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辛亥残梦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5 03:3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辛亥残梦的读后感10篇

  《辛亥残梦》是一本由金满楼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辛亥残梦》读后感(一):八卦王道

  今年写辛亥的尤其多。这本,不算太好,不算太坏,前面的那么多评论,都说什么立场角度依我看,还不如看里面的八卦。洋瓷马桶、每支价值两元的雪茄烟,,窑子里花3万多块钱,养尊处优的贝子贝勒。仇富不是没缘由的。

  《辛亥残梦》读后感(二):金满楼的辛亥力作

  《辛亥残梦:帝国崩溃的前夜》,金满楼 辛亥力作,本年底最值得期待历史大作!看完本书,特别结论“清廷覆亡的十大教训”,感觉历史和现实,竟然是这样的接近!清廷是因为年轻人不满而推翻的王朝,那后清呢?现在很多人都对社会不满,会不会也引发革命,这是一个可怕而现实的问题

  《辛亥残梦》读后感(三):辛亥残梦:金满楼的晚清压轴之作

  辛亥残梦:金满楼的晚清压轴之作。金满楼的晚清民国系列,独出心裁,匠心独具细节中见真历史。已入手一本,阅读过半,感慨颇深。历史真不是革命派说的那样,清末历史的复杂性和进步性,很多都被主流描写有意无意的丑化了,看了金满楼的《辛亥残梦》才算认识到,其实真实的历史在这里!

  《辛亥残梦》读后感(四):还不错

  金满楼的东西一直在读,他对历史的看法还是有独到地方,这本书对晚清灭亡的一些原因作了深刻反思,特别是是书结尾提到几大思考,真是法人深省啊。其实中国现在也到了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时期辛亥革命的那段历史对我们现在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何处理好各种矛盾,在发展中求得公平正义,是个很大的课题

  《辛亥残梦》读后感(五):最牛的辛亥革命反思力著!

  改良还是革命,围绕辛亥革命,后人总是在哓哓不休的争论中对孙中山等革命者的革命行为做出如此或如彼的评论,但罕有论者对这场革命的另一位主角——被动反面的主角清王朝在这场革命前后的行为或举措进行系统、专门的论述和反思。金满楼的这本书则填补了这一观察研究视域的空白。该书从1909年湖南长沙的抢米事件讲起,然后逐次讲述张之洞等廷枢重臣的离世、亲贵擅权、废除科举的弊害、操练新军及其反噬之祸、变调的新政、大汉族的民族主义泛滥、江湖会党的危害小人物掀起的大风暴、袁世凯的野心外国人明火执杖的干涉、普通民众对于革命的反应等,详述清王朝之所以会被“秒杀”的深层原因,并据此得出清王朝灭亡的十大教训。

  全书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处处可见作者巧妙匠心。

  《辛亥残梦》读后感(六):辛亥残梦,民族之殇

  是啊,看了你的评论,如果说曾文忠和其门生赵文烈的谈话具有前瞻性的话 我不赞同,晚清的中兴之臣通过革新利弊力挽狂澜,在当时的社会确是出现了一种振奋的现象!在当时的中国,百姓只有天下而不只有国家.任何政体制度与其无关!国家的权利只能到县级,以下就是乡绅阶层统治.<万历十五年>你也读过,里面阐述详细的,曾国潘在收复江宁后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科举,在曾国潘传中描述场景十分火爆,甚至出现三代同考的场景,百姓皆言深受洪杨之害!而清亡很大部分与废科举有很大关系.康有为本为科举失败者,虽后来学问有所成,剖其心理与洪秀全有相同之处,其后来的主张也即如此,与其学生梁启超相比差远了..科举相对于当今高考相比皆有弊,但仍然是最底层人唯一的希望!!! 科举废除后所谓的新式学堂培养的多位革命激进却又没多少学问的人士!还有就是清廷改革步伐前面太慢了后面太快了,如果采取稳进方式至少还可以继续延长十几二十年!清廷之痛,民国之殇.我不希望出现在今朝.大一时未曾读什么书,一度激进希望革命,这二年慢慢苦读了一些书,或许渐进式的改革更适合中国!休克时的治法弄不好又是一个苏联解体时代,那样的话民族复兴之梦不知多少代才能完成,现代化的登山进程不知何时方能登顶!此书不错,比<明朝那些事儿>后的很多历史好多了!

