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是一部由保罗·索伦蒂诺执导,蕾切尔·薇兹 / 简·方达 / 迈克尔·凯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年轻气盛》影评(一):我们都是临时演员
多年之后,我对《魔山》的印象只留下了高山上的疗养院这一形象,曾经的数度幻想间,我一次次地在心里描绘它置身于现实中的模样,那应该是落定于静谧的欧洲山脉中。《年轻气盛》影评(二):The last moment l learened to ride bike之 关于youth的零
关于这个主题,这部大家都熟悉的电影,有太多想要说的,我觉得必须要记下来,因为就像题目,人生篇章最后只记得 “那一年我学自行车”这一章,there is only one thing l still remember,我怀念那一段时光,其他的我好像忘记了,我不记得了很多事、很多人,很多小事情我不记得了,偏偏记得这幕:我骑车摔倒了,我学会了骑车,我高兴坏了,我和喜欢的人一起散步了。所以,你能记起多少,记录下多少亦或是能想起多少,最后一句话也不想说,全在记忆里,忘掉悲伤,努力抓住爱。
浑浑噩噩品行高尚,最后都将败在老去,老去可以剥夺信念,老去可以让人愚钝,老去是平等的,就像Elle里于佩尔那个杀人魔父亲,人生垂死,一生在监狱是最有应得,早已被世界抛弃,老去慢慢侵蚀了他,无法以蹒跚的皱巴巴的丑恶身躯面对世间而选择自杀,终结早已无意义的生命,最后也只不过是具老去的躯壳,老去是平等的,老人们在水中冥想,想要洗刷年轻时的泥土,欲望浮在水面,松弛的皮囊在水中,大家排成一排,放眼望去为什么都一样。
开篇一章介绍了每个人,一个地点一件事都清晰的展现,就像是复调音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F、G和固定旋律,整部电影的绝美音乐就是每个主人公在讲述的自己的故事、哀伤美丽有着”想当年“和”如今“的复杂感觉,堪称视听享受。
接下来的每句对话恨不得拿小本本记下来,它会让你突然觉得说,好像我们从来没认真审视的youth这个物质,电影里都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了你youth是什么,每一章节都用了很多符号化的象征表现老去和年轻的冲突以及主人公们的自我成长。有点刻意的对称构图,静止的故事画面,时间流逝的快速和缓慢;永远不说话的夫妻在森林里的疯狂性爱,性和老去的冲突;丰满的裸女和老人的擦身而过,情欲而不色;牙套按摩女的尽情舞蹈,用手去感知衰老的身躯,代替说话;女儿和奇怪攀岩家的悬崖深吻,只有自由;最后的simple sone,接受和包容。
(如果有时间会看完绝美之城,保罗索伦蒂诺的音乐品味不俗,甚是欣赏,尤其是最后的世界级花腔女高音的呈现,这才叫精良制作的电影)
影片里导演的一席话,巧妙的揭示了本质,又暗示了最后自己因为对老去的无力而自杀
《年轻气盛》影评(三):简单之歌
原创 2017-06-08 曼尼的勺子
有时候,你会突然想找某个人说几句话。可是那人正在忙,等回复过来时,你已没有了说话的兴致,也忘了当初想要说的是什么话。唯有孤独恒常如新,唯有读书与写作,能陪你度过那漫长的黑暗岁月。当你一个人像废物一样躺在床上时,谁还会再相信你呢?谁都不会再对你抱有期望了。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再为他人的看法而活着呢? 你能找谁去说呢?毕竟到最后,所有人都变成陌路人了。大家可以开玩笑,但绝不会谈论任何严肃的问题。你太累了,才写了200个字就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你想起来,昨天你又开始看电影了,这让你的内心又生出一些希望来。那部电影画面很美,台词也很精彩。她说:所以不要再说什么你理解我了,因为,你根本什么都不理解。他说:年轻时,你看什么都觉得很近。年老时,你看什么都觉得很远。 他们在写电影剧本,写了三稿,始终也没想出一个完美的结局。他的告别之作,女主角突然弃演了。他以为他还能找到别的女演员,后来他发现,他在电影这行待太久了,都不知道没有她就拍不成电影。他站在大草坪上,回想着她演过的各种角色。是的,虽然她一生只读过两本书,其中一本还是她的自传,当然,那自传也是找人代笔的。可是,在表演方面,她确实是一个天才。 他说:我要开始一部新的电影。说完,他走到窗前,跳了下去。 他说:我决定不演希特勒了,因为我意识到,我应该表达的,不是恐惧,而是渴望。 他活了80岁,终于学会了说甜言蜜语,却是对女王的特使说的。他说:女高音不对,因为那首歌是写给我妻子的,只有她一个人能唱,可是现在,她再也不能唱了。所以你明白了吧,这就是我不再指挥的理由。医生对他说:你知道窗外有什么在等着你吗?他说:不知道,什么?医生答:青春。 他们都老了,挺着大肚子,一边在游泳池里泡着,一边默默观赏着环球小姐的美丽身姿。环球小姐说:参加选美的我是快乐的,演球先生的你,快乐吗?他们都老了,每天散步的话题总少不了这一句:今天你尿了吗?几次?两次,四滴。 他们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只报喜,不报忧。女主角说:没有电影,我们也能活下去。那部未完成的电影,名字叫《生命最后一天》。那首他不愿再指挥的歌,最后,他还是登台指挥了,歌的名字叫《简单之歌》。女高音虽然不对,可是唱得很好。 他坐在草坪上,看牛群吃草,一阵风吹过,牛铃的声音响起来,他在自然中听到了音乐,于是伸出手开始指挥。牛群很听他的话,它们看着他的手势,开始了不同声部此起彼伏的歌唱。 他说:他说过,知识分子太没品味。所以,我努力不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并且,我成功了。 电影推荐|《年轻气盛》
