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干净明澈的午后,
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大摞纸,对我招招手,示意我过去。
纸上满满当当的全是数字和符号。以我将近二十年的读书历程,也只能看懂一部分:相互之间用“/”隔开的阿拉伯数字该是年月日吧,而另外的叉叉、三角和圆圈,以及那些
莫名其妙的像字又非字的符号是什么呢?仔细看,也没总结出什么规律来。我笑,老妈,你又在造字了!
母亲自小就没上过学。
结婚后,在“文革”期间参加了扫盲班。一个月的扫盲结束后,母亲正式告别了她的文盲时代,
真实情况是只学会了写3个字——她的名字。
但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知识上的匮乏,却丝毫不妨碍母亲用只有她才读得懂的“文字”来给做小生意的
父亲记账;也无碍于她对
生活驾轻就熟地掌握和操纵。她在
现实中酿造喜剧的
能力超群,让人诧异。
所以,虽然现在摊在我面前的是一些杂乱无章的
简单符号,可我丝毫不怀疑背后的深意,以母亲的
智慧通达,她一定在其中倾注了诸多
秘密。
母亲用满是老年斑的手扶扶老花镜,然后用铅笔点点纸面,语调是几十年来一贯的
沉稳。她说,这上面是两年来
你的心情,我记的,你听好了啊。(
心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叉叉是
心情很不好,三角呢是还可以,而圆圈是很好。
她又解读那些奇形怪状的字所记录的
故事:喏,这个是你硕士毕业那天通过答辩的圆圈,这是你工作后第一次拿到工资的圆圈,而这个是你见到坐了一夜火车、从老家赶来看你的小脚外婆时的圆圈……我,竟然有过这么多这么纯粹的
快乐?!
而那些不时出现的剑戟般森森散布的叉叉里,有伯父去世、大病缠身、工作失意、路上遭窃……
曾经,我也有过那么多的
愤怒、
失落和
迷惘。
而最多的是三角,这意味着在大多数的日子里,
我的生活波澜不惊,平静又和缓。
一张张细致地看,翻到最后,我问完了,母亲说完了,但我给你总结一下。她说两年里,圆圈比叉叉多出了43个,可你看到没有,刚开始的那段日子里,是圆圈多。中间是三角多,而最近几个月叉叉多。这说明你最近
情绪不好,应该好好调整一下,寻思寻思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母亲住在大哥家,我的单位就在附近。每天下班后,我都能过去小坐片刻,跟她聊会儿天。每次,她都详细地问我这一天下来干了些什么,发生了些什么事。而当我出差在外时,她也每天给我打一个电话,
嘘寒问暖,从我的
只言片语中揣测我是
高兴还是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