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之生死與共》是一本由桔子樹著作,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38,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麒麟之生死與共》读后感(一):求换掉书封面图和出版社。这是盗版书!!没授权的!!
求换掉书封面图和出版社。这是盗版书!!没授权的!!
桔子在微博上说过多次了。麒麟授权出版的只有天雨流芳工作室一家。
就是因为这些盗版书,给桔子惹了多少麻烦!简直了~
本来做个人志就很辛苦,这些人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真是太讨厌了!
《麒麟之生死與共》读后感(二):生死与共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生死与共》了。圣人有云:温故而知新。这话当真没错。
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是冲着耽美去的,甚至都不知道有前传,就那么草草地看完了,有很多不甚明了的地方,但是因为急着看结果,所以没有在意。
第二次是转头回去看了前传以后,觉得如果直接进入《快乐人生》的部分未免有些突兀,于是又看了一遍。但是因为之前已经看过一遍,所以这第二次读也只是起了一个提示性的作用,算是为看《快乐人生》做一铺垫。
直到这第三次读。我从《与子同袍》开始重读一遍。我发现很多在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理清楚的问题现在都有了答案。
我一直不知道队长和榛子到底是怎么在一起的,好像就那么稀里糊涂地。也不知道队长是怎么喜欢上榛子的。
榛子在误饮了队长的伊力特酒原后,酒醉之下强吻了队长。队长这才明白过来陆臻看他的眼神到底是哪里不对:那是多么熟悉的目光,他曾经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我觉得这一表达实在是出神入化。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搜肠刮肚地想词语描述陆臻那含情脉脉,欲语还休,含蓄委婉的眼神,但是桔子大大只用了一句话就瞬间秒杀一切苍白无力的描述:陆臻看队长的眼神分明就是队长在镜子中看到的他自己的眼神啊!而那个时候,队长是在想着榛子啊!这样就对了,相爱的彼此,眼神就是一样的啊。
《麒麟之生死與共》读后感(三):不负如来不负卿---也谈国家,也谈爱情
差不多用了一个礼拜,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看完了,期间有感想也憋着没发,差不多可以凑成一片长评了。
对于一个讨厌长篇,不知道故事结局就不能睡觉的人来讲,这本书是个例外,太长以至于不能一次读完,但是它真的让我很激动。它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类型,那个世界是我从来没有探索过的,在军队里的人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喜忧嗔骂,他们的忧国忧民,这比我上无数节思修马哲什么的都有用,我的民族归属感来自中国,当然我既不能获诺贝尔,也不能进政协,甚至我也不是党员,但是我被这个国家的军队保护,以后等我赚钱,我会成为这个国家的纳税人,而我深爱这个国家,希望她越来越好,也允许她发生一些错误,那就足够了。
我一直以为作者是个男的,还是个有血性的.百度之后发现是个女的,所以震惊之余我真的有点开始盲目崇拜了,这是怎样一位伟大的女性,不说别的就这气度,就值得我把这书多看几遍。
麒麟不光有战争,还有感情。虽然开始的时候跟士兵突击挺像,但是文字永远比影像来的精彩,让喜欢吃冰棍看韩剧的我,都有些热血沸腾,产生了一种我为什么不是个汉子的惋惜,不要问我为什么不做女兵,在中国到底有几个女兵是用来作战的?上帝给了男人和女人一样的权利,却没有给他们相同的体魄,各种身体素质的比拼,女人永远都不如男人,可战争却不会因为你的性别而对你格外宽容。没当过兵的男人不一定不伟大,但当过,尤其是想着当兵王的兵,都是值得尊敬的。
