以及做准备。整个影片采用类记录片形式,从第一人称去讲述,在我看来,无疑拖慢了影片的节奏,也没有很好的刻画Philippe Petit的内心变化,略显生硬。毕竟电影的本质是通过人物行为来反映内心变化,观众不需要主人公过多的介绍。这点在我预料之外,本来看预告片的时候,我认为片子应该像速度与激情系列那样的风格来讲述Philippe Petit一伙人各种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在双子塔上走钢丝的伟大梦想。结果在观看时,这样的叙事风格让这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变得逊色不少,我想这与导演想讲述更真实的Philippe Petit有关,毕竟现实中在这件事后,他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关系只要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尽管有这些问题,但是无法掩盖这个伟大的故事的光彩。当Philippe Petit知道他的梦想就是在双子塔上走钢丝时,他的坚持努力,让他赢得了伙伴的支持。大家都将他的这个梦想当成是自己的梦想一样去努力付出,冒着各种风险去帮助他。也许就像警长对Philippe Petit说的一样,普通人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勇气去找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Philippe Petit不一样,所以他实现了他的梦想,如同乔布斯“here's to the crazy ones”一样。
       感谢世界上有这样的一些疯子存在,他们在梦想中行走,引领着人类!!!

  《云中行走》观后感(三):《在死亡的邊緣你才更感覺自己活著》


為什麼Philippe認為自己獨特的鋼線走法是種空中詩學?因為要無限貼近危險的邊緣,才能換得極致的成功快感,只要毫釐之間的差池,便已死無葬身之地。
近年不少年輕人也挑戰極限攝影,有一時的風光,僥倖的成功。但次數一多,創舉成了催命符。大抵他們並未深思背後的支持。這不是賭搏,拿生命做賭注賭本太重,Philippe贏不是因為大膽,而是藝高人膽大。
你必須得佩服Philippe這個總是在挑戰極限的人,生命當中80多次都有驚無險地渡過,惟一一次失手是早期訓練時從14米高跌下,摔斷幾根肋骨,他說,never again, 便真的從未再出意外。53歲時,他還聲稱自己正處於嶺峰。現在則朝70高壽邁近。
我深深覺得, 除了運氣(鳥類攻擊,鋼絲斷裂、暴風雨出現的時刻前等等), 膽量、勇氣、專注、天賦、練習、準備、團隊都缺一不可,還有喪心病狂的執著。
他的偉大和癲狂之處,不是插穿了脚板,時間不夠,團友縮沙,無論如何都硬走; 是明明已走完,讓你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原處時,他竟然意猶未盡地再走一遍!總共來回走了8遍!停留了45分鐘,並且跳躍、分別單膝和雙膝跪下,放手,甚至躺在雲霄細線上(小龍女麼~)。
我邊看邊咬牙切齒地覺得他是個瘋子!當然片中還有不少令你哭笑不得的部分表現了這點,瘋子和天才,確實只有一線之差而已!
老實說我喜歡男主角囧瑟夫,喜歡這個人追尋夢想的故事令大半條鹹魚覺得自慚形穢,但是影片仍有不少缺失。包括將男主角的苦練輕描淡寫,好像一個普通人偶然找到幾個烏合之眾,短時間內就克服困難完成創舉,有點太輕易了。可現實中男主角是用大量人力物力,籌備了5年,還坐直昇機勘察。
另外算是美化了男主角,將他的性格/行為引致朋友女朋友離開的原因解釋成他們突然決定要回國追尋自己的夢想。電影中女主角的支持和付出使這一秒變臉顯得毫無說服力。然後為了眾多似乎更有趣的場景人物,減省了主線上的著墨,不知是否時長所限,反正影片詳略結構的能力成疑。
就娛樂性而言,我當然更喜歡“小飛俠”, 不過,別人都敢傾注大半生刀口浪尖致命風險寫的詩,難道我連安全坐在戲院裡用一點點的時間讀一下的機會也不給彼此嗎?

