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鹅·闪耀》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4 04:0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天鹅·闪耀》读后感10篇

  《天鹅·闪耀》是一本由恒殊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鹅·闪耀》读后感(一):根本没有人看的无所事事中二少女寒假阅读书目推荐 1/28

  【本书评无任何剧透,纯属抒发情怀

  今天,在看完第一册《天鹅·光源》的整整6年后,我终于读到了天鹅系列的第二部《天鹅·闪耀》。在本人那最世文化风靡的少年时代,该书一度是我心中与郭巨人的《爵迹》并列的挚爱。而今,小四和他的帝国已然陨落,当年令无数少女疯狂的摇钱树《爵迹》系列也因为种种原因永远地烂尾了,但《天鹅》系列四部曲却静悄悄地完结,而我也有幸在中二期的尾巴尖儿读到了这曾经的白月光。算上之前已经抢先读毕的第四部《天鹅·永夜》,如果之后能有缘找到第三部的资源(毕竟该系列在书店已经无迹可寻),就能补上故事的最后一环,顺便给我充满幻想的少女时代扣下一个句点。一部青春文学作品,竟然能让一个读者心心念念如此长的时间,也算是非成功了。

  说起来,当年的最世文化其实并非只生产些蒙骗初中女生东西部分作品多少有成熟品味以及可圈可点之处。例如笛安的《西决》和落落的《剩者为王》,都有那么点儿一点严肃文学的影子;再比如安东尼的《橙》,挥发着自由散漫的文青味儿。这些作品,拿来给成年人机场消磨两个小时没什么问题的。至于《天鹅》系列,似乎不那么好界定。一方面,该书的情节幼稚的,从本质上没有跳脱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范式和腻腻歪歪的少女情思,第四部奇幻冒险部分更是充分暴露了作者在情节设置方面的不成熟;但另一方面,作者的写作功底可谓奢华辞藻丰富华丽细腻文笔风趣幽默和凝重奢华间流畅切换,描写极尽画面感和表现力,有些部分甚至有着电影镜头般的生动效果。最重要的是,字里行间透露着她对欧洲文学和文化的丰富积淀,即使是在故意卖弄,也足够让人敬佩了。

  我阅读本过程也是矛盾的,有时我叹服于作者见识广博,对故事背后的欧洲哥特文化心生向往,有时却不耐烦得只想跳过好几页女主角心理描写,大决战的时候(Spoilers warning!)又内心又被一种迷之好笑充斥了,那感觉像极了在看一部古早的、特效拙劣的奇幻电影,后者是技术手段限制导演想象力,而前者是有限想象力拖累了栩栩如生表达,两者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轻微感官错位之感,大概这就是我想笑的原因吧。

  尽管我已经过欣赏该书最佳年纪,对大量细节颇有嫌弃,但阅读过程依然是愉快有益身心的,因此我怀着真诚的心向大家,尤其是正在放假的中二少女们,推荐天鹅系列。作为通俗小说,它读起来颇有点累,但想更上一层楼,其功劳又不在作品本身。它是一个引向更丰富、更广袤的文学领域跳板,一张通往由哥特文化、古典艺术大学生活搭建成的迷人世界的入场券。最不济也能吸取一点关于东欧历史、各地神话传说、塔罗牌、服装搭配、欧洲旅游指南等等的干货呀。

  《天鹅·闪耀》读后感(二):My forever soulmate

  I need you wherever I go.

  I still need you in my sweet dream .

  The reason why I envy is I need you so much.

  Mruphy is my imagine because I need you.

  Although every time you are close to me.

  I can`t feel your heart,my love.

  Every time we meet each other at night you will have you meal.

  Or early in the morning you are going to sleep.

  I always imagine we are together but It`s only a imagine.

  The time we get together become shorter and shorter.

  I am heartbroken ,so I choose to escape into a sweet dream.

  When you appear in my dream,I know I miss you so much.

  Dear,I miss you so I miss you ,I miss you so I miss you.

  上面的一段是我在看完闪耀之后心里的一些感受,就随手写了下来,大概会有些小错误,还请见谅。时候已经很晚了,夜风吹过,看见外面忽明忽暗的灯我仿佛也进入一场梦,梦里的我回到了高中,梦里的我努力学习。梦里的我没有遇见他,梦里的我没有现实中的我活得这么不快乐,不用面对身边这些让我难以面对的人和事,我多想学学奥黛尔躲进一场梦里,不过和她不一样的是,我不想出来......

  Ⅰ~Ⅱ

  《天鹅•闪耀》是与第一本很不一样的小说,虽然还是奥黛尔和德库拉伯爵的故事,但是真的是一本挑战智慧的小说。看第一遍的时候看得云里雾里的,只是着急的一页一页往后翻(因为等了太久急于知道结果),看到罗伊和奥黛尔要结婚的时候我的心都要纠起来了,心里想怎么这样?怎么会这样啊?(虽然我是很喜欢罗伊的,可是还是希望奥黛尔能和伯爵在一起)。于是把书翻回去从头看了一遍才知道那是梦啊。

  和第一本书一样吸引人的就是恒殊腔了,这已经成为一种特色了。还有就是吸血鬼题材唯美的故事情节。恒殊还是以她她独特腔调完成了这个迷宫似的故事。这次,通过奥黛尔的眼,我们仿佛去了一次法国,去参观了卢浮宫,看到了许多雕像。这次恒殊又在书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上一本中让我感到新奇的是魔鬼和女巫。写吸血鬼没什么,写女巫没什么,写梦境也没什么,恒殊把他们结合起来,写进了一本书中。那就是太精彩的一本书,太精彩的一个故事了。作为这本书的新鲜“血液”,梦境的掌控者塞巴斯蒂安、罗伊或者应该叫他墨菲斯?贯穿了整本书,角角落都会有他的影子,他每个身份的交叠、梦境与梦境的交叠,让我想起了盗梦空间。给读者带来的真的是一场不小的震撼

  我还很喜欢书中的一个地方,就是绑手礼,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真么神圣的事呢。恒殊又让我长见识了!

  坚固感情

  我就知道奥黛尔不会和罗伊在一起,我就知道她是很爱伯爵的。看到奥戴尔和罗伊的婚礼时真的让人很揪心,看到他们并没有结成,我很开心。在梦境里,奥戴尔的潜意识里还是很爱伯爵的,很需要他的。因为伯爵对她说,奥黛尔,这是你的梦境,只要你需要我我就会出现。在梦境里走了这一遭,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感情,奥黛尔清楚地知道自己爱的是谁。他大声的告诉罗伊,我并不爱你啊!看到这里我都落泪了(好吧,其实我的哭点是非常低的)。他们在举行神圣的绑手礼的时候我也哭了,他们终于能在一起了!

  尾声

  本来觉得他们终于能在一起了,结尾处出来一个搅局的薇拉。当看到薇拉说,我诅咒这场婚礼的时候,我都震惊了。怎么可以这样?这真是一个吊足人胃口的结尾!恒殊给我们留了一个这样的悬念,这样的结局。就让我们抱着这样的悬念来期待下一部吧!

