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男怨女问沈爷》是一本由沈宏非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痴男怨女问沈爷》读后感(一):看似狂狷,实则规矩
看起来一路在狂喷,大有唐伯虎点秋香中对穿肠喷血的磅礴气势,其实道理还是太规矩了,无非是教人好好吃吃喝喝,不要胡思乱想。看不到狂狷的傲气,看不到超越的境界。充其量就是喷功稍好而已,任何一个农村头的泼妇读两本书都喷得出这样文章来。
最近看的三本重口集子,分别是沈宏非【痴男怨女问沈爷】, 彭浩翔【爱的地下教育】, 庄雅婷【我有一个朋友】。
笑得最多最厉害的是【痴男怨女问沈爷】,沈爷确实刀工精准,走位风骚。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但确实逗得看客开心。
该书严重拉长了奴家的大号时间,降低了大号效率。年度大号读物,当属【痴男怨女问沈爷】。
《痴男怨女问沈爷》读后感(三):太像又太比不上《爱的地下教育》了。
这本书就像是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的续集,风格那样的幽默犀利搞笑,都是解答男女情感问题的一问一答的专栏文集,看上去很有阅读快感,是老少咸宜的休闲读物的上佳书选。
但是,除了书名以外,这本书又太比不上《爱的地下教育》了。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在于,过于卖弄幽默和才情,反而忽视了本质——解决好感情上的困惑。很多东西不接地气,飘得太高反而让人一头雾水,提出来的解决办法有的不错有的又很不靠谱。
硬伤。无药可救。如同一个花瓶,但是靠的不是美色而是可劲儿的犀利与幽默。
《痴男怨女问沈爷》读后感(四):遍阅痴男怨女离奇百态于纸上
沈宏非,生于上海。1984年至今,先后在广州、北京、香港及上海等地从事媒体工作,曾经是《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周末画报》《三联生活周刊》等报刊的专栏作家。写美食而成“馋宗大师”之后,沈宏非顺水推舟,半推半就,由饮食而男女,由美味而风月,不拗造型,独劈情操。沈宏非在《周末画报》写了两年情感问答,遍阅痴男怨女离奇百态于纸上,他认为,种种情感纠结,说到底都是社会问题,讲大道理没意思,他写的回信,旨在以“棒喝”和文字游戏的方式,为痴男怨女们提供一种技术支持。本书为他在《周末画报》的情感问答专栏之首度结集,口号:“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于是千种纠结,万般私情,一经沈爷之刀笔,无不于光天化日之下现出其娱乐的原形。一问一答凡近百回合,堪称一部当代的“风月宝鉴”。
《痴男怨女问沈爷》读后感(五):一本正经,敌不过毫不正经
知道沈爷的书是在微薄上,当时有人截图发沈爷给男人眼中女人分类那段,笑死我了。
然后我迅速在快书包买了一本。然后一个办公室都在听见我在狂笑。
热腾腾的书热腾腾买了,热腾腾看了热腾腾地吼一句“好!”
我一直很讨厌感情解答类书,
但沈爷根本不在乎问题解决没,
而是封面上那句“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
整本读下来高潮迭起,
为寻一根尚能温存的事后烟,重翻和我最像的故事,揣测如此这般。
要知道,沈爷再牛叉,
对女人的认识也限于“能搞的”和“不能搞的”,
所以女人问男人,字字犀利,
不过沈爷啊,菇凉我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您鸟~
《痴男怨女问沈爷》读后感(六):痴男怨女问沈爷,意外怀孕怎么办?
上帝到底是男人,为了怕创造出来的男人寂寞,于是又创造了女人,但又害怕女人真来跟男人平分天下,于是给女人创造了一个一玩就上瘾永远戒不掉可以玩一辈子的玩具——感情。果然女人就上当了呀!就玩物丧志了!……上帝太坏了!