《年轻气盛》影评(四):青春于年老时绽放,亦如夕阳下的花朵
这是一部不矫情的,大气磅礴的文艺片。
那些曾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们,知名导演,著名演员,环球小姐,音乐家,马拉多纳,在他们的辉煌过后汇聚在这座养老院,过着天堂般的,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但在这片如镜般平静的水面之下,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的青春,却如同一条条小鱼一般,时而交错时而分离,只有偶尔冒出的一个个泡泡,方能证明他们的存在。
当你年轻时,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近,因为那就是未来;当你老去,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远,因为那就是曾经。
写意,留白,浓浓的禅意。导演Paolo Sarantino曾凭借《绝美之城》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而这部新作也延续并发扬了他一贯的风格。影片本身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甚至可以说平淡如水,但蕴藏在影片之中的隽永的美和永恒的主题,足以牢牢地支撑起整部片子,让人感觉不到一丝乏味与无聊。硬要打个比方的话,这部电影给人带来的感受,有如茶道,书法,或者用写意手法所成之山水画卷,光是看着它一点点成型,身与心就已经获得了极大的熏陶,至于最后得到了怎样的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静静看着他轻抚时间,任思绪追随云卷云舒,飘向遥远的时光边缘。
东方文化的最精华,被这位意大利导演表现得淋漓尽致。
《年轻气盛》影评(五):Youth
Life is what we feel, what we see, what we experience. Old goes with the youth, while youth comes along the old. It's a natural process that we can't refuse. However, we wanna scream and shout at the God, why doesn't the youth come back? It's worthless. Because that's the meaning of our lives.
《年轻气盛》影评(六):遥远的青春
【影评】近期力荐《YOUTH》
标题之所以没用中文的片名是因为个人觉得翻译的不够味道,《年轻气盛》,跟片子比起来略逊一些。
虽然叫年轻,但是片子的主角却是一帮老头子。
可能是最近老婆说“姥爷跟以前比话越来越少了”有关吧,看这帮老头子的时候更多了些感触。
这应该是近期看过的文艺片里最好的一部,导演编剧是意大利人,果然还是人家意大利人会玩儿艺术啊。不过这部片儿有点儿过于open,裸露镜头略多。。。
影片表达了很多的东西,与国产文艺片不同的是,每个点都很散,串起来却让人回味无穷。看完疑问会有很多,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和看法,这就是我觉得这部片子牛的地方。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啦————
第一下让我心中一惊的是对马拉多纳的演绎。由于前半部分看的很摸不着头脑,所以脑中问号不断一脸懵逼,以至于前面铺垫了很多他的镜头,比如马拉多纳本人胳膊上的纹身在片中被放大成整个背部的特写,拄着拐杖不厌其烦的给很多人签名,以及那句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左撇子。
直到他用左脚踢网球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演的是马拉多纳,也是从这开始,片子的很多杂乱看不明白的剧情开始一点点铺开理清。
至于他的最后一个镜头在回忆年轻时的背影,可口中却说在想着未来,个人理解是他已走过最辉煌的岁月,剩下的人生都远不及他记忆中的曾经那么令人向往,紧接着镜头转向他那肥硕又饱受伤痛的脚,这才是现实。
而他口中的未来也许就是幻想能够再年轻一次,再辉煌一次吧;又或许是他永远活在年轻时候那个光环下;也或许是在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未来也就是现在的自己竟然会是个步履蹒跚的大胖子呢?