  很喜欢恒殊腔,喜欢她的吸血鬼故事,喜欢她给我带来一场又一场的震撼。祝:闪耀大卖(虽然说得有点晚了),期待下一本啊(还不知道下一本叫什么)

  恒殊很会给自己的故事添加新意,光源是这样,闪耀亦是如此。不知道第三本又会注入怎样的新鲜血液?总之恒殊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等待,期待就对了

  《天鹅·闪耀》读后感(三):你的梦境闪耀 永无黑夜

  关于写书评这件事情。

  应该是最后一篇书评了,做好了几年看不到电脑打算去上大学。就算是高三的时候,每星期只有半天的假,还是抱着电脑写东西。那个时候在无聊的学习里能够看到的只有小说。振奋人心的小说。而现在说起“我去看会书啊”,听起来让人觉得这孩子疯了吧。

  越长大就越远离。拿着一本纸质享受梦境的迷宫,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会不会再有了。

  《光源》的评是在活动过了之后才写的。回复有说什么果断的哭了之类的,其实没有啦,我不是不知道时间,也不是没有时间去写。只是觉得对于一个故事要去说些什么,还是需要一个合适心境的。

  《闪耀》很早就看完了,昨天做了一个梦,于是现在想来说些什么。

  梦到了一位故人

  还是回到故事。

  关于封面

  这个眼神神秘黑发男一看就是伟大的德库拉伯爵。而那个眼神销魂(……)的白衣男,没看之前我觉得是塞巴斯蒂安什么的,好吧是因为这个故事里剩下的男主已经去了……后来想想其实是罗伊吧,也就是塞巴斯蒂安?

  如之前说的,天鹅的每一本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是又延续着上一本的藕断丝连。

  看完之后就觉得“哈哈我就知道薇拉是大BOSS,塞巴斯蒂安是小BOSS。”看这本书不仅需要智慧和想象力,其实常识也很重要啊。

  一直觉得希腊故事里面的人名太拗口,希腊神话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而恒殊对于那些我打都打不清楚的名字,故事,完全信手拈来

  从日记博客形式换成了第一人称。与《光源》不同却又相同

  “我的名字是奥黛尔•洛特巴尔。我是一个魔鬼。”

  这样的开头,这样的语调,听起来让人觉得是魔鬼洛特巴尔而不是奥黛尔,第一部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吧,“我是魔鬼洛特巴尔。”严格的说他们是同一个人,我不应该这样是划分他们。怎么说呢,合体什么的,让人有点不能接受

  故事按照我无法预料发展

  如果说第一部和《天鹅湖》还有点关系的话,《闪耀》就与它,与吸血鬼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看过太多的小说导致有时候会有思维定势

  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梦境,这个好像与一般的小说不同。《盗梦空间》虽然是梦中梦又梦中梦,但是由一层进入一层,关于造梦的解释也很到位,完全没有迷宫的感觉。可是恒殊在挑战我们的想象力啊。

  虽然小四说了是梦中梦的迷宫,但是开头完全觉得是“真实”,那么自然而不露痕迹表述,和我期待的一模一样讲述塞巴斯蒂安的神秘,《光源》最后那句话真的太耐人寻味了啊。“我真的希望,她永远也不知道那是为了什么。”那一咬之中一定大有文章啊。

  之后德库拉在巴黎遇到了墨菲。奥黛尔和塞巴斯蒂安越来越暧昧。奥黛尔和德库拉的形象不再是魔鬼和伯爵,不再是几百年来的传奇,反而像普通的小情侣一样鲜活起来。当然故事不会变成这样一个狗血言情小说。恒殊没有让你休息几分钟就把你扔进了那个复杂的迷宫。

  我们的主角居然回到了故事的最初。就算知道是梦,是假的,可是奥黛尔根本就没有去做梦这个动作。唯一的解释就是一开始就是梦境。而这个解释放在当时实在是太虚弱太无力了。

  关于学校描述让人想起奎因,那个房间本来是奎因的大家都很清楚。刚开始觉得奥黛尔是进入一个没有吸血鬼的世界了。有一瞬间很恐怖想法是,整个《光源》都是一场梦。迅速推翻。

  关于房间,是一个梦中梦。到这里我就已经完全乱了。要不要衔接的这么自然啊。醒来的时间这么跳跃当时真的是蒙了。

  整个故事,除去梦中梦的纠结部分,那么自然,我们熟悉的主角一个个悉数登场。新出场的是罗伊。熟悉的蓝色眼睛将他与塞巴斯蒂安紧紧连在一起。

  他就是梦魔。

  而梦魔同时也是莫菲,是菲比特。

  最后的大BOSS是薇拉。其实莫菲出场的时候我还以为会是薇拉- -

  另外一个一直出现的东西是罂粟。对于罂粟知道的就是毒品,对于花没有什么概念。其实罂粟在书里就是梦魔出现的标志吧。

  绕过了最初的迷茫,后来的故事就明晰起来。梦境的虚假感逐渐显现。到后来完全是假到为身处其中的奥黛尔捏一把汗。

  关于其中的情节就不多说什么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除了结构,最想说说的还是感情。

  莫菲的出现就是因为奥黛尔对德库拉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

  跨越了六百年的时光,重新来到对方的身边。他们的故事多么传奇。

  可是六百年可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人和神毕竟是不同的,(好吧这个说法不怎么恰当。)人比魔鬼多的一种感情,叫做嫉妒

  奥黛尔毕竟是一个普通的人类姑娘。可是德库拉他是众人景仰的王子,是完美的吸血鬼,是不老不死的神明。有谁能不为着迷么。

  或许她有了六百年来所有的记忆就不会这么不自信了。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还担心什么呢。而奥黛尔归根结底就是个小姑娘,她像大街上所有的小女生一样,恐惧,不自信。加上邪邪的塞巴斯蒂安,不存在的莫菲应运而生。莫菲这个人完美的有点不像话。就如同罗伊一样。太过于美好的往往就是梦境么。

  最后D与奥黛尔和梦魔的争斗里面。D给予奥黛尔的力量与自信。她应该不会再怀疑什么了吧。

  可是恒殊却是报着不一样的心态,我们的固有思维里,这个故事下,梦魔就是作为反派角色存在,可是恒殊却说。

  “我爱那个男孩。”

  “因为他的世界闪耀而充满阳光的芬芳,永远不会有黑夜。”

  “他的名字是墨菲斯。”

  《闪耀》因他命名。而阳光明明就是吸血鬼的对立面。《天鹅》总是出乎意料的。

  到底什么是虚幻什么是真实呢。

  在梦境里面她还是那个真实的奥黛尔,他还是那个真实的德库拉。

  梦境才能把自己一直不敢面对,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挖掘出来。血粼粼的摆在你面前给你看。

