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一本由莎克蒂•高文著作,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次无意间看到体育新闻说,印度的一个很厉害的球手阿尼班-拉西里就是喜欢“冥想”,他在印度钢铁高尔夫球公开赛拿下个人职业生涯的第2个亚巡赛桂冠之后,上升至亚巡赛奖金榜的第4位。他将自己的胜利归功于冥想练习,也希望依靠这种练习来在今年取得更多的荣耀。挺棒的!所以就有些兴趣,搜到这本书,毫不犹豫买了,看过后,还真不错,里面就有涉及到如何让自己的身体机能更协调的技巧。难怪这些运动运喜欢用!
你能相信集中精神冥想会在有些情况下对身体健康的效果甚至比传统西药还要明显吗?是的。在一批参加8周时间精神冥想课程的学员中,发现其大脑特定区域里发生了某些结构性变化,究竟是什么呢?这种结构性变化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健康状况。也就是说冥想不仅仅能够让人放松,而且使人们身体更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冥想可以对心脏病、糖尿病、身体疼痛、焦虑和沮丧,都有较为明显的功效。这本书中,尤其将“疗愈性冥想”讲得很详细完备,看后照着做,绝对最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帮助!
《冥想》读后感(三):我要的幸福
身心宁静,轻松提高忍耐力、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过更好的生活。不焦虑、不烦恼、不迷茫、轻松快乐,顺风顺水------学冥想,让这种幸福感包围你,你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传道弘法,告诉我们不迷失本性的生活是什么;两千五百多年后,现代科学不但解释了为什么,而且将这种方式引入日常生活,告诉我们更具实际操作的方法,技巧。只能叹服西方对“形而上”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他们就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灵玄妙,用说明书一般的步骤,来告诉你如何去练习,去运用。
《冥想》读后感(四):影响靳羽西的书
创造性想象,英文Creative Visualization,翻译到国内,则变为《冥想》,其实是一种心智想象的艺术,它运用内心的想象和肯定的陈述促成生活的积极变化。它成功地运用到了健康、事业、创造性艺术和体育运动等领域,实际上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像封底的吆喝语:一部适用于健康、教育、商业、体育、艺术创作等领域的万能之书。略嫌夸张,但也颇有道理。因为这本书,确确实实是影响了许多行业的人,就连化妆品王国皇后靳羽西,都称这本书是影响她一生的10本书之一。可想而知了。
《冥想》读后感(五):冥想者乔布斯
这是一本“小书”!
之所以说“小”,是因为我拿到后,花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很好读,易懂!关于“冥想”的概念、技巧、原理,都丝丝毫毫蕴含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从没有想到,一本冠以“冥想”这么“高大、艰深”的书,竟然是这样好读!
这是一本“大书”!
看了前言,1978年在国外出了第一版,无声无息,但是因为内容的扎实、技巧的实用,随着读到它的人的口碑相传,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刷新着记录。至今,卖了超过600多万册、整整34年(比鄙人还大)。生命力顽强,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我们,没有舍弃它,需要它!
一本蕴含神奇能量的书,可以让你在失败的时候,鼓舞自己;在成功的时候,更加沉着。尤其是在这让我们个体缺乏安全感的世界里,可以坚强你的内心,走向未来的脚步更加坚定沉稳!
还有那个孤独的英雄,为自己偏执而战的偏执狂,虽然离开我们却依然存活我们心中的“神”一样的人——乔布斯,就是很喜欢“冥想”。
有记载:出任苹果临时CEO的第一个月里,乔布斯处于一种极度忙碌和闭关“冥想”相互交织的状态。白天逐一跟每个产品小组谈话,彻底调查每个项目,晚上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苦苦思索,一个月里连家都没怎么回。
禅宗高僧常常用闭关静思的方法寻求顿悟。乔布斯这一个月的苦修所寻求的,其实只是一个突破口,一个为伤痕累累的苹果重新注入生机的突破口。
这是一本不得不读的书!
我不奢望通过读完这本书,就能撬动整个宇宙,我只是希望,我能通过它,触摸到一些本质,关于生活,关于人生,让宇宙稍稍能呼应一下我的请求,那就是,让更多更多的美好事物,来到我身边,同时,带给你!