所以现在我要说一下陆臻和夏明朗的爱情了。讲到同性恋我就会开始想到歧视的问题。最近开始我真的不希望把自己叫做腐女,这个词太戏谑,我认同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感情,以异性恋的身份,我想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认同。作者对把陆夏的感情删去后出的那版铁血版的麒麟说的那些话让我挺难受的,她说,她以前像个傲慢的战士,如果你歧视Homo,那么,你必然是无知而狭隘的,所以请从我的世界滚开,我不会接受与你的任何合作与交往。后来经过种种,她发现真实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好即坏,有很多时候观念的问题与人品不是那么相关。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吃香菜,就是不爱喝羊汤,可是香菜和羊汤又有什么错呢。我一直对自己为什么那么热衷同性恋而疑惑,我又不是同性恋,我为什么对它那么关注,最近我觉得我想明白了,我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在劣势,他们是与众不同的,而且目前不为大多数人理解,这种羡慕有点无理取闹,不过一段不能靠法律,不能见光,甚至身边的朋友也不一定能祝福,只能靠彼此之间的感情来维系的关系,应该会更纯粹。而对歧视的看法,我应该跟作者当年的想法是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后的事那就等以后再说,现在的我甚至不能对世事看得透彻,怎么能要求我有看透世事后的宽容。
就谈陆夏爱情本身,我觉得他们的恋爱方式简直就是范本了,现实里怎么可能出现,两个人永远沟通无障碍,你有问题我理解,我有问题你宽容,在我需要的时候,你永远在那,你疲惫的时候,我永远第一个给你个温暖的怀抱,怎么可能找到一个那么契合的人,怎么可能在那些关键的时刻你都在。我质疑是因为我没遇到,但我相信爱情本身,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带走的只能是感情,我希望有一天世界可以温柔的对待我。
《麒麟之生死與共》读后感(四):差点把我掰弯的小说
17年春节期间,因为实在太无聊,所以又看了一遍麒麟。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高三临近高考的时候。同桌是个超级大学霸,所以高考复习并不像我那样水深火热。自习时她就会拿出手机看麒麟。
同桌是个很爱装逼的人,或者说是个很爱吐槽的人。而我,正好,是个充楞的人。所以,同桌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听进去。那个时候她说,她想考国防科大,她从没有像今天(高三)一样这么爱国,她要每天跑步,减肥。她要把视力表背下来!我听进去了,嘴上说着鼓励她的话,你成绩这么好,肯定可以的。心里却没有任何感触,哦,我去复习了,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一本呢。那个时候她一定在看《与子同袍》吧!
离高考只有43天的时候,那是个周六的晚上。那天不用上晚自习。但我还是会去教室里复习。那天我到教室,同桌和另一名女同学准备放电影,黑板里装着一部好大的电视机,把教室灯一关,电影院的氛围就出来了。我问她们,这是什么电影,同桌说:“女同。”
女童???
我怀着考试前做坏事的激动的小心情,坐在同桌旁边,一起看电影。
然后看到一半发现不对劲了!不是女童吗,为什么是两个成年妹子?两个妹子在床上搂搂抱抱,为什么第二天其中一人的胸部会有红印?为什么两个人的气氛忽然冷了?为什么两个妹子忽然接吻了?为什么一个妹子的手要伸进另一个妹子的裙子里?所以我看的是什么?
强烈的不安和犯罪感,让我不禁抱着我同桌的腰,把头埋进她的胸里。同桌我看到了什么?我这个人品优良的好孩子怎么能看这种东西!我要死了要死了要死了。
那个时候同桌一定在看《生死与共》吧!
在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日子里,同桌每天都给我推荐《麒麟》这本书。当然,是夹杂在《三体》、《时间简史》等这些书里一起推荐的。我说我会看的,会看的。
同桌还会给我讲什么是同性恋,说好多人不能接受blablabla,总之就是说得我对同性恋都无感了。
上大学的第一天,我的第一个计划就是,看《麒麟》。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网络小说,也是我看的第一本耽美文。对我来说,太长了。长得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看完这本书。所以,我没看懂。是的,我没看懂,我这个猪!我只知道这是两个男的在谈恋爱!我以为除了这个,其实就是一篇很普通的军旅文。我看完《与子同袍》的时候我也激情澎湃,想要参军。看后面几部的时候完全没看懂。因为我对男性的身体部位的了解程度,仅限于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和初中生物书上的图片。可是初中生谁会仔细看那上面的图片啊!!!