  《天鹅·闪耀》读后感(四):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天鹅·闪耀》书评

  他们面容苍白、举止优雅,他们惧怕阳光、他们永恒存在,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但又最可悲的生灵,他们是吸血鬼。在安妮·赖斯的笔下我认识了这样一种不为人们所承认的生灵,并在安妮的带领下走进他们的内心,渐渐爱上他们不能自己。从最初的电影《夜访吸血鬼》到现在厚厚一叠的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吸血鬼文化的了解也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自己也成了一名哥特。在《天鹅》系列之前我一直认为安妮的The Vampire Chronicles是吸血鬼文学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随着暮光的热播,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吸血鬼热,但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这个系列的电影,也不喜欢同学们一聊到吸血鬼就告诉我罗伯特·帕丁森很帅而不是波里杜利的《Vampyre》是吸血鬼小说的鼻祖。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孤单的哥特,直到加入了yomi的联盟认识了许多跟我一样的人。在刚从联盟上得知yomi的新书《天鹅·光源》将要出版时,其实我是很不看好这本书的,毕竟中国作家由于生长环境、历史环境等因素,写出的吸血鬼小说总会给人带来不伦不类的印象,所以我并未去关注这本书。直到那次出国前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我在书店买下了《光源》,在飞机上打开,四个小时的航程,四个小时的阅读,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可能由于yomi长期生活在国外,她的文笔至始至终都有一种强烈的翻译感,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最适合哥特小说的,回国后我马上去书店买了《闪耀》才发现《光源》只是庞大乐章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说了那么多才说到了《闪耀》不知是否有离题之嫌呢?但我真的觉得《闪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还不是我拙劣的文笔所能够描述的,它带给我的震撼甚至超过了The Vampire Chronicles(当然我并不否认安妮在哥特文学中的巅峰地位),它成为了我心目中又一难忘的小说。刚读完这本书时脑海里是无可遏制的乱,一个梦套着另一个梦,环环相扣,奥黛尔甚至不能醒来。再读一遍,将错综复杂的线索理清,心中满满的全是对D和塞巴斯蒂安的恨对奥黛尔所经历的一切的同情。可我不相信yomi会忍心将她如此喜欢的墨菲斯塑造成恶魔的形象,事情一定还有回旋的余地,我第三次读了那本书,这次感觉完全不同,墨菲斯本没有错,一切都来源于奥黛尔的动摇。

  人物:Part 1:塞巴斯蒂安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将他放在最前面,他是这本书里最少出现的角色,但他又是奥黛尔整个梦境的掌控者。莫菲、白骑士、菲比特其实都是他的化身。塞巴斯蒂安是梦境的掌控者,一百年前因为打赌的失败做了D的管家。不知什么原因他吸了奥黛尔的血,将沙粒放入她的伤口,使奥黛尔进入了她自己的梦境,或许这也是奥黛尔坚持要见D的代价吧。我不想去评说他的善恶,因为他的性格很难简单的说明,他和D之前一定还发生了什么。他化身莫菲利用奥黛尔对D的猜疑不信任让她在自己的梦境中越走越深,难以自拔。塞巴斯蒂安什么都没有做错,要说就只能说奥黛尔人性的一面过于强烈,在我心中他永远都是那个拥有湖蓝色双眼的贴心管家。

  art 2:D

  在奥黛尔的梦境中D是一个背叛了她的人,他与莫菲的种种亲近,他没有杀掉自己的猎物,他莫名在白天打扮,他对奥黛尔的疏远都是奥黛尔不能容忍的。她想要报复D想要杀了莫菲,于是她进入了自己的第三层梦境。在这层梦境中没有D,因为她恨D,但事实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当她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当梦境之城将要崩塌时,D不顾自己的安危进入奥黛尔的梦境中帮助她,帮助她找到真实的自己。这一切的一切yomi早在地铁站就给了我们预示,那个宁愿牺牲自己保护黑女王的黑骑士,其实就是D。D对奥黛尔的爱是浓烈的,只是他还不善于表达,不需600年的等待去证明,只是一句在梦境倒塌时的承诺【他的灰眼睛穿过整个世界沸沸扬扬的沙雨看着我的眼睛,他清晰地对我说,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就足以证明了。其实D才是最爱奥黛尔的人,我最亲爱的黑暗王子德库拉伯爵。

  art 3:罗伊

  很多人说罗伊也是墨菲斯的化身,可我并不认同。罗伊只是奥黛尔梦境中臆想出来的完美伴侣的形象,是她想象中的D,只不过这个“D”在墨菲斯的控制下阻挠奥黛尔去图书馆,阻挠她找到通往现实的牛角门。在奥黛尔的梦境中罗伊永远不会背叛她,罗伊心里装的只有她,只有罗伊才会在生活中关心她。她把罗伊当做梦境中的精神支柱,她的救命稻草,这恰恰也是最危险的,因为她会逐渐忘记了D,忘记了D她将不可能回到现实,罗伊的存在是奥黛尔越陷越深的主要原因。不过,婚礼那天罗伊并没有守住自己最后一丝优雅,他对奥黛尔说了不,这也使奥黛尔最终发现了这一切。罗伊站在象牙门前试图挽回这一切,可奥黛尔还会相信他吗?

  art 4:奥黛尔

  对于这个人物能写的有太多,我就简单的写写吧。yomi在《闪耀》这本书中是将奥黛尔当成一个普通小女孩来写的,她对D的猜疑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基础。如果说墨菲斯将奥黛尔囚禁在梦境这个圈子中那么是奥黛尔自己亲手在其中筑上一堵堵的高墙,将原本空阔的地方搞得如迷宫般的错综复杂。本书一开头就是奥黛尔的梦境,在梦境中D背叛了她,她背叛了D,她渴望重新开始,于是她亲手将自己推入第二个梦境;在第二个梦中她还没有出发去伦敦,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可这样的梦注定不能长久,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进入了第三个梦境;这个梦境是对第一个的延续,在梦中她杀了莫菲,像吸血鬼一样。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塞巴斯蒂安要往她的饮料中加血,并告诉她血是必须的,她很惊恐,想离开;于是镜子带她来到了第四个梦境;在这个梦境中她将与罗伊结婚,这个梦境相当的长,但也就是这个梦境让奥黛尔醒悟,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事先排练好的舞台剧,自己只是那台上的牵线木偶。她想要走出自己的梦境,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足够坚强,并试着操控自己的梦境,她不想让墨菲斯得到自己的眼睛,当然,最后她成功了。跨过了万千梦魇的沙、穿越了梦境的门扉,经历磨难的她终于与D结婚了。可灾难就会离她远去吗?她们的绑手礼仪式受到了薇拉的破坏,是福是祸,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奥黛尔会变得更加坚强。

  Yomi在书中以盗梦空间似的情节不断冲击我们的思想,罂粟花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整个行文都透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在书中将我们带入中世纪欧洲的殿堂,让我对吸血鬼有了不同的认识。如果我在我的言语之中有任何违背了yomi在创作中的原本思想,那么请原谅,我只是浅薄地写出了一些我个人真实的感想。

  《天鹅·闪耀》读后感(五):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天鹅·闪耀》书评

  他们面容苍白、举止优雅,他们惧怕阳光、他们永恒存在,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但又最可悲的生灵,他们是吸血鬼。在安妮·赖斯的笔下我认识了这样一种不为人们所承认的生灵,并在安妮的带领下走进他们的内心,渐渐爱上他们不能自己。从最初的电影《夜访吸血鬼》到现在厚厚一叠的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吸血鬼文化的了解也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自己也成了一名哥特。在《天鹅》系列之前我一直认为安妮的The Vampire Chronicles是吸血鬼文学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随着暮光的热播,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吸血鬼热,但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这个系列的电影,也不喜欢同学们一聊到吸血鬼就告诉我罗伯特·帕丁森很帅而不是波里杜利的《Vampyre》是吸血鬼小说的鼻祖。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孤单的哥特,直到加入了yomi的联盟认识了许多跟我一样的人。在刚从联盟上得知yomi的新书《天鹅·光源》将要出版时,其实我是很不看好这本书的,毕竟中国作家由于生长环境、历史环境等因素,写出的吸血鬼小说总会给人带来不伦不类的印象,所以我并未去关注这本书。直到那次出国前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我在书店买下了《光源》,在飞机上打开,四个小时的航程,四个小时的阅读,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可能由于yomi长期生活在国外,她的文笔至始至终都有一种强烈的翻译感,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最适合哥特小说的,回国后我马上去书店买了《闪耀》才发现《光源》只是庞大乐章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说了那么多才说到了《闪耀》不知是否有离题之嫌呢?但我真的觉得《闪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还不是我拙劣的文笔所能够描述的,它带给我的震撼甚至超过了The Vampire Chronicles(当然我并不否认安妮在哥特文学中的巅峰地位),它成为了我心目中又一难忘的小说。刚读完这本书时脑海里是无可遏制的乱,一个梦套着另一个梦,环环相扣,奥黛尔甚至不能醒来。再读一遍,将错综复杂的线索理清,心中满满的全是对D和塞巴斯蒂安的恨对奥黛尔所经历的一切的同情。可我不相信yomi会忍心将她如此喜欢的墨菲斯塑造成恶魔的形象,事情一定还有回旋的余地,我第三次读了那本书,这次感觉完全不同,墨菲斯本没有错,一切都来源于奥黛尔的动摇。

