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学》是一本由[美]詹姆斯·卡拉特 / James W. Kalat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5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多人的心理学入门书籍是《心理学与生活》,但对于我来说却是这本《生物心理学》。
试想,如果当初看的是《心理学与生活》我可能就不考心理学了,或者说认知神经科学。所以这本书比较适合喜欢认知神经科学的朋友。
可惜直到最后也没有机会经历解剖青蛙、小鼠脱脊椎、大脑切片,倒是被大鼠和猴子吓了下。
书本身嘛,章节合理,内容浅显易懂,案例精彩,总之拿起来就想读完的那种,发现之前很多的认知盲区。
《生物心理学》读后感(二):翻译渣
本书有很多bug啊,为嘛豆瓣评分这么高,真不科学。感觉可能有些人草草看过觉得高大上就给了个超好评。个人觉得本书的几个缺陷:1. 中文专有名词没有立刻标注其对应的英文名称; 2. ”停下来检查一下“的问题跟后面的答案很多都是答非所问。。。不知道怎么翻译的;3. 有些概念一带而过,并没有讲清楚,让人匪夷所思。
相比起来还是觉得Neil的生理心理学写的比较好。
《生物心理学》读后感(三):瑕不掩瑜的大脑之旅
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以心理学为视角,重点探究了语言、学习、性行为、焦虑、攻击、意识、注意、异常行为以及心-身关系这些主题的生物学机制。
在翻译上,大致还算通顺,比一般的科技作品翻译水平高一些(请了那么多教授,也不奇怪)。不过翻译请的貌似都是心理学专家,可这本书关键不在心理学,而在神经科学和脑科学上,应该请一些这样的专家最终敲定解剖学名词和专业术语,否则看上去还是有点乱。
还有这本书的责编也不太负责,有不少错别字和图例的错误,有些甚至会影响到理解。
如果我们认为人类是最聪明的物种,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会发现我们既不拥有最大的脑;也不拥有最高的脑-体比例,脑-体比例依赖于脑容量和体重。
男性和女性脑之间的差异超出人们的想象,然而行为间的差异在精确测量后,却比人们预想的要小。女性的脑容量较小,但可能是由于皮层上的沟裂更多且深,因此拥有和男性相同的表面积和神经元数量。在IQ测试中,男女之间毫无差异。
一个毛细胞在几毫秒内对小到10E-10米(0.1纳米,大约是一个原子的直径)的位移产生反应,由此打开其膜上的离子通道。
吸烟和喝咖啡的人较少患帕金森氏病。
REM(快速动眼期)睡眠只是让眼球来回运动,从而帮助角膜获得足够的氧气。……而REM的其他表现(如做梦)不过是副产品罢了。
决定的作出先于我们意识到作出决定。意识是有阀限的,但不被意识到的刺激也可以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最后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大脑的功能专门化和脑区专门化,原来被认为是连贯的行为,其实由不同脑区共同完成,对其中任何一个脑区的损坏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为(最典型的例子:视觉系统)。
而记忆和意识似乎是例外:记忆虽然和海马体密切相关(内隐记忆和工作记忆以及程序性记忆例外),但似乎关系到整个脑区。而意识更是如此,需要大量神经元的同步活动。
《生物心理学》读后感(四):对抽烟的自我劝诫
尼古丁
可以刺激促进尾状核中的多巴胺释放。( Levin&Rose,1995; Pontieti, Tanda, Orzi, & DiChiara, 1996)
许多其它强化体验也可以刺激尾状核中多巴胺的释放,包括:
1 性冲动 ( Damsma, Pfaus, Wenkstern, Phillips, & Fibiger, 1992; Lorrain, Riolo, Matuszewich, &Hull, 1999)
2 赌博 ( Breiter, Aharon, Kahneman, Dale, & Shizgal, 2001)
4 和滥用药物 ( Weinshenker & Schroeder, 2007)
根据 Kent Berridge 和 Terry Robinson (198) 的理论,尾状核中的多巴胺与你多大程度上想要的某种东西有关,而与你多喜欢该东西关系不大。
你想要的东西垄断了你的注意力。成瘾性药物有极大的能力去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和渴望,即使用药体验不再像原来那样快乐.
实际上,尼古丁促进尾状核释放多巴胺,几乎与可卡因的作用完全相同 ( Pich et al., 1997)
1 会损害实验动物及人类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Stalnaker et al., 2007)
2 在测量时表现为喜欢小而及时的奖励,而不是大却延迟的奖励。 ( Dalley et al., 2007)
3 给任何一大鼠重复注射可卡因都会使它更加具有冲动性 ( N.W.Simon, Mendez, & Setlow, 2007)
滥用兴奋性药物的那个人表现出了注意力问题,在戒断药物一年以后才消失 ( Toomey et al., 2003)
重复暴露与尼古丁之下的后果之一,是起强化作用的尾状核反应性变得不如从前了 ( Epping-Jordan, Watkins, Koob, & Markou, 1998) 。那就是说,不仅尼古丁本身,许多事件的强化性都不如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