所以这一次看完,我才发现,原来是篇小黄文。。。
我看完这本书后,正好是大二的圣诞节。平安夜我去了同桌的那所大学陪她一起过。可能没有太懂同性恋是怎么回事的我误会了吧。我以为我喜欢上同桌了。
大三时我对明恋了9年的男神表白,男生说他有女朋友了。我就在网上抱怨了好一阵子,同桌忽然给我表白了。我想说,如果男神知道我放弃他了,会不会记起我的好呢?我想说,我的性启蒙就是一部《指匠情挑》啊,我会不会真的喜欢我同桌呢?我想说,我会不会是潜意识里喜欢女生,所以才强调我明恋男神这么多年呢?然后我就答应了。
同桌向来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我刚答应,她就想宣告全世界了。我还没缓过来呢,她就已经做好她父母的思想工作了。啊,我意识到我闯祸了,所以答应了不到一周,我跟同桌说,我能不能赖掉。同桌啥也没问,同意了。
欸,从此同桌就再也不理我了。也不是不理,只是,没有以前那样了。我问她问题,她会回答我。我跟她打招呼,她会回我。但是一群人在一起,说到了我们能get到的点,我冲她笑,她不会理我了,她会移开视线。
现在我通过大学四年里看的漫画、小说、动漫、段子,知道了h无处不在,只要你想象力丰富,没有什么是不能污的。。。所以大学快毕业了,我还是单身狗。男神和他的女友找到了同一个城市的工作。同桌也找到了男朋友。
《麒麟之生死與共》读后感(五):不战而屈人之兵
《麒麟》By桔子树
五部小说一起看下来,这是我看得最久的了。借上下班和周末空闲的时间,看了半个月,久得我有些烦燥。看的还是未完整版的,战争之王这部缺失了非常多,感谢万能的度娘让我把剧情给补回来了。完整版虽然能找到,可是已经不想去补看了,也许等我哪天书荒了会去补看,但是现在…实在是看太久了。
第一部,《麒麟.与子同袍》。
这一部的主旋律是陆臻少校进麒麟,选拔,训练,暗恋队长。这部有太多作者自己的主观色彩,两主角内心独白过多,过于想表现而显得矫柔造作。
这一部的夏队没有闪光点,傲慢残忍,所展现出来的形象是负面的。所以作者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来维护正面形象。
陆臻像所有军事电视剧、小说里的刺头那样,前期反叛处处与教官作对,后期被点醒知错能改。他活得爱恨分明,潇洒肆意。
缓缓打开的大门,窥视到中国军人最理想化的一角。不知道真实特种部队里的训练有没有小说里的强度那么大,那些训练内容不管哪一项我都觉得像要了老命。真的有那么一群人能完成这样的训练吗?
第二部,《麒麟.生死与共》。
队长对陆臻爱情的苗头在上一部已经发芽了,而在这里,陆臻大胆表白,却惨遭拒绝。本来觉得这不符合走向,两情相悦怎么会拒绝,难道是走狗血路线?看下来才惊觉这才比较现实,不考虑后果非要在一起是理想。虽然最后在一起了,却不狗血,所以,这是小说嘛。
这里写了两种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一种是像徐小花那样的对同性有较高包容度的直男(暂时的直男),一种是像方进那样直得不能再直的,硬掰都掰不弯的,伪恐同?(这里得加个问号,事实证明方进同志还是可以接受的)
前者对自己好友的出柜能坦然接受,后者觉得恶心之极行为激进。作者重点描写后者的态度,自从得知陆臻和队长在一起后,不管陆臻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是不顺眼,在自己眼里是玷污了这个世界,恨不得把他们拆开打散掰直,充满恶意。
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人。同性恋有什么错?非得以有色眼光去看待?!
第三部,《麒麟.快意人生》。
这一部是比较轻松的,抗寒潮,见家长。只是不能以伴侣的身份见家长有些遗憾,挺现实的,上一辈的人对自己的孩子爱上了同性大多是不能理解的,先瞒着总比公开要好。
队长的形象通过前一部和这一部的塑造已经非常立体了,无所不能的老流氓,风骚帅气。这样一个人,已经超现实了,果然是只有小说里才有这样的人物。很喜欢这样一个人,要我是男的也会被这样的人掰弯,更何况是陆臻这个纯Gay呢。在一起真好,在一起真好,在一起真好。
第四部,《麒麟.兵天血地》。
这一部对军备的描写太多了,刀、枪、坦克、飞机、通讯…我全都看不懂。完完全的军事白痴啊。不由得感慨,作者实在是做足了功课,军事迷?还是女生啊!