  人物:Part 1:塞巴斯蒂安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将他放在最前面,他是这本书里最少出现的角色,但他又是奥黛尔整个梦境的掌控者。莫菲、白骑士、菲比特其实都是他的化身。塞巴斯蒂安是梦境的掌控者,一百年前因为打赌的失败做了D的管家。不知什么原因他吸了奥黛尔的血,将沙粒放入她的伤口,使奥黛尔进入了她自己的梦境,或许这也是奥黛尔坚持要见D的代价吧。我不想去评说他的善恶,因为他的性格很难简单的说明,他和D之前一定还发生了什么。他化身莫菲利用奥黛尔对D的猜疑不信任让她在自己的梦境中越走越深,难以自拔。塞巴斯蒂安什么都没有做错,要说就只能说奥黛尔人性的一面过于强烈,在我心中他永远都是那个拥有湖蓝色双眼的贴心管家。

  art 2:D

  在奥黛尔的梦境中D是一个背叛了她的人,他与莫菲的种种亲近,他没有杀掉自己的猎物,他莫名在白天打扮,他对奥黛尔的疏远都是奥黛尔不能容忍的。她想要报复D想要杀了莫菲,于是她进入了自己的第三层梦境。在这层梦境中没有D,因为她恨D,但事实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当她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当梦境之城将要崩塌时,D不顾自己的安危进入奥黛尔的梦境中帮助她,帮助她找到真实的自己。这一切的一切yomi早在地铁站就给了我们预示,那个宁愿牺牲自己保护黑女王的黑骑士,其实就是D。D对奥黛尔的爱是浓烈的,只是他还不善于表达,不需600年的等待去证明,只是一句在梦境倒塌时的承诺【他的灰眼睛穿过整个世界沸沸扬扬的沙雨看着我的眼睛,他清晰地对我说,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就足以证明了。其实D才是最爱奥黛尔的人,我最亲爱的黑暗王子德库拉伯爵。

  art 3:罗伊

  很多人说罗伊也是墨菲斯的化身,可我并不认同。罗伊只是奥黛尔梦境中臆想出来的完美伴侣的形象,是她想象中的D,只不过这个“D”在墨菲斯的控制下阻挠奥黛尔去图书馆,阻挠她找到通往现实的牛角门。在奥黛尔的梦境中罗伊永远不会背叛她,罗伊心里装的只有她,只有罗伊才会在生活中关心她。她把罗伊当做梦境中的精神支柱,她的救命稻草,这恰恰也是最危险的,因为她会逐渐忘记了D,忘记了D她将不可能回到现实,罗伊的存在是奥黛尔越陷越深的主要原因。不过,婚礼那天罗伊并没有守住自己最后一丝优雅,他对奥黛尔说了不,这也使奥黛尔最终发现了这一切。罗伊站在象牙门前试图挽回这一切,可奥黛尔还会相信他吗?

  art 4:奥黛尔

  对于这个人物能写的有太多,我就简单的写写吧。yomi在《闪耀》这本书中是将奥黛尔当成一个普通小女孩来写的,她对D的猜疑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基础。如果说墨菲斯将奥黛尔囚禁在梦境这个圈子中那么是奥黛尔自己亲手在其中筑上一堵堵的高墙,将原本空阔的地方搞得如迷宫般的错综复杂。本书一开头就是奥黛尔的梦境,在梦境中D背叛了她,她背叛了D,她渴望重新开始,于是她亲手将自己推入第二个梦境;在第二个梦中她还没有出发去伦敦,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可这样的梦注定不能长久,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进入了第三个梦境;这个梦境是对第一个的延续,在梦中她杀了莫菲,像吸血鬼一样。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塞巴斯蒂安要往她的饮料中加血,并告诉她血是必须的,她很惊恐,想离开;于是镜子带她来到了第四个梦境;在这个梦境中她将与罗伊结婚,这个梦境相当的长,但也就是这个梦境让奥黛尔醒悟,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事先排练好的舞台剧,自己只是那台上的牵线木偶。她想要走出自己的梦境,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足够坚强,并试着操控自己的梦境,她不想让墨菲斯得到自己的眼睛,当然,最后她成功了。跨过了万千梦魇的沙、穿越了梦境的门扉,经历磨难的她终于与D结婚了。可灾难就会离她远去吗?她们的绑手礼仪式受到了薇拉的破坏,是福是祸,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奥黛尔会变得更加坚强。

  Yomi在书中以盗梦空间似的情节不断冲击我们的思想,罂粟花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整个行文都透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在书中将我们带入中世纪欧洲的殿堂,让我对吸血鬼有了不同的认识。如果我在我的言语之中有任何违背了yomi在创作中的原本思想,那么请原谅,我只是浅薄地写出了一些我个人真实的感想。

  《天鹅·闪耀》读后感(六):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天鹅·闪耀》书评

  他们面容苍白、举止优雅,他们惧怕阳光、他们永恒存在,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但又最可悲的生灵,他们是吸血鬼。在安妮·赖斯的笔下我认识了这样一种不为人们所承认的生灵,并在安妮的带领下走进他们的内心,渐渐爱上他们不能自己。从最初的电影《夜访吸血鬼》到现在厚厚一叠的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吸血鬼文化的了解也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自己也成了一名哥特。在《天鹅》系列之前我一直认为安妮的The Vampire Chronicles是吸血鬼文学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随着暮光的热播,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吸血鬼热,但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这个系列的电影,也不喜欢同学们一聊到吸血鬼就告诉我罗伯特·帕丁森很帅而不是波里杜利的《Vampyre》是吸血鬼小说的鼻祖。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孤单的哥特,直到加入了yomi的联盟认识了许多跟我一样的人。在刚从联盟上得知yomi的新书《天鹅·光源》将要出版时,其实我是很不看好这本书的,毕竟中国作家由于生长环境、历史环境等因素,写出的吸血鬼小说总会给人带来不伦不类的印象,所以我并未去关注这本书。直到那次出国前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我在书店买下了《光源》,在飞机上打开,四个小时的航程,四个小时的阅读,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可能由于yomi长期生活在国外,她的文笔至始至终都有一种强烈的翻译感,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最适合哥特小说的,回国后我马上去书店买了《闪耀》才发现《光源》只是庞大乐章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说了那么多才说到了《闪耀》不知是否有离题之嫌呢?但我真的觉得《闪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还不是我拙劣的文笔所能够描述的,它带给我的震撼甚至超过了The Vampire Chronicles(当然我并不否认安妮在哥特文学中的巅峰地位),它成为了我心目中又一难忘的小说。刚读完这本书时脑海里是无可遏制的乱,一个梦套着另一个梦,环环相扣,奥黛尔甚至不能醒来。再读一遍,将错综复杂的线索理清,心中满满的全是对D和塞巴斯蒂安的恨对奥黛尔所经历的一切的同情。可我不相信yomi会忍心将她如此喜欢的墨菲斯塑造成恶魔的形象,事情一定还有回旋的余地,我第三次读了那本书,这次感觉完全不同,墨菲斯本没有错,一切都来源于奥黛尔的动摇。