而男人答情感问题,要么重理论,要么强实干,前者代表连岳,后者彭浩翔。沈宏非应该也属后者。对付夹缠的情感问题,才懒得帮你一一理清,拿现实利剑给你劈开算数!好比一男来问女友同时爱上自己与别人怎办?沈说法律没规定只能爱一个,但规定只能结一个,所以"咱不怕……咱有《婚姻法》在前头等着她呢。"
所以沈宏非的《痴男怨女问沈爷》有句话我觉得一言以蔽之,微言以大义,放之四海皆准,全篇回信通用:男人许多事儿事,"都是女人因自恋导致的一厢情愿。"
看完全书我最喜欢《男女双修没弄好,意外怀孕怎么办?》后来发现这是他唯一痛骂女性的一篇。其余回信他都本着爱护女性的本心循循讲理,但我很怀疑那么啰嗦的道理女人有没有耐烦看进去?而到了男人这边,则变成表面怒骂内里还是帮着他们的。“啊呀女人,这些都是男人的本性啦!”
所以《痴男怨女问沈爷》中最大亮点就是沈宏非每封回信末的各种"下",各种傲娇,各种闪亮!"筋斗云下""咽口水下""发中指下""吐舌下""吮指下"……作为读者我原本是对应沈的形象幻想其如此耍乖卖萌,无法无天。无奈编辑画蛇添足非旁绘与"下"相符小小人配合。想像即被扼杀,乐趣大打折扣。
《痴男怨女问沈爷》读后感(七):猪脑男女问沈爷
中国主持情感Q & A的男女大侠,保守估计也得有两位数之多。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的烦恼由“饮食”变为“男女”了。以前躲躲闪闪的,现在浮出水面了,甚至满大街举着喇叭招人帮忙出主意。难怪专家们好骂人,有些人狗血不喷头,还真不舒服。当然,能挨到沈爷这般上扯三皇五帝爪哇国度猎户星座下侃股票汇率厨房灶头苍蝇之微的骂,不仅自己的情感闹毛病,而且也属于祖坟冒青烟了——被沈爷挑中可不易。恭喜下。最后三字,属于现学现卖。
提问的人,是不是听“知心姐姐”、看《读者文摘》长大的?即使不是,也可以“知心姐姐”、《读者文章》的水准对待之,推出重量级的沈爷,我觉得是高射炮打蚊子。不过话说回来,从古至今,男女问题比哥德巴赫猜想难多了,基本上无解。所以即使沈爷出马,亦嬉笑怒骂一番,难言之隐一笑了之。
这类书让我想起电视里调节家庭矛盾的节目,拿北京台来说,就是儿女因为老人的房产打架,没别的。上节目的有些人戴着面具,正体现了这种不要脸的劲儿。中华儿女们穿马甲公开隐私,是进步?堕落?
还是进步多一点吧。凡事越公开,也越趋向公平。许男的找小三,那就许女的劈腿。既然大家有心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提上议程,就说明根子是社会问题的男女关系能够用媒体公器来讨论。比如为啥有“剩女”?过去也有,但现在女性的人格、经济都比过去强百倍,所以这问题便突出了。“出轨”问题偏多,说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已经“出轨” ,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还没达到“翻车” 。我们正处于坐在“出轨”火车里,没来得及换另一辆的时间段中。众生百态,皆在这动荡的车里毫发毕现。观者可以品头论足笑他们的举动,当事者却百爪挠心五脏俱焚啊!