  《云中行走》观后感(四):你心里真的想这样去做吗,那就克服一切去吧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但是因为担心独自看电影的自己太奇怪,独自看电影太无聊,等等原因,这个想法总是只是想想,直到这一部电影。
     运气好的是,这部电影不仅适合一个人看,更让我观看过程中不断思索解答了我最近的很多疑惑。
      我的疑惑:1.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2.我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3.我是否应该被随大流的观念和所谓的责任心阻拦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在看到鲁迪爸爸表示不能理解菲利普为什么想要去双子星塔楼上走钢索,但是愿意表示支持的时候,我内心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控制了。大概所有的人在做不被理解的事情的时候都希望获得支持吧,特别是亲密的关系中,父母伴侣,师徒。菲利普的父母,好似我的父母父亲一意孤行,无法接受不是他所设定的儿子的形象,“胡萝卜已经煮熟了”,菲利普离家出走的时候,父亲这样大喊到,母亲厉声哭泣,央求丈夫再给孩子一次机会。“胡萝卜已经煮熟了”,菲利普也高声回应着,怒气冲冲推着自己的独轮车,背着大包小包,快速地离开了家。想要成为自己,基本是百分之百让亲密关系中的一些人无法忍受,但是这样就放弃自己了吗,为维持那段关系而失去自己了吗?到底哪里更重,哪些可以牺牲?
      
        我的父亲也在我很小的时候想做一些我所喜好的而他不想让我那样做的事情的时候,对我说过:“你还以为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吗?”这句话就像紧箍咒,我之后的生活中每当我所心所欲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自己也会警告自己:你真的能完成吗?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啊!当我想学习一门乐器的时候,当我想写小说的时候,当我的生活规划和大多数”正常人“不一样的时候。后来,即使我有了能力做那些事情的时候,我也选择不去做了,能做好吗?能完美的完成吗?这样我变成了一个即追求完美,又总是羡慕别人,却不去做任何尝试的胆小鬼。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生活中的大家大概可以分为这样三部分,一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要跟着大多数人的步伐保持生活的样子就好;一些人很幸运,明白自己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并且在不断地向之靠近;还有一部分人,哦,就是我,我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让我不假思索地跟着大家的脚印向前不假思索地走我又觉得万分痛苦。那我该怎么办?我思索的过程中,想起来那句“你还以为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吗?”。那我……要不要挑战一下这句话,不断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也许我能够找到我究竟想要如何生活的答案。
       也许我会一事无成,因为普世真理是:想获得成功,那你要专注于一件事情。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因为种种担心,从来不敢去做的也太多了。但是,等一等,成功是什么,我需要这种玩意儿吗?我不是从小到大都在做大家觉得我应该的样子吗?获得了什么?内心满足吗?就算做自己失败了,会比现在更糟糕吗?我觉得不会了,我的人生现在已经不是我喜欢的样子了,这已经够糟糕的了。
      我找到我值得专注的生活模式,我自然会专注。我现在只需要不断地去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即使失败了,那是自己做出的决定,自己来想办法承担。这是我内心对自己的说的话。
      根据我目前的经历,凡是我特别想做的事情,然后去做了,大多数都成功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内心有很大的快乐和满足。有的事情是我自己选择,但是结果不喜欢,但是我也在承受。这种自己选择后成功的事情和做别人认为我应该做的事情获得成功得到的喜悦是不一样的。前者回味起来,依然感受的到喜悦,后者,会想起来就像白开水一样,一个结果而已。
      菲利普很幸运,完成了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并且在之前收获了一群和他一样“不正常的人”,获得了不理解他的师父的支持。
  
      也许我的选择去做那些令我有所忧虑但是又深深吸引我的事情会众叛亲离,但是我希望你还是能够坚持,我对自己说。
ps:练习写电影观后感和读书笔记,然后放上来和大家讨论也是我非常想做,但是又在担心写的太烂被喷的一件事,其实谁会在乎呢,所以我还是放了上来,哈哈。