哦,原来还是《士兵突击》的同人文…不爱军事题材的我也想去补剧了。
这里的陆臻差点就死去了,方进说“臻果儿要是没了,队长就真的什么都没了”,现在想起还是泪目。真有那么一群战士,不惜用生命竖起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危险挡在外面。所以我们能安安心心地学习,上班,逛街,玩耍,睡觉。
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抱怨这个国家这不好哪不好呢?我们的生活不是一天比一天好吗。
第五部,《麒麟.战争之王》。
《战争之王》这部很长,实体书把这部拆成三部分,一部是海外护航,一部是在非洲喀苏尼亚解救人质遭遇巷战,还有一部是我没看的(不完整的txt啊~)队长被俘,阿泰牺牲≥﹏≤
这里描写的是战争,真枪实弹硝烟四起,下一秒不知道谁会死去的战争。
我们这一辈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真正领教过战争的残酷,当然也不想有这种机会去领教。中心思想是反战,当年钓鱼岛事件舆论主战,大家都觉得应该给他们一点教训,让世界见识我国的强大。可是战争并不是明智的决定,钓鱼岛离内陆远,补给线长,真打起来谁能保证不吃亏呢。没有到非战不可的时候为什么要战?和平年代外交手段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番外里有一句我非常认同“最好的抵抗是威慑,最强的战略是拒敌于国门之外,最高明的战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争往往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世界和平才是主旋律。
好可笑,上学那会虽然看过孙子兵法,对军事方面完全没有进行过思考,看看新闻也只是过眼就忘。却是这样一部小说引起了我对战争的思考,还有之前看的《杀破狼》和《乱世为王》,这些书都有提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不战而屈人之兵”。
世界和平的心愿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麒麟之生死與共》读后感(六):读书笔记——麒麟——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尝试真爱
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尝试深爱
第一次读《麒麟》是在2010年,被深深吸引。
特意去上海博物馆去找陆臻的盘子,在找到那只“粉彩的蝠桃盘子”的时候,无比欣喜的拍照,上传贴吧;自然很顺便的,也找到了队长看中的“双耳瓶”。
然后和上海的一个同学吃饭时说:陆臻,1982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某大学的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母亲是育才中学化学老师,十五岁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合训分流五年拿到三个本科学历,保研,海军陆战队……我那同学很吃惊:“这人是谁?”当时真是被这本书吸引到痴迷的程度,然后这几年,仍然反复的读,最近一次,是在昨天去上班的地铁里,我总是不断的,从这本书中寻找到力量。
但凡特别有人性的书,总是太现实太残酷,然而这本书没有,因为他们足够强大。我也是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人生:包括忍受残缺的生命,以及对快乐人生的追求。
只有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尝试深爱。只有深爱的人,才能够足够强大。第一次读《麒麟》时,一部一部的读下去,总在想:已经这么相爱了,还能再怎么相爱?然后在下一部,在遇到另外一些事情时,在心灵成长的同时,感情升华,抛却了一些执念,或者说找到了一些执念,然后真的能又再更爱一点。深爱原来是这么神奇的事情,包裹心灵,保护彼此。
或许我们没有队长强大,没有陆臻强大,不过我觉得,我们也会遇到像他们遇到的那些挑战,或许不是同一种形式,然后我们也会更加坚强和勇敢,对于自己的人生。如是我觉得:也许,是时候写一部长评了。
麒麟前传——如镜双生
陆臻和夏明朗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演习中,夏明朗一个人狙掉陆臻的一个排,然后在陆臻郁闷的找人时,坐在海滩的岩石上对他说:嗨,兄弟,有烟么?
那时的夏明朗刚从爱尔纳突击队训练回来,被称为爱尔纳的鬼魂。是他个人单兵的最强时刻。
三年后,夏明朗跟着严正为麒麟选训挑人,又遇到陆臻,陆臻以电子信息的专长通过面试,开始在夏明朗的队里参加试训。彼时陆臻刚升中校,夏明朗已经是麒麟的中队长,军衔上校。