之前一直都很希望自己能够学习一下“冥想”,认为这是一种神秘的境界,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寻回安宁。于是才选择了这本《冥想》,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书本讲述的并不是有关冥想的内容,而是时下我们说的最多的“吸引力法则”的内容,也就是和梦想有关。
对于“吸引力法则”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因为早些年曾经大红大紫的《秘密》一书就已提出“吸引力法则”这一说法,这个神奇的法则有着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可以让人梦想成真。自此以后有关“吸引力法则”的励志书籍便开始如雪花般飞散。各种研究,各种书籍开始对这个神奇的“法则”报以关心和解释。
对于“吸引力法则”这个高深的词语到底包含着什么内容,我无从得知,不过据我一直以来看过的书籍之中所总结来看,吸引力法则所包含的内容中有一项是关于“人的想象力”。古语云“心想则事成”,这似乎就是从吸引力法则归纳而来。也许宇宙之中确实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但是,从个人而言,如果我们非常想完成某一件事,或是非常需要某一个物品,通常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想着它,有的人甚至会模拟自己获得这样物品之后的一些场景,这就是一种想象。而怀抱有这种梦想的人,会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不由自主地努力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面发展,当一段时间过后,努力获得回报,梦想终成真,这就是“吸引力法则”之中想象的力量。
每个人其实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想象力,当我们非常渴望某样东西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开始产生作用力,对我们的本身的行动产生影响,让我们的日常行为开始向着自己所希望的方面发展,这就是“想象力的力量”。
其实这本书所讲述的并非“冥想”,而是有关吸引力法则之中的一种“想象力”怀抱着梦想,产生想象的力量,创造自己所期望的生活,这是“吸引力法则”带给人们的力量,也是自《秘密》之后所有人不断在追寻的思维武器。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合理利用自己的梦想,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前行,相信必有一天会“梦想成真”的。
《冥想》读后感(七):运用想象创造生活的技术
城市出版社其实出了不少好书,关于塑造人的身心灵的方面的,但是我疑惑不解的是,好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似乎拿到书就不想看。问了很多人后,大家反映的共同问题就是书的开本太小,让人觉得忒小家子气,封面花里胡哨的晃人眼睛,简直怀疑搞封面设计的人原先是学3D影视技术的。还有就是名人推荐,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人,《秘密》的作者啊,脱口秀女王奥普拉 温弗里啊,乏善可陈。搞的大伙不想看。
冥想原先只是一本作者自我总结后自己掏钱印刷了两千本压根没指望卖出去的试水作品,没想到却得到了600万册的销售成绩,数年后,作者重新检视自己的作品,完善补充,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精益求精的修订版,当然仍旧小小的晃人眼睛。
冥想不是伪科学,也不是神棍敛财的工具。当然,有人要是能告诉你通过冥想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点铁成金之类的除外。沙克蒂由浅入深的告诉我们冥想如何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如何能提升我们的境界,净化思维。这都是于我们有好处的。否则身处旷野你也依旧感觉逼仄不已,人在沙漠仍然感觉吵闹不堪。环境很重要,但永远不要忽视内因的调控。
冥想是不是需要有天生的素质才能做到呢,未必。刚开始学习冥想时,放松很重要。学会辨别阿尔法脑电波与贝塔脑电波的不同形态,不要太劳心与记住名称,这只是个符号而已。冥想时的脑电波更优与阿尔法波,就像身心舒畅时的呼吸,平缓而深厚,因为那是你身心都在期待的状态
很多人第一次冥想的时候,会觉得什么都没有发生,不要以为冥想应该固定在脑子里出现点什么图像,我们不是要凭空描绘3D图画是自己状态更混乱。在脑海里看到某个意象并不必要,有的人是视觉型的,所以能看到清晰的画面。当然就不能要求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做到。调控你的内心,也许,你有冥想困难,那先去求助心理医生,不要讳疾忌医,那只会使自己的状态更糟。作者坦言,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内心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我们,正因为我们害怕去体验自己的情感,我们会才会陷入困境而无法动弹。当你迈开解除心结的第一部是,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唯一在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而已。
《冥想》读后感(八):任百种思量都来
翻至《冥想》一页,学着冥想的动作,背部挺直,屁股不动,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盘腿坐在垫子上。闭上眼睛,慢长的呼吸,从10数到1,直到你完全放松。想象在你的脊椎底部有根索,穿过地板到地下。感觉有股力量在拉脊椎底部。突然颈椎,脊椎的骨头开始扭动与发出声响,是有好久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这日子过得有点来不及了,进入净化的想象世界,如同嗑药般的神游仙境,所产生的迷幻快感,觉得十分享受。
提到冥想,我们常常以为是这样一种训练,其实还真是这样,它会让你一次次地去尝试进去一个奇异的心理世界,直到产生条件反射的信手拈来,生命是一个寓言,冥想总是用某种特有的方式让人明白一些秘密。这个过程没有什么唯一的答案需要你去记忆,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你只需要确定,不断的尝试。你只能自己搞定,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常常为了自己想要的而不是需要的事情而疲劳奔命,事实不过是思想的结果。遇到一个问题,你问自己:问题从何而来,我可以做什么,怎么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你需要内心彻底静下来,引导自己的每一条轮脉,探索每一层的潜在的力量,顺势让自己接受那个意识,找出你想要的答案。
《冥想》也对那本的《秘密》的吸引力法则,做了一定的实践。憧憬有兴趣的,吸引你喜欢的,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更容易让你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住,因为热爱不需要理由。如果你胡思乱想,只是在消磨着自己的内心力量,有时候如同梦魇吞噬你的力气,变得十分疲劳。要知道,大多数时候,结果都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结果。太过于在意坏的结果,只是徒增烦恼,不如好好的静神冥想,找那些好的乐趣,来让自己获取冥想的力量。