  《云中行走》观后感(五):空气很沁,阳光很淡。

不得不说 我觉得前半部分充满了缺陷,而且节奏有些太快了,我都质疑它想不想好好讲一个故事了,音乐也挺一般的感觉,老是来差不多的,我有点厌了好吗,
可是它真的用了1个多多小时专注的讲最后的The walk!我开始质疑,真的能花那么长时间?kidding me?
每一分每一秒,导演把The walk 开始前的三个月就弄得十分的紧张,那个时候我的小心肝已经被吊起来抽了,我十分的恐惧,十分的害怕,吓得去泡了一杯奶茶压压惊~
因为还没上钢丝呢就这么紧张了,上了钢丝不是要我命吗?他迟疑要不要迈出第一步,我迟疑要不要看下去了,不过导演似乎也看穿观众的心思,在末尾的时候把走钢丝诗意化一些,把节奏慢的像蜗牛爬一些,呼呼,我想跪下来说声谢谢。尺度拿捏得很好,没有让我受不了,但是空气中充溢了刺激的小泡泡,随时都会爆炸,可是爆炸前却是那么静谧美丽。
当男主角站在钢丝上的时候,一切都很祥和,那时候我忽然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一种只有在那大楼之间才能冒出来的宁静,好像在云中一样,微风,空气很沁,阳光很淡。
关于其它 我不愿多说

  《云中行走》观后感(六):吹过的牛逼,别急着一笑了之

也许这部电影对各位来说没有想象中美好,却触动了我的点。剧透预警。以下正文。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
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我知道
吹过的牛逼
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
让我困在城市里
纪念你
我知道
这个世界
每天都有太多遗憾
所以
你好
再见
 -- 宋冬野 《安河桥》
 
吃过晚饭有点无聊,实在不愿难得的周六夜就这么过去,一个人买了最晚的一场《云中行走》,乐呵的跑去了电影院。跳出演职人员表之后还要多坐一会儿的,无奈这午夜场一共不到十位的观众都着急回家,眼看着收眼镜的小哥已经要把箱子拎到我身边了,只好作罢。拉上拉链出来,有种久违的安详,像是刚见过了老友,又像是再回味了遍自己拍过的那个简陋纪录片,到家停好车之后还把旁边被风刮倒了的自行车扶了起来。
影片的英文名叫做The Walk,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囧瑟夫饰演的法国人费利佩在双子塔之间走钢丝的故事。打动我的,是他和朋友们对待梦想的方式。早年在巴黎街头表演杂耍魔术的费利佩,在一次排队看牙医时无意间看到杂志上纽约双子塔即将竣工的新闻,那一瞬间,他认为在在那上面走钢索将会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没来由的,这就成了他的梦想。
上中学时候临近毕业大家都会买一本同学录散给朋友写写留念,我也是在那时候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没记错的话我写的是带心爱的人环游世界。环游世界,没有铜臭味,也不功利,再配上个心爱的人,一下子就迷醉的不行。我从没问过自己这个梦想的可行性,梦想嘛,不就越不可能越合理?直到两年多前在沙特的那间集装箱办公室里,一个埃及分包商跟我谈论自己在美国的儿子,这家伙长得跟哈利波特的弗农姨夫一个样。他突然间问我,为什么不去美国呢?我笑笑说我干嘛要去啊?他说自己只是建议,再没多聊。之后在和同事一起吃饼时候他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说,就是去留学吧,这里不是我的终点。他说好的很,我说今天这饼真好吃。没来由的,我突然也有了一个看上去更成熟的梦想,整个人都好像更有种了。