作为仅占“潘驴邓小闲”最后一样的我,看这种书当然是人家专栏的口号:“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 以前有个别男女专家,倒真是替人出主意,苦思冥想整出上中下三策,供你选择——是否馊主意,解释权在专家而不在你那儿——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如今弄得和单口相声一样,寻十分钟开心,怎么着也能减减压。我想那些当事者不会猪脑到真的依计而行吧。不过这也难说,毕竟一个无法自个儿处理终生大事的成年人,智商不会高到哪儿去。只要存在男女,就有男女专家的饭碗;只要有那种拿微博当调情工具的人,就有男女专家的金饭碗。
我有一个朋友,关于婚外恋的经验便是“四十不祸” 。不祸害别人,也不祸害自个儿。总之一个字:玩不起就别哆里哆嗦地玩。
作为读者,我觉得沈爷的美食专栏要比男女专栏好;作为作者,沈爷写字时的快感一定是后者大于前者。美食总不能写出一道食物相克的大菜,男女问题就百无忌惮、口无遮拦了,本来就是相生相克的破事嘛。
原本是《周末画报》上上海沈爷与北京女病人同答一个问题的专栏,所谓一阳一阴之谓道,看两个男女专家同侃男女关系,如逛有山有水的风景,但如今沈爷单独吹响“集结号”,双剑不合璧,不知编辑咋想的。以前,大概现在也一样,相亲时黄花大闺女可是最重的一个砝码。黄花大闺女不好找,“完璧”出书容易点吧。
记得刚工作那会,晚上偶尔睡不着会听午夜的一档情感热线节目《相伴到黎明》。女主持人叶莎伶牙俐齿,听似悦耳温婉的声音下却是如手术刀一般冰冷的心,一遇到触及道德层面的感情问题,她理智得有些刻薄的分析总会将听众内心的道德感狠狠地剜去一大块,逼你走上善恶的悬崖。到最后,我甚至觉得打电话给叶莎的差不多都是自取其辱的,太没劲了。
近年来,又有了柏阿姨的苦口婆心,絮絮叨叨,万大叔的口沫飞溅,义愤填膺,那种谈吐比以前的居委会干部,里弄阿姨高明不了多少,他们的听众几乎也都是五十到六十岁的人群。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宣扬传统价值观。他们响应国家总理的号召,努力维护美好的中国式伦理纲常,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只是我们的社会已像一列脱轨的高铁迅猛的驶向偏离传统与伦理的无底深渊。那种道德说教一般的节目与专栏都无多大意义了。
几年前,在《上海壹周》的情感专栏邂逅了连岳,惊为天人,实在叹服。连岳先生通透睿智。他不扮演圣者,也不扮演长者。他除去道德的枝枝蔓蔓,用宽容理解的态度,从人性的角度,为你拨开一角迷雾,指点迷津一方。这个实在不可绝对。与连岳过招需要一定底气,他从来不会给你任何明确的答案,在文字之下,是他给予你的建议。比喻、反讽、引经据典、旁敲侧击,最终引领你多跨一步再回头看。他总是以小见大地将生活哲理、处事态度点点滴滴灌输予你。
这几日,又看了沈爷的《痴男怨女问沈爷》。沈爷绝对是所有情感专栏写手中最性感、最风骚、最可爱的一位,当然这是指他的文字。沈爷解惑传道的宗旨是“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这位爷们绝对是拿读者开心当耍宝了。他才懒得成为居高临下的道德审判者,他完全是打着读者诉求的幌子唱他的单口相声。他的文字连篇荤段,活色生香,在嬉笑怒骂中揶揄嘲讽,没啥正经样。他把烦恼化解为各类笑话,用玩世不恭与俗世对话,足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乐观与豁达。这个世界已经这样,你无法改变,但你可以改变对它的态度。你无可救药了,这已经无法改变,但你不用这么纠结,你可以在无可救药中自寻快乐。“小三”也好,“通奸”也好,你只要快活。我看我是不能成为道德高尚者了,我为沈爷挣脱道德枷锁的海吹胡侃暗自偷笑。(确实好多篇幅都令我忍俊不禁。)
常常说这是一个信仰坍塌,诚信缺失的时代。重建信仰和诚信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即使补全信仰与诚信也未必就不会误入迷途,天主教徒不也有离婚的么?种种感情困惑都是人性的弱点所致,一切是欲念惹的祸。王佳芝爱上易先生就是叛国?只用道德来权衡情感,有点违背人性。这世界非黑即白,未免太简单了。我相信很多人对传统的道德观是熟谙于心的,他们并不指望得到解答,他们无非是渴望倾诉,但是他们又不能告知身边的朋友,那么连岳与沈爷之流好比西方社会的牧师,适当的时候倾听我们的告解,为我们保密即可,拿读者插科打诨一番也未免不可。我突然想起身边的一位男性朋友,他常常对未婚的女孩说,有人要你不错了,闲着也是闲着,又对已婚的女人说,将就着用吧,换谁都一样。这位仁兄的言语风格倒是继承了沈爷的衣钵。在滚滚浊流中,将错就错的快乐着吧!