  人物:Part 1:塞巴斯蒂安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将他放在最前面,他是这本书里最少出现的角色,但他又是奥黛尔整个梦境的掌控者。莫菲、白骑士、菲比特其实都是他的化身。塞巴斯蒂安是梦境的掌控者,一百年前因为打赌的失败做了D的管家。不知什么原因他吸了奥黛尔的血,将沙粒放入她的伤口,使奥黛尔进入了她自己的梦境,或许这也是奥黛尔坚持要见D的代价吧。我不想去评说他的善恶,因为他的性格很难简单的说明,他和D之前一定还发生了什么。他化身莫菲利用奥黛尔对D的猜疑不信任让她在自己的梦境中越走越深,难以自拔。塞巴斯蒂安什么都没有做错,要说就只能说奥黛尔人性的一面过于强烈,在我心中他永远都是那个拥有湖蓝色双眼的贴心管家。

  art 2:D

  在奥黛尔的梦境中D是一个背叛了她的人,他与莫菲的种种亲近,他没有杀掉自己的猎物,他莫名在白天打扮,他对奥黛尔的疏远都是奥黛尔不能容忍的。她想要报复D想要杀了莫菲,于是她进入了自己的第三层梦境。在这层梦境中没有D,因为她恨D,但事实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当她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当梦境之城将要崩塌时,D不顾自己的安危进入奥黛尔的梦境中帮助她,帮助她找到真实的自己。这一切的一切yomi早在地铁站就给了我们预示,那个宁愿牺牲自己保护黑女王的黑骑士,其实就是D。D对奥黛尔的爱是浓烈的,只是他还不善于表达,不需600年的等待去证明,只是一句在梦境倒塌时的承诺【他的灰眼睛穿过整个世界沸沸扬扬的沙雨看着我的眼睛,他清晰地对我说,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就足以证明了。其实D才是最爱奥黛尔的人,我最亲爱的黑暗王子德库拉伯爵。

  art 3:罗伊

  很多人说罗伊也是墨菲斯的化身,可我并不认同。罗伊只是奥黛尔梦境中臆想出来的完美伴侣的形象,是她想象中的D,只不过这个“D”在墨菲斯的控制下阻挠奥黛尔去图书馆,阻挠她找到通往现实的牛角门。在奥黛尔的梦境中罗伊永远不会背叛她,罗伊心里装的只有她,只有罗伊才会在生活中关心她。她把罗伊当做梦境中的精神支柱,她的救命稻草,这恰恰也是最危险的,因为她会逐渐忘记了D,忘记了D她将不可能回到现实,罗伊的存在是奥黛尔越陷越深的主要原因。不过,婚礼那天罗伊并没有守住自己最后一丝优雅,他对奥黛尔说了不,这也使奥黛尔最终发现了这一切。罗伊站在象牙门前试图挽回这一切,可奥黛尔还会相信他吗?

  art 4:奥黛尔

  对于这个人物能写的有太多,我就简单的写写吧。yomi在《闪耀》这本书中是将奥黛尔当成一个普通小女孩来写的,她对D的猜疑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基础。如果说墨菲斯将奥黛尔囚禁在梦境这个圈子中那么是奥黛尔自己亲手在其中筑上一堵堵的高墙,将原本空阔的地方搞得如迷宫般的错综复杂。本书一开头就是奥黛尔的梦境,在梦境中D背叛了她,她背叛了D,她渴望重新开始,于是她亲手将自己推入第二个梦境;在第二个梦中她还没有出发去伦敦,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可这样的梦注定不能长久,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进入了第三个梦境;这个梦境是对第一个的延续,在梦中她杀了莫菲,像吸血鬼一样。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塞巴斯蒂安要往她的饮料中加血,并告诉她血是必须的,她很惊恐,想离开;于是镜子带她来到了第四个梦境;在这个梦境中她将与罗伊结婚,这个梦境相当的长,但也就是这个梦境让奥黛尔醒悟,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事先排练好的舞台剧,自己只是那台上的牵线木偶。她想要走出自己的梦境,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足够坚强,并试着操控自己的梦境,她不想让墨菲斯得到自己的眼睛,当然,最后她成功了。跨过了万千梦魇的沙、穿越了梦境的门扉,经历磨难的她终于与D结婚了。可灾难就会离她远去吗?她们的绑手礼仪式受到了薇拉的破坏,是福是祸,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奥黛尔会变得更加坚强。

  Yomi在书中以盗梦空间似的情节不断冲击我们的思想,罂粟花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整个行文都透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在书中将我们带入中世纪欧洲的殿堂,让我对吸血鬼有了不同的认识。如果我在我的言语之中有任何违背了yomi在创作中的原本思想,那么请原谅,我只是浅薄地写出了一些我个人真实的感想。

  《天鹅·闪耀》读后感(七):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天鹅·闪耀》书评

  他们面容苍白、举止优雅,他们惧怕阳光、他们永恒存在,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但又最可悲的生灵,他们是吸血鬼。在安妮·赖斯的笔下我认识了这样一种不为人们所承认的生灵,并在安妮的带领下走进他们的内心,渐渐爱上他们不能自己。从最初的电影《夜访吸血鬼》到现在厚厚一叠的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吸血鬼文化的了解也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自己也成了一名哥特。在《天鹅》系列之前我一直认为安妮的The Vampire Chronicles是吸血鬼文学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随着暮光的热播,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吸血鬼热,但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这个系列的电影,也不喜欢同学们一聊到吸血鬼就告诉我罗伯特·帕丁森很帅而不是波里杜利的《Vampyre》是吸血鬼小说的鼻祖。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孤单的哥特,直到加入了yomi的联盟认识了许多跟我一样的人。在刚从联盟上得知yomi的新书《天鹅·光源》将要出版时,其实我是很不看好这本书的,毕竟中国作家由于生长环境、历史环境等因素,写出的吸血鬼小说总会给人带来不伦不类的印象,所以我并未去关注这本书。直到那次出国前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我在书店买下了《光源》,在飞机上打开,四个小时的航程,四个小时的阅读,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可能由于yomi长期生活在国外,她的文笔至始至终都有一种强烈的翻译感,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最适合哥特小说的,回国后我马上去书店买了《闪耀》才发现《光源》只是庞大乐章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说了那么多才说到了《闪耀》不知是否有离题之嫌呢?但我真的觉得《闪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还不是我拙劣的文笔所能够描述的,它带给我的震撼甚至超过了The Vampire Chronicles(当然我并不否认安妮在哥特文学中的巅峰地位),它成为了我心目中又一难忘的小说。刚读完这本书时脑海里是无可遏制的乱,一个梦套着另一个梦,环环相扣,奥黛尔甚至不能醒来。再读一遍,将错综复杂的线索理清,心中满满的全是对D和塞巴斯蒂安的恨对奥黛尔所经历的一切的同情。可我不相信yomi会忍心将她如此喜欢的墨菲斯塑造成恶魔的形象,事情一定还有回旋的余地,我第三次读了那本书,这次感觉完全不同,墨菲斯本没有错,一切都来源于奥黛尔的动摇。