话说回来,谁又会在年轻的时候想自己老了的样子呢。。。
片子的主角是对世界完全不同态度的两个老头子,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电影导演。
音乐家为人和善,对什么都无所谓,看待问题也很从容,可是对音乐却视为生命,仿佛处处都在演奏着交响乐,坐着看牛听铃铛能当成演奏,看到钟表报时也仿佛在演奏;虽然有不止一段感情甚至在女儿看来很混蛋,但是对妻子埋藏在心底的感情是女儿体会不到的,以至于说出他的那首《简单乐章》只有他妻子才能唱的感人一幕。男人都不太善于表达吧,说再多不如做一事。
而那个电影导演为人认真苛刻,喜欢说教,做事极端,对比起来更像是个孩子,没有城府。
电影导演跳楼之后,本来很悲伤的音乐家看到那个跳伞的人说“这不是我想跳的地方”的时候却乐了起来,我理解是他觉得他的老朋友可能也只不过是跳错了一次地方吧,虽然代价是结束了生命却得到了解脱,就像个孩子,年轻多好,而他却不知道剩下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是否为女王指挥演奏对他来说都没什么两样,最后的演奏也许只是对活着的植物人妻子的祭奠吧。
片中有句话很有味道:(望远镜的正负两端)
“这是年轻的时候所能看到的,一切都看起来很近,那是未来。”
“这是年老的时候所能看到的,一切看起来都十分遥远,那是过去。”
挺耐人寻味的。。。
细细品味这部电影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不多说了,每个人绝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触,留点儿悬念吧,值得再刷一遍的片子。
最后忠告:这是一部需要安静下来细细品味的片子,怀着年轻气盛的心态一定看不进去的,看惯了动作大片也一定不太适应这种细微的慢节奏,但真的不错。
《年轻气盛》影评(七):年轻惹得祸
看着一个个平静的镜头,随着一个个迟暮的老人井然有序的步伐,随着安详的人们一动不动泡在水里,大家的心便随着裸着的中年妇女一起在水面漂浮,一种发自心内的安定随之而起,一种忘掉一切的安详感也从心底而来。影片的人物们都是社会的佼佼者,不,不能说是佼佼者,而是世界的艺术家,球星、影星、指挥家、编剧、导演、攀岩者,每个人都饱受过生活的洗礼,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无数非凡的故事,而他们本身又是一群对生活极其敏感的人,一个与世隔绝的瑞士度假酒店把这群人聚集在一起,因为不同的目的他们来到此处,看起来一方面所有人都安定和祥,一方面又都心事重重,不管怎样,他们都开始了一段被他人介入同时也介入他人生活。电影的缓慢的节奏,平铺直叙的手法,反而给人一种很隐忍的冲动,就好像你能预料到一样,每一次爆发,妇人的耳光,希特勒的拍桌子,僧人的漂浮等等,平静的瞬间仅有的几次爆发,都被处理得如此自然,大家似乎都在等待这一刻,他来得比预想中稍微慢了一拍,但你知道他会来,正如大家在等弗雷德出场指挥时
《年轻气盛》影评(八):Emotion is all we got
年轻气盛这部片子,个人感觉是非常不错的,因为本人非影视专业人士,对剧情等技术问题不发表言论。但是个人感觉保罗·索伦蒂诺是为了借助本片解释了很多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年轻气盛》影评(九):滴滴答答的闷骚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于是选了一首特别的电影插曲《简单乐章》配合着这些文字,去回味着一种特别的感觉。
这种感觉,叫做“年轻”。
也许你还没有开始听,或者已经开始了,也许会被那种断断续续的前奏所折磨,至少第一次听的时候我是这种感觉,欲说还休的憋屈,或者是一种滴滴答答的闷骚,就像剧中的两位男主老是一滴滴的数着自己的回龙汤。
而这是恰恰是他们在讨论“年轻”的方式。
年轻,每个人都拥有着,或者拥有过,乃至于你也可以永远拥抱着那份年轻的感觉。也许这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一种观点。或者说,当你找到年轻了,一切都会改变的......