  《辛亥残梦》读后感(七):不谈革命 只说辛亥

  《辛亥残梦:帝国崩溃的前夜》一开始是从一个地区、一件小事、一个人物去展开描写的。作为一本通俗性的历史作品,如果试图以宏观的角度去展开是比较有难度的,如果从个别地区、个别人物开始展开,可能会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所以在《辛亥残梦》中,作者金满楼以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切入,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也是一个聪明做法。因为这个风潮事实上折射了清末新政中的很多问题,那就是清末新政很大程度上没有让老百姓受益,这也代表了一种民意,而这种民意表现在一年后的辛亥革命中,民众对清王朝的垮台视之漠然的态度

  仔细看过《辛亥残梦》的读者,不难发现,其实《辛亥残梦》有模仿《万历十万年》的痕迹,从小事件开始切入,然后过渡到亲贵擅权、废除科举、编练新军、变调的新政、革命党、江湖会党等诸多方面,由此构架出辛亥革命前一个相对全面的概貌,并从社会大背景的角度描绘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又为什么会成功。从文风上来说,金满楼是比较偏向保守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对革命并不是太偏好,所以《辛亥残梦》更像是在揭秘和解释。《辛亥残梦》,准确的说并不是讲辛亥革命,而是将辛亥革命前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之所以要如此,可能是金满楼已经想到今年辛亥类题材的图书会很多,写一点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会更出色吧。

  ——《图书馆报》

  2011奶奶9月9日

  《辛亥残梦》读后感(八):远望辛亥

  远望辛亥

  评《辛亥残梦》

  2011年是辛亥百年,100年前我们的前辈推翻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皇朝,在经历了38年的动荡之后,中华民族才在战火纷飞中静养生息,开始了中国民族复兴的征程。在100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辛亥残梦》不像是一本严肃的历史,它有点类似八卦新闻,通过100年前的一些大事的小细节、小事的全过程,来尽量解释一个真正的过去。

  辛亥革命之前,清王朝因为内忧外患,已经走到了灭亡的前沿:外部收到帝国主义侵略,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内部政府无能官员腐败,还有经受过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之后国家实力的下降。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虽然给帝国注入了新的生机无奈帝国如同一架破旧机器,已经不是更换零件就可以重新上道的汽车了。在《辛亥残梦》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皇朝权贵们的腐化,官员们的贪婪本性和败坏道德,以及劳苦大众艰辛磨难

  那不是最好的年代,也不是最坏的年代,那是一个处于变革的时代。处于时代变革的国家,总有很多偶然因素比如说辛亥革命在武昌首先取得的成功,而不是广州,这就是历史玩的一个幽默;历史总是经常使用偶然这个工具调侃一下我们严肃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八卦可以是一种捕风捉影形式的新闻,但绝非空穴来风消息;《辛亥残梦》可以作为一些八卦新闻,供我们品味历史的幽默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人的自私本性和无私本性同时展现在一个舞台上,两相对比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现实。

  中国或者中华民族一直有一种英雄情结,不论什么时代,也都有英雄存在,按照鲁迅先生的话说,那时民主脊梁,他们虽然不能挽社稷之将倾,但也展现了中国民族的气节和优良品质。不管是晚清重臣还是民国先驱,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晚清遗梦或辛亥残梦,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未来,增添了些许希望。

  远望辛亥,枪炮声已经不再,留下的是回忆和反思。

  《辛亥残梦》读后感(九):该是超越革命与改良的时候

  改良还是革命?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更多的是一个伪命题,历时从来无法改变。但从当下的视角反思,则对我们是神佑裨益的。目前,这一类研究不说已汗牛充栋,但也谈得上众声喧哗。

  2011年,时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如何在现有史料基础推陈出新,推出具有重磅型的力著来纪念这一盛典,也许并不是“改良还是革命”这一论题所能涵盖的。