费利佩告诉所有愿意听他讲话的人自己要征服双子塔的梦想,发疯般的去靠近它。他遇见了像从油画中背着吉他出来的女友,恩师鲁迪爸爸,自己唯一的“官方摄影师”和他严重恐高的朋友等等。他被质疑,误解,他失眠、彷徨、受伤,可无论怎样,他拼命站上了双子南塔。那一刻,他看不到北塔,看不清400米下的人群,眼里只有那根钢索。旁边一个女人问男人,啊,下雾了,这下怎么走。真不想坐她旁边。
现如今的周遭让人很难启齿讲出自己的梦想,显得那么浮夸,远不如你抽的什么烟,穿了什么牌子的衣服,开了什么车,认识什么人,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去年支付宝支出了多少,上周看了什么电影(笑)来的更平易近人。于是人们小心的隐藏着,不把那些当初让自己骄傲的梦想显露出来,被人看出来好像花内裤露出个边角似的不好意思。渐渐的,我们开始习惯将自己和她隔开,好像个远方穷亲戚,避恐不及,只字不提。于是如其所愿,生活在继续,有没有那个梦想跟今天的饭菜和明天的油价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嘛。有些人客客气气的说着,梦想嘛还是要有的,说不定就实现了呢。不晓得在安慰哪一个。也有些人,想尽办法支撑着,不让自己离她越来越远,时间久了,就被称作异类。
当费利佩一只脚踏上双子塔上的钢索,整部影片的精华才真的开始。我就是来看这高空视觉特效的,本就恐高的我只是在这周末的晚上找点刺激。当他走到北塔,又扭身走回去,我心说,有种。可他又再转身,鞋底已经开始淌血,我觉得他疯了,何必呢,有病。而后他又转身,转身,他跪下向钢索致敬,向双子塔致敬,向脚下黑压压的观众致敬。这不就是他想要的,这才是究极梦想啊。我释然了,就静静的看他装逼,才发现自己也是满嘴带笑,在这冷清的影厅里傻笑还有点尴尬呢,午夜场的弊端。当他跳下钢索,黑压压的观众们鼓掌相拥,真不知道资本主义人民都这么感性的吗,不过在费利佩梦想成真的同时,人们不也是在向实现梦想这件单纯而又浮夸的事情致敬吗?
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些从前不曾见过的境遇,逃避过,失望过,彷徨过,无眠过,可总是没有勇气去推翻,只是徒劳的抓着一根稻草,不让自己迷失的太多,以至于找不到回去的方向。早就打算在回国工作后的一周年那天写点什么,只是字里行间的戾气太重,会影响我一向阳光的文风,艰难作罢。开头摘的那些歌词本来就是之前要写的东西的结尾,我以为这些就是我的心境,完不成梦想还是很吊,你好再见嘛。可今天我找到了更好的结尾。费利佩在走完钢索后被双子塔的创始人邀请到塔顶留下签名,并获赠了一张通行证,让他可以自由出入世贸中心双子塔。普通的通行证都会有个使用期限,而他这一张,扮演费利佩的囧瑟夫站在自由女神像顶端,平静的说,我这张的日期栏被划去,取而代之的是手写的一个字:
Forever.
向所有怀揣着各色梦想的人,致敬。
向每颗相互理解的心灵,致敬。
别着忙遗憾
别张罗纪念
别急着再见
因为
你不知道
你吹过的牛逼
在一笑了之前的期限是
Forever.