相信支离破碎一定不是导演的本意,我们可以把滴滴答答看成是一种轻描淡写,而且表面上是在说两个七老八十的男人退休生活,实际上却在说着自己乃至所有人的生活。
“苍老”是什么,而“年轻”又是什么。
看完电影之后,我甚至有点喜欢这种滴滴答答了,进而开始回味起片中用心的剪辑编织出丰富的镜头语言给观众带来的乐趣。这也许就是导演的本意,或者是他想要讲的内容太多了。
从左手指向上帝的老马,到开着大黄峰的Q先生都是在说着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每一个角色都是一种隐喻,隐喻着什么,隐喻着这些人都好像离“年轻”越来越远了。就连看似年纪最轻的按摩生,也是在收敛独舞时的情感,沉闷的从事着日复一日的工作。
那“年轻”到底是什么,我想也许就是不闷骚。
因为剧中所有的转变都是从不闷骚开始的,当然首先要从导演开始。导演设计最惊艳的片段无疑是,世界小姐的本色出演,连李奥纳多都拜倒过的身材绝对会是本片被津津乐道的桥段。
但我更想说的是,不闷骚其实是从喇嘛飘起来开始,一切看似不可能的都在转变,似乎连“年轻”都会回来。很惊讶的看到老马踢网球的样子(如果不是特技,那的确可以称之为永远的球王),而大明星再老也要开始走自己的路,我们感性的导演也开始不同的尝试,比如骚扰起片中打扮最难看的角色,戴眼镜的妓女。连指挥的女儿也开始主动的追求自己的“年轻”。直到最后,我们理性的指挥还是选择走上了舞台,为女王演奏那首滴滴答答的《简单乐章》,其实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前列腺其实并没有问题,只是因为他其实还“年轻”。或者说《简单乐章》的高潮部分是在表达着如此的激昂,在指挥心里一直拥有的这份感情。
也许对于“年轻”更精确的表达,她是一种感情。
很喜欢男主导演的那句话,“你说过,感情都是被夸大了的,那是扯淡。感情就是我们的一切。”年轻亦是如此,年轻只活在我们心里,是一种感情而已,年轻也许能成为你的一切,或者也许是你要追求的一切。只要你能呼唤起这种感情,不再闷骚着爬向坟墓,你就能“年轻”。
也许这只是我对这部片子的理解,也许导演想表达的还有更多更深刻的意思,甚至隐喻也许是这部剧最擅长的地方。然而哪怕他用心请了再多人本色出演,球王、名模乃至各种艺术家,相信这一切都是在倾诉着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既向往又恐惧的主题,《年轻气盛》!
2017-7-2
《年轻气盛》影评(十):另一种角度的拆模
里面有几个点值得揣摩
1、年轻导演之前贴过希特勒的面具,可最后一幕简爱观众席下,他本来的面目却在耳廓前明显露出面具边缘,这意味着什么呢?他在扮演着谁?
2、极具冲突感的一幕就是,弗雷德将近十多年没有去看过她心爱的妻子了,要去给她送花!可能大家都以为她早已亡故了,可是到坟前才发现那墓地不是他妻子的。转一个镜头他很熟练地坐在了他妻子房间地单人沙发上,诉说着往事,妻子在望着窗外。故事已完,结局不是望着窗外的美妙妻子,而是不知何时死于窗户旁,额头低靠在玻璃窗上!
3、米克的最后一部电影拍完了吗?他跳下去死了吗?他在最后一幕用手比划着望远镜或者摄像机意味着什么呢?这部电影是独立的电影还是剧中的电影呢?那些消失在草丛上的女演员们?那些火车驶过突然消失的编剧们?是讽刺悲剧呢还是隐藏欢乐呢!
4、那个僧人真的漂浮起来了吗?那个给弗雷德按摩的女孩儿每天玩那个游戏蕴含着什么?那个每天坐在沙发中间脸色茫然无措的女妓她的生活和精神很贫瘠吗?那个环球小姐真的很有才华又有颜值吗!
我想答案应该是这样的,那个在剧中出现的年龄最小的女孩儿,她说了一句贯穿剧中核心的台词:“全世界没有谁是准备好的”,然后年轻导演扮成了希特勒和她相遇在路中央,那个笑容便是肯定。
所以说这句话印证了最后一幕,克米在弗雷德演完简爱时做了个手势,意味着这部电影拍完了。毕竟这样才是向死而生嘛,并不会去满腹遗憾地跳楼结束这一生,并不会永远不演奏简爱,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须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