试训时陆臻很看不惯夏明朗专制霸道的作风。坦白讲我还挺萌队长在试训的霸道的,那种邪性的坏,在陆臻义正言辞的说不合规则时,懒散的拖长声音说:“这是我地盘,我愿意啊。”陆臻很快识破队长是在试探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底线,以备随时可能临近死亡的危险。他虽然不认同,可开始觉得队长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他们着想的。夏明朗在给陆臻的选讯建议里写“有自己的思考很好,不过我的话还是要听”(这句我也很萌)。最后甄别选讯是否合格,是设计一个生死时刻。陆臻识破了队长的设计,认出了夏明朗。他说:“队长,你太大意了,竟然敢在我面前出现。”他说:“认出一个人,不一定是相貌,我认得你的身形、气场和气味。”所以,实际上这个生死时刻,队长并没有试出陆臻的弱点,也为第二部埋下了一个伏笔。
陆臻不仅是夏明朗遇到的学历最高的兵,做事也完全不一样。陆臻没有单单把自己当成士兵,而是站在和夏明朗并行的角度去看训练以及其他人,然后认同佩服或者不认同提出建议。夏明朗开始时惊讶,而后欣喜。他对陆臻说:你说的对,我看到每一个人,唯独看不到自己。所以,希望你不仅做我的兄弟,也做我的镜子。
如是,前传点题。而且我觉得,队长从那时候开始欣赏陆臻,从欣赏他的头脑开始。
麒麟正传——第一部生死与共
陆臻的性向是天生的。蓝田是他的第一个男朋友。还是想多说一下蓝田,因为最后番外里蓝田也没有再找到能够像陆臻一样深爱的伴侣。太早遇到是幸运,也是不幸。蓝田比陆臻大四岁,也是那种头脑很好的天才。他是陆臻爸爸的学生,所以很早认识陆臻,十四岁时陆臻把蓝田介绍给他的盘子,蓝田就笑着称陆臻为“我的小男孩”,这个欧式的称呼虽然有点肉麻,却饱含想求而未得的深情,期待和心酸,甜蜜和心痛。他们在陆臻十六岁时在一起,而后不久蓝田出国留学,大概分开的时间更长些。直到陆臻硕士毕业,蓝田想让陆臻回军区,呆在城市里,无论哪座城市都好,蓝田会立即回国。可是陆臻想呆在一线。并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多年的感情,人海中遇到个深爱的人那么困难。哪怕陆臻给个时间期限也好,可是陆臻从不说谎,而他那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不确定,不知道会在一线几年。我想后来,蓝田大概是灰心了吧。所谓感情总是两相包容,蓝田一味退让,又在异地,难免觉得孤寂以及不堪。有人说,如果两人能熬过彼此为事业拼搏的十年,就没事了。也许如此。不过想来,蓝田也是和陆臻一样细腻敏感的人,两个细腻敏感的人在一起,有时候是有点费劲儿。
夏明朗则在另一个极端。他气场强大,自带正压,擅于随时随地的潜伏和攻击,能看透人心,也自有能蛊惑人心的气质,陆臻觉得是:妖孽一般的存在。队长的优势还在于,陆臻开始时就对他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从第一眼见到开始。和蓝田的优秀不一样,陆臻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遇见夏明朗,时时刻刻感受着他的强大。就像有时候将一个人扔到朋友圈里,大家觉得这人就是just so so啊,但他在工作圈里就能迷倒一大堆人,一样的道理。陆臻一直喜欢头脑聪明、内心强大的人,所以被队长吸引,想要更进一步的关系。兄弟,已经很好,可是终究不是爱人。
夏明朗要接受陆臻没那么容易,本来队长是一枚直男,再加上办公室恋情,还是直接汇报关系,很挑战队长的人生观。夏明朗是先接受陆臻是不一样的存在,欣赏这个人,然后被诱惑。陆臻曾经问过队长为什么不结婚,因为以他蛊惑人心的本事,想找一个好姑娘并不难。队长叹息说:因为这种工作性质,假期太少,一年也见不上几面,自己最得意最自豪的事(军队的事都是秘密,更何况经常有绝密的任务)都不能让她知道;而手上沾了那么多血,她也无法理解,所以暂时不想。以后退了二线也许就变了呢。后来队长发现被陆臻吸引后,反问陆臻:“我该找个什么样的人?”陆臻笑说:“要不就找像黑子他们那样崇拜你的,无论你怎么哄骗他们、欺负他们都死心塌地;要不就找我这样懂你的,所以无论你做什么我都能理解;就是不能找半懂不懂的,明白一点又看不穿。”然后队长发现他其实和陆臻是两情相悦的,危险陡然升级,队长开始有计划的控制两人之间的关系。失控发生在一次缉毒任务,队长以一个人拖住五六十人的撤退,战斗中失踪。在哄陆臻离开他去联系大部队之前,队长和他表白说:我懂,所以你一定要活着,活着才有未来。在失踪了一个月后,在所有人都以为夏明朗已经不在时,夏明朗一个人越过边境回来。陆臻迫不及待的奔向他,可是等来的却是不予兑现的承诺。然后陆臻就爆发了,好吧你让我有了希望,然后又要打回原形,那么我不干了,辞职,说走就走。终于,队长意识到可能再也见不到陆臻时,觉得无法忍受,撕碎了陆臻的辞职报告,从了。第一部在这里戛然而止,王子牵住了王子的手,走向了幸福的生活。
陆臻说:队长,我们谈一辈子恋爱吧。
夏明朗想:小家伙,我这么破破烂烂的人竟然能让你这么高兴。
爱情中总是暧昧时最耐人寻味,心情会随着对方的态度起起落落,一个眼神胜过千言万语。两情相悦时对方在彼此的眼里总是恰到好处的好。陆臻当然是很聪明也很阳光的,骄傲而谦卑,于是连那些小矫情在队长眼里也那么可爱。夏明朗当然是很强大的,于是在绝密任务回来时面向窗外抽烟的身影就格外寥落,让陆臻觉得心疼。能够遇到相爱的人多么好,能够遇到相爱而真正懂你的人多么好,既然你现在这么高兴,那么就算以后有再多困难,想起今天的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麒麟之生死與共》读后感(七):仁慈,是死神的执照——《麒麟正传》读后感
遇见《麒麟》,是我读者经历的幸运。我不敢说凭寥寥的几点笔墨就能评说这部作品,只是想谈一谈我的感受。