  人物:Part 1:塞巴斯蒂安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将他放在最前面,他是这本书里最少出现的角色,但他又是奥黛尔整个梦境的掌控者。莫菲、白骑士、菲比特其实都是他的化身。塞巴斯蒂安是梦境的掌控者,一百年前因为打赌的失败做了D的管家。不知什么原因他吸了奥黛尔的血,将沙粒放入她的伤口,使奥黛尔进入了她自己的梦境,或许这也是奥黛尔坚持要见D的代价吧。我不想去评说他的善恶,因为他的性格很难简单的说明,他和D之前一定还发生了什么。他化身莫菲利用奥黛尔对D的猜疑不信任让她在自己的梦境中越走越深,难以自拔。塞巴斯蒂安什么都没有做错,要说就只能说奥黛尔人性的一面过于强烈,在我心中他永远都是那个拥有湖蓝色双眼的贴心管家。

  art 2:D

  在奥黛尔的梦境中D是一个背叛了她的人,他与莫菲的种种亲近,他没有杀掉自己的猎物,他莫名在白天打扮,他对奥黛尔的疏远都是奥黛尔不能容忍的。她想要报复D想要杀了莫菲,于是她进入了自己的第三层梦境。在这层梦境中没有D,因为她恨D,但事实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当她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当梦境之城将要崩塌时,D不顾自己的安危进入奥黛尔的梦境中帮助她,帮助她找到真实的自己。这一切的一切yomi早在地铁站就给了我们预示,那个宁愿牺牲自己保护黑女王的黑骑士,其实就是D。D对奥黛尔的爱是浓烈的,只是他还不善于表达,不需600年的等待去证明,只是一句在梦境倒塌时的承诺【他的灰眼睛穿过整个世界沸沸扬扬的沙雨看着我的眼睛,他清晰地对我说,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就足以证明了。其实D才是最爱奥黛尔的人,我最亲爱的黑暗王子德库拉伯爵。

  art 3:罗伊

  很多人说罗伊也是墨菲斯的化身,可我并不认同。罗伊只是奥黛尔梦境中臆想出来的完美伴侣的形象,是她想象中的D,只不过这个“D”在墨菲斯的控制下阻挠奥黛尔去图书馆,阻挠她找到通往现实的牛角门。在奥黛尔的梦境中罗伊永远不会背叛她,罗伊心里装的只有她,只有罗伊才会在生活中关心她。她把罗伊当做梦境中的精神支柱,她的救命稻草,这恰恰也是最危险的,因为她会逐渐忘记了D,忘记了D她将不可能回到现实,罗伊的存在是奥黛尔越陷越深的主要原因。不过,婚礼那天罗伊并没有守住自己最后一丝优雅,他对奥黛尔说了不,这也使奥黛尔最终发现了这一切。罗伊站在象牙门前试图挽回这一切,可奥黛尔还会相信他吗?

  art 4:奥黛尔

  对于这个人物能写的有太多,我就简单的写写吧。yomi在《闪耀》这本书中是将奥黛尔当成一个普通小女孩来写的,她对D的猜疑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基础。如果说墨菲斯将奥黛尔囚禁在梦境这个圈子中那么是奥黛尔自己亲手在其中筑上一堵堵的高墙,将原本空阔的地方搞得如迷宫般的错综复杂。本书一开头就是奥黛尔的梦境,在梦境中D背叛了她,她背叛了D,她渴望重新开始,于是她亲手将自己推入第二个梦境;在第二个梦中她还没有出发去伦敦,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可这样的梦注定不能长久,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进入了第三个梦境;这个梦境是对第一个的延续,在梦中她杀了莫菲,像吸血鬼一样。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塞巴斯蒂安要往她的饮料中加血,并告诉她血是必须的,她很惊恐,想离开;于是镜子带她来到了第四个梦境;在这个梦境中她将与罗伊结婚,这个梦境相当的长,但也就是这个梦境让奥黛尔醒悟,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事先排练好的舞台剧,自己只是那台上的牵线木偶。她想要走出自己的梦境,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足够坚强,并试着操控自己的梦境,她不想让墨菲斯得到自己的眼睛,当然,最后她成功了。跨过了万千梦魇的沙、穿越了梦境的门扉,经历磨难的她终于与D结婚了。可灾难就会离她远去吗?她们的绑手礼仪式受到了薇拉的破坏,是福是祸,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奥黛尔会变得更加坚强。

  Yomi在书中以盗梦空间似的情节不断冲击我们的思想,罂粟花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整个行文都透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在书中将我们带入中世纪欧洲的殿堂,让我对吸血鬼有了不同的认识。如果我在我的言语之中有任何违背了yomi在创作中的原本思想,那么请原谅,我只是浅薄地写出了一些我个人真实的感想。

  《天鹅·闪耀》读后感(八):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天鹅·闪耀》书评

  他们面容苍白、举止优雅,他们惧怕阳光、他们永恒存在,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但又最可悲的生灵,他们是吸血鬼。在安妮·赖斯的笔下我认识了这样一种不为人们所承认的生灵,并在安妮的带领下走进他们的内心,渐渐爱上他们不能自己。从最初的电影《夜访吸血鬼》到现在厚厚一叠的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吸血鬼文化的了解也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自己也成了一名哥特。在《天鹅》系列之前我一直认为安妮的The Vampire Chronicles是吸血鬼文学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随着暮光的热播,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吸血鬼热,但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这个系列的电影,也不喜欢同学们一聊到吸血鬼就告诉我罗伯特·帕丁森很帅而不是波里杜利的《Vampyre》是吸血鬼小说的鼻祖。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孤单的哥特,直到加入了yomi的联盟认识了许多跟我一样的人。在刚从联盟上得知yomi的新书《天鹅·光源》将要出版时,其实我是很不看好这本书的,毕竟中国作家由于生长环境、历史环境等因素,写出的吸血鬼小说总会给人带来不伦不类的印象,所以我并未去关注这本书。直到那次出国前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我在书店买下了《光源》,在飞机上打开,四个小时的航程,四个小时的阅读,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可能由于yomi长期生活在国外,她的文笔至始至终都有一种强烈的翻译感,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最适合哥特小说的,回国后我马上去书店买了《闪耀》才发现《光源》只是庞大乐章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说了那么多才说到了《闪耀》不知是否有离题之嫌呢?但我真的觉得《闪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还不是我拙劣的文笔所能够描述的,它带给我的震撼甚至超过了The Vampire Chronicles(当然我并不否认安妮在哥特文学中的巅峰地位),它成为了我心目中又一难忘的小说。刚读完这本书时脑海里是无可遏制的乱,一个梦套着另一个梦,环环相扣,奥黛尔甚至不能醒来。再读一遍,将错综复杂的线索理清,心中满满的全是对D和塞巴斯蒂安的恨对奥黛尔所经历的一切的同情。可我不相信yomi会忍心将她如此喜欢的墨菲斯塑造成恶魔的形象,事情一定还有回旋的余地,我第三次读了那本书,这次感觉完全不同,墨菲斯本没有错,一切都来源于奥黛尔的动摇。

