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南极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18 03:1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南极读后感10篇

  《南极》是一本由[美] 钟拓奇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4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南极》读后感(一):你好,外星朋友

  我总是惊奇于国外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让人称奇的外星生物比如说我看过的《神秘博士》,里边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总是让我匪夷所思之余却又打心底佩服。

  今天,我在国内看到了这样一部作品,这里边描述了一种没有实体拥有意识能量物种。而它如此迷人

  《南极》读后感(二):看着封面就很给力

  这本书刚买回来,之前看了黄金和上海,相信这本书会一如既往的好。当然我并不知道这几本书具体出来的时间,但我相信钟拓奇先生一定会再次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我用了一个“视觉盛宴”按理说这种词只能在看火爆电影才能用到。

  其实没错,钟拓奇先生的书,可以说就是一种视觉盛宴!

  《南极》读后感(三):软科幻时代已经来临

  以前看硬科幻,比如刘慈欣等,觉得虽然好看,但还是太生硬,无法和国际接轨,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像读一本教科书

  但是钟拓奇先生的软科幻,让我看到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新曙光

  这种技术惊疑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国内还没有,外国有一些。看着就像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科幻电影,让人热血沸腾!!!

  《南极》读后感(四):《南极金乌之战》让人开始怀疑真实边缘在哪里。

  毫无疑问,这时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突破。将来不再是虚拟的,它就发生在今天。上海的沙尘暴,美国的骷髅会,外星的金乌人,《南极》让人开始怀疑真实的边缘在哪里。

  金乌之城的概念已经有很多作者做过尝试,但在这里,钟拓奇似乎有意把它和《理想国》的乌托邦进行对比。对比的确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理想国并不存在,所有的乌托邦只是针对这个国家居民,或者说一个集团的一分子,而绝不是为了大众,为了屌丝

  《南极》读后感(五):新的科幻题材

  以前看科幻世界,后来看了一些人出版的硬科幻小说,感觉看着很累,那什么三体也看了,觉得像一本教科书,不过作者的想象力确实不俗

  但是我一直在想,难道科幻小说就要一直像这样继续下去吗?

  好莱坞那些出名的科幻电影很多都是小说改编的,像《我是机器人》,为什么他们的科幻小说那么具有故事性,具有可读性?

  知道最近看了钟拓奇先生的小说,我才知道,并不是中国没有这种小说,只是没有人写而已!

  我敢相信,像《南极:金乌之战》这样的科幻小说,将会崭露头角独当一面!!!

  《南极》读后感(六):描绘现代人心目中的桃花源。

  很少看科幻类的书,别人给推荐这本《南极:金乌之战》后,感觉科幻还是蛮有看头的。

  之后听人说,这是一种新的书类型,叫做技术惊疑。

  网上查了下具体的说明。说真的,我很难想象,一本书里面包含了科幻、悬疑军事等等元素后,将会是什么样子

  最初看到书名,以为这是一本专门写战争的书。

  本人是和平主义者,对战争不敢兴趣

  不过还是该庆幸,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发现这并非两国对战抗争的书,而是包含了很多其他的东西。让我这个人从不看军事书的人看进去了。

  一口气读完,最喜欢里面构造的金乌之城,除了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外,钟拓奇给现代人心目中的桃花源一个完美诠释

  《南极》读后感(七):人类会怎样发展呢?

  总体来说,想法还勉强,写作很烂。

  我比较喜欢书里那种“智慧生物都有更加强大的意识,比较弱小身体”这种想法。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发展自己智力,或者说是一种创造能力;但与此同时,人类也逐渐抛弃了自己的身体方面强壮。那么,随着这种过程的发展,人类会不会进入一种仅仅保留意识的状态呢?作者描绘了两种外星人,南极人和金乌人。南极人拥有比我们强大的意识、发达科技,但是比我们弱小的身体。而与之类似,金乌人也拥有比南极人更加强大的意识和科技,它们甚至能够仅以意识体的方式存在。

  与之对应,我觉得书里的”科幻“也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没有讨论“什么是意识”这个哲学问题。唯物主义反对意识的存在的,唯心主义承认意识。那么本书所说的意识是否是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意识?是一种灵魂表示?另外唯心主义也分为一元论和多元论,那么这个意识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本文有一个地方可以大致体现作者对意识的看法:南极人认为他们为什么不能摧毁金乌人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这个看法我无法接受,因为他把”意识“等同于”智力“。归根到底,本文缺少了对意识的深入哲学探讨,所以显得有点“幻想”。

  另外就是本书的写作问题。虽然在故事的引导下,整体发展问题不大,但是个人认为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有时显得有点”幼稚“。比如张大伟的那一段。大家应该在两个小节之后都能猜到张大伟有问题了吧。但是,全是”人精“的李古力小队却无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张大伟都快动手的时候他们还觉得这人可信。这算是本文一个非常大的败笔吧:设置悬念失败

  二是结尾不是很合理。本书的主人公应该是李古力小队,但是结尾却是张大明的平静教授生活。虽然突出了”平静“,有一点反衬了本文宏大主题,但是明显主角搞错了,同时,反衬的效果其实不是很理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南极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