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以文字为载体勾勒出千姿百态的故事,人物与情节。这些情节或千回百转,或扣人心弦,有的环环相扣,逻辑缜密,有的简洁明了却荡气回肠。而这些繁如星海的故事构想,全凭作者用他们的思维,见识,经验以及文笔来支撑。一部好的作品,内容上要能吸引人,情节上够合理,文笔要足够好,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而能做到这些,这部作品已经可以说相当成功,但是只有思想的高度才是作者最宝贵也最难以改变的,也是决定一部作品好坏的最根本原因。
《麒麟》很显然满足这些要求。
我第一次读《麒麟》的时候因为资源问题,只看了前三部,我最初的感觉仅仅是这本书挺有思想的,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关于信仰的问题,当时我自然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解读这些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思想和灵魂,只是单纯觉得写得好,至于到底好在哪,我也只能从文笔上来称赞一二。总之,第一次的阅读经历大概就只是让我认识了主要人物。当我之后阅读整本小说时,我惊奇地发现还有70%的内容我从未探索,所以当我读完完整的故事之后,才真正走进作者令人叹服的精神世界。
小说主要以两个站在人生顶峰的特种兵之间相知相爱,相互成长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作者极高的思想高度,意识主张,广阔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文章情节强大的控制能力。
如果把小说作为一个人,我觉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骨架,筋脉和肉。其中,故事情节是骨骼,它支撑着作品的行文;数条线索为筋脉,它们是作品的灵魂,是让整部作品活起来的关键;肉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贯穿全文不断深刻的爱情,另一个是它的字面意思,这些是作品最具感染力最丰满的部分。
按照作者桔子树的说法,小说第一部的启发来自《士兵突击》,但是后面的故事发展从中发散开来,从祖国东北冰天雪地里的无畏坚守,到西南三亚海水里的搏命深潜;从索马里护航夺船的强攻智取,到深入非洲大陆的磨砺蜕变。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绘制出不同的场景情节,让矫健的身影在每一个地方演绎出精彩。作者用她的文字带领着读者深入这群英勇无畏的特种兵的世界里,激扬青春,快意人生,令人流连忘返。这些是小说展开的基本,它把读者轻易地拉进故事里,来感受作品里更为可贵的精华。
《麒麟》的思想性是整本书的灵魂,作者巧妙地选择了两个合适的主人公,凭借他们的言语行为把想要表达的观点、理念、信仰娓娓道来。陆臻,有理想有信念,拥有敏锐的目光、开放的人生态度,颇自引为傲却从不以势凌人,绝对的怀疑主义者。他显然是作者刻画的理想的思想者的载体,他善于思考反省,作者很容易通过陆臻引出问题,通过陆臻的蜕变成长拓展思想的深度。夏明朗,强大,稳定,深不可测,拥有成熟的思想,深远的眼界,他是完美的化身。他在作者的笔下总能一语中的,总结,引申出问题的本质。夏明朗和陆臻思想上的相互交互,对立而统一,他们是作者的代言人,从表及里,又由繁化简,顺畅自如地引发一场场思维的碰撞,真理的探索。
我觉得文中最主要的一条线索是关于信仰的探讨,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陆臻的成长。作者最初对陆臻的设定是一个拥有崇高理想的人,他未经世事,相信绝对的正义,像一支新生的竹,笔直地刺破天幕。当他第一次在队伍里对着夏明朗怒吼说他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在训练场刚直地不肯弯曲下膝盖,夏明朗用一脚教会了他“必死者,可杀;必生者,可虏”的道理——只有珍爱生命并珍重对待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勇士;当他站在办公室和夏明朗争论着徐知着的去留时,夏明朗一遍遍地强调着他们忠于国家的共同信仰,想让他明白“只有无私的人,才真正无畏”;当他看到被战火残害的异国平民想要上前救助,夏明朗用愤怒的眼神和怒吼告诉他“我们的枪只能为国家而战!没有权利自己选择敌人”;当夏明朗握着他的手一枪打碎了曾经美好的信念,他终于不再执着于对与错,接受一个残缺的信仰,看清世界的黑暗并勇敢前行;当夏明朗在黄浦江的夜风中向他陈述在猎人学校里绝境般的经历,他才明白“因为懂得而慈悲,也因为懂得而强硬”;当陆臻坚定地走向冰原深处,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也就做到了无私无畏;当他站在舰首指着红旗对海默说“我们有自己的归属,我们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保护谁”,当他在救出夏明朗在直升机上坚定地说“我们都没有自己的敌人!我们是国家的武器”时,他也就真正做到了他硕士论文最后的那句话“仁慈,是死神的执照!”