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人能坚守孑然一身或从一而终都是活得最明明白白的。在此八卦一下,据说连岳和沈爷都是情比金坚的好男人,千万不要以为情圣才能写情感专栏哦。
《痴男怨女问沈爷》读后感(九):沈宏非--我的道德经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大熊猫看小电影》还没消化,《痴男怨女问沈爷》就已经来了,虽然青番茄在北京的送书速度我一点都不满意,但是北京读书人多这个铁事实还是让我有些找着组织的得意。礼拜六赖床一天,全用在这本书上了。我这个人,愚蠢到一贯对自己没能亲身体会的事情不能做到心服口服。老实说,看到“沈爷”的时候,心里有点不舒服,怎么我连他做老子的时候没见识到,他俨然就成一爷爷了?
看了半本之后,才意识在他这个五千年道行的老狐狸面前,我撑死了也就是一只不到百年修行的小妖精。姜就是老的辣,沈爷自称老朽,意思是活到这把年纪,身如朽木,又臭又硬,对一切麻木。能把自己贬得这么低,再上枪放炮说什么惊世嫉俗的话都理所当然了。人家可还真的有一个娱乐大众的神圣使命,封面有句话:“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
作为一个年近五十的老江湖中医,沈爷本着唯恐天下不乱的精神把娱乐作为首要任务,精神极其可嘉!书里,沈爷专治女小三/大剩(大龄剩女)们的烦恼,看得我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因为我的困惑,我的观点原来早已俨然纸上,那么一大群人都排着队在烦恼着同一件事情,于是我的烦恼完全变小到无。让别人先纠结着,等到把社会纠结到什么伦理道德都平常化的时候,俺的道德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按沈爷的逻辑,我这个兔崽子根本没立场纠结,前面还垫着那么多困扰中的兔女人和兔奶奶们呢。
自初中开始家里就有女小三介入,无知和不愉快的童年让我难免也给“女小三”带顶不光彩的帽子。可是经历越多越发现,世事没有绝对,女小三照样有一段辛酸历史。现如今,什么狗屁不着调的节日都能被视作情人节,女小三也可怜,因为包二奶的男人们可以用家庭理由正当缺席。出去偷偷摸摸看个电影吃个饭什么的,还要扛着被扔石头砸砖头的风险。沈爷说,这世界,能把已婚男人变成单身男人,再变成你的已婚男人,才是王道。王道行不通,不着急,还有别的办法。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沈爷提出建议:先把自己变成已婚妇女,顺利把包二奶的变成男小三!这样俩小三没事干偷偷情的时候,至少把社会道德顺利转化为个人道德,躲开了旁观者们关于社会风化问题的刻薄嘴。没有兴致想缺席的时候还有个正常的家庭理由,妈的好处真多!
如果沈宏非是个女的,一定变成当代女权主义领军人物,后面屁颠屁颠地跟着我这些盲目崇拜的小粉丝。其实我不愿意拿女权主义来说事,实话不是每个人都爱听,即使是脱离了男权社会的现在,对男女的双重标准依然随处可见。沈爷用一副不卖脸给任何人的清高样倚老卖老,在阅读口味多样化的时今社会倒也能落个恣意的美名,尽管字仍然值不够钱。
关于沈宏非,另外一件值得说的事情是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原谅我实在不怎么习惯夸人。至今有所记载的所有文字都带有或轻或重的个人色彩,即便是专门给聪明人看的电器说明书也包括在内。所有形式的文字,只要记录在案,都可追踪并且追究。这些字变成一道门,一经打开,写者的思想活动便遭曝光,让黑暗小秘密无所遁形。字挑人这句话到这里我心服口服。这些字还带有另一个明显特征——长了飞毛腿!能迅速略过所有读不到深层含义的人们,飞到对的人面前。沈爷是其中一个对先生。
书看完了,做出了一个大概会影响我人生的重大决定——买书,就此宣布该书成为我的第一本道德经!将他的观点照单全收,试图给自己的不负责任找一个说法。我要是干了什么违反天纲伦常的坏事,全赖沈宏非!