  而《辛亥残梦》则正是这样一部超越了改良与革命争论议题的一部好书,作者对历史事件看似寻常选择,隐藏着极为巧妙的匠心。例如,首章“抢米”,这个似乎和辛亥革命关联性并不十分紧密的事件,在该书的论述中彰显了它的独特意义:宣告了王先谦、叶德辉、孔宪教、杨巩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士绅阶层在此后中国政治历史中的退场;第二章“世上已无张之洞”则从张之洞之死讲述清王朝已无支撑中央权力结构的股肱良臣;第三章“亲贵扬眉朝堂空”讲述皇族内部私而无公的擅权乱象,彰显王朝大厦无人可撑的局面;第四章“科举之痒”从废除科举的失误来显示这一举措嗣后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年轻读书人没有出路;第五章“走,投军去”,讲述清廷编练的新军最终反噬清王朝的根源;第六章“变调的新政”对辛丑拳祸后慈禧主持的新政后继无人之象给予充分呈现;第七章“驱逐鞑虏”详解清王朝被推翻的深层次原因:大汉族民主主义的兴起,并对这股民主主义泛滥的危害性做了细致分析;第八章“风云激荡江湖乱”讲述一直困扰清王朝政治统治的传统江湖会党对王朝政权冲击;第九章“坐晓鸡鸣风云天”讲述革命风云激荡之势;第十章“被秒杀的王朝”讲述清王朝的黯然退场;第十一章“国际旁观者”讲述清王朝覆灭的外部原因——列强对中国政权的干涉;第十二章“阿Q的革命学”从普通民众的视角来观察和反思辛亥革命后遗症。末章余论“清朝覆亡的十大教训”绾结全文,对清朝灭亡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做了一个深度富有创见的反思。

  这种突破了既往视角的观察和反思,确能让我们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中获取更多的历史财富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许这是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最重要精神收获吧!

  《辛亥残梦》读后感(十):中国唯一的“光荣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凌晨,在我的故乡湖北,武昌起义枪声打响,我妻子的外曾祖父――邓飞鹏等人举枪逼黎元洪革命,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很多,选取的视角也各不相同。我本人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是,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每一次王朝更迭均是以战争、流血为手段来完成的,但唯一的一次例外便是辛亥革命。

  虽然,辛亥革命也是以武昌起义为开端,且南方革命党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在湖北、江苏等地均展开了残酷的攻防战。但战争进行的同时,双方都派出了代表在上海举行“南北和谈”,可谓是以战求和,边打边谈。最终的结果是,南方的革命党在南京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北方的袁世凯在北京逼清帝退位,结束君主制,然后孙中山推举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实现了政权的和平交接。在这一过程中虽伴有流血牺牲,但无论是革命党还是袁世凯一方,既没有将清朝皇室赶尽杀绝,也没有相互残杀。双方均保存了实力,从战场上的军事对抗迅速转入中华民国体制下的政治角逐。从这一点而言,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光荣革命”。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由于之后袁世凯的专断独裁以及国民党的革命幼稚病,使得双方之前达成的一切妥协、让步全部付诸东流。不仅上演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更是让中国陷入了长年军阀割据、混战的泥潭

  此外,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王朝更迭,除了外部反对势力强大以外,更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朝末期自身腐朽而导致的覆亡。无论是面对强大蒙古铁骑的南宋,还是携抗战胜利之威的国民政府,“再坚固堡垒都是从内部开始攻破的”,辛亥革命的成功也依然是如此。所以,我们在总结辛亥革命成功的经验的同时,也应当关注他的对手--清王朝覆亡的教训。关注清王朝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内忧外患,为何能在风雨飘扬中屹立70年而不倒?又为何自1901年实行新政之后,反而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崩溃?

  读历史并非只是听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能以史为鉴,让今人不再重复古人错误失败。百年前无数先辈追求理想,百年后的我们依然在苦苦追寻。每每念及此处,无不感慨万千。这一百年间,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好好总结经验教训,让我们子孙后代不再为生活中一些最基本、最合理的诉愿而告求无门。

  以上,为读金满楼先生《辛亥残梦:清朝覆亡的十大教训》一文之后的一点感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辛亥残梦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