不可否认,陆臻的成长离不开夏明朗的历练和指导。夏明朗对陆臻的帮助从来都只是陪伴,他让陆臻学会了很多,从来只是指出方向,让他自由选择。他亲眼看着陆臻白玉染血,一步步变成他期待的样子,甚至成长得比他想象中更好更强悍。他觉得心疼,曾经那个纯白无瑕的少年已经死去了,那个天真、热情、正直、善良的不可思议的孩子永远的消失了;他同时也觉得欣慰,那个燃烧着火焰的灵魂被大火烧掉了最轻最浮躁的部分,换上了铁做的筋骨。
小说对两人爱情历程的刻画同样非常细腻,陆臻夏明朗对于彼此的宽容,宠爱,相互的扶持,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些不同的因素相互交织融合,汇聚出了异常深厚的情感。
陆臻选择夏明朗,是因为他总是喜欢可以仰望的人,总是喜欢在思想上和他站在同一国度的人,那些人总是可以轻易地吸引他的视线,让他将灵魂和身体一并奉上。当他踏进了麒麟,他必然会将目光锁定在夏明朗身上:他们拥有相同的信念——忠诚祖国,他强大稳定,有卓越的思想深不可测,他温柔而幽默。而夏明朗会选择陆臻,同样是被他身上绽放的光芒所吸引:他拥有非凡学识的同时,却有一颗平和的心态,他永远乐观,永远都坚定真挚,充满了热诚,从不放弃理想,他干净清爽,充满着激情与生命力。所以,两个相互吸引的强大灵魂相遇,一切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陆臻对于他与夏明朗的爱情是宽容的,他可以宽容地接受夏明朗去结婚,他希望夏明朗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永远不必对他有愧疚,只要做一个好人。但同时他也是苛刻的,他仰慕着夏明朗,崇拜着夏明朗,他把所有期望的目光放在了夏明朗的身上,虽然从来没有言说,可这目光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要求着夏明朗做到最好。陆臻同样也渴望着成为夏明朗的肩膀,所以他拼命地努力,飞一样的进步,希望能离夏明朗更近一些,来保护他,所以当他从一楼飞奔到顶楼,依然用崇拜的目光仰望着夏明朗,夏明朗只能飞起来了。陆臻有时也是矛盾的,他渴望自己进步,却不想什么都依靠夏明朗,他希望能够独立地思考,希望能最终站在夏明朗身边,保持自我,找到某种平衡。
夏明朗对待陆臻和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守护。他一手勾画着陆臻的未来,陆臻的每一个棱角都由他细心打磨,每段骨骼都精心锤炼,他默默地引导着陆臻,拼命地宠爱着陆臻,知道陆臻喜欢可以仰望的男人,竭尽自己的所能,把所有的心血,才华,精力和能力全部释放出来,然后仿佛漫不经心地捧到他的面前,只希望他会喜欢。
当然,他们也有过共同的忧虑,这是他们这份爱情天生的缺陷,他们无法向大众证明他们在一起的证据,他们同样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社会的规则。他们懂得彼此的惶恐和不安,不是对未来没有信心,不是对自己有怀疑,那种单纯的不安,源于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容于主流的关系,这种隐藏极深的爱恋。他们的未来没有办法用一纸婚姻,一个家庭和共同的孩子来维系,他们从来不愿意说,可是谁都在关心着那个未来:夏明朗如此不可抑制地想要将陆臻的人生同自己绑到一起,试图完全了解他控制他,制造那种不可分割的系绊来保护他们共同的未来;而陆臻,他换了一种方式,一手一脚地想把这条路上可能的障碍都搬开。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陪你”是一种力量,简单直接,却绽放着最感同身受的体谅和最暖人心脾的光芒。从陆臻最初的拥抱,把夏明朗从充满血迹的泥污中拔出来,告诉他“没关系,因为我的手上也粘过血”,到夏明朗听着陆臻向他诉说被贴标签被歧视的过往,不抱怨不沮丧地和他站在一起,说着“我陪你”;从陆臻听了那句“我把自己折腾死了也不恨我?”笑着回答“我陪你”,再到夏明朗明白陆臻的愤怒,写了一篇呕心沥血的总结和一句“做点什么”。他们对彼此的陪伴有很多形式,从直接的一句“我陪你”,到默默的一个拥抱,一个举动,浸润在漫长的生活里,朴实动人。