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创造你梦想的生活。通过想象你的未来,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在某一个时间阶段,给自己想象一个大致的可能,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如果你不相信自己,那么愿望从来不会自动实现。
冥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不轻易捕捉到的,关键在于你的掌握。不要怨天尤人,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但凭你心,创造自己的未来。
《冥想》读后感(九):有力的想
冥想是什么?我不太明白,不过看看书,学学习之后,我觉得,冥想就是意淫。意淫一词最先出红楼梦,语出自《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醴曲演红楼梦。意淫是一个中性词,它在很多程度上表明人对自己求之不得的事物的心理愉悦与追求。仅仅将它与性关联,是有失偏颇的。意淫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思想碰撞的结果,是一种激发潜能的存在。意淫其实也是一种阿Q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遗产,但是从这本书上来看,这个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本书是讲冥想的,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与冥想有关的知识。对于冥想,正如封底的短评所说,每个人都拥有冥想的力量,每个人都在冥想,不论他是否知晓。其实仔细回想自己的生活,你会想到,冥想一直存在于你的周围,你的每一天都离不开它,这就是冥想。
冥想也可以称之为想象,当然二者是有些许不同的。我们小的时候学过《想与做》这篇文章,想是被称做空想的,只有做才能把想到的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但是本书却给了我们截然不同的论调。想也是一种成功的方法。人在想一些快乐的事情时,脑中的确会产生一种叫内啡呔的物质,这种物质反过来也可以使人快乐。也就是说,这种物质是人们想出来的。想可以制造物质。这一点几乎是颠覆性的,如果想能够制造物质的话,那么人类岂不是成了造物主。人类不是造物主,但是人类的脑电波,也就是人类的冥想同样拥有造物主的能力,只不过这些能力因人而异,有大有小。当然,这种能力的大小仍然是比不了造物主的。
想是一种能量。脑电波是电磁波,自然是能量。这种能量能够做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这种能量,这就是本书为我们讲述的。
全书195页,6.25个印张,8万字,是一本极为精简的小册子,可谓是短小精悍。本书内容言简意赅,把冥想的作用、基础、方法为我们讲得很透。读完此书,你会发现,原来冥想可以这个样子。
正如作者所讲,冥想其实是种方法,是种资源,也是一种工具。这种方法简易,资源便宜,工具便捷,是不可多得的,我们必须学会、抓住。
本书涉及到心理学,所以多少有些悬乎,这一点也许并不符合某些读者的胃口,但是我们发现,作者讲述的这些方法还是有作用的。毕竟冥想的作用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明显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肯定是存在的。我们不能说作者在欺世盗名。
总而言之,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八万字的内容占用不了你太多的时间,但它带给你的作用却会让你这些时间值回双倍的票价。
《冥想》读后感(十):你就是生活的创造者
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传统意义上的“冥想”的指导类书籍。可是,看了一些之后,我发现不是。本书以“冥想”为题目,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冥想是运用想象创造你所想要的生活的一项技术。看到这我迷惑了,这和我所理解的冥想大相径庭,倒是和时下流行的吸引力法则基本相同。我又百度了一下“冥想”,定义如下:冥想(meditation)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在冥想期间,人们也许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调节呼吸,采取某些身体姿势(瑜伽姿势),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再返回去看了一下本书的封面上的英文标题才发现了问题所在。本书的英文标题是“Creative visualization”, “creative” 没有什么异议,是“创造性的”意思,而问题就出在“visualization”的翻译上,书中将“visualize”这个词翻译为“冥想”,如果查一下词典,就会发现“visualize”的汉语对应词是“想象”或者“设想”。那么就是说把本书的题目翻译为“冥想”并不恰当,而“创造性的想象”是更加合理的直译,也更符合本书所论述的内容。
谈罢书的题目,再来谈谈书的内容。关于吸引力法则这方面的书籍令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其中也有一些拥有良好口碑的著作。比如那本大红大紫引领了吸引力法则热潮的《秘密》。我自己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也研究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吸引力法则的核心之一就是对想象力的应用,通过想象的方法来“吸引”你所希望获得的各种层面的目标,有的是物质方面,有的是情感方面,还有的是精神和灵性方面。通读过这本小册子,个人认为本书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它的独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对肯定、积极语言的提出和论述。另外,本书在想象的运用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详细的论述。
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你认定自己长得很美,你就真的会变美。”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很能体现出许多读者对吸引力法则的那种迷惑。就是感觉过于唯心主义。至于说吸引力法则是否可信,这也是无法令大家达成一致看法的。个人认为吸引力法则是可信的。吸引力法则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至今未读到过一本关于多种吸引相互影响或干扰的论述,这是我感到遗憾的。书籍中往往强调了吸引力法则的有效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这也是很多人经过实践,却认为“吸引力法则”无效的原因。
作者本身的语言特点也是简洁而通俗易懂。本书的翻译还是比较易懂的。书本身的内容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