  人物:Part 1:塞巴斯蒂安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将他放在最前面,他是这本书里最少出现的角色,但他又是奥黛尔整个梦境的掌控者。莫菲、白骑士、菲比特其实都是他的化身。塞巴斯蒂安是梦境的掌控者,一百年前因为打赌的失败做了D的管家。不知什么原因他吸了奥黛尔的血,将沙粒放入她的伤口,使奥黛尔进入了她自己的梦境,或许这也是奥黛尔坚持要见D的代价吧。我不想去评说他的善恶,因为他的性格很难简单的说明,他和D之前一定还发生了什么。他化身莫菲利用奥黛尔对D的猜疑不信任让她在自己的梦境中越走越深,难以自拔。塞巴斯蒂安什么都没有做错,要说就只能说奥黛尔人性的一面过于强烈,在我心中他永远都是那个拥有湖蓝色双眼的贴心管家。

  art 2:D

  在奥黛尔的梦境中D是一个背叛了她的人,他与莫菲的种种亲近,他没有杀掉自己的猎物,他莫名在白天打扮,他对奥黛尔的疏远都是奥黛尔不能容忍的。她想要报复D想要杀了莫菲,于是她进入了自己的第三层梦境。在这层梦境中没有D,因为她恨D,但事实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当她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当梦境之城将要崩塌时,D不顾自己的安危进入奥黛尔的梦境中帮助她,帮助她找到真实的自己。这一切的一切yomi早在地铁站就给了我们预示,那个宁愿牺牲自己保护黑女王的黑骑士,其实就是D。D对奥黛尔的爱是浓烈的,只是他还不善于表达,不需600年的等待去证明,只是一句在梦境倒塌时的承诺【他的灰眼睛穿过整个世界沸沸扬扬的沙雨看着我的眼睛,他清晰地对我说,我会在梦境的另一端等你,我保证】就足以证明了。其实D才是最爱奥黛尔的人,我最亲爱的黑暗王子德库拉伯爵。

  art 3:罗伊

  很多人说罗伊也是墨菲斯的化身,可我并不认同。罗伊只是奥黛尔梦境中臆想出来的完美伴侣的形象,是她想象中的D,只不过这个“D”在墨菲斯的控制下阻挠奥黛尔去图书馆,阻挠她找到通往现实的牛角门。在奥黛尔的梦境中罗伊永远不会背叛她,罗伊心里装的只有她,只有罗伊才会在生活中关心她。她把罗伊当做梦境中的精神支柱,她的救命稻草,这恰恰也是最危险的,因为她会逐渐忘记了D,忘记了D她将不可能回到现实,罗伊的存在是奥黛尔越陷越深的主要原因。不过,婚礼那天罗伊并没有守住自己最后一丝优雅,他对奥黛尔说了不,这也使奥黛尔最终发现了这一切。罗伊站在象牙门前试图挽回这一切,可奥黛尔还会相信他吗?

  art 4:奥黛尔

  对于这个人物能写的有太多,我就简单的写写吧。yomi在《闪耀》这本书中是将奥黛尔当成一个普通小女孩来写的,她对D的猜疑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基础。如果说墨菲斯将奥黛尔囚禁在梦境这个圈子中那么是奥黛尔自己亲手在其中筑上一堵堵的高墙,将原本空阔的地方搞得如迷宫般的错综复杂。本书一开头就是奥黛尔的梦境,在梦境中D背叛了她,她背叛了D,她渴望重新开始,于是她亲手将自己推入第二个梦境;在第二个梦中她还没有出发去伦敦,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可这样的梦注定不能长久,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进入了第三个梦境;这个梦境是对第一个的延续,在梦中她杀了莫菲,像吸血鬼一样。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塞巴斯蒂安要往她的饮料中加血,并告诉她血是必须的,她很惊恐,想离开;于是镜子带她来到了第四个梦境;在这个梦境中她将与罗伊结婚,这个梦境相当的长,但也就是这个梦境让奥黛尔醒悟,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事先排练好的舞台剧,自己只是那台上的牵线木偶。她想要走出自己的梦境,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足够坚强,并试着操控自己的梦境,她不想让墨菲斯得到自己的眼睛,当然,最后她成功了。跨过了万千梦魇的沙、穿越了梦境的门扉,经历磨难的她终于与D结婚了。可灾难就会离她远去吗?她们的绑手礼仪式受到了薇拉的破坏,是福是祸,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奥黛尔会变得更加坚强。

  Yomi在书中以盗梦空间似的情节不断冲击我们的思想,罂粟花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整个行文都透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在书中将我们带入中世纪欧洲的殿堂,让我对吸血鬼有了不同的认识。如果我在我的言语之中有任何违背了yomi在创作中的原本思想,那么请原谅,我只是浅薄地写出了一些我个人真实的感想。

  《天鹅·闪耀》读后感(九):Odile's Choice

  关于塔罗的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人说它源于吉普赛,也有说源于埃及或希伯来,更有说是源于中国的。

  而恒殊说大阿尔克纳乃是的22位神灵,圣杯、权杖、钱币、宝剑则是四大家族及其手下的人类爪牙,他们构建了等级森严的吸血鬼帝国。

  第一次知道恒殊是在几年前看到了她的《吸血鬼考》,当时便记下了yomi这个名字,之后知道了她是吸血鬼联盟(中国)的发起人,而她本人在英国留学,并且是大英吸血鬼联盟(Vampire Connexion)和伦敦吸血鬼集会(London Vampire Meet-up)的正式会员,活跃于伦敦各个歌特社团、酒吧和俱乐部。看到这些时作为从小喜欢吸血鬼文化的我来说别提有多羡慕了。之后便在吸血鬼联盟(中国)的论坛注册,买过内部刊物三本,可惜当时第一期已经绝版了。

  其实刚开始只看过恒殊的很多评论及介绍性的文章还不知道恒殊自己也有进行吸血鬼小说的创作,后来在论坛的死亡卷轴板块中看到了那个二十二长老书的子版块,才知道了那是女王创作的一个吸血鬼小说系列。但当时对于国人写的吸血鬼小说还是怀有着不信任感,我不得不说没有西方的底蕴却写西方的东西是很难写好的,就像西方人很难写出有东方味儿的东西一样。

  最后还是出于好奇去看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完全沉浸在了恒殊构建的这个吸血鬼世界中。崇尚唯美主义的恒殊笔下的吸血鬼象征着美,继承了Anne Rice开创的现代吸血鬼的优雅细腻,但却没有了那种痛苦与挣扎,恒殊的吸血鬼们是艺术家,是唯美主义者。

  吸血鬼因其长久的生命往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吸血鬼小说经常与历史相联系,恒殊的《二十二长老书》亦是如此,虚幻的事物通常只有在真实的人类历史中才显得生动,恒殊深谙欧洲历史与文化,因此驾驭能力相当高超,仿佛整个欧洲的历史长河就是在她眼前画卷,而她将自己笔下的角色精心的布置在这幅画卷中,你只有细心去看才能发现这些隐藏其中的异类。但恒殊又不像Anne Rice那样将史料堆砌以显示自己的渊博,而且恒殊的笔触更加的男性化一些,不若安妮阿姨那般啰啰嗦嗦。恒殊的吸血鬼小说也并非如以往看到的大多吸血鬼小说一样基本从吸血鬼的角度出发讲述的也多是这些吸血鬼之间的感情纠葛之类,她的小说虽是吸血鬼小说,吸血鬼通常作为主角,但大多时候描写的是人,描写的是人的历史,吸血鬼常常作为局外人游走于人类的争端之外,冷眼旁观,只是他们会时不时的出现在其中,因为那人类的历史恰巧和他们的历史产生了交集。