  《云中行走》观后感(七):卑微者与征服者

       整部电影的高潮在结尾处,触动我的不是菲利普自信神气地顶端往返的自由行走,而是当他在中途弯下身躯致敬大楼、致敬纽约、致敬观众时那一刻的领悟。在顶端行走时他是一个征服者,而在他跪谢时,他是一个卑微者。这种领悟,我想就是李天命先生曾说过的一段话:
       当一个人以不屈不饶的无比毅力登上万丈高峰,在踌躇满志、张臂拥抱无限风光时,他是一个伟大的征服者。
       当他平静下来,极目乾坤,面对永恒之际,忽然五体投地地深深跪拜,恩谢宇宙、恩谢上天、恩谢诸神,在这一刻,他的卑微比那征服者的伟大还要伟大。他不需要理会任何哲学潮流,也不需要理会任何宗教传销,他已经可以亲历任何哲学任何宗教所能指向的最高领悟和最高体会。

  《云中行走》观后感(八):梦想需要多大的偏执才能成就

我是在看到呛口小辣椒和趁早星球的人推荐这部电影——The walk,才去下载下来看的。因为我不太喜欢看纪录片,多半都会感到进程缓慢而枯燥。最后的结果还好,在晚上十点多到十二点多,我一个人窝在书桌前把这部电影看完了。一颗心从开始揪到最后,我不是一个太恐高的人,至少也登上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往下俯视过陆家嘴。也曾完成了拓展训练的断桥项目。明明知道菲利普不会摔下来,可是我还是代入角色,为他捏把汗。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走钢丝的艺术家终于完成了在纽约双子塔中间走钢丝的梦想。我其实就是看到一个疯子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的。他是一个偏执的疯子,可是至少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因为他的疯狂和偏执,他成功了。他的梦想实现除了自身的平衡天分以外,还有以下因素:第一,一个起因,或者说一个助燃点。他在牙医诊所看到了一篇正在报道双子塔修建的新闻,那一刻梦想诞生了:我要在这两栋高楼之间走钢丝。第二,导师和队友。自己埋头苦练终究是件费力可能不讨好的事情,我需要一个导师指导我如何走钢丝,如何将钢丝稳固在两端,如何表演。我需要支持我的盟友,至少我不会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他们能理解我的疯狂,他们也支持我的梦想。第三,天时地利。选择在什么时刻完成梦想,是有条件的。至少不能是狂风暴雨和艳阳高照的时候。菲利普从确立目标,到目标的实现,是无比清晰果断肯定的。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看到了他的焦躁、迫切,他会对盟友发火,他会在深夜给自己钉棺材,他也会晚上睡不着。我感叹他的疯狂,感叹他竟然可以在劳累紧张一个通宵以后成功完成表演。我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梦想两个字,这样的疯子就该实现他的梦想!
我们看到过很多疯子,成就了梦想,比如梵高,比如乔布斯。在我看来,他们把梦想看得如信念般纯粹,他们是疯子,也是天才。他们排除了一切的干扰,只为实现那唯一的念想。可是我们那么多的凡人都不是疯子,我们都不偏执,我们庸俗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在年少轻狂地时候,也肆意地谈论着梦想。可是长到现在的年纪,我没还想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我要为什么执着,甘愿为什么一鼓作气的释放自己的能量。我是一个很慢热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偏爱。最怕别人问我,你最什么,比如最喜欢哪位歌手,最喜欢哪部电影,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因为我这里没有答案,所以害怕回答。性格使然,故偏执不起来。可是我还是想找到自己的梦想,在没找到之前,我只有尝试坚持做一些事情,我相信偶然或者习惯会让我找到我期待的梦想。或者最坏的结果,我始终没找到自己的梦想,但是至少我在寻梦的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平和,没有虚度每个年纪的美好。这样也是值得的。

  《云中行走》观后感(九):To be a doer more than a dreamer

It's the first time that my hands are sweating after the movie is over.
Even in such intension, I still remember the moment that I can clearly feel the beauty of performance art, that is when Philip gives the salute to the wire and twin tower. Before this movie, performance art is a strange word to me, now I can see the strong power it can affect on people.
I think most people see Philip as a brave dreamer, however what touches me most is that he takes precisely detail steps to make that dream comes true. When an idea or an imagine stroke to someone's head, he can feel like kind of calling, it's a glory. Then what's next, the plan to success need to be think more thoroughly, and real steps toward that dream are far more difficult than man could imagine. So to me, a doer is much greater than a dreamer!

  《云中行走》观后感(十):看囧瑟夫如何拼命“作死”!----我为有你这样的朋友感到骄傲!

     如果和其他一些科学家,音乐家,画家,大艺术家们的个人传记电影来比,这部讲诉一个高空行走者生平的电影似乎稍显平淡,尽管很多人也会把高空走钢索视作一种别样的艺术,在我看来它似乎更是一种“作死”的艺术,大多数人如我活的谨小慎微,按部就班,做着不会危及生命的事情,有着不会让自己陷入绝境的爱好,就这样活成一个普通人,所以在自己的安全过度里面哭着笑着,却鲜有那种刺激的感觉,也许传统的观念已经将我们束缚成一个苟且的人。
    相较于很多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又或者自己有什么追求的人,菲利普无疑是活的有梦想有指望的,他的梦想就是世贸大厦之间完成一项前无古人的云中行走,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实践,付出自己的努力,当自己行走在云中的钢索上时,他活成自己俯视整个纽约。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确有些难以理解菲利普这个作死的梦想,人活着好好的,干嘛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可不敢这样做!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差异,所以世界上才又有庸人又有伟人。
    如果菲利普作为我的朋友,看到他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我相信我也会感动到哭泣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云中行走》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