《痴男怨女问沈爷》读后感(十):嬉笑怒骂总关情
《痴男怨女问沈爷》是一本会让你从头笑到尾的书。如果你是个“马上枕上厕上”都读书的人,恰巧在厕上捧着一本沈宏非的《痴男怨女问沈爷》,恭喜你,你将延长大号时间了,甚至会有轮蹲者擂门。《痴男怨女问沈爷》是作家沈宏非由《周末画报》上开设的情感问答专栏而结成的文集。他早先在《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开设专栏,2003年获选《南方周末》“年度中国杰出专栏作家”。由饮食而男女,他不断地为情色所困的人间男女传道、授业、解惑。
《痴男怨女问沈爷》,这本以问答体完成的随笔,给人凸出的印象第一是痛快漓淋的语言,第二是无处不在的幽默,第三是不拘一格的反讽,第四是特立独行的表述。以上四者,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里我们单说作者怎样以幽默、反讽的语言来完成特立独行的表述的。承继沈爷一贯的嬉笑怒骂风格,以其学贯中西的渊博、洞若观火的透彻和生猛邪恶的幽默可劲造,以犀利的语势搔你的痒处、挠你的痛处、戳你的软肋直至榨出你内心深藏的龌龊,还不肯罢休,更要啐上一口。无形中,作者的语言快感带给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也是可劲造,血受!
沈爷在问答中高张“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大旗,立时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文艺腔和严重性降下来,把自己的语义场变得娱乐而戏谑,并统领全书。凡92篇问答,提问者有白领无业富二代小三剩女小白脸,有未婚恨嫁者已婚未孕者久婚出轨者,皆受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观念压迫产生了亘古老困惑和现代新问题,林林总总,沈爷则剑走偏锋、见招拆招、循循善诱,渐次回答了“爱情、婚姻、男人、女人、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等问题,看似离经叛道,实则中规中矩。
什么是爱情?“什么时候你觉得对方没毛病了,完美无缺了,与此同时,什么时候你觉得自个儿才是一段真正的朽木,千疮百孔,臭不可闻,并且深信自己从灵魂到肉体都急需得到对方的拯救,你就算是真正爱上了并且爱过了。”(P115)什么是婚姻?“它的名字就叫‘势利’,字急功,号近利,洋名换做snob。”(P190)。沈爷由衷希望痴男怨女们都有投入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现代社会是专门改造私密性的,君不见众多相亲节目,尤以《非诚勿扰》为甚,堪堪成为一档全民娱乐节目。而情感专栏的开设,私密话题的私密等级一降再降。沈宏非正是乘此之势,借问答体之便张扬自己的判断,当然包含价值、道德、伦理等方面,幸好,沈爷认可的标准都在裤腰带以上,虽然他常常以裤腰带以下的方式来表述。他剖析完美的男人不喝酒,不吸烟,不欺骗,不存在,最要命的“完美得令人心醉的男人都不属于女人”,原因是“无论是肉还是灵,真懂男人的,只能是另一个男人。”男人是怎么给女人分类的?“能搞的和不能搞的。”沈爷赤裸裸的表达会让很多人不舒服,即使穿越千年,披上现代化的外衣,婚恋中的男男女女还是昏昏,远未昭昭。
最天问的是“我为什么只能和一个人发生关系”,这就涉及到了人类最离不开也最受束缚的婚姻制度。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提高,她们跟正统婚姻观念之间有了断层,这就动摇了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基础。沈爷俨然以普法者姿态,定义偷情、背叛与出轨,区分婚姻、重婚与离婚。当然提问者还涉及很多技术层面问题:三人行、自慰、A片等,总之,不是乱搞男女关系就是把男女关系搞乱。
通过我较严重的剧透,大家领教了沈爷作为“文字装置艺术家”的本事。当然,不得不说,沈爷图一时之快,纯粹为了语言快感,有些竟变成了文字游戏,只剩下了文字空壳。不过,我们都理解,提问者也没希求他老人家解决问题,主要为倾诉之目的,真正解决起来,靠的还是自己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