作者在两人的感情历程里同样穿插着关于“相信”的线索。陆臻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他不是真的相信夏明朗,他是相信夏明朗说的才相信他,而不是因为相信夏明朗,才相信他说的。但其实他的内心却是信任着夏明朗,当他们在纷乱的战场上,当夏明朗决意深入敌军斩首,陆臻总是无条件的相信夏明朗。夏明朗与陆臻相反,他总是相信陆臻,因为相信陆臻有能力控制自己的人生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才决定和他在一起,因为相信陆臻,才会把生命亲手交到他手里,在漆黑的夜里,汹涌的海洋里任凭陆臻将他从怀里推出再拉回。但是他从来不曾真正信赖过陆臻,虽然他理智上明白这是自己并肩而行的伴侣,但他从来没有真正放心信赖过,夏明朗渴求安全感,可是却总是无人能背负。这说到底的信任与不信任,两人的矛盾,终究是陆臻与夏明朗之间的差距,也终究是陆臻一直想追赶夏明朗的原因,他想给夏明朗一个依靠。
所以作者有一段话是:有时候再多的争吵都无法解决问题,再多的沟通都词不达意,因为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些人性的自私,懦弱,虚荣在蒙蔽我们的双眼,然而,在电光石火间刹那的顿悟,让你在对方眼里看到彼此的灵魂。
夏明朗想要陆臻对自己的爱,他希望陆臻的目光能一直停留在他的身上,但同时他也希望自己有一个依靠,能安心地靠在那个肩膀上。正如夏明朗对陆臻最初的定义,他希望陆臻是他的一面镜子,能让自己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得失,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但随着他们的相爱,随着陆臻逐渐的成长,开始学会了站在高处看问题,开始像他那样说“我希望,假如有那么一天,我真的背叛了曾经的誓言,你们会踏着我的尸体继续前进”,他以为陆臻会变成另一个他,也就失去了那面镜子,但是到最后,当他发誓重新爬上队长的位置,他恍然发现,陆臻已然站在那里,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他,指引着他,并且无比忠诚。所以,夏明朗释怀了,他们兜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最初,那个相信的问题,此时,陆臻和夏明朗都已经准备好,去真正地相信和依靠彼此。
除此之外,作者在文中也有许多其他的观点。最明显的就是作者独到的军事理论。作者借陆臻之口,阐述了当代中国要如何赢,当代陆海空各军的责任和面临的形势,中国国防所面临的困境,特别是海军陆战队的困境。但同时,作者也用四句话为文章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好的抵抗是威慑
最强的战略是拒敌于国门之外
最高明的战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仁慈,是死神的执照
这是作者对国防的最终愿景,而“您的少校陆臻,将以毕生心血,为中国的不战而奋斗”这句话,则是作者对中国军人的最高愿景,直抒胸臆,震撼人心。
有一个疑问,我觉得“仁慈,是死神的执照”这句话出现在陆臻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是不是有点过早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一个伴随陆臻的成长蜕变的过程。至少,当他相信绝对的正义的时候,当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去忘记这些不切实际的执念,不去幻想做一个正义的审判者时,当他还在缅甸想要冲上前去为饱受战火残害的平民打抱不平时,这句话他还没有真正的理解。
从我最开始看麒麟到最近以探究的姿态探讨这些问题,我越来越深地折服于作者的思维和高度,而书中蕴藏的内涵,也越来越深刻。许多话,看似只是抒情,看似过于理论,过于说教,其实都是作者良苦用心的经营,她用故事来留住我们,把她的观点和信念融化进去,只希望我们能读懂它,感受它,最终转化为与读者间持久绵长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