  在最初看过该系列的几部已完结与一部为完结的小说之后我便去找了恒殊其他的小说来看,之后我发现恒殊不仅擅长于描写历史,写起背景设定在现代的小说时也充满了时尚感。其短篇系列《深夜猎食者》便是这样的,该系列与之前的历史小说不同是惊悚小说,系列围绕着奎因和茱莉这对年轻的吸血鬼恋人展开,出场的人物除了在这两人身边的人类外还牵扯了一些强大的吸血鬼,其中包括三位血族的长老,而其中隐者长老泽拉便是奎因的造就者,泽拉是《炼金术士》的主角,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人物,因为这个原因我也很喜欢奎因,当然喜欢奎因的原因还有他那David Bowie扮相以及乐观开朗的性格。这个系列中我最喜欢的是《所罗门的钥匙》和《茱莉的新房子》这两篇。

  天鹅系列是我最后接触的,而这个系列才是恒殊最早写的。最初看两部《盗版天鹅湖》并没有想到这个系列的人物会和恒殊其他的系列有联系,虽然也出现了吸血鬼,但这只实在太出名了,和之前看的系列里的小人物吸血鬼不一样,而且虽然背景明显是古代,但不像之前的历史小说一样,这部看不出明显的时代,就像是所有童话的那种模糊了时间和国家的感觉,而这个系列本身就是童话改编,我知道恒殊还改编过其他一些童话,出版过《盗版童话》这本书。

  之后我便写了《二十二长老书》的介绍,在百度添加了词条,还在百度上开了贴吧,并且向周围喜欢吸血鬼的朋友推荐这部小说。

  去年《威尼斯之石》终于出版,之后《盗版天鹅湖》第三部作为天鹅系列的第一部以《天鹅 光源》的名字在最世连载,很高兴更多的人能够读到恒殊的小说。

  因为以前恒殊把这一部发在论坛上过,后来因为要连载而删掉,但我已经把它存下来并看完了,这一次恒殊变换题材写了爱情小说,再一次的证明了她的写作功底与驾驭能力。并且这说明了她的吸血鬼系列设定确实很宏大,不拘泥与一种题材。这也印证了她的愿望是希望人们在提到吸血鬼时不止想到Anne Rice与Dracula,还能想到她的设定。单行本发行后,我马上去买了,书拿到手里后感觉和之前的《威尼斯之石》完全不一样,不愧是最世出品的,书的质量要好上几倍啊。展翅的黑天鹅火漆印章各种美啊,同样美的还有Pete华丽的手写体。关于“翻译腔”我之前竟然从没见过这个词。。。而我喜欢恒殊的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觉得她的文让我读的非常顺畅,而不像读其他国内的小说那种很文艺的强调,仿佛一开始就为全文奠定一股忧伤气息一样,每次读几行我就读不下去了,当然也许还有个原因就是我看的书十有八九是翻译的。

  翻开第一页那张奥黛尔的iPod播放列表中耳熟能详且风格迥异的乐队名称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不再是那些有距离感的不熟悉的历史(当然恒殊的历史题材小说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回到了现代,回到了大都会之中。开篇一句“伪善的读者,我的同类,我的兄弟!”出自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第一首《致读者》的最后一句。而魔鬼先生的自我介绍是否让你感觉到亲切的似曾相识感,想起了什么人,是的,就是Lestat那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金发吸血鬼。书信体是向《Dracula》致敬,同时也增强了代入感,尤其是用了当下流行的博客这一媒介。之前说过恒殊写现代背景的小说很时尚,在这部天鹅系列中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就仿佛我们跟着恒殊一起去英国旅游,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流行趋势。我一直觉得恒殊其实写的不仅仅是吸血鬼小说,而是她人生经历与那些所有她所喜爱的事物,这个系列就是关于天鹅,芭蕾,还有恒殊非常喜欢的Adam Cooper,我相信这就是魔鬼先生姓Cooper的原因。看这一部的时候正好是我看完前两部《盗版天鹅湖》之时,所以我很顺畅的接上了前两部。看完这一部我才发现恒殊确实要构建一个庞大的吸血鬼世界,虽然因为看过前两部的关系我一开是知道这部是要描写转世的奥黛儿与德库拉的爱情,但我没有想到她引入了众多她之前小说中的人物,并且德库拉也是长老之一的战车,但是我想到恒殊是绝对不会安于写一般的爱情小说的。这一部最让我感到惋惜的是魔鬼先生的死,喜欢他的黑色幽默,在女主角一个劲儿的说着D是多么的完美时,他的博客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笑滑稽的吸血鬼形象,这不同于大多数爱情小说单方面从女主角那里了解信息,而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D,而这样的D更加真实。最后提一下跑龙套的朱利亚诺和西蒙娜塔,在那个大坑《炼金术士》中出场的钱币国王与钱币王后在这里又一次的出现真是让我小小的激动了下啊。而且德库拉这么有钱竟然是贷的款。。。

  写了这么多,其实下面才是《天鹅 闪耀》的书评。。。不像《天鹅 光源》我在书出来前就看过了,这一次完全没有任何剧透了,8月1号之前一周左右就在卓越下单了,但是书到手里还是等到8月后了,早前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一部与梦相关,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前段时间大热的《盗梦空间》与我觉得更好的一部讲述梦的电影《穆赫兰道》,当然还有Neil Gaiman的《Sandman》这也是恒殊之前微博提到过的,恒殊是个Gaiman粉,而我是个口口声声称喜欢Gaiman但其实没看过几部他的作品的伪饭,这部《Sandman》我去年曾看过网上唯一能找到的前13卷汉化版,也因此迷恋上了“梦”与他姐姐“死亡”,这部漫画时空跨度很大,从古代到现代,穿越各种文化,现实与虚幻,各路神灵鬼怪,超级英雄与凡人都参与了这场悲喜剧的演出,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把75集都看完。看《闪耀》之前我猜测这个故事和哪一个我看过的梦的故事相似,也猜测着里面的Sandman会是谁,可当我开始看时我想的却是《Doctor Who》第五季第七集Amy 's Choice,这也是我这篇评论题目的由来,奥黛儿和Amy一样困在两个梦境中,分不清哪一边是现实哪一边是梦境,而事实是两边都是梦境,但恒殊并没有让我们很容易的就看出这一点,而是将一边写的更加真实,而那另一边到确实像是梦境,跳跃式的生活,总是大段的记忆空白这又让我想起了《Doctor Who》第四季第九集Forest of the Dead中的Donna的遭遇,只不过那不是梦境,而是电脑程序之中,恒殊对《Doctor Who》的喜爱从《光源》中那只叫K9的狗就能看出来,而这更证明恒殊善于从各方面取材,使得她的小说抛开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有很多的文化,历史,地理知识可看。而塞巴斯蒂安这个腹黑管家(用这个名字难道真的和《黑执事》有关?)竟然是梦魔,这一点实在是完全没有猜到啊,不晓得以后他会以怎样的形式登场,而且他的目的究竟何在。德鲁伊式的绑手礼的描写瞬间让我们逃脱了喧嚣的都市置身于自然母亲的怀抱,恒殊果然没有写那种花很多钱的俗气的豪华婚礼。薇拉最后的出场留给了下一部一个很大的悬念。很想看命运之轮长老与苏菲奶奶的故事呢。

  看完这一部的感想就是我相信恒殊完全有能力给我们展现一个从未有过的吸血鬼世界,而这个世界中不只会有吸血鬼,还有天使(在《威尼斯之石》中有出场。)与魔鬼以及各路神灵的出场,我相信她有能力写好有着如此庞大设定的系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鹅·闪耀》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